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告区+ 发布

01-08 10:30
01-07 16:18
01-06 15:55
01-03 17:36
01-03 09:00
01-02 17:30
楼主: 憧憬大丫

我怎样说服的了啊???--------- 儿科频发输液反应原因?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4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14#老师的意见,从每个环节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4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不是药物的不良反应?这么多人发生要仔细寻找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4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查一下输液的患儿,是不是有共性的,比如是否加的药物一样,用的液体一样,药物批号。本人认为多数是配伍禁忌,更换厂家或者批号看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4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没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刚好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4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老师的见解!应该详细的查一查,别等到出事情了就不好办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4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是输液反应,与院感没什么关系,感染引起的发热能第二天就好的吗?大家讨论的查找问题原因的方法好像多数是查找细菌感染原因的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4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建议从几个方面考虑:
1、治疗室护士配药:虽然有制度,但是否执行到位。比如配液后针筒是否及时处理,是否有长时间备用的情况。另外,药物与药物之间也有交叉反应,有没有交叉使用的情况。
2、配好的液体有没有及时使用。
3、护士的手卫生执行好不好,洗手方法是否正确,是否会在输液过程中或配液过程中发生污染。
4、洗手液和手消毒液的使用,是否过期使用,或者是否会有污染。
5、调查一下发生反应的患者的基本情况,比如用药情况,有创操作情况等等,看看有没有相关性。
6、消毒液是否有污染,比如碘伏,使用时间是否超过校期。
7、使用的一次性耗材和大输液污染还是要考虑的,如果有新发病例建议还是把相关物品做个封存,检验一下。
8、在病人寒战高热是做个血培养。
总的来说,个人感觉不会是由于空气传播造成的,比较像菌血症或是输液反应。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4 收起 理由
四叶草 + 2 + 4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3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医院也发生过几例儿科的输液反应,输入的药物、输液器、医护人员手表、物表、空气培养全部正常,最后更换液体后未再发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6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受益匪浅!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4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jdzyya 发表于 2013-8-29 07:59
个人觉得手卫生、物表及整个操作过程要重视。

非常同意此观点,另外还要注意配药的针管防置的时间,就是一次性针管真实的具体的规范使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4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护理部、院感科共同到儿科蹲点,护理部重点查看输液的各个流程环节,现在输液操作流程已经很规范了,院感重点查看相关的制度落实情况如小儿的消毒方法,消毒液,治疗室环境清洁、消毒,空气、物表的培养等等。这么集中的输液反应现在在临床上很少见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5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楼上老师的意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5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老师们分享经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5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生输液反应的时间是夏天,是否应该注意一下治疗室的温度,位置(是在阴面还是阳面),阳面的话有无采取避光措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5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这些液体、药、输液管、头皮针、留置针、没换厂家、没换批号、每个科都在用,都没发生反应,那么你再查查看儿科用的药物是哪些呢?有没有下列别人报道的情况存在呢?“由添加药物引发的输液反应较多,原因复杂,分析原因如下:①添加药物不合格。有报道[4]某医院连续发生15例突发性临床输液反应,经原因排查,结果发现这15例输液反应主要是添加了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的卫生学和热原项目不合格所致。②添加药物剂量过大。临床医护人员对一些静脉滴注的药物只强调药理作用,而忽略了它们的副作用,特别是一些中草药注射剂,改善人体脏器功能如肌苷、维生素类、激素类注射液,有随意增加剂量的现象,从而导致输液反应。葥晓英报道[5]:48例肌苷注射液反应中发现一个规律,即增大剂量不良反应明显增加,通过控制剂量在常规范围内,无输液反应发生。③中草药注射液的添加引发输液反应的报道较多。输液中由于中草药注射的加入,导致混合液中微粒大幅度增加,有时还出现倍增现象[6]。④添加药物后的理化变化。经配伍后的药液,由于环境的改变,特别pH值的改变,药物自身的溶解度变小,或者药物之间氧化、聚合、络合等反应,导致新的物质产生,将产生与原医疗无关的效应。例环丙沙星与青霉素配伍后1 h即产生沉淀,头孢类与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等。⑤药物性致热。有些药物添加至输液后,可发生类似输液反应的药物热,临床上及药学服务人员应详加斟别。如普乐林注射液治疗脑梗塞27例,其中5例发生类似输液反应样致热症状,发生时间为该药物输注结束时或结束后4 h左右,停用普乐林体温恢复正常[7]。⑥输液品种选择不当。中药注射液,一般都含有微量的鞣质、蛋白等具有双键化合物的成份,不应用氯化钠、复方氯化钠、葡萄糖氯化钠为溶媒,这些物质易发生盐析或与Ca2+形成溶解度较小的络合物,这类小针剂应用葡萄糖注射液溶解较好。⑦热原累加:静脉给药时,进入体内的内毒素只是规定了限度检查,合格品并不是不含热原质。临床上联合用药现象起来越多,往往是分别检查都合格,但联合液的热原质检查又不合格。⑧微粒累加:目前中国药典对冻干粉针剂、<100 ml的针剂,都未作不溶性微粒检查,但是在实际操作时,若各种针剂体积超过100 ml时就该注意各组分微粒的迭加引发输液反应。”
相关链接:http://journal.9med.net/html/qikan/dxxb/yyyxyxb/20048234/wz/20080831074152962_30223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5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1、您要排除空气传播也很简单,做空气培养,
2、蹲点查看儿科的输液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包括加药的各个环节。
3、对输液反应的患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5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建议蹲点查看儿科的输液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包括加药的各个环节,环境、物体表面、手卫生好好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5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主要做好手卫生及无菌操作,应该就能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6 06:10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每次都是明查吧?采用暗访试试看看,不定期、冷不防情况之下,护理操作全都合乎规范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6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觉得空气可能性极低,还是在输液物品以及放置环境,无菌操作,手等入手还有工作人员等考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