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237|回复: 176

这个文件让我感受到“感染管理科”的定位,需要再思考!(50楼有新资料)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26 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XX医院院务公开工作制度20121226.docx (29.59 KB, 下载次数: 244)

医院感染管理科,要做强做大,要在医院中有地位有影响力,必须重新思考。
1.将医院感染管理科,与感染性疾病科或者与检验科的微生物实验室合并,或者三个联合成一个部门(三个“难兄难弟”),成为业务科室。提高在医院的地位和影响力。
2.或者与预防保健科合并(好像是部分北京的医院的模式),成为“疾病预防控制处”,与医务处并列。与以前不同,感控背景的人员,能力强,可以成主导地位。
3.或者与医疗质量监督科(有不同的名称)合并,成为医疗质量监控科,但是这样淡化了感染管理职能。
4.或者回归医务处,医务处下面设立感染管理科,但是规定感染管理科长,必须兼任医务处副处长。
5.可以维持现状,在医院的影响力小,不过,承担的责任也少。

不过,我最推崇将感染管理、微生物检验、感染性疾病(不仅仅是传染病,包括普通细菌和真菌感染、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会诊咨询等),三个“弱弱弱”联合,让目前在相关领域即职能科室、检验科和大内科中最不受重视部门,建立完整的感染诊断、感染治疗、感染预防为一体的独立部门,定位为具有一定管理职能的业务部门,只有这样,中国感控才能真正受到医院领导、其他科室部门和卫生行政管理人员、普通百姓的重视!

中国卫生部《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2012-2015年行动计划》如何落实,有保障措施的阐述,但是如果没有深层次的讨论和系统改进,估计真的好难!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草原星空 + 5 + 10 深度思考!

查看全部评分

贡献排行榜:
发表于 2012-12-26 0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石磊--wxmsl 于 2012-12-26 11:36 编辑

先在知名医院试行,效果明显才能推广。在中国最难处理的就是人和人,三个老大在一起估计会有问题。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3 收起 理由
草原星空 + 1 + 3 实话!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6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石总说的是实话,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6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怡之秋 于 2012-12-26 09:24 编辑

好办法。。。顶顶顶!
1、强烈支持第一个,这三个难兄难弟在一起不管是业务还是管理都将提升。因为他们的工作目标是共同的,本来各因为单干,所以沟通和联系达不到一个质的保证,现在三个在一起才能真正的保证质的提升。更因为原来单干,所以呼声很难有人支持,现在三个臭皮匠在一起还不能发出一点动静?!
2、不支持第二、第三、第四的原因是:他们自己的事情都忙不过来,怎么可能搭理你,院感科只会增加麻烦,却毫无利益可图。而且业务方面肯定不能像第一方案那么有为。

真诚感谢教授每一次用心良苦的策略设计!祝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6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胡教授、石总在凌晨还在为院感工作的定位和地位在研究,在思考,在争取,真是感动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6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ai1222 于 2012-12-26 09:07 编辑

版主的帖子总能让我有拨云见日、豁然开朗的感觉,

将医技、管理、临床、预防等多项内容集于一身的新部门?
个人觉得目前还是要就各家医院的实际情况来定吧。

譬如武学,
聪明的多学一点更好,像黄药师,杨过就是典型的博而精,
稍微木讷一点的就要专注一点,如郭靖,虽然他也学过不少,不过大多时候还是靠降龙十八掌,
当然了,真正牛人的如黄裳,王重阳之类的,自己开辟一条道路,后来者都是沿着他们的轨迹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6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种模式,感染管理科、感染性疾病科、微生物室三个部门在一起当然是最好的,但是一定要有一个hold住的领导,另外微生物室是从检验科独立出来吗?那检验科还要不要设微生物室呢?
第二种模式,将感染科与预防保健科合并,好像是刚分开的,怎么又合并了呢,分开就是因为人手不够牵涉的内容太多。
第三种模式,放在质控科下面,大家注意力只会放在病历的监控,个人也认为会弱化感染控制。
第四种模式,放在医务科下面,在对医生的感控可能会加强,但是对护士的约束就会弱很多。
第五种模式,维持现状况,如果能让院领导直接担任感染管理科的科长,这样就能得到全院的支持,效果 就不一样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6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谷子 发表于 2012-12-26 09:06
第一种模式,感染管理科、感染性疾病科、微生物室三个部门在一起当然是最好的,但是一定要有一个hold住的领 ...

内容翔实、条理清晰。

最后一条认为很不错,不过好像还没听到有院领导担任(兼职)院感科 科长的先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6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文件真的很反应实际情况,现实真的如此,感控经常被领导忽视,但领导想起你的时候,基本上是需要有人“顶雷”的。面对这样的现实,感控人需要“十八般武艺”在夹缝中生存,久而久之,我们练就了一身让自己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本领-------淡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6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觉得第三种模式比较好,院感管理的目的就是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这个比较对口,又增加了管理的力度。
第一种有细菌室院感工作是有了助力,科室把全院的病原学检测等放在院感科,觉得还有很多业务方面的不方便。
第二种模式,觉得没有什么实质性改变,反而增加了工作内容;
第四种存在不能兼顾护理方面的管理;
第五种觉得需要改变,目前的现状不利于全方位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真的除非院长为院感科的第一责任人,只是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第一责任人觉得形同虚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6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跟胡教授有同感,现在的感染管理科虽然是独立的,在实际工作中的执行力很渺小,好多事情要靠别的科室才能完成,权力有限,但有责任时你有成了跑不掉的替罪羊。这上面无论跟哪一种合并无疑是提高医院感染管理在医院的地位和执行力,有利于医院感染工作的开展。就拿以前抗菌药物检查这块,医院感染到底担当的是什么角色?每次检查连医院院长都分不清是医院感染科和感染管理科?每次检查都不喊感染科参与,似乎都是感染管理科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6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还能不能有另外的模式?
比如说院感控制人员是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直接放在医院里执行院感控制的部门。不拿医院的钱,又不像疾控部门脱离临床,不了解临床。但是最好国家有专项的院感控制基金,相当于“钦差大臣,发现百姓疾苦,开国库赈灾,真正能做到解决问题”。哈哈,我又在异想天开了......

点评

好主意  发表于 2012-12-28 15:09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3 收起 理由
草原星空 + 2 + 3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赞!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6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胡教授这么晚还在工作,真让人感动,更让我们倍感庆幸,能有这样一位领军人物。
三科室合并,确实能更好让感控更高效的运转,也更容易让院领导重视。希望能有更多以这种模式实践的医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6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杜有度 发表于 2012-12-26 09:35
还能不能有另外的模式?
比如说院感控制人员是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直接放在医院里执行院感控制的部门。不拿医 ...

我最支持您推荐的这种模式:院感与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直接对接放在感控部门,施行指导、监督检查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6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蓝鱼o_0 发表于 2012-12-26 09:38
胡教授这么晚还在工作,真让人感动,更让我们倍感庆幸,能有这样一位领军人物。
三科室合并,确实能更好让 ...

学习了,谢谢教授的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6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与感染性疾病科合并?现在就已经有点分不清医院感染和传染病了,如果合并的话,在市级医院的感染性疾病科基本上收住的都是传染病人,那么医院感染和传染病更没法说清楚了。看到前面合并话题,感受到医院感染管理科在医院内的定位和地位,做为一个感控人有一种茫然,干了十几年了,深深知道工作的艰辛和责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6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谷子老师的五种模式中,目前最切实可行的应该是第五种,就让院领导直接担任感染管理科的科长,以后再过度到其他最优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6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弱弱的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老大提出的第二种与预防保健科合并成为“疾病预防控制处”,我院现在就是这样,除院感工作外还要承担死亡病例上报、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等等工作,工作量超大,医生也很难管理。一直给领导提院感办单独设置均没有成功,这下领导更不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6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成本支出,不产显性经济利润的职能部门,是得不到重视的,这是规律,也是目前的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6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觉得谷子老师的第五种比较可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