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审核:蓝雪0816
为贯彻落实《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3-2025 年)》和《手术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 年)》,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指导下,国家医院感染管理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联合护理管理专业和药事管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制定了《“夯实围术期感染防控,保障手术质量安全”专项行动(“感术”行动)实施方案》。
术后切口管理作为整个围术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有效的管理能够促进切口愈合,预防切口感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术后切口管理要点分享如下:
一、手术后切口的基本介绍
(一)手术切口是指外科医生在实施手术时,为进入人体组织或器官而切开的创口。
(二)手术切口的分类
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可将其分为以下四类:
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也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污染程度较轻。
污染切口: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或为开放性创伤手术,以及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或术中存在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等)。
感染切口:针对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或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二、手术后影响切口愈合的因素
(一)感染:是阻碍切口愈合的主要因素,会严重影响愈合进程。
(二)低蛋白血症:导致机体营养不良,修复能力下降。
(三)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未能达到有效抑菌或杀菌效果,还可能破坏微生态平衡。
(四)全身及局部免疫力和抵抗力降低:免疫细胞功能减弱,不利于清除坏死组织和促进修复,同时也会影响成纤维细胞等细胞的活性,致使细胞增殖和修复能力降低。
(五)引流不畅:部分手术后因渗出较多或体液需进行引流,因引流不充分或不顺畅,造成体液淤积。
(六)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血管病变等,会造成局部血液循环不良,细胞功能下降。
三、术后切口并发症处理
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切口感染、切口裂开、脂肪液化等,且这些情况可同时存在并相互影响。
切口感染:其发生率与手术切口类型(微生物污染程度)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切口裂开、脂肪液化、血肿、血清肿等其他并发症的合并症。
伤口裂开:主要原因包括营养不良、切口缝合技术缺陷以及切口内压力增高等。当切口完全裂开时,应立即用无菌敷料覆盖切口,在良好麻醉条件下使用减张线进行重新缝合;切口部分裂开时,则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脂肪液化:需及时引流出液化的脂肪组织和渗出液,保持切口清洁,定期更换敷料,并可采用红外线照射等物理方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
血肿、积血:主要是由于止血技术存在缺陷所致。促成因素包括服用阿司匹林、小剂量肝素,原有凝血障碍,术后剧烈咳嗽以及血压升高等。小血肿可自行吸收,较大血肿需在无菌条件下排空凝血块,结扎出血血管,再次缝合切口。
血清肿:与手术切断较多的淋巴管有关。皮下血清肿可通过空针抽吸、敷料压迫等方式阻止淋巴液渗漏和再积聚;若血清肿持续存在或通过伤口外渗,则需在手术室探查结扎淋巴管。
四、术后切口的护理要点
保持切口清洁:定期清洁切口及周围皮肤,及时更换切口敷料;当切口有渗液时应立即更换,敷料渗湿时也需及时更换。
观察切口:密切关注切口有无红肿、渗液、出血等异常情况。
严禁切口刺激:避免切口受到摩擦、压迫和牵拉。
合理起居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充足睡眠和休息。
加强宣教:随着日间手术的增加,需加强患者离院后的切口管理宣教。
五、手术切口换药
(一)用物准备:换药前应充分评估切口情况准备用物,包括无菌治疗碗(或弯盘)2个,镊子、剪刀、乙醇棉球、干棉球、无菌敷贴(或纱布、胶布),根据切口创面必要时还需准备手套、盐水、剪刀、引流条、棉垫等。
(二)换药操作
根据手术部位污染情况及切口情况选择手卫生方式和戴手套;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双手、两个治疗碗、两把镊子应严格划分清洁与污染;
用手取下外层敷料,再用镊子取下内层敷料。与伤口粘住的最里层敷料,应先用盐水浸湿后再揭去;
分泌物较多且创面较深时,宜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必要时放置引流条;
肉芽组织有较明显水肿时,可用高渗盐水湿敷。
(三)换药频次
一般无菌手术切口3-5天后第一次换药。
感染伤口,分泌物较多时应每天换药1次。
新鲜肉芽创面,隔1-2天换药1次。
橡皮膜引流应在术后48小时内拔除。
橡皮管引流伤口术后2-3天换药,引流3-7天更换或拔除。
引流量较多时应增加更换敷料频次,敷料不宜过湿。
(四)拆线时间:一般情况下,手术切口愈合拆线时间为,头、面、颈 4-5 天,下腹部、会阴 6-7 天,胸部、上腹部、背部、臀部 7-9 天,四肢 10-12 天,减张缝线 14 天,电刀切口推迟 1-2 天,年老、营养不良病人需延迟拆线时间。
(五)注意事项
严格在手卫生指征下执行手卫生,重点是进行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分泌物后;
药换前保证环境整洁,减少人员走动,做好个人防护;
已接触伤口的敷料、器械等用物,不应再接触换药车或无菌的换药碗(或弯盘);
各种无菌棉球、敷料从容器取出后,不得放回原容器内;
污染的敷料须立即放入污物碗或医疗废物桶内;
换药应遵循的原则先换清洁伤口,再换感染伤口;
每次换药完毕后,须将用具放回指定位置,清洗双手后方可给下一位患者换药,不应连续给不同患者换药。
六、引流管护理
区分各引流管放置的部位和作用,并做好标记,妥善固定。保持引流物,若引流液黏稠,可通过负压吸引防止管道堵塞;术后经常检查引流管有无扭曲、压迫或堵塞。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性状和颜色,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如使用引流瓶,注意无菌操作,每日更换。熟悉各类引流管的拔管指征。①置于皮下等浅表部位的乳胶片一般术后1-2日拔除;烟卷引流一般术后3日拔除;③作为预防性引流渗血的腹腔引流管,若引流液甚少,可于术后1-2日拔除;若作为预防性引流渗液用,则需保留至所预防的并发症可能发生的时间后再拔除一般为术后5-7日;④胸腔闭式引流管通常经体格检查及胸部X线证实肺膨胀良好方可拔除。其他引流管视具体情况而定。
七、术后切口的管理建议
(一)将术后切口管理的相关制度、措施及操作流程纳入整个围术期管理体系中。
(二)明确不同工作人员在宣教、切口观察、换药、追踪监测等工作环节中的职责和任务。
(三)拟定对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的培训、宣教内容,并按计划实施。
(四)加强对术后切口管理的制度、措施及操作落实情况的监督,对结果进行分析反馈。
(五)加强对无植入物术后 30 天和有植入物术后 1 年患者手术部位愈合情况的追踪和监测。
总之,规范的手术后切口管理对预防SSI至关重要,科学的手术切口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李乐之,路潜.外科护理学第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
[3]《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2010〕187号).
[4]医学临床“三基”训练医师分册(第五版).
[5]焦婉如,程秀永,郝庆飞,张静,杜延娜.新生儿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J].河南医学研究,2023,32(6):979-983.
[6]孙树松,高长春.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腹股沟疝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J].世界复合医学,2021,7(6):196-198.
[7]郜红伟.胫骨下段骨折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23,20(15):86-90.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文章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5NjY1ODg3Mg==&mid=2247502840&idx=1&sn=03d9109297a1af1194c455834f346785&chksm=ffddff8e9bd59a60466770d9cca62499b0547b2f70de28f42aae9cf43ab3039070bde15c56aa&scene=27#wechat_redirec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