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草原星空

[原创] 专家被砖家批,再谈环境卫生学监测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22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可能这点钱对于您们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我们基层小医院来说我认为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关健是有什么数据能说明我们做这些监测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相关医院感染的发生,如果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那么支出是值得的,如果不能,我们就应该把这些有限的资金用在更需要的地方上,比如说改善手卫生设施,为医务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2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接受完检查,专家又建议我们重点科室还是要每月做监测,唉!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2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苦乐 于 2012-3-22 17:12 编辑

太有同感了!我们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曾经因为这,我还把国家的监测规范拿出来和他们理论,经过沟通,他们比较接受我的意见,说下次检查抽我去。另外,2009年做院感以来,开始很崇拜各种监测和数据,不过不到半年,特别是三级医院评审结束后,我突然在想,我们的监测除了数据和动态分析之外,还有什么帮助?特别是环境卫生学监测,消毒后采样,哎!看见每次采样前认真的物表消毒,认真规范的洗手,我在想,平时是这样做的吗?回答是“否”,于是我就对一个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的ICU进行采样,结果和我们日常的监测采样差别很大!(当然这是肯定的)所以我一直在思考:
1、是否应该把环境卫生学监测的方法时机改一下,当然这需要国家的标准
2、希望知道患者和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是安全的,而不是为了安全的标准去采样。这样有利于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2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赞成草原星空老师的观点,我们的工作要做到有的放矢,无意义又费钱的事少做些多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2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大家都在盼着新的、切合实际的标准。
刚到院感,感觉那些所谓的监测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劳民伤财的,我们院感的钱本来就少,人也少,真希望好钢用到刃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2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按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去做,他们就会罚款,他们有执法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2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主要是卫生监督对相关知识的更新不够,很多也不愿意学习导致的,监管医院觉得他们说了算。有时候我们可以把相关法规规范拿给他们看,或者说互相学习沟通,也许能改观。个人意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2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青鸟 于 2012-3-22 18:57 编辑
苦乐 发表于 2012-3-22 17:10
太有同感了!我们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曾经因为这,我还把国家的监测规范拿出来和他们理论,经过沟通,他们 ...


看到您的这种说法,我想到了一个疑惑,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P19上有这样一种说法:
1.4.5.2时限要求
接到甲类传染病疫情报告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和艾滋病的疫情报告后,城市应在6小时内,农村应在12小时内采取消毒措施,其他传染病按病种不同,应在24h至48h内采取消毒措施。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五版】食品卫生那部分上说,炭疽杆菌6小时以后就会变成炭疽芽孢,应尽快采取消毒措施
我想说的是:对于病菌的消毒措施,不应该分农村和城市吧,制定指南或者国家标准的人员,应该是有实际的工作经验的那部分专业技术人员,而不是只会质控监督的罚钱的人员,国家的政策法规的制定都应该出自于这一些一线的工作者,他们最有话语权,知道什么是本领域中最实际的东西,哪个环节可能会有问题,哪个环节可以忽略,或者质控监督的人员完全由一线的工作者来全权代理,我想就可以减少一些人浮于事的现象存在,可不可以称为“精兵简政”呢,欢迎拍砖{:5_634:}
【灵感来自于,省疾控的同学们,每天可以打扑克,上网聊天,或者有第二职业,嘴里还吆喝着“没钱花!”,这部分人员,在浪费青春~~~~替他们可惜呀,如果国家能给他们一个平台,我相信他们每一个都是精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2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卫生监督部门的“砖家”的确不感恭维,我想大部分医院都有同感,知识陈旧、观念陈旧,现在还在用90年代的标准来检查、监督,不知这样的监督有何意义,不想学习新知识、不愿接受新观念, 这样的部门能监督出什么效果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2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怀疑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与医院环境有关时,应进行目标微生物检测。微生物室支持院感监测,只是有时因为工作太多而力不从心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2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大家都有同感啊,我曾经对我们地区卫生监督部门的负责人说,他们在院感方面的理念已经明显的滞后院感管理工作了,许多工作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但是,我们院感人说需要改进的一些监测,没有明确文件规定前还是不要擅自更改行为,否则会给自己找麻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3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mache 发表于 2012-3-22 15:50
为什么17年前的旧东西在目前遭到普遍怀疑甚至否定的形势下,卫监部门就不能将重点放在其它地方呢?需要他 ...

有同感。官僚作风还是很严重,不能够与时俱进,也缺少调查研究、虚心学习的作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3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1、在卫生监督部门内部,类似的“砖家”比比皆是,相信我们中大多数同仁遇到过,也无奈过,甚至有些人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
2、那么造成类似问题的根源在那,我想这应该是我们考虑的重点,只有抓住主要矛盾并想办法解决好这个主要矛盾,其它的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了。
3、草原妹妹的敏锐和善思,说出了大家的通感,故而在我们的群体内部产生了共鸣,那么群体外呢,尤其卫生监督部门的同志们,假如他们看到这样的心声时会作何感想?
4、所谓“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怠”,一定程度上我们了解自己专业发展方向,那么国家的宏观政策调控呢?站在督查者角度所依据的法律准绳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3 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有一老话说“隔行如隔山”,在医院里,各专业之间有特别大的不同,上级专家对许多事情的看法难免片面,检查时候,检查院感的有的是临检中心的,有的时疾控中心的,有的是搞重症监护的,他们只能看他们了解的方面,至于是否实用,值得商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3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两天,市疾控中心来我院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来了,因为目前我院所执行的消毒剂现用现配效果好,所以采样消毒剂染菌含量时,消毒剂都是先用现配的。市疾控说了,现在多数医院都是消毒剂现用现配,但有很多医院往往就忽略了每日两次的物体表面消毒擦拭问题。又采了几个物表,说等结果出来了再说。物表擦拭一般都是夜班进行的所以白班一上班便加药、操作等等,那么物体表面就已经污染了。那么采样的结果如何体现出物体表面消毒擦拭的疏忽性?那么如果结果出来不合格了,我们感控科需如何更有效的指导临床及时进行物体表面的消毒擦拭?除了以结果说话,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3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感控理解偏失的不仅仅是“砖家”,我们护理部主任也曾经问过我很多类似的问题,以至于我们院长一直以来认为我们院感就是采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3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依依 发表于 2012-3-22 08:47
也不能责怪这些检查者,做为执法人员他们完全按照国家相关指南、规范执行,对于一些先进的理念他们不会认可 ...

"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国家应该从政策层面尽快明确一些容易引起争议的概念。" 很认同这点,有时针对一个问题,一个科室的人还会存在理解上的差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3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版的《消毒技术规范》出台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3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效果来说,再好的监测结果也不如即使是最简单的环节控制。
但是,采样监测容易完成,环节控制却难度不小。
所以,采样监测属于典型的一种“懒政”行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3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SWHXY123 发表于 2012-3-22 15:02
是啊,做这个监测时等科室医生、护士洗手,他们还不高兴,说忙,觉得我们吃饱没事干,拖拖拉拉,等洗完后还 ...

1、<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没有洗手后的细菌监测要求,只有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的监测标准。2、《消毒技术规范》中采样时间:消毒后立即采样
本人认为就应该是消毒剂揉搓后再采样,洗手后没有标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