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告区+ 发布

02-17 16:11
02-17 16:10
01-07 16:18
01-06 15:55
01-02 17:30
楼主: icchina

支援西部感控培训“百人计划”的入选条件,应该包括哪些?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16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支持昊love无限和X6等斑竹的意见!

一个地区的带头人或检查者都不更新理念如何带动本地区工作做正确的事?就如同胡教授去美国参会比我们任何一个人参会意义都大是一个道理。因为胡教授会把新理念带回来全国推广,如果换做我去就只能在陕西省推广,如果换做昊love无限去,她就只能在铜川市推广。这样想来,我们到底应该先资助谁先培训谁呢?所以,能够带动本地区工作的人一定要优先(如单位可以出钱再把名额转让是另外一回事)。能在论坛上或本地培训中做推广推行新理念的人一定要优先(这就不仅仅局限于省会城市或三级医院了)。
至于上网时间的限定,一个人可以上班没有时间上网,但下班后也不想上网学习,那他的业余时间是不是都用在看电视打麻将上了?这样的人我们援助他有什么意义?
所以,我们的入选条件应该是方方面面都考虑到的,无论你在哪一级医院,只要你想做事,只要你优秀,能锥出麻袋,都会有机会入选的。因为,我们入选的渠道很多,并不仅限于卫生行政部门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6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3# xxxxxx666666


    谢谢老师的回复,要想把这名额分配得合情合理,用到点上,确实很考究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6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1# 梦瑶

你说得很对!年龄大混日子的人我们有上网时间等条件卡住他,这样的人轻易也不会有人推荐。
但很多地区的带头人真的年龄都在50岁以上了,你说不让他转变观念,他天天下去胡指导怎么办?所以,年龄应该不是一个硬指标。
这次“百人计划”意义深远,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决不能浪费一个名额,必须是一粒优良的种子,经过培育后可以在当地开花结果,繁育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6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6# 无极紫晶
非常赞成紫晶老师的观点!X6老师说的也很有道理,关键是学习后怎样带动基层工作?有没有考核标准等等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6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从事院感管理时间短,我们医院是三甲医院的一个病区(兼并),起点低,管理也有差距, 比较同意阿牛老师的意见,向从事医院感染管理具体工作的干事、年轻人适当倾斜,对这类人员能不能不限制医院级别及职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6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6# trr

包括重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6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1# 梦瑶

有道理。要不怎么说理越变越明呢。不过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很充分的理由,可够难为胡教授和紫晶老师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6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项目不应该也不会只做一年,如果能够运行得好的话,可以长期运行下去。当然,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1、大的方向,就是要以点带面。尤其是初期,不能撒胡椒面面面俱到,只能选重点,选择能够把这个项目在当地推广、铺开的人来。
2、初期人选倾向于当地有影响力的人,年龄不限,同时尽可能兼顾有潜力的人。
3、中期人选倾向于有潜力爱学习的人。
4、后期人选倾向于纯基层的人(前提是学会发展的好,有足够的财力支持)
所以,既然大家都认为这件事情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大事,那么就一起来添柴加炭吧,让这把火烧得更旺,让这件好事能够做得久做得实,能够惠及更多的需要帮助的人们把!

我觉得对于受资助人应该有一个要求或者说考核指标,就是在当地推广项目的成果。只要考核指标应包括两方面:1、发展会员情况2、论坛活跃情况(把大家带到论坛上来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大家工作中的问题,参与论坛的讨论才能将大家更好的凝聚在一起)借助这个项目我建议论坛是否专门开辟分省讨论版块?就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医院感染控制动向”版块里加一个就行了,各省的联络员担任见习版主,有什么事大家上论坛讨论,岂不是更好?在讨论的过程中,谁有真才实学很快就能被大家看到,选人就很容易了。

综上所述,我认为,这个项目应该细化一下,资助的内容可以扩展一下,比如免费参加会议或培训班的资助可以倾向于学科带头人、当地专家,而例如一对一的辅导、资料共享、资源共享等资助项目其实也可以直接就对所有基层人员通过论坛这个平台开放。比如我是三甲医院的,是本地区有影响力的人,某某是偏远基层医院的人,如果没有论坛,我们根本就不认识,通过论坛,我就可以和他建立联系,他可以经常向我询问工作中的疑难。这样的一对一辅导可能比把他带到上海开个会要更有成效。。。。。。。由此还有很多思路,希望大家共同探索。
我们做的事情是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的大事情,所以要有战略上的思路,而不应该局限于战术运用上。当然,初期可能会有选上的人不能发挥以点带面功能,但是,从全局上来看,不可能所有选上的人都是这样吧?东郭先生毕竟还是少数,否则也就显不出东郭先生了,是吧。何况,就算这个“点”带不起一个“面”,至少他还是“面”中的一个“点”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6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控制省级医院、省城医院,真正向基层倾斜。
赞成!但要分配到真正渴望好学者身上,可来一个自荐阐明学习的理由,通过知识的掌握会带来什么变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6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话,省级医院外出参加学术活动的机会比下级医院多很多,这次发扬一下风格,将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医院吧。
另外能否将条件限制在科主任?科主任学习回来容易开展工作,这是显而易见的。
年龄是否也有限制,**岁以下的,年轻人新知识接受快,有干劲,精力充沛,这些也利于学习回来开展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7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考虑向二级以下基层医院适当倾斜吗?这些医院的感控人员更需要培训的机会。医院经费困难,难得有机会参加培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7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术会的特点是层次高、报告范围广,那么是否要考虑知识层次与之相适应的赞助人选。这样的话,单位定位在二级以上好像更为合适。一级医院更适合参加培训班,手把手地从最基础教起,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人选嘛,单位不同,规则也不同,但科主任外出学习更容易批准,而科员,尤其是二级医院,外出学习的可能性极小。
院感不是靠一个人的力量可以做起来的,那么赞助人选是否也可以考虑1+1(1个专职+1个能够积极推进院感工作的临床人员),这样的话理论上易于在单位推广,易于制定考核标准,如参会后在本单位推广项目的成果。
片面想法,不知对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7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icchina
应该让省级医院的感控人员参加,因为每年检查人员都来自省级医院,只有让省级医院的人员参加,才能更好的把感控理念传达给基层医疗机构;另一方面省级医院的人员大多学习能力较强,学了以后,可以有地方施展所学知识,为患者服务的面较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8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1、来自于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医院(这一条不要再讨论了!)

2、从事医院感染管理(包括微生物检验)至少2年;

3、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者研究生学历且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

4、SIFIC论坛会员。

是明年的会,按截止时间算,到那时我也够两年的院感工龄了。呵呵,其他的都没有问题,做为西部院感的人,似乎应该争取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8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推荐上,不必非要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推荐吧?我觉得卫生局的人似乎也不怎么嘀公平公正公开吧?如果是他们推荐,估计我们医院的猴年马月才能入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8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8# 彩色的风
此路不通就走别的路,争取免费参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8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晶老师好,多考虑我们中医院一下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9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icchina

同意以上两个条件,建议:1、三级医院名额占40%,二级占60%
                                    2、如新上任、高学历、热爱感染管理专业的感控科主任也应该吸收参
                           加主要达到更新观念,找准思路的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0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点点 于 2010-7-24 17:49 编辑

不赞成这样的观点,很多专家年龄大、资历深,原则性很强,知识渊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0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2# 小点点


    我说大医院和基层医院的区别。因为一开始大家都说要让基层的人员参加,而且有个帖子说到:基层应该是指2级以下的医院,所以才会有这样的说法。
   我们有时候去大医院看病,经常有感触说,人家教授学识很渊博,医风也非常好,特别谦虚。
   但同样在很多2级医院,成立院感科,是因为卫生部的规定,是为了应付检查,初衷并不是把它当做一门学科来对待,而且很多2级以下的医院来院感科的人当初就是为了图清闲,有一些可能就是不想在临床干了,所以才来的这。
   不过,凡事都不是绝对的,肯定有例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