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china

新建“关注基层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板块,请大家出谋划策!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2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好谦虚的老师。支持祝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野渡无人 于 2010-7-2 23:45 编辑

目前正在酝酿向论坛提一个“中国医院感染管理的工作重心应向前移”的建议,校长就开辟了此版块,呵呵,向您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目前中国医院感染管理应做到“保三、促二,扶一”的基本构架和工作方式,即保持对三级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关注、促进二级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的发展以及扶持一级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等的建设”!!

评分

参与人数 1 +6 收起 理由
楚楚 + 6 有思想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3 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称为基层的医疗机构,应该是隶属与县区卫生局管理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这部分医疗机构问题确实比较大。在我们地区医院感染管理基本上是护士长兼任,感染工作在她的工作比重中只占一小部分,基本上是 应对检查。而我们的县区级疾控中心也没有太专业的管理人员,专项检查根本提不到一个高的成次。我们在2008年的考核中发现许多二级以下医院未开展对消毒效果质控的生物学检测,各治疗处置车上没有洗手用品;部分医院对脉动真空压力灭菌器灭菌时不进行B-D试验,供应室无封闭良好的下送车或密闭下送容器;麻醉机、呼吸机等设备的非一次性管路个别还不进行消毒,甚至一次性管路重复使用;部分医疗单位对“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不能做到病原学检测和药敏试验,对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和职业暴露等的追踪,开展的还不到位,对原因分析和下一步的防范及干预措施很少提及等等。我的水平有限,所发现的问题是否有普遍性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3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昊love无限 于 2010-7-3 08:42 编辑

理论上规范是要不折不扣的执行,但在执行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实际的问题。比如:
1、内镜管理:腹腔镜的连台问题,是停止手术呢,还是购买设备?停止手术不现实,购买设备很难实现。
2、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问题:新建供应中心或配置设备?一次性使用?合疗费用?
3、专职人员配备问题:医师?护士?
4、耐药菌监测:实验室条件?实验室固定专人?
5、无菌水:暖箱、湿化瓶中的无菌水怎么解决,医院没有制剂室,购买费用太贵,合疗、物价不让收费,怎么办?使用凉开水、蒸馏水?赔着钱工作?
6、口腔科:车针、手机的数量?
7、引产后死胎的处理:费用?病人自己不会掏,医院本身又不挣多少钱,怎么解决?
........
需要钱,需要人。资金和人员有时候都难以保证临床,谁会先考虑院感?怎样保证规范切合实际的落实?怎样在规范中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3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基层感控信息不对称,学会的力量侧重于培训,通过培训提升基层专兼职的业务能力。
建议在全科医生和本专科教材增加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内容,尤其SOP的内容培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3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5# 昊love无限


   
引产后死胎的处理:费用?病人自己不会掏,医院本身又不挣多少钱,怎么解决?

我试着回答您的这个问题,南京会议上郭燕红处长曾就一个参会人员的提问做了这样的回答“两种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将胎儿在院内冰箱保存凑够一个尸位,去火化场火化;另一方法是,医院有焚烧炉的,在同患者签好协议后在本院焚烧处理。”
个人认为第二种方法,相对来说比第一种易于执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3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7# 婉若秋水


    我们没有焚烧炉,都是送到医废处置中心集中处置。引产费用是计划生育部门给拨款,费用很少,如果送火化场的话,无形中又增加了医疗成本。当然可行,但为什么所有的单都要医院来买呢?
   谢谢您的回答,我们医院正在为这件事发愁呢。这种办法在目前应该算是最好的解决方法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3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基层医院比较了解,主要是资金问题解决不了,没有多少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可以采取对口帮扶的形式指导下级医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3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厦门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并入三级医院,由三级医院托管,包括二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我们(三甲)分到了2个二级医院,1个门诊部,5个社区。确实,基层由于未受到重视,缺乏资金等一系列原因,很多院感只是停留在表面工作,无真正意义上的专职人员,供应室更是缺设备,缺资金,缺人员,器械,布类。。。。
经过资源整合,重新装修,我们的持续督导,已基本走上正轨。
但是,这些知识针对公立机构,而民营的,私营,甚至私人诊所,目前大部分还是依靠CDC、监督所的督导,缺乏技术支持,监管力量也不够。
因此,应该推动地区质控中心的组建,再由质控中心来推动地区院感工作的发展。
另地区化供应中心模式,应该也是一种很不错的模式。借助行政力量和支持,成立地区供应中心(可依托大医院),甚至可以包括布类洗涤与供应,医疗垃圾处理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3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5# 昊love无限


    你提的问题,确实都很现实。主要原因就是资金缺乏,才造成人员少,无专职人员、参加学习的机会也少;设备设施也不能满足需要。
   还有一个问题,有的卫生监督所与其说是去检查、指导工作,或者说去做检测,倒不如说是为了去要点钱。根本起不到提升基层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大的作用。
   基层医院也有一个问题,对他们的要求太高了,他们觉得反成是做不到,干脆就应付罢了。有些乡医院也很不像话,明知道要去检查,手术室治疗车上有一层灰沉也不打扫,到处是脏兮兮的。有一个护士还在手术室里绣花呢。真是一点无菌观念都没有,让人看了胆战心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3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5# 昊love无限


    我对我自己提出的问题做一回答,其实也就是我们的一些解决方法,可能不完全符合规范,但我们会在有限的条件内尽可能靠近规范。也希望大家能给予更好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1、腹腔镜原计划购买低温设备,后来经过认真考虑,觉得灭菌循环无法满足连台手术,还是达不到要求,暂时不考虑。建议医院可以请本市的专家和本院工作人员做手术,有几套设备做几台手术,如果设备不够用,可以向兄弟单位借,尽可能不请外地专家,不连台。偶尔他们还是会连台,但正在减少。
   2、我们和其他医院成立了消毒供应中心,我们的所有灭菌器械均在消毒供应中心处置。下一步计划我们医院供应室人员承担全院所有科室需消毒但不是灭菌器械的清洗消毒工作,这样,可以购置一些比较专业的清洗设备,使如呼吸机管路等东西的清洗消毒尽可能达到专业化。
   3、我们没有专职医师和检验师,但有兼职医师和检验师。最起码可以咨询。
  4、口腔科刚刚改建完,正在购置快速灭菌器。也增加了一次性处理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3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7# 婉若秋水
我们采用的是您说的第一种办法。我们与殡仪馆达成协议,固定一个的时间送去,(医院太平间里有冰柜,专人负责保管、交接并登记的)这样费用也不是很高,目前我们没有向患者收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3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胡教授:您好!
我认为基层感控应从领导抓起,其实我们基层做兼职的,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都是比较认真去做,几年做下来,做的越是认真,受的气越多。领导口口声声院感重要,可从来不当回事。这个领导推那个领导,你每月针对合理化和薄弱环节反馈,他们没有这个意识。所以抓好基层队伍的院感质量,有必要做一个调研。在每个区县基层领导和分管领导啥时开任何会时,给他们做一个突击地调研,我想这才是显示他们重视程度态度的体现。说真的,兼职累,领导的意识兼职就是你一个人包揽所有的院感质量控制内容,就你一人承担。说实在的他们至今都搞不清院感包括几块内容,真有点啼笑皆非。我觉得下强规定,分管领导和院长必须有上岗培训证书,作为考核指标。我想在胡老师您形象声动的课上,他们应该有所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3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基层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的确存在许多问题,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势在必行。基层医院特别是一级医院,院长对感控意识非常淡薄,连应付检查的意识都没有,头脑里根本没有这个概念。卫生局没有成立院感质控中心,每年组织的院感培训只是走过场,非常不重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3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成立这版块对于我们这些的基层院感人员是一种福音,盼望能真正正视基层存在的院感问题,共同寻找解决方法,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4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潇潇


    基层医疗机构对消毒灭菌设施的投入不足。。。等问题,我认为有一定的主观性,但客观性所占比重更大。
     那个领导也不愿在自己的领地出事的,但目前国内大医院门庭若市,小医院门可罗雀的情况皆是,政府投入有限,好不容易来了个医保对社区医院卫生政策所有倾斜,但基层医疗机构约束机制管理机制又不健全,表现得令政府很不满意,恨铁不成钢啊,如骗保事件不断出现,过度医疗的凡入门者必打水现象比比皆是。怎么办?抛开其他管理方面不谈,单就感控方面的消毒灭菌设施来说,我认为对基层医疗机构不要再搞家家都建供应室的这种设想,应该就是要走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的道路。一个区域集中力量搞一个达标的消毒供应中心,这样的资源共享大家受益,搞这样的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卫生行政部门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如果这时能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及部分资金支持就一定能做成。
    上面这个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的想法我去年在论坛也说过,我市下属几个县的医疗机构都请我去“指导”过供应室建设,一个县城里,县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中医院都各自要搞一个供应室,几间房子,了不起有的有一台超声清洗机,怎么弄?很高兴的是,今年南京会议看到风玲老师已在当地组织开展了有效的建设工作,真不愧是领头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4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保三、促二,扶一”              很好的注意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4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
在相对集中的城市周边可以操作,偏远乡镇还要自己建,不然不方便工作的开展,这不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好在风铃老师已有经验可借鉴,但还要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协调、支持,不然还是不好开展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4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4# mengmeng


    虽然你是写给胡老师的,但我试着回答一下,不知行不?
   我知道基层很多都是兼职做院感,我也体会他们的辛苦,但不要因此就对领导至今都搞不清院感包括几块内容而嘲笑他们,本身你这样的要求就是不正确的,领导也是人,要管的事情很多,他不可能对所有具体的管理要求都了若指掌。为什么要设职能部门,这些职能部门就是要代表院长履行各项职责的。那么我们就是代表院长在履行院感方面的的职责。
    我们当然需要得到院长的支持,怎么能得到?这里就有很多管理技巧、沟通的问题,当我们向领导提出我们想要推行的某项措施时,应该写一个完整的汇报材料,包括背景资料,目前国家层面的要求(当然有时这个要求是“不切实际”的,过高的),你调查到的其他医院(包括上级医院同级医院)的情况,如果我院要推行这项措施存在的问题及对问题的评估,如果不能一步到位,我们准备分几步走,目前可以做到哪些,成本投入,人员培训计划。我的体会是千万不要突然找到院长,用3-5分钟的时间口头抛出你要推行的项目,如果我是院长我也不会答应突然的造访者。我的做法是先吹风,过段时间把完成报告写出来后发到他的电子邮箱,并告诉他有这么回事,他会抽时间看的,对这样的报告没有谁会忽略,他会体会到你的用心良苦,他会从报告中体会到你已经对他换位思考了,这样的项目即使条件确实差很远,也会得到分步实施的。借用风玲老师的话来说:只要你做了,就是在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