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卡等级:偶尔看看
- 打卡总奖励:85
- 最近打卡:2025-07-15 09:44:26
|
大家好,我是正方辩手,针对反方辩友187#进行辩论:
居然贵辩友看到了第三条,为什么不看看第二条呢?
“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即细菌药物敏感
试验(以下简称药敏试验)的结果而定。因此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对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患者
应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及时留取相应合格标本(尤其血液等无菌部位标本)送病原学检测,以尽早
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并据此调整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而PCT作为病原学检测指标之一,能够在患者发生细菌感染后2-3小时就能检测出来,为什么不根据PCT结果使用抗菌药物呢?
再者,呼吸道感染是内科常见病之一 ,其病因大多为病毒和细菌两种,由于不能有效地区分病因,医生往往盲目地使用大量抗生素,这不仅会给病人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和浪费而且还会造成耐药菌株滋生等社会问题。临床试验证明 ,超低浓度的评细替检测可以帮助医生鉴别诊断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指导相应抗生素的临床使用。对因接受化疗或骨髓移植而引起的免疫抑制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来说,严重的感染是致命的并发症。在许多病例中,发热是唯一的感染症状,而且临床标准不能对其感染的严重程度或其预后作出准确的评估,尤其对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仅有发热而没有进一步感染的症状,医生将面临这样一种困境,即如何判断患者发热是因感染引起而需早期处理,还是同其它诸如肿瘤或治疗而引起的反应性发热。PCT是系统性感染首选的实验室指标,对系统性感染的确认有选择性和排它性;正常人的血PCT浓度低于0.5ng/ml,而脓毒症患者的PCT浓度较高。所以,PCT浓度与机体炎症反应活性水平相关,体外PCT定量分析可以明确患者是否存在有急性和危及生命的严重的脓毒症感染。PCT在某一段时间的动态检测可对炎症过程作出评估并指导医生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并最终控制感染。经过一段时间后,血浆PCT浓度稳步下降表示预后良好,相反,PCI浓度持续增高预示感染没有得到完全控制,因此预后较差。PCT用于发热原因不明的鉴别诊断
化疗期间有多种原因会引起发热。发热通常是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的症状,但有时是治疗过程中对药物的反应。肿瘤细胞溶解引起的发热较罕见。大多数病例发热源仍然不清楚。PCT有助于医生对因细菌引起的系统性感染作出明确的诊断,即使是化疗患者,PCT对是否有脓毒症感染仍能作出可靠的检测和评估。
PCT用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常常缺乏炎症的特异性症状,如中性粒细胞增高,核左移及局部炎症表现等。因此,对系统性感染,有时是危及生命的感染能作出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PCT在免疫抑制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中的表现与无免疫抑制患者中观察的结果相似。即使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PCT仍然能对系统性感染作出可靠的诊断。PCT用于感染的早期诊断及用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检测发热过程并指导预后的价值,已明显优于传统的急性期指标如 C-反应蛋白(CRP)或细胞因子。
PCT用于骨髓移植
骨髓移植患者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均存在体液和细胞免疫缺陷,这将掩盖因细菌、真菌、病毒及原虫引起的严重的系统性感染。甚至,心血管系统对两者(脓毒症与急性移植物排斥反应)的反应都一样。骨髓移植后,逐渐升高的PCT浓度对细菌性全身感染有很高的诊断率。如果同种异体移植后出现脓毒症性休克,血浆PCT浓度显著增高,这一结果表明预后不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