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烟雨随风

[原创] 我院MRSA去定植临床效果明显

   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7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我们考虑肺部感染的时候会送痰标本,普通上感医生一般不送(可能考虑上感并不要紧)。我查相关文献对于咽部定植的文献并不是特别多,所以暂未考虑,如果以后要做大样本量实验这一点应该考虑进去。谢谢提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7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风雨同舟 发表于 2013-12-16 10:21
国内现在已经有可以用于粘膜的莫匹罗星软膏了吗?
曾经听过某位教授的讲课,当时国内只有用于皮肤的莫匹罗 ...

我们目前临床用的只有中美史克的莫匹罗星软膏,我也想知道哪有可以用于粘膜的莫匹罗星软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7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烟雨随风 于 2013-12-17 22:45 编辑
风雨同舟 发表于 2013-12-17 20:48
这不是过分追求啊!你这是在拿患者做实验,你做到知情告知了吗?既然这种药可以用于粘膜,为何说明书没有 ...

老师说的对,但是在一个以中等偏下收入为主要住院人群的医院我觉得是不是能稍微理解一下?毕竟从结果上来看MRSA的发生率下降的非常明显,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和经济效益。一支百多邦十来块钱,治疗MRSA如果用利奈一个疗程五六千,而利奈不属医保药品,如果是因为院内感染而发生MRSA,这部分的治疗费用还是要患者来承担, 是不是有点说不过去?我们涂抹的位置是鼻前庭(主要定植部位(参见50楼))未及鼻腔黏膜。鼻前庭位于鼻腔最前部,由“皮肤”覆盖,富有皮脂腺和汗腺,并长有鼻毛,鼻前庭皮肤与固有“鼻腔粘膜”交界处称为鼻阈。所以鼻前庭不属粘膜!(可参考:http://baike.baidu.com/link?url=QevwCG4YHDf5JeCsIEMo22eigPyrHZJuNvs6ozDLL9ZoR1pGIAxOhkx3cRs4h8nT在使用期间我也关注过患者是否感觉不适,但未收到关于患者涂抹后感觉不适,所以进行的还算顺利吧。但是当时的情形是某些科室从感染人数量来看有爆发的可能,但采取此方法后效果非常明显。
我不认为我是在随意妄为,因为我是在查阅大量的文献后采取此方法的,所以可不可以不要认为我是随意妄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7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暖暖的心 于 2013-12-17 23:32 编辑

“本研究如果经过筛查,阳性者再去定植就更加有说服力了。期待你的大作。”筛查还是有必要的,你选择历史对照,那两个时期的MRSA 定植率会不会有差异,而导致结果的差异,故如果能确定两组实施前定植情况无明显差异,可能更有说服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7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学习了,“去定植”楼主真是有才,值得借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8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危重易感,特别ICU患者,这个办法值得借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8 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星火老师: 我院检出率接近80%。那你们是如何确立病人的,没别的意思就觉得这个值很高,我看了我院去年、和今年上半年都在47%左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8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支持楼主的做法,该干预措施缺乏循证感控依据。
1. 美国CDC的数据显示,MRSA在普通人群的携带率仅1.5%左右。如此大规模的普遍去定植毫无依据,导致多数病人会“吃错药”。滥用也会导致莫匹罗星耐药性上升。
2. 近年的监测数据显示,我国MRSA流行趋势比较平稳,甚至有下降的趋势。一方面是有效的抗菌药物如万古霉素、利奈唑安等,另一方面,各医院都加强了多重耐药菌的防控。除非某院发生了MRSA院感暴发。
3.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病人多数是急性发病,如突发脑出血、脑梗或脑外伤,入院后的肺部感染多数是社区获得性,MRSA的检出率不会太高。
3. 百多邦不能用于鼻腔MRSA去定植。
4. 去定植的前提是主动筛查,对于阳性病人才可实施去定植。
5. 去定植的对象应该是筛查阳性的高危人群:
6. 美国CDC不建议对MRSA定植者进行常规去定植,建议在下列情况下使用去定植策略:
⑴ MRSA阳性患者与正在发生的感染传播或爆发有相关性;
⑵ MRSA定植患者将接受存在高风险MRSA手术部位感染的外科手术;如心脏手术、血管外科植入手术、全关节置换术和神经外科植入手术以及其它手术。
⑶ 在某些患者人群中,如进行透析的定植患者、复发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者、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以及有证据表明有益于即将进行的高风险外科手术,试图降低随后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风险。
7. 去定植方案如下:局部药物与一种皮肤杀菌药物结合。鼻部去定植对鼻孔用2%莫匹罗星软膏一天两次,共5天;皮肤消毒用洗必泰5天,按产品说明书应用。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4 金币 +5 收起 理由
新翼感控 + 4 + 5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8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学习了,谢谢老师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8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宁静致远 发表于 2013-12-18 08:57
不支持楼主的做法,该干预措施缺乏循证感控依据。
1. 美国CDC的数据显示,MRSA在普通人群的携带率仅1.5%左 ...

首先感谢您对于本帖的关注。我看了您写的7条意见,说的蛮有道理,但有些方面还是值得商榷的。
1.我们关注的是住院患者,而非普通的人。再者我描述的应该比较清楚,这一方案并未在我院大规模的进行,只选择了几个高危科室(因为发生率很高)。我们的依据是这些科室MRSA的检出较其他科室较高,传播速度较快。选择高危人群,并非全科人。这一“滥用”与一些医院机构的临床“滥用”我觉得还是较轻,目前我国抗生素的使用在家禽里面较多,所以其实我们每天每个人几呼都在预防性被使用抗生素。相关资料您可以在网上搜到。
2.我并没有看到近年来的监测数据,所以不太清楚MRSA在全国的流行情况。但依西安质控数据显示MRSA的流行还是不容乐观的,有的甚至出现了LRSA。万古和利奈的价格是很高的。您所谓的医院加强了多耐的防控,这些防控是什么?
3、神内、神外病人既然是急性发病,为什么入院后的肺部感染是社区获得?您意思是这些患者急性发病的时候顺带也急性发生肺部感染后再入院?MRSA的检出率不会太高,您筛查过吗?您就是筛查过那也只能代表你们医院的情况,跟我们医院的关系不会太大吧?
4、去定植是要主动筛查,然后对阳性患者实施去定植,那么,筛查的费用由谁来承担?
5、我们选择的是多数文献报道的高危人群
6.正是因为这些科室的MRSA检出情况较同期明显升高我们才去做这一项工作。
7.我的方案跟你的第7条吻合。

最后我想说的是,大医医未病。我们感控工作的重点是预防,不仅仅是为患者减轻身体上的痛苦,我觉得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应该是我们关注的。如果有一天国家规定HAP治疗费用由医院承担,我觉得就不用这么费劲的找方法解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8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是二级医院,收治的农村患者居多,大多数农民经济条件较差,特别感动老师说的那句“我们感控工作的重点是预防,不仅仅是为患者减轻身体上的痛苦,我觉得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应该是我们关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8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赵长虹 发表于 2013-12-18 11:25
我们是二级医院,收治的农村患者居多,大多数农民经济条件较差,特别感动老师说的那句“我们感控工作的重点 ...

是,很多时候农村患者来医院治疗时病情已经很严重了,很多会落的“人财两空”。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使这些人尽量不发生院内感染,毕竟人家来医院看病如果没看看反而由于院感感染而严重就太说不过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8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上论坛就是长见识,如果效果确定,在我院也可试试,谢谢老师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8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ningxiaohui 发表于 2013-12-18 14:42
上论坛就是长见识,如果效果确定,在我院也可试试,谢谢老师分享!

建议在MRSA检出较高的科室进行尝试,如果你们医院MRSA的检出率本来就较低的话不建议偿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8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学习了,“去定植”楼主真是有才,值得借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8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ICU患者,这个办法值得借鉴,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8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拙凌 发表于 2013-12-16 10:18
我这只是从您这个发帖的描述来理解,感觉有很多地方没有说清楚,比如患者如何选择?还是普查?对照组如何 ...

同意老师观点,好象是普遍预防性用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8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下载学习了,谢谢老师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8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kgbwcl 发表于 2013-12-18 16:44
同意老师观点,好象是普遍预防性用药

选择的是高危人群并未进行大规模的全科患者,所以不是普遍性的预防用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9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感到这个话题很精彩。通过各位老师的辩论,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