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老师这个问题非常棒,我非常认同,事实上我认为远远不应该局限于SSI,VAP,CRBSI,败血症,MDRO感染都应该关注随访的问题。就院感的常规工作和研究而言,目前过多的扎对于,危险因素识别(可以搜索万方或者CNKI,国内研究90%以上的是单因素卡方,多因素回归分析不足)、综合干预等。而忽略了关键的两个点。
1、机制研究。究竟什么导致了SSI,VAP,CRBSI或者UTI,什么是最重要的病因?靶向性控制,你的靶子在何处?心里没有数。
2、预后研究。如果发生SSI,VAP,CRBSI或者UTI,患者的预后有什么样的改变?如死亡率增加等等。这在流行病领域中通过生存分析实现。国外研究较多,但是我国的研究太少了。
举个例子,“合理化用药”,难道就是单一的判断正确不正确嘛?我看这5个字,有太多的含义,剖析一下:1、抗菌药物的正确选择;2、个体化抗感染治疗;3、单联或多联用药,差别到底有多少?4、同一类别的药物,如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厄他培南在临床应用时,对于感染的控制有无差异。。。。。太多了。
这也是我目前正在做,并且以后致力深化的一个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