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告区+ 发布

02-24 11:57
02-17 16:11
02-17 16:10
01-07 16:18
01-06 15:55
01-02 17:30
楼主: 细雨润竹

[原创] 您认为是否应对每位SSI监测的目标患者建“出院后追踪档案”吗?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18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可以问,不问的话怎么知道是否感染。只要注意问话技巧就好了。其实出院后感染的病人应该是不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8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也在做术后回访工作,但我认为目标监测的过程监测更有意义。例如术前备皮方法、术前用药是否规范?术中是否严格无菌操作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8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院开展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监测有三年时间,由对外联络部进行出院病人的回访,包括手术病人。感染病人信息来源:回访、出院后与医生的电话联系、来院复查。通过对外联络部进行出院病人的回访,信息来源少,回防的时间相对规定,通过主管医生上报的出院后感染的例次相对较多。医生比较配合,明确了是监测需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9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去年打了很多电话,好像没有什么用,没有几个人感染。如果病人伤口有问题,他会回来医院再找医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9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病人既敏感又难缠,要是由院感来做,真怕出现“被误会”。也许是我多虑”思语老师的这句是说到点上啦,这正是追踪随访难的症结所在,就当前医疗环境,医院和外科医生谁都不愿惹麻烦上身。院感科来作犹如履薄冰,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9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医院因为院感科人力资源紧张,所以在手术部位目标性监测工作中,有一小部分没有做电话回访。个人认为,做了还是好,能够真实的了解切口恢复情况,对于敏感话题注意一下说话技巧,必要时让主管医生打电话给患者。有事还能增加一些额外服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9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家渠医院 发表于 2014-2-18 18:47
我们也在做术后回访工作,但我认为目标监测的过程监测更有意义。例如术前备皮方法、术前用药是否规范?术中 ...

非常赞同您的观点,多做点术前预防性监测术后回顾性监测的意义更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9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赞同您的观点,多做点术前预防性监测“比"术后回顾性监测的意义更大。对不起,少了一个”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9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没有做回访,院感科抽出一名人员做回访,工作量很大,手术很多,要做就必须每一位都做,要不然就不做,否则没有可比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9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是由科室医生负责出院患者随访工作,如有感染与院感科联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9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细雨润竹老师的做法,我个人的建议可以设计一个表格给门诊医生,有的患者出现术后手术部位相关炎症反应,可能第一选择并不是入院治疗而是去看给自己主刀医生的门诊,如果真的发现是疑似SSI,门诊医生要登记下患者曾经的手术时间、姓名和目前的主诉,以便完善目标性监测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9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榴莲飘香 发表于 2014-2-19 09:59
非常赞同您的观点,多做点术前预防性监测术后回顾性监测的意义更大。

谢谢,我也是工作中感觉到的,大家一起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0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可是院感的提升工作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0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手术部位感染监测,困惑多多:个人认为必须随访,且一个都不能少,否则资料就不完整,数据就可能不准确,不准确的数据有多大意义呢?手术部位感染率本来就低,少了一个,对感染率影响很大。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很难。尤其我们医院I类切口以心外科手术为主,固定胸骨都要用钢丝,都是有植入物的。按照规定,浅部切口随访1月,深部切口、器官腔隙随访1年,是否需要随访2次?3个月如何反馈?难道要1年后再计算感染率总结反馈?外地患者如何随访?(电话打不了长途),电话随访患者的反馈是否准确?心脏术后心内膜炎属于器官感染,如果患者未回来住院,我们又如何获知?1年后随访,电话号码变更联系不上怎么办?反正现在我们的心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是搁浅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21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心明月心 发表于 2014-2-20 09:53
关于手术部位感染监测,困惑多多:个人认为必须随访,且一个都不能少,否则资料就不完整,数据就可能不准确 ...

个人观点:能做多少算多少,做了总比不做好;至于一些具体困难,能克服的则想办法克服,不能克服的就让它暂时存在下去,分析原因做整改反馈时群策群力找一些解决途径,持续改进即可!

另外一个就是:随访成功率不一定强求百分百嘛;

至于感染率季分析是一种办法,年度分析也是一种方法呀,并不冲突和矛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1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与同行讨论过,这项工作,不好进行,病人较敏感,会引起不必要的事情发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1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细雨润竹 发表于 2014-2-21 09:36
个人观点:能做多少算多少,做了总比不做好;至于一些具体困难,能克服的则想办法克服,不能克服的就让它 ...

赞同老师的意见,回访还是有效果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2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起初我们也遇到二楼类似的问题,现在只能依靠患者所在科室的医师上报、反馈,我们再配合追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3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细雨老师这个问题非常棒,我非常认同,事实上我认为远远不应该局限于SSI,VAP,CRBSI,败血症,MDRO感染都应该关注随访的问题。就院感的常规工作和研究而言,目前过多的扎对于,危险因素识别(可以搜索万方或者CNKI,国内研究90%以上的是单因素卡方,多因素回归分析不足)、综合干预等。而忽略了关键的两个点。
1、机制研究。究竟什么导致了SSI,VAP,CRBSI或者UTI,什么是最重要的病因?靶向性控制,你的靶子在何处?心里没有数。
2、预后研究。如果发生SSI,VAP,CRBSI或者UTI,患者的预后有什么样的改变?如死亡率增加等等。这在流行病领域中通过生存分析实现。国外研究较多,但是我国的研究太少了。
举个例子,“合理化用药”,难道就是单一的判断正确不正确嘛?我看这5个字,有太多的含义,剖析一下:1、抗菌药物的正确选择;2、个体化抗感染治疗;3、单联或多联用药,差别到底有多少?4、同一类别的药物,如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厄他培南在临床应用时,对于感染的控制有无差异。。。。。太多了。
这也是我目前正在做,并且以后致力深化的一个方向!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金币 +4 收起 理由
细雨润竹 + 3 + 4 高度决定视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3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努力前行 发表于 2014-2-4 09:57
2013年的手术部位目标性监测工作中,确实在电话随访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出院后切口红肿到其他医院或医疗点 ...

同意老师的意见,我们有同感,经观察发现临床医生发现自己的患者出院后发生了切口感染大多不会主动报告。院感科出院后回访可以主动发现某些切口感染的患者,再找手术医生沟通,他们一般也就承认了(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做的手术有感染,这是客观上能理解的事实)。
个人认为,如果真想做出院回访,我们回访应注意询问的技巧,比如可以说“我们是某某医院里专做出院患者回访的工作人员,想了解一下......,(如有专科的问题,您再建议到某某部门......)”,或者说为提高医院服务水平,我们对出院患者要进行常规回访,因您在我院做了手术也同样想了解一下您的手术伤口现在长得好不好......;如果是股骨头置换(植入物)手术,可以说我们现在医院规定对于您这种换人工关节的手术,我们将在一年内多次追踪访问,请您不要介意。目前这种询问方式还没有引起什么不良反应,极个别人有说怪话的可不去理睬(做任何事都不会100%的人全表扬你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3 收起 理由
蓝鱼o_0 + 5 + 3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