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樱木 于 2012-7-13 09:31 编辑
这种“元老级”的非领导专职人员在全国范围内都是普遍存在的,她们多具有共同的特点:
1.说老,但实际年龄不太大(50左右吧);
2.加入院感的年限都较长,算是老资格;
3.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如果面对和合理开发这部分“元老级”的人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感控这样的科室,虽然有自己的业务,但又和临床有本质的区别,临床是实行的三级医师制度(主要指医生,对护理我不是太了解),并且是有一定职称梯度和年龄梯度的,更重要的是这三个级别的人做的工作侧重点是有差别的,主要干活的是住院医师,主要担责任的是主治以及主任医师级别的,所以大家是分工各有区别的;再者,科室主任一般情况下是科室中年龄较长的,多数也是在科室中土生土长的,从医院外面又重新招聘的还是少数。
那么,我们感控上存在何种问题呢?
1. 无论年轻人还是老人,工作内容基本一致;
2. 科主任多不是科室年龄最大的,很多都是从外面新调过来的;
这样的话,“元老级”人物多半心里是难以平衡的,凭什么自己业务知识棒,还要受业务知识比自己差的年轻人来领导呢?凭什么自己资格这么老,还要和刚到科室没几年的新人干一样的工作,拿差不多的薪水呢?换成是谁,都很难说服自己继续以积极的心态、充足的干劲、极大的热情投身院感的。
如何破解这样的难题呢?
1. 目前依据院感人群的现状,对待资格老的人,分配工作一定要三思,不能一碗水端平,工作量要比年轻人少,但工作的内涵和质量要体现其水平;
2. 尽快建立感控学科人力梯度,稳定人力资源,科室主任尽量由本科室产生,而不是动不动就从外面调来个管理的新手,并且科室的人力年龄结构要合理,尽量理顺老中青的体制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