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执着小贝

当你遇到一病人6次痰培养都不是一样的细菌的时候,您还能笑得出来吗

 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6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哇!你太有才了,可以考虑{:5_5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6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smuzhousha 发表于 2011-10-6 12:44
如果判定标本不合格,即不予培养,这是最理想的状态。事实上有一定困难。首先,检验科要有人力做涂片检查( ...

{:5_570:}很现实的问题,我以前都没考虑过,阁下提出后,深有同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6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mmzhou 发表于 2011-10-3 21:07
您分析的太对了,我今天和细菌室负责人电话了半小时讨论这个问题,居然发现临床所送痰标本其实合格率不到 ...

有你这份细心、责任心和热心再加上你的这些“求官”的欲望,相信你很快就成为一位有作为的“官员”了。祝你好运!假如你当上了“官”,可千万要记得向大家通报一声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6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进制 发表于 2011-10-6 04:17
“病人情况很衰”,“衰”者“差”也。mmzhou老师:该病人贵庚?

79岁,既往合并有冠心病,心律失常,肺气肿,目前并发中度贫血,低蛋白血症,呼吸性酸中毒,2型呼衰,心衰2度.......还有问题吗{:5_57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6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sunlight 发表于 2011-10-6 10:34
痰样本的培养结果最值得商榷了!
一定记得对于痰培养的阳性结果要结合PCT、血常规、X-RAY、患者的症状体 ...

不甚赞同!从临床经验判断感染固然重要,但经验从哪里来!?又要如何证实!?临床微生物检验犹然重要,尤其对危重病人,重症感染后多种药物已无效的情况下,非常期待一个准确的符合临床的检验结果!!!
再次欢迎阁下高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6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次培养出的细菌不同的问题经常遇到,但最难抉择的知道是什么吗?一个病人痰涂片以阴性杆菌为主,而培养后发现有多达4种以上的阴性杆菌生长,纠结到底哪种是致病菌啊,要不要全做药敏啊,还是根据菌量多少做啊,可是那种菌的数量都不算少,这种情况在重病长期用抗生素的病人身上已经发生多次了,最后还要加上霉菌感染,天啊,有时真不知该如何是好,请问专家谁给解决一下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6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mmzhou 发表于 2011-10-6 19:04
79岁,既往合并有冠心病,心律失常,肺气肿,目前并发中度贫血,低蛋白血症,呼吸性酸中毒,2型呼衰,心衰 ...

哦,也难怪。病患者年老体衰,免疫难免低下,因故成了各种各样细菌欺负的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6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进制 发表于 2011-10-6 19:46
哦,也难怪。病患者年老体衰,免疫难免低下,因故成了各种各样细菌欺负的目标。

他在我科呆了一个多月,并书面表示哪也不去,对此年老体衰多病之躯,我们着实伤了不少脑筋,俺头发都白了好几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6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二进制 于 2011-10-6 20:55 编辑

看到mmzhou 老师这个样子,着实让人心酸。
“长生不老”、“返老还童”、“妙手回春”等诸如此类东东是国人长此以往追求目标。但,人生自古谁无死,生、长、壮、老、病、死此乃人生必经之路。医学现在尚不能,也许永远不能达到“包医百病”、“起死回生”的境地。那么,唯有尽最大努力而已。mmzhou 老师,我说得对吗?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6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happylife 发表于 2011-10-6 19:36
多次培养出的细菌不同的问题经常遇到,但最难抉择的知道是什么吗?一个病人痰涂片以阴性杆菌为主,而培养后 ...

同一标本分离出3种或以上细菌,不必做药敏,报告多种菌生长。提示采样不好或口腔污染严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6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unlight 于 2011-10-6 21:20 编辑
mmzhou 发表于 2011-10-6 19:13
不甚赞同!从临床经验判断感染固然重要,但经验从哪里来!?又要如何证实!?临床微生物检验犹然重要,尤 ...


痰培养的阳性一定要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PCT就是一个判断是否细菌感染的重要mark),不能仅仅凭痰培养的结果就判断为感染。如果是无菌体液,阳性培养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在排除污染的情况下具有确定意义,一定要抗感染治疗;而对于像痰标本的阳性培养结果,则一定是要在确定样本采集合格的情况下,排除污染和定植,同时还必须结合临床表现、PCT、血常规、x-ray等综合分析判断为细菌感染,才能抗感染治疗。

抗感染治疗不是治疗定植菌,不是治疗阳性报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6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unlight 于 2011-10-7 08:26 编辑

在我们国家,痰样本是微生物学实验室送检最多的样本,其价值也是最值得商榷的。不知道楼主痰样本是怎么留取的,实验室涂片结果如何?是否为合格样本?楼主能否将6次培养结果、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其他检查及用药情况晒晒啊?大家一起分析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6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sunlight 版主的分析,非常有道理,以后就知道如何与临床和检验科来解释一些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6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sunlight 发表于 2011-10-6 21:00
同一标本分离出3种或以上细菌,不必做药敏,报告多种菌生长。提示采样不好或口腔污染严重!

我感觉这个问题有待探讨,据您这个标准恐怕80%以上的培养结果都没有意义了。据我们的经验,痰检3种细菌的情况是很常见的,而且痰涂片检查标本合格,可见白细胞吞噬细菌,我感觉多种菌混合感染对重病长期住院且应用抗生素的患者来说是可能的,需要确认的是这些检出菌哪种是主要致病菌,并且选择何种治疗方式。在长期住院的重病患者,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使多重细菌感染变得可能,到底如何判断致病菌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请老师多多指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6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补充一个病例,我们曾经有一个患者,连续3天痰培养都检出鲍曼,绿脓和奇异变形杆菌,且3种细菌比例大致相同,药敏结果是几种细菌都高度耐药,仅舒普深和泰能可用,请问这样的结果是否有意义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6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happylife 发表于 2011-10-6 21:59
我感觉这个问题有待探讨,据您这个标准恐怕80%以上的培养结果都没有意义了。据我们的经验,痰检3种细菌的 ...

痰培养分离出多种细菌如何判断哪种是致病菌?这个问题没有相应的文件或指南做出规定。一般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合格样本的优势菌:合格样本连续培养3天,出现2次或以上的细菌作为致病菌;
2、涂片和培养同时出现的细菌,并且是涂片中被吞噬的细菌应考虑是致病菌。根据涂片的结果应结合临床表现共同分析判断,不同的致病菌引起的呼吸道症状有一定的差异。
另外请看看这个链接https://bbs.sific.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517&extr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7 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与53#sunlight版主老师同途,愿候下回分解。
此外,55#hpaayfile老师所述的,涉及到细菌形态学。弄清同一种细菌在吞噬细胞内与培养后的形态,及其两者差异,问题就迎刃而解,请学习《实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与图谱》一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7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unlight 于 2011-10-7 09:20 编辑

与您分享一个我们医院ICU 的一个案例。3年前,那时我正在微生物学实验室,见证了整个治疗过程。这是一个86岁的男性患者,是我同事的父亲。患有2型糖尿病,因脑干梗塞住进ICU,当时用了呼吸机。因病情危重,在ICU期间,使用了美洛培南、斯沃、氟康唑等药物治疗。该患者的细菌谱一直在变化,一开始痰培养分理出的是大肠埃希菌,后来是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MRSA、白色念珠菌,最后痰培养分理出很纯的MRSA,几乎看不到痰中的正常菌群了。不断地使用轮换着最高级的抗菌药物,患者的痰培养也一直呈现阳性结果。实在是没有什么办法了,我同事决定出院,停止使用一切抗菌药物。奇迹出现了,在她父亲脱离ICU,停止使用一切抗菌药物后,痰慢慢少了,健康状况逐渐好转,到现在仍然活着。

不断的使用各种抗菌药物,破坏了细菌间的平衡,使得一些条件致病菌更有机会定植、致病。所以,请不要看到痰中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白色念珠菌什么的就不加综合分析的使用抗菌药物,这样患者的微生态环境会遭到更严重的破坏,不断使用各种抗菌药物,细菌谱在不断变化,恶性循环。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耐药谱广,但致病性不强。在痰中分离出这些细菌的时候还是应该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其他检查综合分析判断决定是否使用抗菌药物,而不是看到微生物学实验室的阳性报告就决定抗感染治疗。痰中培养出的细菌,如果患者没有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屏障功能没有遭到破坏,定植的情况比较多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7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mmzhou 发表于 2011-10-6 19:13
不甚赞同!从临床经验判断感染固然重要,但经验从哪里来!?又要如何证实!?临床微生物检验犹然重要,尤 ...

这个帖子不知道您看过没有?https://bbs.sific.com.cn/thread-34347-1-1.html
很有指导意义,请浏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7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痰标本送检率最高,可行性最低,实验室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我院每年都要组织专题讲座,提高医疗、护理、检验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标本的质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