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执着小贝

当你遇到一病人6次痰培养都不是一样的细菌的时候,您还能笑得出来吗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4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不不,我们现在已经要求在痰培养之前细菌室做涂片报告了,在临床看了一些报告单,确实有涂片报告的内容,除了血液标本之外,所有的标本都可以直接镜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4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需要检验科与临床科进行沟通,检验科的报告单在报告时应当认真分析,具体了解掌握标本采集的方时间、方法;筛选,最终报告的结果临床医生才有参考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4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个带普遍性而令人纠结的事情,我自己曾尝试从五个方面把关来纠正它,一是规范临床采样行为,力争采到合格标本,这一点至关重要,如果标本不合格,污染杂菌就会直接影响检验效果;二是要检验科把好标本入室关,降低不合格标本入室率;三是加强室内及室间环节质量控制;四是强化临床与微生物室的互动,检验科有三级报告,那么临床遇疑惑时也应该及时主动沟通才成,尤其当个别医师分不清什么是优势菌、不明白定植、污染、感染、去污染等等基本概念时,更应该礼贤下士才成;还有就是楼上老师们说的涂片质量控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4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呼吸道的感染都是混合型的感染,加上抗菌药物的运用,显示出来的优势菌不同,培养出来报告的不同也算是常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4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进常遇到这样的事,在临床上如何判断我们采取的办法是看病历、调查患者、询问医生、痰涂片、血培养等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5 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我们也应该请检验科就采样方面与临床多沟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5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觉得质量控制非常重要,包括检验前(标本采集、保存及运送)、检验中(标本处理、培养、鉴定及药敏)、检验后(结合涂片及临床综合分析发出报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5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mmzhou 发表于 2011-10-4 19:55
非也非也,再送标本俺决心亲自现场指导,我和家属说了,再吐痰,叫上你的主治医师我也,否则甭送!

请问mmzhou老师:之后情形如何?愿候下回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5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NADOAHZ 发表于 2011-10-5 18:49
无语......................................

为何无语,愿听其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5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进制 发表于 2011-10-5 17:52
请问mmzhou老师:之后情形如何?愿候下回分解。

经标准化送痰后结核菌似乎已被否定,但病人情况很衰,昨晚气管插管上呼吸肌了,怕要出现更多耐药菌感染了!这下是插管深部吸痰送检了,我倒要看看还能培养出啥细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6 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病人情况很衰”,“衰”者“差”也。mmzhou老师:该病人贵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6 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同仁分析得很好,指导检验科先涂片质控,再培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6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情况下血培养的优势就出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6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正确采集痰标本,痰标本一定要筛查合格后再做细菌培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6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mmzhou 发表于 2011-10-3 21:07
您分析的太对了,我今天和细菌室负责人电话了半小时讨论这个问题,居然发现临床所送痰标本其实合格率不到 ...

痰样本的培养结果最值得商榷了!
一定记得对于痰培养的阳性结果要结合PCT、血常规、X-RAY、患者的症状体征综合分析。如果患者的呼吸道屏障没有被破坏,很多的时候痰培养出来所谓的致病菌是定植菌。
临床治疗是治疗感染,而不是检验报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6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感叹还是“涂片!涂片!涂片!”~
不合格的标本做十次可能就十个结果,没有质控的微生物检验纯粹是在浪费医疗资源,这从采样到接种的诸多环节似乎、是否只有感控人员在关注及纠结?
正要做一期关于病原学检查的宣传栏,请大家帮我谋划几句雷人的宣传语,如“拿什么拯救你可怜的痰培养”,“你涂片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6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判定标本不合格,即不予培养,这是最理想的状态。事实上有一定困难。首先,检验科要有人力做涂片检查(成本谁付?)。其次,退标本重送,要重新取样家属和病人只怕没有那么好说话。最后,浪费的材料费用谁负责?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最终往往是吃力不讨好,只能不了了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6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二进制 于 2011-10-6 13:29 编辑

以前,似曾见有对涂片找细菌、涂片找抗酸杆菌,及白细胞分类计数(当时,血常规可分为常规甲、常规乙、血常规三种类型。现时对微生物实验而言,主要用于检测标本中有否嗜酸性粒细胞出现之用)等诸如此类项目设立的收费标准。近年来,随着自动检测仪器使用逐渐消声匿迹而已。因故,原始标本涂片检查人工成本收费,应参照最后该种类收费标准执行的同时,随着现时物价水平更进一步提高。浪费的材料费用及亏本之事何有之?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6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cgyygy 于 2011-10-6 17:24 编辑
细雨润竹 发表于 2011-10-4 22:43
这是个带普遍性而令人纠结的事情,我自己曾尝试从五个方面把关来纠正它,一是规范临床采样行为,力争采到合 ...


请问细雨老师“要检验科把好标本入室关,降低不合格标本入室率;要加强室内及室间环节质量控制;”具体怎么做?也就是用什么方法去鉴别标本是否合格、室内及室间环节质量是否合格等,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6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婉若秋水 发表于 2011-10-6 11:13
再次感叹还是“涂片!涂片!涂片!”~
不合格的标本做十次可能就十个结果,没有质控的微生物检验纯粹是在浪 ...

哇!你太有才了,可以考虑{:5_5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