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正方选手小臣臣,我方观点是静脉配置药物必须在2 小时内输注。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WS/T510-2016 )和《安全注射管理制度》中明确要求是静脉配置药物需要在2 小时内输注。主要考虑的是体外药物配伍的稳定性,如果任何药物配置完毕后都是像生理盐水一样稳定,就没有配置完的药物需要在多长时间内输注(当然前提必须无菌哈)。既然配置完毕,要求在一定时间内输注,说明药物配置完毕后肯定存在不稳定,影响药物效果;既然药物效果有影响,结论是当然配置完输注的时间越短越好,就规范成2 小时内输注。
静脉配置药物都有溶媒和药物组成,溶媒大部分为水溶媒,一些药物组成成分未必都是水溶性物质,可能为醇类等,当这类药物与水溶媒配伍时会产生不溶或者浑浊现象;比如地西泮使用0.9% 氯化钠或5% 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时会产生浑浊沉淀现象,浑浊沉淀后在短时间内不会影响其疗效,但是放置时间过长就会影响药物的稳定性; 影响其稳定性还有注射液的PH,在不适当的PH条件下,有些药物会出现酸碱中和、氧化还原等反应,严重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对于这类药物必须尽早完成输注,比如常用如常用的有机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生产中,为了增加其溶解度常加酸成盐。另一些药物则属于有机酸类,生产中常加碱成盐以增加其溶解性。上述两类药物分别为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其成分组成均是可逆的。所以当Ph值高或者Ph值低的时候,就可能出现沉淀。比如利尿剂呋塞米为弱酸强碱盐,与葡萄糖进行配伍时,就可发生呋喃苯胺酸沉淀。所以说,为了减少药物长时间放置产生沉淀,所以应尽早配用使用。 还有氧化作用的影响。一些药物比如酚类药物,以及儿茶酚胺类药物。均含有极易氧化的酚轻基结构,在光线,氧气,碱性ph值,等条件下可能会氧化成其他物质而失去活性。比如将肌苷注射液加入到含有盐酸多巴安的林格氏液中。ph值升高,呈碱性,并无颜色变化。肌苷注射液的ph值为8.6到9.6。变色原因是由于盐酸多巴胺分子中的二元酚在碱性条件下被氧化成醒,最后聚合成黑色素样聚合物。同时,复方氯化钠中的钙离子加速了这一氧化反应的发生。所以说在配置一些酚类药物的时候,也应该考虑到其容易被氧化。所以要在两小时之内尽早输注。 再看水解作用的影响。一些药物分子的结构中含有易水解的酞胺(如氯霉素)、亚胺(如地西泮)、内酞胺(如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这类药在光,热,氧等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有报道青霉素钠在5%的葡萄糖配制输液中,两小时,四小时药价可下降8.94%以及15.64%。这就说明短时间内可能有些物质因为不稳定,可能会发生水解作用。所以应在两小时内尽快输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