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管推进手卫生的过程如何艰难,我们有时候都会很气馁,感觉很多时候都劳而无获,但手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最有效最经济最简便的方法地位重来没有动摇过。纵观CAP,CLABSI,CD等防控指南和bundle措施,无不把手卫生单独列出一条,这足以说明他的重要性。
我们医院曾用FMEA法对手卫生进行失效模型分析,结果发现1.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2. 手卫生指征的掌握,和3. 工作繁忙程度是影响手卫生依从性的主要因素。很多医务人员不否认手卫生的重要性,尤其是医生,但他们并不重视手卫生,因为这不是他们所关注的专攻技术,也就是说我做或不做一次手卫生,并不会对这个病人的专科疾病造成什么影响。这在他们的病程记录里就有明显的体现,病程记录里会把专科疾病描写的很详细,检查、用药理由、诊断鉴别依据都会分析的很具体(如血液科、心内科、肾内科等),但至于为什么用这种抗生素,做什么样的标本检查只会一带而过甚至不写。手卫生指征说来简单,在实际操作中并不那么容易掌握,尤其是在紧急、紧张或在还不熟练的操作环节时,让专业的感控人员去做也未必能行。这就需要不断的宣传、教育和强化,我们的感控文化氛围建设还需要不断加强。
良好的感控素养表现在良好的感控习惯,其实感控素养跟居民素养有一样的发展规律。每次骑车上班,在十字路口等红绿灯,总会有个交警或协警或志愿者在那里,指挥你不要越线,地上也用醒目的大黄字写着“请勿越线”,有的路口甚至还有电子感受器,自动提醒“对不起,您已越线,请退回黄线内”。杭州交警都做成这样了,绝大多数人都还是会越线,包括我自己(因为即便你很守规矩,后面的人也会把你顶上去)。每次看到这一幕,我就会想到我自己从事的工作,其实是一样一样的。比如对于手卫生,虽然想了很多办法,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效果总是不理想。我们的国民素质就在那里,人们已经养成了不好的习惯,而且会互相传染。光光一个不闯红等,不越线这等基本问题,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实现的事情(希望下一代能实现),手卫生难道通过十年、二十年的努力就能实现?估计也难。所以我们自己也要有点耐心,欲速则不达,只要我们在行动,就会有所改变。回顾过去10年,我相信每家医院的手卫生状况都已经取得了很大突破。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