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结一下:
在各技术指南中写“(一)管理要求,有没有必要在指南中出现 ?还是调整一下,不要写这些不可操作的语句。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
1. 手术前,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有效的水平应该是多少?
2. 在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尽量避免术前不必要的备皮。如何算是不影响手术?判断标准是什么?
3. 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择期手术术前洗澡是否需要加入?术前准备是否应该有皮肤彻底清洁?或者患者病情允许情况下的洗澡等
4. 有明显皮肤感染的医务人员未治愈前不宜参加手术。呼吸道感染的医务人员呢?需要吗?是否需要加上:重视术前患者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的不平衡、贫血、低旦白血症等?
5. 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温度为37℃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如果使用双氧水或者其他液体还要求温度吗?这个温度是否适用于所有的手术类型?
6. 切口的分类。为什么不参照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指南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指南中的分类方法以与国际接轨呢?
7. 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新鲜开放性有无时间规定?新鲜又未污染不超过6小时应视作清洁切口吗?
8. 在感染诊断中:病原体阴性的除外,这一条有待商榷:临床上有些很明显的感染,但仍然会出现培养阴性,为什么要培养阴性的除外,太不科学。
9. 指南中没提及手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否可认为术后不必要使用,应该要有明确?
10. “电动剔毛”应为“电动剃毛”。
11. 彻底去处手术部位的坏死组织”应为“彻底去除手术部位的坏死组织”。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1. 置管后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并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是否需要加上: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需要吗?
2. 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建议更换导尿管频率为1次/2周、普通集尿袋2次/周,精密集尿袋1次/周。建议的时间是无感染情况下的最短更换时间吗,应该明确?或根据说明书决定更换频次?
3. 清洁中段尿或者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数≥105cfu/ml。 那么留置尿管者培养的结果是怎样的呢?
患者虽然没有症状,但一周内有导尿管置入,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数≥105cfu/ml,应诊断为无症状性菌尿症。患者没有症状,一般来说,医生是不会做尿培养的,建议病人无症状,应该在什么情况下进行尿培养。
4.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定义:患者置入导尿管后或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
无症状性菌尿症:患者虽然没有症状,一周内有导尿管置入史。”导尿操作引发感染的判定时限到底是48小时还是一周?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1. 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用70%酒精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照搬国外指南吗,我们国内是75%的多啊,为什么是70%酒精?
2. 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患者的麻醉用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既然是深静脉置管需要麻醉的话,用品肯定是穿破皮肤了,因此必须是灭菌了而不是消毒。
3. 能否制定评估表的格式 。供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