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沧浪之水

[转帖] 2010年两会话医改专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11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温家宝:5方面推进医改 公立医院改革方向坚定不移

温家宝:5方面推进医改 公立医院改革方向坚定不移
2010年3月11日来源:〖新华网〗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7日下午3时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在回答网友关于医疗制度改革的提问时,温家宝说,我们做了五项工作解决谁来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和谁来使群众能够看得起病、看好病的问题,公立医院公益性改革的公益性方向应该坚定不移。

    有网友问,温总理,您好!政府对医疗制度已进行多次改革,但看病贵的问题仍然没有彻底解决。政府在这方面会继续加大改革力度吗?

    温家宝回答说,医疗制度的改革是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虽然它是一项世界性的难题,但是我们迎难而上,毫不退缩。网友说,现在看病贵的问题仍然没有彻底解决,是事实。

    我们的医改是从五个方面着手的,其中最主要的是解决两大问题,一是谁来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这属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问题;二是谁来使群众能够看得起病、看好病,这属于社会保障问题。

    在这两个问题当中,我们做了五项工作:第一,建立广覆盖的医疗保障制度。新农合大约覆盖农村人口8.2亿,城市职工医疗保险和居民医疗保险加在一起,大概覆盖4亿人口,加起来是12.2亿。也就是说,中国的绝大多数人都已经有了医疗保险。当然必须指出,我们的保险水平还很低。我曾经同卫生部长陈竺谈了一次,因为他是一个搞医出身的。我说今年我们的城乡医疗保险国家出资水平再增加50%,由每人每年80元提高到120元,如果加上个人适当出资,这就可以达到150元。他说,解决大病统筹问题能够达到300元的出资标准,基本上就够用了。我跟他讲,我说在本届政府任期内能够做到;第二,在非典之后,我们对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进行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建设,这包括基层医疗系统和基层卫生系统,以及疾病控制系统。如果你们到农村去看,这三个方面都有显著的变化;第三,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我们要改善医疗服务,特别是这些年我们已经对一些特大的传染病,比如非典、结核、肝炎,都实行了免费医疗和儿童免费注射疫苗;第四,方才这些网民提到的,之所以看病贵,关键在于现在许多医院进行没有改革,实行以药养医,因此药品价格高。实行基本药物制度改革规定,提出接近400种药物实现零差价,就是通常使用的药物群众不再付出高价了。基层医疗单位实行零差价以后需要补偿,而使基层的卫生人员待遇不下降。因此,我们又建立了医疗的补偿机制和马上要推进的基层医疗的绩效工资制度;最后一项改革就是公立医院改革,这是最难的。但是我们下决心,选择16个地区、若干城市和医院进行试点。公立医院改革的方向已经确定,就是要实行公益性的改革。也就是说公立医院公益性改革的公益性方向应该坚定不移。公立医院是一件复杂的事情,我们应该采取稳妥的办法,通过试点汲取经验,然后再加以推开。

    温家宝同时指出,提起医疗改革,人们常常谈到医患关系。其实应该这样讲,我们体医患关系是好的,存在的一些医患上的矛盾也不是医生的问题和病人的问题,根本还在于制度。有一年我去吉林一所医院参观,我曾经对医生讲,我理解医生们为病人付出的代价。因为任何国家,医生都受到尊重,而且他们的待遇都比较高。但是,你们要把病人当作亲人,对他们的态度要好,如果你们真的有什么委屈,要发脾气也找我,不要对病人。医生听到我这句话以后心里非常感动。他们说,有总理这样的理解,我们一定好好工作。

    其实,我也受到医生们的医疗作风的感染,我认识的医生不是很多,但是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我非常想在在线访谈上宣传一下他。他是武汉大学附属医院的桂希恩教授,是防治艾滋病的专家。他为了调查艾滋病的情况,走遍了祖国的各地,甚至因为一些误解而受委屈。但就是这样一位医生,许多艾滋病病人把他当成朋友。我到他家去过,艾滋病病人到他家里吃饭,他们同桌吃饭,在他家里留宿,他们夫妻两个人睡在地上,而把床让艾滋病病人睡。有一件事情我尤为感动,他有一次带一个护士去给一个村的居民进行血液抽血化验,护士不小心把自己的皮肤刮破了,他心里十分不安,很快就让医院给这位护士检查,当发现没有问题的时候他放心了,但从此以后,成千上万的抽血实验都是他自己来做,我们需要这样的医生,需要这样的医德。我们不仅要搞好制度建设,而且要推崇高尚的医德风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1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会热点话题聚焦:公立医院如何改为"公益性"医院
2010年03月11日 14时17分00秒  来源:新华网
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强调:要“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坚持基本医疗的公益性方向。”将“公益性”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方向,对于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无疑是个福音。不过,公立医院向“公益性”的回归之路之上仍有许多难题尚待破解。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纷纷进行“会诊”。

    "病有所医当问谁"——百姓对公立医院改革寄予厚望

    “小病抗、大病挨,实在不行再往医院抬”,这句戏谑之语一度是中国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写照。不过,这一现象在中国有望消除。此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启动,最受百姓关注的亮点无疑是向“以药补医”开刀。

    破解“看病难”需打破公立医院一统天下格局

    医改专家认为,如果不放松民间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展开公平的市场竞争,就无法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也就无法破解看病难且贵的“世界性难题”。

    公立医院向“公益性”回归需迈“三道坎”

    第一道坎:财政投入缺乏成“难以承受之重”

    近年来国家在医疗卫生的财政投入不断增加,但大多流向城镇医保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医院获得的财政支持实际上很少。即使医院取消了药品加成,也会通过提高医疗技术服务费、增设药事服务费等手段来弥补经费的不足,其结果必然是“换汤不换药”。>>>详细

    第二道坎:医院运行成本居高不下 效率不高

    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是典型的“多龙治水”,政府该管的没管好,不该管的却管得过多。在一些医院,上百万元乃至上千万元的投入,院长一个人就说了算,投资的可行性、收益率、风险性无人制约;反过来,医院要想引进一个人才或处理一个消极怠工的职工,院长却做不了主。>>>详细

    第三道坎:医疗资源配置“头重脚轻”

    人才的缺乏是基层医院面临的最大困境。医疗资源配置上的“头重脚轻”使一些乡镇卫生院生存运转艰难。在这种情况下,乡镇卫生院不得不采取“多开药,开贵药”维持生存,而这样做的后果又使基层老百姓对基层医院大失所望,纷纷涌向城里的大医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1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2岁女婴发热查“梅毒” 有医院一年收入增加5亿

2岁女婴发热查“梅毒” 有医院一年收入增加5亿
2010年3月11日 16:58
 E路有你讯 “医院不能以业务收入高为荣,医院营业额年增长幅度不宜超过10%。”全国政协委员、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连建伟说。

  连建伟在关于“坚持公益性、崇尚医德乃医改成败关键”的提案上,呼吁国家要出台政策,加大投入,切实保障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医院和医生要崇尚医德,以人为本。

  有医院一年收入增加5亿元

  “你们医院业务收入去年又增长几亿元,厉害厉害!”“两会”上,几名医院领导在一起谈论,一名医院院长面露得意之色。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连建伟指出,近年来,不少大医院业务收入屡创新高,且各大医院之间攀比排名,以高收入为荣。如有的医院,一年业务收入就能快速增加5亿元,业务收入每年以25%至30%的速度上升的医院并非个别。

  在一切以业务收入增长为重心的“指挥棒”下,有的医院规定下属医疗科室只有在完成基本定额指标的基础上才能拿到基本奖金,下属科室也只能违心地对患者做过度检查、过度诊疗。

  “我们一个科室一年要完成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的业务额。”一位在一线看病的医生小声地谈论着“背负”在身上的无形压力。

  两岁女婴发热要查“梅毒”

  “我的女儿才两岁,有点发热去医院检查,开出一大堆化验单,仔细一看竟然有检查‘梅毒’的指标。”连建伟委员去北京前,一位年轻的妈妈找到连建伟,请他一定要提一提:医院再以创收为目标搞下去,患者实在吃不消!

  连建伟指出,有的医院为争取利益最大化,鼓励医生对病人过度检查甚至无病滥检,不管病人是否真正需要,一开检查就一大堆。“不管小病大病,咽喉痛都吃抗生素,过度用药,尤其是滥用抗生素现象严重,不仅导致医疗费用的急剧上升,也为临床治疗带来了严重后果。”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使用抗生素的患者不能超过30%,但有关数据显示,中国的医院给大约60%的住院病人开抗生素。

  患者住院容易因病致贫

  连建伟说,去年国家决定投入8500亿元进行医改,我国人口有13亿多,分摊下去平均每人只有600多元。

  据浙江省卫生行政部门2010年初的数据,2009年浙江省全省平均住院费用为7600元。2009年,浙江省农村居民一年人均纯收入为10007元,居全国之首,但只要住院一次,便只剩下2407元。折算在每个月里,住院的农村患者就变成了每月仅有200元的贫困户!

  “所以,我常跟病人建议,能不住院尽量不要住院。”连建伟说。

  医生变成“机器人”

  现在,医院的医疗仪器设备越来越先进,医生学历越来越高,病人要接受的仪器检查项目越来越多,但医学老专家反而感到年轻医生越来越不会独立看病了。

  连建伟说,“现在情况是一大堆的化验检查单,患者不做检查,医生就没法给患者看病,因为他都是根据机器设备的结果来诊断,缺少自己的临床见解。”

  “仪器只能作为帮助医生正确诊断的辅助手段,关键是医生个人的临床诊断经验。”连建伟说。

  呼吁一:

  医院收入年增不宜超过10%

  连建伟呼吁,国家要出台相关政策,决不允许任何医院设置过高的业务收入指标。

  医院该赚多少钱?连建伟认为,医院每年的业务收入增长不宜超过当地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和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的幅度,目前应控制在10%左右为宜。“只有坚持公益性质,崇尚医德,以较少的钱治好较大的病,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在上一届的全国“两会”上,连建伟曾把控制医院业务增长额的建议,向当时的卫生部部长高强反映,高强非常赞同。

  呼吁二:

  各级公立医院要坚持公益性

  连建伟建议,政府要加大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要坚决执行中央卫生工作的总方针,即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要千方百计扶持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民排忧解难:“否则,迟早会出大乱子,会犯大错误。”

  各级医院要坚持公益性。“医乃仁术”,必须崇尚医德,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坚持做到“四不”——即不做不必要的检查,不开大处方,能用基本药物的不用贵重药,能用国产药的不用进口药。提高诊疗能力,使医疗费用更为合理,才能使百姓满意、中央放心。(来源:今日早报 本报特派记者洪慧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2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卫生部部长陈竺:药事服务费不会增加看病负担

卫生部部长陈竺:药事服务费不会增加看病负担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2010年03月12日08:37
温总理在今年两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宣布:政府今年要把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的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比上年增长50%。缓解看病贵不仅仅需要更多的财政投入,同时还需要更多更好的办法来让老百姓看病的费用降下来。

  不过,破除虚高的药价,把老百姓看病的费用降下来,说来容易,做起来并不简单。

  卫生部部长陈竺告诉我们,为了缓解看病贵的问题,国家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目前,我国30%的省市区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可以买到“零差率”药。今年,这一制度还会进一步得到推广,“扩大到60%的政府办的基层医疗机构,城市里面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农村的乡镇卫生院。”陈竺说。

  针对于大家热议的药事服务费和药物加成,有人担心基本的药物价格和药事费,一减一补之后,会增加大家的负担。对此,陈竺部长解释道:“药事服务费,它和现在的药费加成,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它在收费规则上是完全不一样的,现在的药品加成实际上是以你的用药的费用为基础,然后随价加成15%,而我们讲的药事服务费,它收取的规则,只是保证药事服务的成本。产生的效果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药品加成跟药费挂钩,也就是说用药用得越多,加成费就越高,用贵药,它相应药费更高。这样就有机构和个人要去开大处方,这样就造成医疗费用的失控,实际上过度用药,过度诊断。现在讲的药事服务费,它是从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出发的。更多的是考虑成本,而不是考虑创收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2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基层代表建言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多管齐下

基层代表建言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多管齐下
作者:未知 日期:2010年03月12日 来源:光明日报 
核心提示:谈到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周桂萍代表对其中强调的要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深有感触。作为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环卫所稽查员,周桂萍代表深知我国农村基层卫生防保人员少,应对疫情的能力较差。“人们重医疗、轻防控,更重要的是缺乏一种未雨绸缪的常态机制。”周桂萍说。 周桂萍代表建议,提高农村公共卫生防疫能力,需要做到多方筹措,多管齐下:一、加强农村疾病预防控制专业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公共卫生防疫人才。二、整合卫生资源,建立辐射广大农村的疾病预防监

谈到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周桂萍代表对其中强调的要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深有感触。作为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环卫所稽查员,周桂萍代表深知我国农村基层卫生防保人员少,应对疫情的能力较差。“人们重医疗、轻防控,更重要的是缺乏一种未雨绸缪的常态机制。”周桂萍说。

周桂萍代表建议,提高农村公共卫生防疫能力,需要做到多方筹措,多管齐下:一、加强农村疾病预防控制专业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公共卫生防疫人才。二、整合卫生资源,建立辐射广大农村的疾病预防监控体系,对病例和疫情及时处理。三、合理调配公共卫生投入,设立专项基金,制定《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健全快速处理机制。四、在村一级卫生室设立疫情信息员,在乡镇卫生院以上的医疗机构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制度和规范,在医疗机构内部推行疫情报告奖励和责任追究制度。(邢兆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2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整合卫生资源,建立辐射广大农村的疾病预防监控体系,对病例和疫情及时处理,当年的“赤脚”医师没有了,现在的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在重建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3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政协闭幕大会上的“轻松”一瞥

政协闭幕大会上的“轻松”一瞥
来源:新华社    发布者:佚名    时间:2010-03-13 11:02
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题:政协闭幕大会上的“轻松”一瞥

    新华社记者

    (小标题)政协委员熟知记者采访“惯例”

    13日是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闭幕的日子。与开幕大会前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各路记者“围堵”委员的情形不同,闭幕大会举行前,守在东门外广场的记者少了许多。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市委书记唐健向记者道出自己的“经验之谈”:“开幕大会时,记者一般是在会前堵委员;闭幕大会时,记者们往往是等会议结束后才堵在东门外广场台阶上,采访委员们开完会的感受。”

    “参加了8年两会,对记者们这些采访规律,我清楚得很呢!”唐健委员笑着说。(记者谭晶晶)

    (小标题)穿着中山装上两会

    来自文艺界的汪国新委员和医卫界的邵一鸣委员在参加闭幕大会时都穿上了中山装,当他们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出现时立即引起了许多记者的注意。两位委员也非常配合,站得笔挺,让大家拍照。

    “我认为中山装应该成为我国的国服,它既是正装又是时装。”穿着一身浅灰色中山装的汪国新委员说,我希望国人在重要场合都能穿上它。

    汪国新委员告诉记者,自己每次出席两会时都会穿中山装,“我这身中山装就是在1997年做的。”(记者朱立毅)

    (小标题)光荣、责任和使命同在

    刚作完闭幕大会现场报道的记者谢礼,静静地坐在座位上,全神贯注地边听大会报告,边作记录。这已经是这位武汉电视台女记者第5次来北京参加两会报道了。

    谢礼说:“采访大会让我亲身感受到了政协委员们参政议政的水平,他们聚焦社会发展热点,关注民生,提出了很多特别好的建议。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全国政协委员心系国计民生的情怀。”

    这次上会,谢礼专门负责报道政协,他们的报道小组一共7个人,共发稿近50条。

    “过两天就要离开北京了,这次报道任务完成得还可以,收获也很大。光荣、责任和使命同在啊!”谢礼笑着说,下一步她就要准备上海世博会的报道了。(记者李菲)

    (小标题)夏荣强:妻子陪我上两会

    “前面就是万人大礼堂了,映山红开得很漂亮,淡粉的、紫色的,层层叠叠;左右两边各有一个大鼎,很威武。”在夫人的引导下,中国盲人协会副主席、海德里盲人学校中国福州分校校长夏荣强委员走到大鼎前,轻轻抚摸大鼎。

    妻子是夏荣强的一双眼睛,在两会期间陪伴他左右,照顾他的起居,让他没有后顾之忧。在走向大会堂的人流中,相互搀扶的他们很显眼,也很安静。

    “这次带来的四件提案,两件关注残疾人、两件关注健全人。在两会前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调研,每天晚上都研究提案。”夏荣强的妻子告诉记者,她很荣幸能陪伴着丈夫,亲眼见证一次团结的政协大会。(记者任沁沁)

    (小标题)把两会精神向群众传达

    在会场门口,记者又见到了来自青海的全国政协委员菊红花。开幕大会那天,菊红花身着蓝色蒙古族服装,举着一个微型摄像机拍摄委员入场的情形。

    由于在基层从事医疗工作,她带来了提高民族地区医疗卫生水平的提案。她高兴地告诉记者,在小组讨论中,自己的发言获得了其他委员的认同,建议也得到了有关方面的重视。

    “明天回青海后,我将继续在岗位上努力工作,并将两会精神向群众传达。”她说。(记者姜琳)(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