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沧浪之水

[转帖] 2010年两会话医改专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10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过年

花冤枉钱也会越来越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0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把脉”当前中医药发展的热点问题时,中医药参与医改重在完善政策

“把脉”当前中医药发展的热点问题时,王国强委员提出——中医药参与医改重在完善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www.moh.gov.cn                         2010-03-10   10:03:19

   深化医改,中医药本应大有作为,但为何许多中医药从业人员却感觉“有劲没处使”?重大疫情来临时,中医药参与防治为何总以“自选动作”为多?中医药保健讲座、广告满天飞,哪些才是真正的“治未病”?昨天,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两会驻地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采访,“把脉”当前中医药发展的热点问题,并提出建议。
  当务之急是研究制定引导措施
  症状:“有劲使不出”
  和西医比较,中医诊疗简便易行,收费较低。这些优势决定了中医药在医改中可大有作为。但几天来,在政协会议分组讨论中,许多来自中医药界的委员却表示“有劲使不出”。比如,地方医改政策制定,中医行政管理部门“一无所知”;基本药物招标采购,中药饮片“干着急”。
  处方:制定倾斜政策
  王国强认为,国家医改配套文件提出了一系列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政策措施,当务之急是细化、完善、落实这些政策措施。尽快研究制定引导参保人员有效利用中医药服务的具体政策措施,适当提高中医药服务的报销比例;尽快制定符合中药特点的中药饮片采购配送、配备使用、价格形成等制度;将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将中医预防保健服务项目纳入收费项目,并在公共卫生服务中推广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科室的建设,在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中医药人员;在公立医院改革中,各试点城市要统筹兼顾,将中医医院纳入试点范围。
  王国强说,上述政策建议,更多的还要看地方政府的行动。比如,在公立医院改革中,试点城市的改革领导小组中应该有中医药管理部门的成员;试点城市应按照“中西医并重”的原则,将公立中医医院纳入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区域卫生规划和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要制定有利于中医药特色发挥的倾斜政策,对特色优势的项目、使用中医药较多的项目,补助多一些,而使用西医手段为主的项目,可能不需要政策倾斜。
  中医药要更多参与重大疾病防治
  症状:多是“自选动作”
  在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卫事件处置中,中医药多半“靠边站”,只能做一些“自选动作”。不少委员提出,许多地方中医医院未纳入重大传染病临床救治定点医院,而作为定点医院的传染病医院,多数中医药科室力量薄弱,有些甚至没有中医药科室。
  处方:建立参与机制
  王国强说,我国防治非典、甲流的实践证明,中医药可以在重大传染病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需要做的几件事是:完善政府部门间的协调机制,保障中医药第一时间参与传染病防治;进一步明确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病的疗效和评价体系;科技部、财政部等部门加强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病临床和科研工作的立项支持和资金保障;将中医药防治慢病工作尽快纳入国家和地方规划体系中。
  规范有序发展中医“治未病”
  症状:“治未病”被滥用
  有委员提出,打开电视,各种中医养生保健节目漫天飞,其实很多都没有科学依据;还有一些号称国家“治未病”工程的项目,实质就是医药公司在推销自己的药品。
  处方:强化规范和准入
  王国强说,强化规范和准入,是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前提。缺少复合型人才,健康状态辨识、评估和干预的技术标准不完善,效果评价没有指标,是当前制约中医“治未病”服务良性发展的三大问题。他建议,国家发改委尽快制定“治未病”服务的价格政策,将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纳入收费项目;加强人员准入,推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职业技能人员的鉴定和培训工作。同时,制定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机构的标准,考虑将该类机构纳入医疗机构进行管理。(摘自健康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0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打开电视,各种中医养生保健节目漫天飞,其实很多都没有科学依据;还有一些号称国家“治未病”工程的项目,实质就是医药公司在推销自己的药品。
老百姓早有怨声!应该加强管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0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克强在参加政协联组会时提出——用中国式办法逐步解决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

本帖最后由 老朽 于 2010-3-10 15:36 编辑

据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 。(摘自健康报)
北京3月5日电: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的委员并参加分组讨论,同大家共商国是。

  4日下午,李克强参加了医药卫生、对外友好、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联组会。

  在听取张海迪、韩方明、吴以岭等10多位委员发言后,李克强说,近年来,我国医药卫生、对外友好、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事业持续发展。今后要进一步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他指出,医改既是改革又是发展,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推进医改五项重点措施,要抓基本、打基础、强基层,抓好基本医疗服务保障、做好基础性制度安排、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努力做到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要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发挥好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改革主力军的作用,发挥好政府保基本的职责和市场在非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作用,逐步形成多元办医格局,以改革促发展,用中国式办法逐步解决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

  李克强说,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是收入分配的调节器,是社会的安全网。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对于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保证社会公平、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社会和谐都十分重要。要加大工作力度,完善体制机制,重点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加强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事业,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0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朽 于 2010-3-10 15:38 编辑

今年医改三件大事 定调医药行业高增长发布时间: 2010年03月10日 发布人: 思源如宁
  生意社3月10日讯    编者按: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部长陈竺透露,今年医改要着重落实三件大事:提高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公立医院改革;民营医疗机构建设。这三件大事究竟进行到到了何种程度,面临什么样的问题,下一步又将如何具体操作?对医药行业会有什么影响?中国经济网《对话首席分析师》邀请银河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李膺鹏为我们分析医改下的医药行业。   
今年医改着重落实三件大事   据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部长陈竺透露,今年医改要着重落实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要提高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在广覆盖的基础上增加医疗出资水平,在农村和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补贴从80元提高到120元,加上个人缴纳,新农合要达到150元,意味着筹资水平要达到50%的提升。  
 第二件大事是公立医院改革。陈竺部长认为改革难点在于如何真正落实公立性,重点就是补偿机制,以前政府直接拨款比例并不高,只有10%左右,医保和以药养医占90%,造成过度诊断过度治疗,这种情况已经严重危害到中国健康水平。陈竺表示,“如果想要公立医院改革顺利实现,政府要加大投入,医保应该更多支持,卫生系统方面要把医药费用控制住,把不合理的‘水分’挤掉,我们去年已经开始规范临床诊疗方案,下一步将实现按病种+人头付费,让医院从创收中心变成成本中心。”   
第三件大事就是民营医疗机构建设。陈竺认为应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民营医疗机构建设,希望高水平的大型民营医院在中国尽快发展起来。   提高医疗保障是行业高成长的前提   
对此,李膺鹏分析指出,这三件事情都是大家预料之中的事情,没有特别超预期的东西。比如说在农村和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补贴从80元提高到120元,加上个人缴纳,新农合要达到150元,实际上在几年之前大家就已经知道这个事情了。李膺鹏认为,实质上医改扩容里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不断地提高医疗保障的覆盖面和保障水平。这一次提到150元,李膺鹏认为几年之后还会继续提升。这是一件好事,但是短期内很难体现出来,因为是一个长期的基础性的制度保障。   但李膺鹏指出,短期内市场可能对这个消息会有一些消化。而且这是保障整个医药行业增速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前提。如果没有国家持续的在医药保障方面的投入,整个医药行业想保持每年20%甚至更高的成长难度是很大的。所以提高医疗保障这件事情对整个医药行业,特别是对那些以国内市场为主的试剂、器械企业来说,他们最大的动力来源很大一部分就来源于国家对医疗保障的投入。   
公立医院改革是今年攻坚重点   李膺鹏认为,公立医院改革是整个医改最难的地方,其重点就是补偿机制问题。前期国务院层面包括下面几个部位都发了一些比较细的东西,公立医院改革肯定是今年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因为医改的前期准备工作,比如医保问题,毕竟其广覆盖的网络已经完成了,下一步肯定就是做一些比较艰巨的难的工作。公立医院改革现在看还有很多难题没有定。将来具体产生哪些方案这有很多的变数。但其基本方向——公益性是确定了的。下一步到底药品补偿问题,即以药养医多长时间能够具体去掉,李膺鹏认为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到2011年是前期的试点工作,到时候能把这些试点完成已经很快了。  
 前期国家确定了公立医院改革的16个试点城市,今年会大面积铺开,但结果不会马上出来,各地的方案会做一个权衡,看到底哪个方案更合适。   社会资本机会增多  
 第三件大事民营医疗机构建设,李膺鹏认为这其实是与第二件大事公立医院改革相联系的,涉及的就是医疗资源怎么配置的问题。到底是以公立为主还是让社会资本进来。现在看还是主张让社会资本进来。这可能涉及原来一些小型医院转制的问题,更涉及到一些社会性的比较大的资金或资本,或原来在国外已经做得比较好的大型医院它们怎么进来,进来之后产生的影响,到底会不会给完全一视同仁的待遇,这个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李膺鹏指出,资本市场里真正以医院为主业的公司很少,一共就两家,爱尔眼科和通策医疗。但这两家严格来说都不是主流的医院,一个是眼科医院,一个是口腔医院,都是专科医院。真正的难点是大型综合医院。但国家鼓励民营医疗机构建设的表态对这两家医院应该会有机会,尤其是社会资本会增加很多机会,并购的资源等都会增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0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大代表质疑《基本药品目录》:不选惠的选贵的

人大代表质疑《基本药品目录》:不选惠的选贵的
2010年03月10日 10:23 来源:中安在线
“2009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以下简称《药品目录》)中,选择了需要从跨国公司购买的长效干扰素,却排除了疗效、质量和安全性几乎相同而价格却便宜很多的普通干扰素,这是匪夷所思的。”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宋礼华提出质疑,认为如果2009版《药品目录》实施,仅这一种药或将增加财政负担数百亿元。

两个“权威”相互打架

记者了解到,去年11月31日,国家人保部发布了2009版《药品目录》,其中将长效干扰素列为乙类药品,而这种药目前国内企业还不能生产,主要依靠向跨国公司购买。

“在《慢性乙肝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普通干扰素是作为首选药物,《药品目录》与《指南》完全是相反的。”宋礼华介绍,《指南》是在卫生部和中华医学会的领导下,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联合制定的,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在《指南》中,用普通干扰素治疗6个月是第一治疗方案,用长1000效干扰素治疗1年是第二治疗方案。

 疗效相同 价差数倍

普通干扰素与长效干扰素究竟有什么区别?宋礼华介绍,两者在疗效、质量和安全性等方面几乎相同。“在实际使用中,普通干扰素每周注射3次,长效干扰素每周注射一次。 ”

宋礼华认为,仅基于这个原因,就让长效干扰素入选,而将普通干扰素排除在《药品目录》之外,是不合理的。 “又不是麻烦多少,如果长效的是每月注射一次倒也没话说。“目前,长效干扰素的医院进价为1200元每支,医院加价15%后为1380元。 ”宋礼华告诉记者,相比之下,普通干扰素的价格则便宜得多。 “目前每支50元到80元不等,一周3支最高不过240元。 ”

国内药企“心血”白费

“目前这种长效干扰素销量只占领国内5%的市场,但销售总额却占了半壁江山。 ”宋礼华对此表示担忧。他说,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国内企业已经具备了生产普通干扰素的能力。 “目前国内有14家企业可以生产普通干扰素。但《药品目录》如果实施,长效干扰素的市场份额就不是5%了,也许会达到90%,这十几家国内企业也许只能‘等死’。 ”宋礼华为国内生产普通干扰素的企业鸣不平。 “因为长效干扰素进入了《药品目录》,参加医保的老百姓只能选择长效干扰素,因为便宜的普通干扰素不能报销。 ”

 一旦实施 增负百亿

统计显示,我国为乙肝高发国家,乙肝病毒携带者达1.3亿人。“发病的大概有2000万到3000万。按照1%到2%可以报销,就是几十万人。 ”按此计算,每位乙肝患者使用长效干扰素治疗一年的花费为7万多元,而使用普通干扰素治疗半年最多只需12000元,如果乘以40万的基数,多出的费用将达232亿元。 “按照这个数字,即使只报销50%也会增加上百亿元的财政负担。 ”宋礼华说。 “《药品目录》选用长效干扰素会增加百姓看病负担,增加国家财政负担。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0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江苏代表:如果患者追求高价药 就得自己掏钱
2010年03月10日 11:08:01 来源:现代快报
高价药背后有着很长的一串利益链。经销商加价、医院进场费、付给医生的回扣、药剂科清单打印费、医药代表提成费、专家讲课推介咨询费、医院加价、专家外出或出国开会交通及住宿费等等,这些钱最终全都转嫁到了消费者身上。

  建议推行全民医保并立法保障

  陈先岩发现,虽然目前国内许多城市都已实行了医疗保险制度,但并没有积累多少成功经验,相反,一些地方的医疗保险体系濒临崩盘,出现无钱付等状况。原因很多,比如监管不力,不该进医保的药物“钻”了空子等等。

  “条件好的城市,医保卡涵盖面比较广,然而,未享受医保的人往往经济条件不好,更需要雪中送炭。”陈先岩建议,只有推行全民医保,才能解决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当然,按现有国力,让国家对所有人无节制埋单是不可能的,因此,全民医保必须理解为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即所有公民无论患有何种疾病,将获得基本有效的全额免费治疗。例如,感冒患者,可获得速效感冒胶囊,如果患者追求高价药,就得自己掏钱。

  陈先岩还建议,必须为全民医保立法,比如强制缴费制度、把缴纳医疗保险费用纳入法制轨道上;给病人使用医保药物也必须立法加以保护。对于医保部门、医务人员违法必须有相应的法律来惩治。全民医保实施后,医生收入可能受到一定影响,也应该适当提高医生的劳动报酬,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全国人大代表、南通市政协副主席刘璠也提交了一份建议,他认为,针对当前的医保状况,就应当赶紧从法律制度上规范起来,全国和省人大应立即制定医疗保险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0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国强委员提出——中医药参与医改重在完善政策

把脉”当前中医药发展的热点问题时,王国强委员提出——中医药参与医改重在完善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www.moh.gov.cn                         2010-03-10   10:03:19  
   深化医改,中医药本应大有作为,但为何许多中医药从业人员却感觉“有劲没处使”?重大疫情来临时,中医药参与防治为何总以“自选动作”为多?中医药保健讲座、广告满天飞,哪些才是真正的“治未病”?昨天,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两会驻地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采访,“把脉”当前中医药发展的热点问题,并提出建议。
  当务之急是研究制定引导措施
  症状:“有劲使不出”
  和西医比较,中医诊疗简便易行,收费较低。这些优势决定了中医药在医改中可大有作为。但几天来,在政协会议分组讨论中,许多来自中医药界的委员却表示“有劲使不出”。比如,地方医改政策制定,中医行政管理部门“一无所知”;基本药物招标采购,中药饮片“干着急”。
  处方:制定倾斜政策
  王国强认为,国家医改配套文件提出了一系列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政策措施,当务之急是细化、完善、落实这些政策措施。尽快研究制定引导参保人员有效利用中医药服务的具体政策措施,适当提高中医药服务的报销比例;尽快制定符合中药特点的中药饮片采购配送、配备使用、价格形成等制度;将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将中医预防保健服务项目纳入收费项目,并在公共卫生服务中推广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科室的建设,在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中医药人员;在公立医院改革中,各试点城市要统筹兼顾,将中医医院纳入试点范围。
  王国强说,上述政策建议,更多的还要看地方政府的行动。比如,在公立医院改革中,试点城市的改革领导小组中应该有中医药管理部门的成员;试点城市应按照“中西医并重”的原则,将公立中医医院纳入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区域卫生规划和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要制定有利于中医药特色发挥的倾斜政策,对特色优势的项目、使用中医药较多的项目,补助多一些,而使用西医手段为主的项目,可能不需要政策倾斜。
  中医药要更多参与重大疾病防治
  症状:多是“自选动作”
  在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卫事件处置中,中医药多半“靠边站”,只能做一些“自选动作”。不少委员提出,许多地方中医医院未纳入重大传染病临床救治定点医院,而作为定点医院的传染病医院,多数中医药科室力量薄弱,有些甚至没有中医药科室。
  处方:建立参与机制
  王国强说,我国防治非典、甲流的实践证明,中医药可以在重大传染病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需要做的几件事是:完善政府部门间的协调机制,保障中医药第一时间参与传染病防治;进一步明确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病的疗效和评价体系;科技部、财政部等部门加强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病临床和科研工作的立项支持和资金保障;将中医药防治慢病工作尽快纳入国家和地方规划体系中。
  规范有序发展中医“治未病”
  症状:“治未病”被滥用
  有委员提出,打开电视,各种中医养生保健节目漫天飞,其实很多都没有科学依据;还有一些号称国家“治未病”工程的项目,实质就是医药公司在推销自己的药品。
  处方:强化规范和准入
  王国强说,强化规范和准入,是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前提。缺少复合型人才,健康状态辨识、评估和干预的技术标准不完善,效果评价没有指标,是当前制约中医“治未病”服务良性发展的三大问题。他建议,国家发改委尽快制定“治未病”服务的价格政策,将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纳入收费项目;加强人员准入,推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职业技能人员的鉴定和培训工作。同时,制定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机构的标准,考虑将该类机构纳入医疗机构进行管理。(摘自健康报)
  <DIV id=allStyleDIV style="FONT-SIZE: 16pt;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仿宋_GB2312">
<P>   深化医改,中医药本应大有作为,但为何许多中医药从业人员却感觉“有劲没处使”?重大疫情来临时,中医药参与防治为何总以“自选动作”为多?中医药保健讲座、广告满天飞,哪些才是真正的“治未病”?昨天,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两会驻地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采访,“把脉”当前中医药发展的热点问题,并提出建议。</P>
<P>  当务之急是研究制定引导措施</P>
<P>  症状:“有劲使不出”</P>
<P>  和西医比较,中医诊疗简便易行,收费较低。这些优势决定了中医药在医改中可大有作为。但几天来,在政协会议分组讨论中,许多来自中医药界的委员却表示“有劲使不出”。比如,地方医改政策制定,中医行政管理部门“一无所知”;基本药物招标采购,中药饮片“干着急”。</P>
<P>  处方:制定倾斜政策</P>
<P>  王国强认为,国家医改配套文件提出了一系列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政策措施,当务之急是细化、完善、落实这些政策措施。尽快研究制定引导参保人员有效利用中医药服务的具体政策措施,适当提高中医药服务的报销比例;尽快制定符合中药特点的中药饮片采购配送、配备使用、价格形成等制度;将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将中医预防保健服务项目纳入收费项目,并在公共卫生服务中推广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科室的建设,在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中医药人员;在公立医院改革中,各试点城市要统筹兼顾,将中医医院纳入试点范围。</P>
<P>  王国强说,上述政策建议,更多的还要看地方政府的行动。比如,在公立医院改革中,试点城市的改革领导小组中应该有中医药管理部门的成员;试点城市应按照“中西医并重”的原则,将公立中医医院纳入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区域卫生规划和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要制定有利于中医药特色发挥的倾斜政策,对特色优势的项目、使用中医药较多的项目,补助多一些,而使用西医手段为主的项目,可能不需要政策倾斜。</P>
<P>  中医药要更多参与重大疾病防治</P>
<P>  症状:多是“自选动作”</P>
<P>  在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卫事件处置中,中医药多半“靠边站”,只能做一些“自选动作”。不少委员提出,许多地方中医医院未纳入重大传染病临床救治定点医院,而作为定点医院的传染病医院,多数中医药科室力量薄弱,有些甚至没有中医药科室。</P>
<P>  处方:建立参与机制</P>
<P>  王国强说,我国防治非典、甲流的实践证明,中医药可以在重大传染病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需要做的几件事是:完善政府部门间的协调机制,保障中医药第一时间参与传染病防治;进一步明确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病的疗效和评价体系;科技部、财政部等部门加强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病临床和科研工作的立项支持和资金保障;将中医药防治慢病工作尽快纳入国家和地方规划体系中。</P>
<P>  规范有序发展中医“治未病”</P>
<P>  症状:“治未病”被滥用</P>
<P>  有委员提出,打开电视,各种中医养生保健节目漫天飞,其实很多都没有科学依据;还有一些号称国家“治未病”工程的项目,实质就是医药公司在推销自己的药品。</P>
<P>  处方:强化规范和准入</P>
<P>  王国强说,强化规范和准入,是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前提。缺少复合型人才,健康状态辨识、评估和干预的技术标准不完善,效果评价没有指标,是当前制约中医“治未病”服务良性发展的三大问题。他建议,国家发改委尽快制定“治未病”服务的价格政策,将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纳入收费项目;加强人员准入,推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职业技能人员的鉴定和培训工作。同时,制定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机构的标准,考虑将该类机构纳入医疗机构进行管理。(摘自健康报)</P><!--/enpcontent--></DI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0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陈仲强:应提升县医院的功能定位

陈仲强:应提升县医院的功能定位
2010年03月10日 14:19:31   来源:人民网
“应提升县医院的功能定位,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区域医疗中心”,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陈仲强说。在他看来,加强县医院建设,对于提高区域医疗保障水平、解决患者看病难这一问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全国大型医院对口支援全国2000所县级医院就是卫生部为此而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使这项政策取得应有的效果,建议如下:

  1. 政府主导,确定县级医院发展的长远规划和阶段发展目标,由对口帮扶医院据此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并负责实施。中央与地方政府给予人财物等相关配套政策与财力支持,按照审核通过的计划负责验收。

  2. 转变理念,将县医院的功能定位提升为区域医疗中心,能够安全开展各种成熟的乃至先进的医疗技术,如消化科、妇科、外科的腔镜检查与治疗、骨科的关节镜检查与治疗,具备条件的可以开展心导管的技术应用等。大医院的责任与任务就是要将成熟的各种技术尽快推广应用,惠及百姓。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缩小地区间、医院间的差距,使县医院真正成为区域百姓放心的医疗中心,真正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3、目前中央与地方政府加大了对县级医院的投入力度,不少县医院盖起了气派的大楼,添置了许多设备,但是县医院医疗水平的提高最为关键的是人才,目前经费中用于医生激励和培养的部分太少。这一问题不解决,县级医院的发展势必落空。

  4、应该加快出台培养与留住人才的配套政策,设置专项经费用于人才的培养,调动双方医院和医务工作者积极性;提高县级医院的医疗水平,扩展较为先进的医疗服务项目;使医生事业有所发展,生活水平有显著提高,才有可能安心并致力于县医院的工作。

  5、建立科学的考核办法,完成初始制定的目标或规划,项目建设效果显著的给予奖励,达不到目标的予以惩罚或与医院评级挂钩。这一条卫生部已经有规定,关键的是卫生部对于对口支援医院的双方都要有明确可行的目标和具体实施计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0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朽 于 2010-3-10 19:30 编辑

呼吁:
医疗网的建设应该以功能为主,服务为先的原则,把平常的解决百姓的看病就诊和科研相互兼顾:
1、国家级三级医院:以疑难杂病、重大疾病、国家医疗科研为主。
2、二级医院以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医学生的临床实习、乡镇医院医务人员的培训为主;
3、乡镇医院和社区,应以慢性病、居民保健、传染病的监控、计划生育、计划免疫、爱国卫生、饮用水安全及农村改水改厕为主。
国家应就建立各类各级医院的执业范围、手术范围、开设科目、诊疗范围做出明确的规范。避免各医院自由式发展,盲目性、随机性、非常规性、利益驱动型的盲目追求大、全、洋的无序投资。避免资源的极度浪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1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钟南山批地方隐瞒甲流死亡率 吁代表加强监督

钟南山批地方隐瞒甲流死亡率 吁代表加强监督
2010年03月11日08:20  来源:《广州日报》
分组讨论时表示:“我们现在在搞医改,却连基本卫生保健法都没立的话,怎么监督呢?”
    本报讯 (特派北京记者周祚、邱瑞贤、赵琳琳、柳建云、舒涓)“下个文件就好像以为万事大吉了,实际上根本就不落实。”昨日在两会广东团分组讨论时,全国人大代表钟南山表示人大代表发挥监督的作用不够,他以去年甲流的例子直斥,某些部门存在着执行不力的现象,认为要加强人大代表的立法和监督立法的作用。
    钟南山:“我作为一个代表,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来反映”
    事件:某些地方隐瞒甲流死亡率
    结果:当时我想该用什么办法来反映(某些地方隐瞒甲流死亡率)?我作为一个人大代表,这个渠道不知道应该怎么起作用。后来我通过媒体讲,我根本不相信全国只有53个人死亡。
    钟南山再次炮轰某些地方政府隐瞒甲流死亡率的情况。他说,非典以后,传染病法提出,凡是对甲类或者乙类传染病,政府和卫生部门要如实地向公众报告。不得有隐瞒,隐瞒是犯法的。“我全国都有学生,都在甲流第一线,我大概应该知道全国主要城市的甲流的患病、救治和死亡情况。不少学生向我反映,他们哪里实际上不止死那么些人,要么是发现后,领导叫他们不要去查,或最好不要去查,说这个病人像是甲流,你别去查了,就当作肺炎死的,死了就死了。别说是因为甲流死了。因为谁都不想带这个头,成为甲流致死率最高的省份。”
    钟南山认为,这样是不对的。“当时我想该用什么办法来反映?我作为一个人大代表,这个渠道不知道应该怎么起作用。后来我通过媒体讲了这个话。我说我根本不相信全国只有53个人死亡。我是经过调查的,很有根据地讲这话的。当然也让有些部门对我很有看法。但我认为我实际上是在履行人大代表的监督的责任。”
    在那以后的一两个星期,死亡人数突然增加了,实际上就是上报了。当时卫生部明确地表了态,必须要如实上报,否则就是违法。
    钟南山表示,有时候向人大反映情况,作用不是很明显。于是他干脆选择向媒体披露。他认为,作为一个民主法制的国家,我们要逐渐看到人大和人大代表的力量,“目前监督立法所起的作用还不够。什么时候,人大代表的作用越来越大,我们的国家就会越来越有希望。”
    钟南山:斥相关部门“得把口讲”、“假的”
    声音:“我们现在在搞医改,却连基本卫生保健法都没立的话,怎么监督呢?有些东西可能就落空了。”
    钟南山希望督促有关方面抓紧起草《基本医疗卫生保健法》和《社会救助法》等。他表示,这两部法非常关键。“我们现在在搞医改,却连基本卫生保健法都没立的话,怎么监督呢?有些东西可能就落空了。”
    他举例说,去年11月,国务院开会要求加强重症甲流救治的工作,但是对于经费没有很清晰的规定。当时很多的大医院做了这个工作,结果欠账相当严重。“光是我们医院,几个病人欠账就接近50万元。但是我知道有一些地方是相当困难的,以沈阳为例,几个病人就花了120万元,全部由医院埋单。还好去年甲流的发病率下来了,如果上去了,这个矛盾就上去了。
    “当时,我提出后,人保部和卫生部马上有回应,我们已经下了文件,三个方面来解决,城镇职工保险、城镇居民保险、新农合补助,实在困难的话,社会救助来补助。但是下了文件后,就好像觉得万事大吉了。实际上是根本不落实,完全不落实。”
     “(文件)不落实的话,怎么办?没有法律来监督。因此,只有立了法才好说话,否则的话,就是‘假的’,全部‘得把口讲’(粤语,空口无凭的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1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医改攻坚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1日 07:59  《环球企业家》杂志
  公立医院改革起锚,进入深水区的中国重塑医疗体系的努力成败惟系于此
文  鲁伟
    总投入达8500亿元的三年(2009-2011)新医疗体系改革计划不仅让中国普通公众振奋,也激发了中外许多制药厂商和医疗器械制造商提高销售规模的雄心。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扩大医保覆盖范围、加快乡村和社区医疗机构建设、扩大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等措施,无疑将使得这一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增长机会,宛如10年前中国加大电信和IT网络建设的市场井喷前夜。
     但现在,对这些厂商而言,一个“坏消息”来了。
      在去年4月公布的新医改方案将满一年之际,中国正式启动了公立医院的改革。2月23日,卫生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在中国16个城市中率先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其核心即是向新医改方案的关键难点发起攻坚战役:破除以药补医的畸型结构,真正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核心症结。
     短期而言,这将让制药厂商陷入不利局面。中国目前约有80%的药品是通过医院和诊所销售出去的,来自药品销售的收入占到医院总收入的一半左右。改革的结果显而易见:这将使制药厂商失去重要的销售渠道和利润来源。
     长期以来,医院一直扮演着制药厂商的渠道角色。医院向患者提供的是包括诊疗服务+药品销售在内的一揽子解决方案,由于医院能够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即患者,它在制药厂商的销售环节中一直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一现实存在的合理性增加了医改的难度。但如果不改变医院的这一角色,新医改将注定收效甚微。
      不仅公立医院面临自身商业模式转型的挑战,制药厂商也需要重新管理自己的渠道结构。在此之前,卫生部也不乏针对公立医院改革的举措,比如,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推行预约挂号、开始试点医师多点执业等。但《意见》才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
     《意见》早在2009年的“两会”期间已有雏形,但直到今年初,决策层仍在反复推敲。甚至一度流传“公立医院改革方案搁浅”的传闻,直至卫生部官员出面澄清。  
医疗服务质量会否下降?
     和大多数对《意见》期待已久的人一样,当朱恒鹏在23号晚上得知《意见》出台后,立刻在网上查看全文。朱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他的研究方向是卫生经济学。“《意见》没有太多新的内容,但也有一些亮点。”朱告诉《环球企业家》。
     具体而言,《意见》的亮点包括强调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取消药品加成收入、公立医院统一管理和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等。不过,《意见》制定的目标多于提出的措施,这为《意见》“执行难”埋下隐患。《意见》选定的16个试点城市大多属于中型城市,也显示出决策层对即将进行的公立医院改革慎之又慎。
     近20多年来,我国公立医院虽然名为“公立”,实则是“盈利”的。《意见》要求公立医院重新回归公益性,将“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放在首位。在此背景下,《意见》提出“取消药品加成”,直接触动了公立医院的最大收益“奶酪”。
    公立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于服务收费、药品收入和政府财政投入,其中药品收入占比最高,普遍占总收入40%左右。“取消药品加成”意味着公立医院的收入将急剧萎缩。
     按规划,对公立医院因“取消药品加成”而减少的收入,将通过医疗保障基金支付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但具体如何补偿《意见》中语焉不详。这为“取消药品加成”能否彻底打破饱受诟病的“以药养医”机制增添了疑问,也为公立医院改革成功与否增加了变数。
     “取消药品加成费用,对公立医院的再发展是很大的考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向《环球企业家》直言。和其它公立医院一样,王所在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也多次开会讨论如何应对“取消药品加成”带来的冲击。王贵强表示,希望医改细化、再细化,明确补偿机制,否则,“取消药品加成费用虽然降低了‘看病贵’的问题,但医院的质量肯定也会下降”。
     王的担忧表露出大多数公立医院的困境。如果补偿机制难以落实,“取消药品加成”后的公立医院势必会变得更加低效和粗暴。“‘取消药品加成’带来的损失,不可能全部由政府补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研究所研究员杭长寿说,“如果补偿机制不改革,‘取消药品加成’很难执行下去。”
    朱恒鹏也表示,公立医院不能靠财政补贴运营。“否则,医院的服务和效率肯定会变低,更重要的是,财政负担不起补贴费用。”他说。
    以江西省为例。该省曾于去年年底开始在江西省4家医院启动改革试点,“取消药品加成”。省政府拿出5000万元作为补贴,但一家试点医院由此产生的资金缺口一年就可能高达500万元。以江西2008年440家公立医院计,若全省都“取消药品加成”,造成的资金缺口将超过20亿元。这笔高昂的费用不仅江西无法承担,其它更富裕的中国省份同样也面临执行困境。
    但是,只有切断公立医院从药品销售加成获得利润来源的途径,才能迫使其有动力提高服务质量、增加新的服务项目以扩大利润补偿。如果完全回归到政府财政支持的公立医院经营模式,则无疑是医改的倒退。
如何解决医改资金缺口?
    新医改实施将近一年时间,改革正在按设计的路径运行。此次《意见》出台标志着新医改确立的五大任务已全部破冰,这五大任务分别为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和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新医改已上正轨,但前路艰难。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例,2009年8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出台,并要求在2009年底推行到30%的基层公立医疗机构。这一旨在降低基层公立机构药价的制度,因为没有明确如何对因此减少损失的基层机构进行补偿而面临窘境—各地纷纷推迟了该制度的实施。
      不过,在世界范围内,也没有一个国家的医疗保障制度是完美的。中国医疗体制的核心矛盾是医疗资源供给短缺。“医改确实很复杂,但总的来说,医改的问题就是钱的问题,钱是制约医改的最大难题。”杭长寿说。新医改计划各级政府3年内(2009年至2011年)投入8500亿元,不过,这对于中国医改庞大的资金缺口而言仍是杯水车薪。
      中国的医改正是在有限的医疗资源建设中缓慢前进。多位专家接受《环球企业家》采访时均认为,大力推行“全民医保”将为医改成功提供保障。据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数据,截至2009年10月底,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参保人数比上年增5629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也比上年增1630万人,达8亿余人。2009年以来,在安徽、上海、江苏、浙江间甚至实现了医保跨省结算这样的开创性尝试。
     朱恒鹏表示,医保下一步应该规范基金管理。“医保的付费机制应该是规定一个病就是多少钱,而不是按照医院开具的账单去报销,这样做才能杜绝医院多开药,杜绝‘以药养医’,而且还能提升医院的服务水平。”朱说。
    这意味着,除了进一步推行全民医保外,真正实行医疗系统“管办分离”、进一步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以及彻底开放面向民营资本的大门,新医改方案才不至于长时间停留于“方向和原则正确”之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1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周琦代表:建议尝试鼓励学医大学生当“村医”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3月11日08:18
在周琦看来,每个村子就是一个细胞,遍及乡村的“村医”不仅可以方便村民解决感冒发烧之类的小病小灾,还可以最先感受到公共卫生事件的萌芽。她说:“目前我们实行的是县、乡、村三级医疗体系,村医就在这个宝塔形架构的最底端,涉及面非常广。”

  但现状是,很多地区的“村医”每月的补贴也就200元-300元,他们收入的一大部分往往是依靠药品差价,“而在实行基本医疗制度改革后,乡村卫生院实行药品零差价,村民们肯定都去那里买药,这些村医的收入就更难保障了。”

  “村医”面临的困境还不止于此,周琦说,目前我国实施的执业医师考试制度十分严格,重庆市每年的通过率只有60%-70%,“有时候连医学院毕业的学生都考不过,更别提知识水平较差的"村医"了。”

  为此,周琦建议说,国家能否对“村医”实行“另设考试、凭证执业”,但执业范围受到一定限制的方式;另一方面,能否考虑制定政策,鼓励大学生不仅当“村官”,学医的大学生也可尝试当“村医”,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农村缺医少药的实际情况,也为将来的发展积累专业经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1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钟南山:发了文不落实等于“假的”

分组讨论时表示:“我们现在在搞医改,却连基本卫生保健法都没立的话,怎么监督呢?”

  本报讯 (特派北京记者周祚、邱瑞贤、赵琳琳、柳建云、舒涓)“下个文件就好像以为万事大吉了,实际上根本就不落实。”昨日在两会广东团分组讨论时,全国人大代表钟南山表示人大代表发挥监督的作用不够,他以去年甲流的例子直斥,某些部门存在着执行不力的现象,认为要加强人大代表的立法和监督立法的作用。

  钟南山:“我作为一个代表,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来反映”

  事件:某些地方隐瞒甲流死亡率

  结果:当时我想该用什么办法来反映(某些地方隐瞒甲流死亡率)?我作为一个人大代表,这个渠道不知道应该怎么起作用。后来我通过媒体讲,我根本不相信全国只有53个人死亡。

  钟南山再次炮轰某些地方政府隐瞒甲流死亡率的情况。他说,非典以后,传染病法提出,凡是对甲类或者乙类传染病,政府和卫生部门要如实地向公众报告。不得有隐瞒,隐瞒是犯法的。“我全国都有学生,都在甲流第一线,我大概应该知道全国主要城市的甲流的患病、救治和死亡情况。不少学生向我反映,他们哪里实际上不止死那么些人,要么是发现后,领导叫他们不要去查,或最好不要去查,说这个病人像是甲流,你别去查了,就当作肺炎死的,死了就死了。别说是因为甲流死了。因为谁都不想带这个头,成为甲流致死率最高的省份。”

  钟南山认为,这样是不对的。“当时我想该用什么办法来反映?我作为一个人大代表,这个渠道不知道应该怎么起作用。后来我通过媒体讲了这个话。我说我根本不相信全国只有53个人死亡。我是经过调查的,很有根据地讲这话的。当然也让有些部门对我很有看法。但我认为我实际上是在履行人大代表的监督的责任。”

  在那以后的一两个星期,死亡人数突然增加了,实际上就是上报了。当时卫生部明确地表了态,必须要如实上报,否则就是违法。

  钟南山表示,有时候向人大反映情况,作用不是很明显。于是他干脆选择向媒体披露。他认为,作为一个民主法制的国家,我们要逐渐看到人大和人大代表的力量,“目前监督立法所起的作用还不够。什么时候,人大代表的作用越来越大,我们的国家就会越来越有希望。”

  钟南山:斥相关部门“得把口讲”、“假的”

  声音:“我们现在在搞医改,却连基本卫生保健法都没立的话,怎么监督呢?有些东西可能就落空了。”  

  钟南山希望督促有关方面抓紧起草《基本医疗卫生保健法》和《社会救助法》等。他表示,这两部法非常关键。“我们现在在搞医改,却连基本卫生保健法都没立的话,怎么监督呢?有些东西可能就落空了。”

  他举例说,去年11月,国务院开会要求加强重症甲流救治的工作,但是对于经费没有很清晰的规定。当时很多的大医院做了这个工作,结果欠账相当严重。“光是我们医院,几个病人欠账就接近50万元。但是我知道有一些地方是相当困难的,以沈阳为例,几个病人就花了120万元,全部由医院埋单。还好去年甲流的发病率下来了,如果上去了,这个矛盾就上去了。

  “当时,我提出后,人保部和卫生部马上有回应,我们已经下了文件,三个方面来解决,城镇职工保险、城镇居民保险、新农合补助,实在困难的话,社会救助来补助。但是下了文件后,就好像觉得万事大吉了。实际上是根本不落实,完全不落实。”

  “(文件)不落实的话,怎么办?没有法律来监督。因此,只有立了法才好说话,否则的话,就是‘假的’,全部‘得把口讲’(粤语,空口无凭的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1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普通干扰素与长效干扰素的区分
时间:2009-7-15 浏览: 作者:wjlidan
   现如今,干扰素是医治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首选抗乙肝病毒的有效药物。是医治慢性丙型肝炎唯一公认有效的抗乙肝病毒药物。目前,医院里可以买到的干扰素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聚乙二醇化的干扰素,也叫长效干扰素,一周只须注射一次;另一种是普通干扰素,也叫短效干扰素,一周要注射三次或隔日一次。那这两种干扰素有什么区分呢?
       长效干扰素特效就是时间较长,一周只需打针一次就可以了,而普通干扰素的特效就是时间短,所以,一周要注射三次。
       但普通干扰素有一个缺点,就是分子较小,注射后大部分经过肾脏“漏”出体外,注射后4小时就排出一半,12小时后体内的干扰素就基本完全排出体外了。为了维持疗效,不得不多次注射,不仅不方便,而且抑制乙肝病毒也不持久。怎样克服这人缺点呢?科学家们发现一种叫做聚乙二醇的物质可以使干扰素的分子变大,防止从肾脏漏出。虽然对干扰素的活性有些影响,但可以通过长时间在患者体内起作用来弥补。这种聚乙二醇很稳定,不会对人体够成伤害。先灵葆雅公司自90年代初开始研发,经过近10多年的努力,终于在2000年推出世界上第一个长效干扰素:12KD聚乙二醇干扰素alfa-2b,获得欧洲及美国药监局批准。2002年,罗氏公司研制出另一种40KD的聚乙二醇干扰素alfa-2a。关于两种长效干扰素的区别,下面列个表比较一个长效与普通干扰素的区别。
                                 普通干扰素             长效干扰素
分子量                             小                          大  
作用时间                      一天                       一周
给药次数              一周三次或隔日一次      一次一周  
医治丙肝或乙肝效果        低                          高
安全性                          相似                        相似  
       要是说从2000年以前是普通的干扰素的时代,那么进入2000以后,就是进入了长效干扰素的时代,在医治慢性丙肝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疗效明显提高,从40%提高到60%以上;医治慢性乙肝也取得很大进步,疗效明显提高。对医治患者的疾病有重要作用。

文章来自:http://www.ft120.com/hospital/ganbing/kbd/kbd_1966.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1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丫跑两会》十年民生路:十年求解“看病难”(2010.3.10)

《小丫跑两会》十年民生路:十年求解“看病难”(2010.3.10)
CCTV.com  2010年03月10日 22:53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CCTV-经济半小时  
进入[经济半小时]>>专题:2010全国两会财经报道


  







    今年两会温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的时候,有一段话赢得了代表委员的热烈掌声。温总理说:“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关系人民身体健康和家庭幸福,我们要克服一切困难,把这个世界性难题解决好。”那么怎么才能把这个世界性难题解决好,我今天到全国政协的医疗卫生小组参加了他们的讨论。
    小丫: “每年的两会,看病难看病贵都是代表委员非常关心的问题,当然这也是一个不太容易解决的问题。近两年,国家在医改方面出台了许多政策和措施,现在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是不是有了更多更好的思路呢?我来到了政协医卫组,听听这些来自医疗卫生界的委员怎么为看病难开方诊脉。”
    “我觉得医改走到今天,就是往以后走,仍然是政府投入的问题。”
    邵一鸣:“2010年的安排的话,就中央财政这一块的话,在卫生这一块就是3%左右,跟3%靠近的(收入)就是有一个叫车辆增值税,占2010年中央财政收入的3.6%,就是卫生在中央政府的投入只占车辆增值税这一块基本就够了,我觉得这个就太少了。”
    我旁听的这场讨论,是政协医卫组第二小组的分组讨论。我发现,这些来自医疗界的委员几乎不约而同的提到了增加财政投入。
   
    会后,这些来自医疗界的委员们告诉我,目前,不同地区间和城乡间、基层卫生站之间在医疗水平、管理水平和人文水平差距非常大,这种巨大的差距造成了今天看病难的问题。比如北京,作为金字塔的最顶端,聚焦着绝大多数的知名专家和顶尖仪器。于是形成进京看病的大军。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2009年8月透露,北京一年的“专家号”约178万个,而2008年希望得到专家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人数则为1.2亿,其中有70%以上是来自于外地。
    林嘉滨:“如果投入好一点,除了投入进行硬件建设以外可能相应的配套政策,比如说医务人员的培养政策,他的晋升,将来的职称发展业务发展都能得到妥善解决的话,那个地方总体医疗水平提上去了,病人分流了可能看病难的问题,也会得到相应解决。”
    说起看病难,我想每个人都会有亲身体会。尤其到一些大医院,通宵达旦地排长队,还未必能挂上一个专家号,住院更是难上加难,常常好几个病人等一张病床。2009年,酝酿了三年之久的新医改方案终于出台,把目标锁定在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上。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年,新医改到底带来了哪些新变化?两会之前,我对北京的几家医院进行了调查。
    小丫: “今天我来到了北京市劲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社区医院,那么这个社区医院的门脸不是很大,它的名声也不像一些大医院那样显赫,那样有名。但是我了解到,愿意到这个地方来看病的这个居民非常的多,我们一起进去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1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公立医院改革:投入的难题怎么解

公立医院改革:投入的难题怎么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www.moh.gov.cn                         2010-03-10   14:42:56  
    就公立医院改革采访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医院院长时,投入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很多当院长的代表在谈到公立医院出现的各种问题时,最后都会把板子打到“投入不足”上来。
  投入的绝对值太少,投入的增量从何而来?新增的投入应该投向何处?公立医院改革是不是应该发挥市场的作用?人大代表对这些问题都有自己的思考。

  投入少更要避免“撒胡椒面”

  “一年中政府对我们的各项投入,加在一起只有17万元。我们有450名职工,要靠这个养医院,肯定是杯水车薪。”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紫金县人民医院院长黄启彬说。

  我国公立医院的国家投入普遍不足。辽宁省的一个数据很能说明问题:该省公立医院财政补贴额占总收入的比例仅为4.15%。一位人大代表指出,政府投入不到位,只好“放权”医院,由此形成的以药养医制度,成为最受老百姓诟病的问题根源。

  “如果不从体制上破题,而只从技术环节改革,将不可能解决公立医院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难题。”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孙度指出,真正让公立医院实行公益性,关键在于国家要对公立医院的基本经费支出给予保证,让公立医院尤其是中、小型公立医院不再为钱烦恼。

  一位人大代表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中央财政将安排832亿元支持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但这些钱若继续按“撒胡椒面”的模式,每家公立医院都投入一点,那么每家都会吃不饱。

  尝试“抓两头、放中间”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院长曹书杰指出,实施公立医院改革,政府不可能什么都抓和管。如果什么都抓,什么都管,结果一定是什么都没抓住,什么都没管好。放,相对于抓和管,则是更加艰难的选择。

  曹书杰认为,现实的情况是,政府拿不出钱养活所有公立医院,因此公立医院改革完全可以“抓两头、放中间”,即重点抓当地的一两所最大的综合性医院和基层医疗服务网络中的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其他的二级、三级医院可以放开,让这些医院采取多元化办医的方式,明确医院的性质。“多元化的医疗服务市场主体,可以增强医疗服务市场的微观活力。”

  那么,放要放到什么程度?是否涉及依然敏感的产权制度改革?一位代表建议,政府应尽快对公立医院进行分类,对其中低效能的公立医院,通过引进社会资本进行股份制改造。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王志英也认为,为减少财政负担,完全可以适当减少现有公立医院的数量。

  引入社会资本一举三得

  目前,公立医院在有些地方“患多”,医疗机构都扎堆在城里中心区;基层或城市新区又“患寡”,医疗资源严重不足。针对两种不同的现实情况,有部分人大代表认为,可以考虑引入社会资本,来解决医疗供给不足等难题。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济宁医学院党委书记武广华呼吁,尽快制定出台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兴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政策,招医引资,使社会资本兴办的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占整个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总量的50%左右。社会资本兴办医院,可收“一箭三雕”之效:既能大量增加社会医疗服务资源总量和服务能力,改善供不应求的不良局面;也能缓解政府的资金压力,把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为老百姓购买医疗服务;同时还能促使医疗机构之间形成竞争的格局,用市场之手推动公立医院各项改革。

  武广华认为,虽然国家政策对社会资本兴办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是支持和鼓励的,但是,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和某些基层地方政府往往以种种借口不支持,甚至抵制和刁难社会资本兴办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有些人认为,这些医疗机构不属于政府管理,怕不听指挥,难以监管,同时怕它们与公立医院争饭吃。

  曹书杰说,有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及财税、金融、行业、产业等政策,积极引导并鼓励支持社会资源有序进入医疗服务市场,研究制定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医疗服务行业特点的市场准入、竞争、价格、供求等规则制度,在宏观层面上形成医疗服务市场的公平有序竞争。

  有的人大代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投入不单单是增加钱那么简单,而是涉及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涉及体制机制的建立。如果不跨过这道坎,就没有触及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而试点的城市,应该在投入和补偿机制与体制上趟出一条可行的路。(来源:健康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1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公立医院的国家投入普遍不足。辽宁省的一个数据很能说明问题:该省公立医院财政补贴额占总收入的比例仅为4.15%。一位人大代表指出,政府投入不到位,只好“放权”医院,由此形成的以药养医制度,成为最受老百姓诟病的问题根源。"

     4.15%,这好算是好的。在我院,该数字只有1.5% 。你说政府对公立医院有没有投入,也不能说没有呀,但是这个数字说明了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1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病贵、看病难是医改积弊所致
    “看病贵、看病难问题难以解决,因为看病贵是看大病、重病贵,看病难是去大医院看病难,看小病不贵、到小医院看病并不难。”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之前,中华医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全国人大代表钟南山告诉记者。
    钟院士说,看病贵和看病难的问题其实是因为30年中国医改的积弊导致的。30年前,刚推行医改的时候,切入点就是引入竞争、激励机制,目的是加强公益性和医疗水平的提高。现在来看,经过了三十年的改革发展,医疗水平是加强了,一些大医院在某些疾病领域甚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全民寿命延长、新生儿死亡率逐年降低,这些指标都能说明我们的医疗水平的进步。但另一方面,公益性越来越差,社区、城镇等基层医疗机构非常落后,同大医院的医疗水平、管理水平和人文水平差距非常大,就是因为这种巨大的差距才造成了今天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而面对现状,政府增加投入改善基层医疗机构是解决问题的当务之急,也是最根本的途径。通过对硬件设备的改善和人才的培养,逐步缩短基层医疗机构同大医院的差距,小病在基层解决,大医院主要解决疑难杂症,久而久之就会有所缓解。
   虽说如此,但整个不断改革的过程中还是会遇到很多问题。去年提出了基本药物目录,但是大医院的医生已经习惯使用昂贵的药物和精密的检查,现在让他们用便宜的药物和基本的检验手段看病,对于他们而言,必须重新学习。
   钟院士说,医改重中之重是公立医院改革。公立医院改革的方向要明确,他们做什么工作才能对中国的医疗现状产生最大的影响是应该明确的。他认为,这项工作不是“医药分家”,而是帮助援助、建设基层医疗机构,让基层医疗机构无论从设备、资金还是人才上都能提升一个档次,让人们相信基层医疗的力量,这样才会很好地改善问题。而搞好社区医疗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短期内是不可能有明显成效的,但无论如何,我们毕竟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1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着二会后的硕果!期待着人生健康有保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