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china

形式化感控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13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时隔4年,感觉还是一样的问题没解决,大家还在做很多无趣又无用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6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通篇读下来,印象最深的几个词是:导向、循证、人才。
1、导向的问题,基层医院小小一科室的我们管不了,也不用去伤脑筋,待“醒悟时自醒悟”比如非典的出现才有意识的传染的问题提高半拍,而感染的问题随着时间和深层次的需求出现时,也会得到提高的。
2、循证是方法论,说通俗些,就是讲道理摆根据,否则,别人凭什么照你说的做?循证没有否定法规的权威和指导意义,而且更强调了相关的法规、指南。掌握恰当的方法,乐于接受的形式将法规、指南得到灌输,从而改变不良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从而增加两个效益,达到“健康”促进的作用。这是临床愿意看到的,也是院长愿意看到的。
3、循证需要人才,而且是高素质全专业的人才,凭良心说我离这人才的标准差得太远,于是乎,就只有熟记点条条框框来吓唬人,厚着脸皮与人套近乎,在充大爷与装孙子的角色中换来换去。
这篇文章看得出专家们很无奈,做为基层的感控专职人员来说就更显得无奈了,感染控制任重而道远,一起努力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7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3# wujin24

于是乎,就只有熟记点条条框框来吓唬人,厚着脸皮与人套近乎,在充大爷与装孙子的角色中换来换去。

老师总结地很到位。

站在院感这个舞台上。。。院感人真得是个出色的演员。。。又要熟记台词,又要不停转换角色。。。其中的喜怒哀乐有时真得令人爱恨两重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7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ayding


    专家的见解就是不一样,分析透彻,一针见血。由此也反映了院感工作任重而道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7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时隔几年,再读该文,还是有种亲切感。从中也可看到,要推行一种新的理念是多么地难。循证医学的观念已在医学界谈了许多年了,为什么现在还不能在实际工作中实行呢?我认为,感染控制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应该是走进临床,进行干预,应用循证医学的原理,用数据说话,将我国的感染控制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这要靠我们大家转变观点,丢弃形式感控,开展循证感控,这应是我们新年工作的一个起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8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我们这里很多大医院已经采用测试卡,下发临床科室,由临床科室监测后将卡交回办公室,办公室只要将结果记录就可以了。院感专职人员可以把精力放在更重要的管理工作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8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真看了一遍。真是说出了我们的心理话!形式化感控,无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8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很好,说出了我们的心声,特别是基层院感人有很多无奈.李六亿老师说:监测紫外灯一个工人几分钟就教会了,让他们去做。我们也是三级医院,但也是专职人员去做,工人也不是我们说指挥就指挥得了的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8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写得很好,可是在我们基层医院要做得好院感管理工作,谈何容易呀。于是乎,就只有熟记点条条框框来吓唬人,厚着脸皮与人套近乎,在充大爷与装孙子的角色中换来换去。太实在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8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ayding


    说的好,也是本人的体会。
其实,在中国,感染控制起步晚,进步快,觉得都改管,都改抓,但是都是再隔衣瘙痒,没有深入的调研,现在基本上是按照别人(别国)的模式在管理,胡子眉毛一起抓,那个也没管好。我记得在卫生部开展“手卫生创意”活动的国际交流时,一个加拿大医院感染控制人员的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她说,在他所在的医院,利用2年时间进行手卫生现状的调研,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在进行手卫生教育,(这期间不做其他工作)得出的结论很有力,促进了医院手卫生工作的开展。在中国行吗?谁支持你,每天忙忙碌碌的,贯彻那么多文件,做了那么多的工作,谁认可?临床执行了皮毛,领导认为工作无力,没有效益,不重视,医生来了是养老,护士来了想工作认为没有能力;医生来了半年是专家,护士做了10年还是一文不值,所以积极性受挫。因此在医院中,大部分的医院做的很多的表面的东西,虽然检查时什么都有,但是不要忘记那是提前准备了半个月的结果。真正的要想发现问题,必须“微服私访”,深入调研,发现一个解决一个,不要遍地开花。
院感管理队伍中同样存在高学历、高职位、不干实事、会吹牛的“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8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行业内专家多少年前都认为是无用的工作日常空气培养,紫外线灯监测,为什么在检查督导行业工作时还列入检 查项目,多年不变?是我们的专家在上面说不上话?还是不起作用尚无力改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8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院感人只有上到我们的论坛 才有自信 去哪里找重视?形式上就不错了 实际工作中有没有都一样的 领导很想取消 好几个人的开支 没有收入 做院感郁闷 养老很好的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8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读了这篇文章,赞叹专家看问题很尖锐,确实如此,只重形式,此专业无法发展,所以,我很赞同曹老师的观点,循证。实际工作中,我们虽然遵循规范做事,结果真的就可信了吗?我们做事的环境、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动作都执行的非常到位非常规范了吗?没有实验室结果的支持,感控人所做的事不一定都对,指导工作讲话就没有底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8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2007年发表在《中国医院院长》第13期上面的的文章,在时隔3年之久后的今天读来依然很有实际意义。“形式化感控”,3年的时间没有本质上的改变。不错,国家很重视感控,出台了诸多的标准、规范及指南类文件。但是,执行哪?执行力在哪里?何时才能不在是“形式化感控”?卫生行政部门要检查,医院就应对检查。资料真实吗?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很重要,检查时是重要,过后就不重要了。
我的老父亲88岁了,身体尚可。我给我的家人讲,千万不要去住院,进去可能就出不来了。看到的不阳光多了,真的忧心忡忡。责任心、道德、良心何在?
期待着感控的春天,让我们共同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8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两段文字道出了我们感控人员的心声,在我们基层医院做感控工作是越做越没信心,越干心里越没底,医务人员感控意识的淡薄、专业人员的稀缺、各相关科室(微生物实验室、药剂科等)专业技术水平的滞后。。。。。等等等等,没有强有利的证据支持感控工作,日常就是单纯的法规式说教方式,给人感觉成天就是应付差事,保证度过的这一天不出事就算万事大吉,工作不干还不行,人处于极度的亚健康状态,希望方方面面的人群能重视我们感控事业,支持我们感控队伍,先谢谢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8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0# kuailegongzhu
有同感,干医院感染控制要有大环境,更要讲奉献,高学历,空吹牛的人最没用,还不如没有的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9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是乎,就只有熟记点条条框框来吓唬人,厚着脸皮与人套近乎,在充大爷与装孙子的角色中换来换去。"
l楼上的老师说出我的心里话,院感科流于形式的工作太多,如楼上的老师所说,紫外线强度的监测,空气培养等,虽说不必只做形式的检查,但现场的考核每每检查存在的问题也常重复出现低级的问题,例如损伤性医疗废物桶内有感染性医疗废物,手套使用后放置到损伤性医疗废物桶内,说医疗废物分类不清,开启使用的棉签未能注明开启时间等护士说我一天治疗N多,每天使用的棉签几十包病人多时,更本没有时间去注明开启时间,还没有写上时间有时就使用完了等,可是领导却说难道院感检查可以得到100分,上级要来检查随便一查都是问题,怎么可能平时检查没有问题,真是验证了楼上老师的那句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9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cszyywxf 于 2011-2-19 09:18 编辑

读了两遍,2007年的话题,怎么到了2011还是那么清新,还是让人心痛。院感究竟往哪个方向呢?迷惘、困惑?“能有形式已经很不错了”多么无奈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9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灰常赞同!!!那些专家只是在自己论坛咋呼,在家里扮爷,包括有些是卫生部附属的人,叫呼这么多年了,有本事(有义务)去改变导向问题,去撼动卫生监督的严重形式监督。为何又装孙了?这些年出的规范和医院等级评审标准一个一个都提到空气、物表培养,你能不做吗???紫外线的监测没有要求的依据了(原来的那个规范废止了,还有哪个现行规范要求监测?)有人可能说《消毒技术规范2002》有要求,没有,它只是技术指导,没有行政要求?但卫生监督还要检查(因为卫生监督检查执行的还是他们的老规范)。去年省卫生监督来院检查,专家说每个诊室要安装紫外线灯,我说没有安装依据,他要我拿出不安装的依据,闹得当场争执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9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针见血,而且都是见血封喉的论点!真心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及医院的领导层能深刻理解并在以后的工作上有所作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