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icchina

形式化感控

   火..
发表于 2011-2-12 11:04:17 | 查看全部

形式化感控(下)

算不清楚的成本账
       对于国内的许多医院感染管理科而言,不被院长重视的一个原因在于,他们无法做出强有力的医院感染管理的成本效益分析。对于医院来说,感染的发生肯定会影响原发病的诊治。比如心脏病人,就算感染后拉肚子都肯定会影响心脏病的诊治。尤其当感染侵犯到一些老年人时,年轻人拉几天肚子可能没问题,但老年人可能会造成水电解质紊乱,就可能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
     李六亿主任这样描述了感染后的各种影响。对病人造成身体痛苦、伤害乃至死亡,加重了病人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对医务人员也会有同样的影响;而对医院来说,会导致医院经济效益下降,社会形象受损。     
     然而,如何算清楚这笔账对于医院感染管理者们来说,却是一件艰难的事情。一位在三甲医院从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人员就这样抱怨,预防医院感染是花钱但不产出效益的工作,不受重视在所难免。其言下之意就是,现在国家对医院的补偿机制不甚完善,作为医院,不得不控制成本支出,对于能够产生效益的部门,当然要支持,否则,医务人员的工资何来,医院购买必要的检查设备的钱何来,医院进一步发展的资金何来?至于医院感染管理这部分工作,只要不出大事情就行了,得过且过吧。
     宣武医院的王力红副院长现在正在做一个课题—ICU患者控制感染的经济效益比。她说只有强有力的数据分析,才能有说服力地证明感染管理的价值。“目前有些文章做的都是回顾性的研究,但是我认为这样的研究不是很准确,我现在做的是一个前瞻性的研究,就是严格按照科研的步骤去走,严格地一对一地配对比较,这样才会准确。”王力红说道,“比如你是阑尾炎,我也是;你是男的,我也要是。它的基础条件一定是一样的,才有可比性。”
      对于清洗消毒厂商鹊翔公司来说,他们在推广产品中碰到最大的问题也就是成本问题。
      病床的周转率、抗生素的使用这些工具都可以让院长了解到感控带给医院的效益。比如把病床周转率提高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提高半天都需要花费很大的努力,但感染管理就能起到最大的作用。它从环境、空气、水源、无菌操作、器械设备、消毒隔离方方面面做了很多,缩短了半天住院时间,会使医院在很多方面进行改善。
      “但这些成本效益是比较难算清楚的,比如医院原本是两部电梯,为了降低感染,医院可能要增加到四部,可是这种投入不是能马上看到效果的。”鹊翔公司的蒋经理如是说道。
      “这个成本太高,那个成本太贵,像很多医院的内窥镜只是用酒精擦一擦就被再次使用,酒精是可以消毒的,可是这样的做法可以达到消毒的目的吗?第二,我们医院一直在讲究成本,可是医院讲的成本是真实的成本还是假的成本,比如外表一模一样的包包,在品牌店要上千上万,而在地摊上可能只需要几百块钱,花几百块买到相同的东西在成本上肯定是比较便宜的,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几个月后,地摊上的包包就坏了,退色了,很多的问题就开始暴露出来了,而品牌的包包是可以长期用下去的,那从长远来看,哪个的成本比较合算?”
      从不同角度来看成本,对成本会有不同的理解。鹊翔公司的蒋经理说道,“我举的这个例子在医院经常发生,对内窥镜进行酒精消毒的方法能加快速度,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加速内窥镜的老化,作为医院来说,用酒精擦拭一下,速度很快,成本很低,但可能只作1万次就报废了,而好好保养是可以用2万次的。哪一个成本低呢?”循证的缺失     对于很多医院感染管理科来说,一个大的不良倾向就是—感染管理行政化。
      “许多医院感染管理科人员,就想有更多的权,有更多的威信,用行政的手段来管理。”空军总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曹晋桂指出,“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倾向。”
     “感控管理的本质是一种技术管理,靠行政化的管理、单纯的说教绝对起不到好的效果。”曹晋桂说,“你现在去跟医护人员说,现在法规规定了,必须洗手,他就会听吗?都不会听。”
     那怎样才能让医护人员听呢?在曹晋桂看来,必须用技术性的管理,通过建立庞大的实验室,有专门的工作人员,通过证据来证明只有怎么样做才能达到最好的控制感染的效果。“现在医院感染缺乏的就是循证。”曹晋桂说道。
     曹晋桂在空军总医院推行六步法洗手,用的就是循证的方法。“你这样洗完手之后,我进行现场采样,最后我用数据来说明,让医护人员知道传统的洗手方法和六步洗手法的差别,他们是非常容易接受的。”
         而在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循证的方法也让他们的感染管理推行起来比较顺畅。“单纯地说医生这样使用抗生素不对,不应该这样使用,人家肯定会反驳你,而在我们医院,就会给这个病人做培养,做培养以后证明这个病人是MSA,如果医生还是在用普通的青霉素,对这个病人就是不管用的,我们就会提示医生用其他药品,医生是非常接受的。”
         曹晋桂自豪地说,“我们有数据或结果做支持,就是说我们的干预手段是有技术或实验结果做支持的,我们的干预是有证据的,这就是循证。”
        “在很多医院,感控科的人员下去以后,一线科室特别反感,觉得就是来扣我们分来了,扣我们奖金来了,这种纯管理型的感染管理很不受欢迎。”曹晋桂说道,“而我们是帮他们解决问题,帮他们解决在医护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他们也尝到了甜头,什么事情只要经过我们参与,就解决得比较好。比如以前洁净骨髓移植病房,在设计中就只有一个传递窗口,污染物品的传递窗口没有设计到,他们呼吁了两三年,没用,我们在例行查房中发现这个问题后,一个星期就解决了。”
        “其实,通过一两件事就能改变医护人员对我们工作的认识,以后和感染相关的事都会主动报给感控科,这样我们的工作也就更顺畅了。”曹晋桂这样说道。流水的营盘
         对于北大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武迎宏主任来说,让她更忧心的是,感染管理体系中人才素质不高。    “我出去讲课或检查的时候,别人都说我就像神经病一样,听说哪个医院来了个博士、硕士,我就会说,希望你们在这个岗位坚持下去,你们做得好,有什么好处。”她说,“当然有人留下了,但还是有很多人离开,毕竟舍不得自己的专业,还是去做专业了。”     “现在在这个体系中,每年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员流动,这样的流动太大了。”武主任说道,“这样流动的状态,很多人都是刚刚熟悉了这一领域,就又离开了,对我们学科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从人力配置、学历结构来说,从全国来看,感染管理科的人员整体素质和其它临床科室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王力红副院长说道。    “教育部还没有把感染管理列到各大专院校的必修学科。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开设医院管理学课程比较早,但不是所有医学院校都开设这个课程。包括北大也是从SARS以后才开的这个课。”王力红副院长苦笑着说,“我也写了几篇开设医院感染管理专业的文章来呼吁这个事情。”
        在这样的培养体系下,从事感染管理的人员的职称晋升自然受到影响。    “我们专职人员为什么不稳定,就因为我们高校里没有这个学术的系列,晋升职称自然全是靠,很让人头疼。因为职称的问题,很多人才都流失了。所以现在留下的人员就是应付一下工作,要想深入做工作,必须要有人才。高校不列这门课,对院内感染管理的发展是很大的阻碍。”武主任说道,“职称解决不了,这就影响这个队伍的发展,不会吸引高素质的人才。”感染管理自救之道
         如何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呢?     对于这个问题,李六亿认为,首要的应该是落实国家的有关政策,同时应该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积极主动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包括人员编制、待遇、职称等,以吸引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另外,还应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成本效益与成本效果的研究,以及对医院感染的管理、新的监测方法、控制措施、医院感染的发病机制等的研究,以适应我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发展的需要。
        除此之外,曹晋桂主任认为,还应该加强与临床微生物学的合作,“作为医院感染控制和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内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技术人员应该积极参与到医院感染的监控工作中”。国外有学者称“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是医院感染控制的脊梁”,甚至将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设立于临床微生物科内,这种做法值得借鉴。
        “感染控制工作离不开微生物实验的支持。很多医院临床微生物和感控是脱节的,包括很多大医院在内。医院感控必须借助临床微生物学才能深入下去,否则感控工作只能做些皮毛而已,日常工作的科技含量不高。因为离开了微生物的检测手段,离开了实验室的基础,感控就只能拿着法规去说教,形成了一种比较教条、机械的管理模式。有了微生物学以后,就可以把感染的日常工作科技化,使科技含量增加。”曹晋桂说道。
        有不少专家指出,解决医院感染管理的软肋问题,把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到医院质量控制体系下的全局管理,不失为一个让医院感染管理“短板”变长的好办法。感控不能承受之重
        一位专家指出,感染控制是一个无形的、需要常年累月进行奋战的工程,不能用一个独立的手段把感染控制做上去。在这位专家看来,影响感染控制的成效,不是医院单方面的问题,更多的是教育水准的问题,比如说民众的教育水准、社会大众对卫生的意识等等。
        医院意识,民众意识,这些都影响到感染控制的成效和成果,这么多的原因纠葛在一起,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很多事情已经超过了感染控制人员本身能够负荷的能量。
        “整个社会的群体的卫生教育水准,这是医院感染管理人员没有办法去扭转的。让感染控制人员告诉每一个来医院的病人,必须怎么样去做,这是有着极大难度的。”这位专家说道。在我国,还有一个特别突出的现象—病人过度集中在大医院,也造成了大医院进行感染控制的无力感。
        “这种种问题不是一朝一夕,一两年之内就能解决,让感染控制能一下子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这位专家这样说道,“比如说拔牙,在大医院的感染控制就比牙科诊所要好,虽然大医院还没有达到国外先进水平,可是相对于一把医疗椅,几把钳子就开诊的牙科小诊所来讲,是完全不一样的,小诊所怎么会有灭菌的设备呢?它们的操作流程都不是很规范。但为什么还有病人去,因为便宜,但病人本身就没有意识到会不会引发感染,所以感染控制并不是只在医护人员这一方,广大民众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就没有约束力。”
        人民大众对感染没有意识,医院在这种大环境下也显得很无力,这或许就是感控的不能承受之重。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20 收起 理由
星火 + 2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2 11:14:28 | 查看全部
本帖最后由 往事随风 于 2011-2-12 11:20 编辑

呵呵,说的非常中肯,也是我们专职感控人员的无奈啊!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2 11:27:42 | 查看全部
说的精彩,到位,真正的专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2 14:22:02 | 查看全部
认认真真地看了两遍,说的一针见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2 14:22:22 | 查看全部
这是我们全体感控工作者的心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2 14:41:19 | 查看全部
说的很有力度,形式的重视和实质的轻视并存!!!要是医院感染控制做好做实,离不开国家层面真正的重视!也离不开人民群众感控意识的提高!!
但我想有大家的不断努力,我们的感控工作是会不断上台阶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2 14:42:08 | 查看全部
说的太好了,真是说出了我们的心理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2 14:45:36 | 查看全部
“医院感染管理导向问题,是马小军特别强调的一点,他说,比如现在要求做的紫外线测试,以及空气培养,就是导向不对,因为对临床干预没有价值,最终就成为了费时费力的无用功。”对这点本人太有同感:做吧,没用;不做吧,检查时又提供不了资料。这让象我们二级医疗机构的院感专职人员很头疼。既然专家们分析是导向问题,那这个不对的导向又该由谁(或部门)来进行纠正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2 15:10:39 | 查看全部
说得太好了!希望这样的内容,得到有关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开展容易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2 15:13:51 | 查看全部
唉,说的全是我们感控人员的心里话,但有能怎么样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2 15:36:21 | 查看全部
说的很好,说出了我们的心声,特别是基层院感人有很多无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2 15:39:36 | 查看全部
复制下来了,好好在体会,一直在向专业化,指导性方面努力,从原有的繁杂的琐碎的所谓督查中解脱出来,做点有意义的研究和分析,但是还是举步维艰,共勉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2 16:15:38 | 查看全部
"许多医院感染管理科人员,就想有更多的权,有更多的威信,用行政的手段来管理"正是因为这一点让临床总是和院感科处于对立的位置,而不是同时站在病人、医院的角度的协作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2 16:36:34 | 查看全部
重形式轻内涵?--包括院感人自己(不要光怪国家哟)。大家可以到很多县里看看:国家花了大把的钱搞的传染病国债楼使用情况如何?一个很穷的县争取到钱搞供应室的时候,要搞“层流”的,一些医院盲目上“层流ICU”,似乎只要是层流的,只要建筑布局合理,一切都OK,所以就拼建设,所以没有条件的就一味地将一个房间隔来隔去,管它空气流通不流通,反正我这里是分成你要求的“麻雀房”了。上级的检查标准(这个标准行政官员会弄嘛,还不是院感专家定的)在这方面也很给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2 17:00:30 | 查看全部
形式化感控在基层是见怪不怪了,只有从国家层面上重视,感控工作才会真正前途光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2 17:02:39 | 查看全部
李六亿老师说:监测紫外灯一个工人几分钟就教会了,让他们去做。我们也是三级医院,但也是专职人员去做,工人也不是我们说指挥就指挥得了的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2 17:22:24 | 查看全部
本帖最后由 天鹅城 于 2011-2-12 17:24 编辑

这是发表在《中国医院院长》2007年13期上面的一片文章,现在看来,还是很有意义啊,难道是我们进步太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2 17:49:48 | 查看全部
“监测紫外灯一个工人几分钟就教会了,让他们去做。”现在院感专职人员大多自己做。后勤和设备科因为不要应付上级的检查从来不监测灯管强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3 16:03:52 | 查看全部
“对于北大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武迎宏主任来说,让她更忧心的是,感染管理体系中人才素质不高。    “我出去讲课或检查的时候,别人都说我就像神经病一样,听说哪个医院来了个博士、硕士,我就会说,希望你们在这个岗位坚持下去,你们做得好,有什么好处。”她说,“当然有人留下了,但还是有很多人离开,毕竟舍不得自己的专业,还是去做专业了。”     “现在在这个体系中,每年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员流动,这样的流动太大了。”武主任说道,“这样流动的状态,很多人都是刚刚熟悉了这一领域,就又离开了,对我们学科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从人力配置、学历结构来说,从全国来看,感染管理科的人员整体素质和其它临床科室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这段说的太对了,我们基层医院 来检查的有时上级抽的“专家”,哪行的都有,每次检查说的做法不一样,重点不一样,弄得我们更不知怎么做“控制院内感染”的工作了……迷茫!检查组的老师们就是着重看文字材料,各种记录啊这些……工作量大,也没什么效果,就是形式……
我们工作的没什么成绩,谁也不愿意长做这项工作,我们单位做感控工作的待遇没有“保健科、护理部、办公室、人事科、财务科、医务科……”等科室的人员高,谁有机会不调工作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3 16:21:44 | 查看全部
胡教授于2007年就转发了这篇文章,看看本论坛当时的讨论。https://bbs.sific.com.cn/viewthre ... D%BB%AF%B8%D0%BF%D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sific2007@163.com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如有
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SIFIC感染
    循证资讯
  • SIFIC感染
    科普笔记
  • SIFIC感染视界
Copyright © 2001-2024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SIFIC)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6047626号-1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
小小牧童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