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楚楚

有奖征集让您备感困惑或无奈的“钦差大臣”的检查意见!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2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次迎接上级检查都希望能借检查规范我们的院感工作,但是每次检查都是提前发通知,告知检查内容,每次我们都会按检查的内容进行准备,专家们看到的和实际的有些差距。还有就是检查基层医院,能不能就最基础的设施提出整改或者更换意见,比如手卫生,比如个人防护,比如医疗废物的管理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2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从事感控工作的这几年里,既是检查者也是被检查者。每次接受卫生监督所、疾控中心和上级部门的检查督导时,很希望督查人员和专家们找准问题多提建议,但很多时候反馈强调的问题都是细枝末节,比较教条死板,有些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做到太细,感觉到监督检查人员的感控知识理念和对标准的掌握还有待提升。具体问题如:1.以上几位老师都曾提到的锐器毁形、浸泡和交接;2、门诊人流室刮宫吸出的胚胎组织碎片要按病理性医废收集并有交接记录;3、分散配液的治疗室护士有时工作较忙,时常会有几根消毒瓶口的棉签和个别塑纸混在收集碎安瓿的黄袋容器里,就反馈为感染性医废分类不清混有生活垃圾。4、开启消毒液和启用棉签的时间和效期标注;5、血透室的治疗室空气采样仍在按二类环境的标准衡量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2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包装500ml碘伏与酒精开启后多少天应弃用,许多来院专家都说不清。锐器盒平时反复用,只有检查时用。疾控的专家还要毁型。疾控的专家普遍比三甲医院的专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2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卫生监督部门每年对全市所辖区医院进行卫生学监测,去年抽检空气竟然在门诊输液室这么闹哄哄的环境中采样,结果自然超标,还好没罚款,不过每一家医院都是这么采样下去,人又累,得到的结果又有什么意义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拙凌 + 5 + 5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3 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当过“钦差大臣”,也多次接受过检查,自已认为主要困扰:
1.每位检查官对标准的理解程度与侧重点不一样,如护理专业人才则会侧重于消毒隔离与标准预防,临床专业人才则会侧重于医院感染监测与抗菌药物管理.与专业优势直接联系上了.
2.检查官的工作习惯,如甲专家习惯于细节,如哪里无手卫生设施了,哪里少人力资源了,哪里消毒灭菌设施陈旧了,哪里流程布局不合理了,有否持续改进等,乙专家习惯于大方向,如有无管理机构,有否开展相关工作,甲专家与乙专家应取长补短.
3.被检查单位领导大多基于不暴露工作弱点,想尽量少查.越查多越出鬼,担心医院的名声会受到影响.尽量想办法掩盖客观.
4.被检查科室大多临时加班,包括环境卫生啦,资料补充啦,甚至检查当日提前上班啦,把该整理的整理完毕,尽量想办法掩盖客观.担心不好向院长交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3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干院感有两年:我院是二级综合性医院,接受上级好多次院感专项检查,个人体会是真正的医院感染管理专家来检查是给我们以帮助的,存在问题我们能借助上级检查力量及时给予 整改,而外行专家则不同,每次检查总想体现其有独特之处,给我们带来预想不到的苦恼。希望各级检查行动之前能认真学习行业标准与规范,少给我们带来困惑与 无奈。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3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上级专家多多检查指导,促进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3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检查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工作,但每次都是应付了事,好像也没有实质的进展,我认为不管是哪级的领导,检查不能通知被检查医院,直接来突然袭击,检查出问题就重重罚款,如果还没有改进就加重,在一些原则上、必须执行的才能有效执行,不然都考虑经济问题,没有多少人会实施的。其实大家都在叫花销大,一旦行成习惯,我想叫声就消失了。我主张检查搞突然袭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3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困惑1、几年前,CDC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时说我院使用中的消毒液有菌生长,判定为不合格样本,我一看监测结果,都在正常范围(小于100CFU/ML),和疾控沟通,疾控人员说消毒液中是不能有菌的,我拿“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给他们看,他们说“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出台后,规范就废止了,最后我搬出了《药典》才说服他们。疾控、监督所、卫生行政部门对国家要求、标准、规范掌握的不一致,所以在检查时总会有仗着是上级部门说着旧的规定或外行话,让我们的医院同行无所适从或无语。
困惑2、不久前一专家说我院血透室的复用透析器上复用标签上应贴上复用消毒单,我查了2010年版的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只要求标识: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透析器型号、复用日期、复用次数、操作人员姓名或编号。没有要求贴消毒标识,况且透析器只有那点大,贴十几二十张消毒标识不大现实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拙凌 + 5 + 5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3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njinzhi1 于 2012-3-13 10:39 编辑

1、卫监人员的院感知识相对老化、理念相对陈旧。去年9月份,卫生监督所来我院检查,普通科室的环境卫生学监测一季度一次被遭到质问!我解释说市级培训会上资深专家提出的,检查人员却说,不管专家怎么说,我们只按照规范进行检查。(之前是同重点部门一样,每月一次,从2009年8月参加市级培训班之后,2010年开始更改为重点部门每月,普通科室每季度一次环境卫生学监测)。还有就是他们每次检查说的最多的就是医疗垃圾,一丁一点儿都不放过,让临床人员感觉院感主要工作就是管医疗垃圾似的!
2、护理部检查院感,存在问题。去年7月,县卫生局来我分院检查,没带专职院感,只有护理部。在检查中,看到使用中只剩半瓶的84消毒液,问我们医务人员,满瓶84液的有效氯含量是多少,回答48000mg/L,又问那半瓶是多少,回答48000mg/L,检查者说错,应该是24000mg/L,我立刻反驳,就是48000mg/L,检查者再说,半瓶应该减少一半,我再想辩解的时候,她转移问题,再问84液的配置方法,我只能无语与尴尬!(感觉自己一直按照错误的方法指导临床,虽然我知道84液的有效成分3个月后会略有降低,因而在配置过程中适当加量,每天监测浓度)。另外,对专职人员提问:使用中的消毒液监测中,中和剂的成分是?只知道分醛类、碘类中和剂,而且我院使用的是正规渠道购进的成品,我没想到要掌握这么清楚,当时语塞!
3、遭遇疾控中心的监测。他们做监测采样时实在是不够规范:采手的时候,要采指缝包括虎口;采物表的时候,拿着棉签、试管就去了,一是没有拿规格板(我平时是拿4个5*5cm的规格板),二是在放过空气培养皿的地方采样,我说在那里才容易不合格,采样者说,不会,我们的培养皿是无菌的,我说知道培养皿是无菌的,可是采了这么多样了,手套一直没换过啊,已经接触过很多有菌的物品了。不敢再多言了,害怕不合格,一张罚款单下来,我又得兜着走!(我院有规定,凡是有上级检查罚款的,负责人要承担10%)
    干了4年的院感,并不是每一次的都会有遭遇,但每一次的遭遇让都让我很郁闷!不敢多说话,怕得罪了检查人员,出现更多的麻烦!再说也要适当的留点面子,毕竟是上级,我们还是以尊重为主!
    专职院感检查者就不一样啦!会发现一些问题,而且告诉解决问题的方法(包括难以解决的难题写出书面报告上交领导),反馈的时候,先激励,然后再提出存在的问题,比如硬件设施投入问题,外出培训问题等等,嘿嘿,感觉很受用!
    呵呵,让说实话,我就真的实话实说啦!希望不会带给我“节外生枝”的事!

评分

参与人数 1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拙凌 + 5 + 5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3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有机会在论坛上发表自己的意见
说起感染检查可谓感慨万千
不管是院长还是职工可谓即无奈又害怕
很多情况检查来一样走又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想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
检查标准有时不且实际
1、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并不十分富裕,不应过度强调流程布局,当然新楼可以应该按新标准设计,如果老楼不管那家医院100%都不合格,不可能都去改,因为有的医院有钱,有的医院没钱,我认为应该更注重软件管理,比如说器械刷的干净不干净,灭菌监测合格不合格,医务人员手洗的好不好。
2、锐器盒和皂液使用的不好,主要是钱在作怪,如果产品成本下来了,自然使用率就高了。另外应该让患者监督医务人员,标准上应该写明医院应该有手卫生宣传内容,和手卫生产品和锐器盒使用量的要求。
3、医疗废物分类不应该卫生系统一个部门来做,应该有全社会配合,现在医院认真分类,环卫局一拉走通通一起烧掉,我们这么分那么分有什么意义,另外,医疗废物现在是越来越多,不是减量化原则,像滴管注射器、药盒、一次性用品、等等很多都算医疗垃圾,加重了医院的负担,也加大了社会财富的浪费,很多东西完全可以当作生活垃圾,循环利用,当今我们还是要提倡艰苦奋斗的和地毯生活的。
4、应加大对二级医院和基层医院的管理,去这些部门检查都感到害怕,就连基本的消毒隔离落实都不好,出事是必然的没事是万幸的,哪次检查都是那些问题的我看该关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3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基层医疗废物管理的困惑:

深入基层,医疗废物处理院内环节,分类收集,标识明确,密闭送出,几经努力基本可以规范,但是出了医院迷茫啊,方圆几百里目前依然没有一个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好一些危险废物,何去何从?
乡镇,每家搭个水泥焚烧炉,“放火”烧了,产生量少,老百姓见惯了烟窗冒烟,少有追究
县级,有的配置了小型焚烧炉,危险废物产生量之大,排放难达到要求,引发不少民生问题,甚至引起民愤,政府部门!环保部门!卫生监督部门!医疗废物处置,医疗机构要护航多远?。。。。。。

专家们!地域间、地方差别,地区间、经济差别,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还有多少地区没有达到?为什么达不到?医疗废物无害化之旅医疗机构负责“几程”费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3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这是医院院感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3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疾控的专家来抽查的时候我一直跟着,看到他们做空气培养时采样方法根本不正确,结果可想而知了。可你根本没有说话的机会,也不敢当面指出,只能私下和他们领导提出来,还好没有做出处罚,但监测不合格的报告出来,我们还是要查找原因,重新监测。真的希望来检查的专家是那种很敬业、能给我们提出真正存在的问题,又给我们指明怎样正确做的专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3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次迎检感觉困惑的问题,大多是与卫生执法检查的纠结。具体问题如下:
1.利器盒要求使用2天后必须废弃,哪怕里边只有几个针头。理由是:暂存不得超过48小时。
2、检验科废弃的采血试管必须使用消毒剂浸泡处理后方可回收。理由:属于高危险废物。
3、医疗废物登记必须注明具体名称:如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等。理由:分类。
另:疾控采样:胃镜仍然是采胃镜头及表面。理由:没培训要用灌洗液采管腔。

点评

忍不住要说一句:很同情你啊!竟然没培训如何监测胃镜,真真是很无奈!  发表于 2012-3-28 09:21

评分

参与人数 1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拙凌 + 5 + 5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3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检查我认为首先检查人员的知识一定要新,要与国家颁布的规范一致。希望检查不要提前通知,检查出问题要实事求是反应,否则检查团一走,一切又如常。比如检查院感委员会、还有培训记录不仅仅看资料,还需从签名中找几个人问问内容,才知他是否真参加过;检查器械包,要自己从中随机抽取查看,而不由被检查者提供;检查口腔科的手机,看他的门诊登记量和实际手机数是否相匹配;检察腔镜的使用,一定要看腔镜的登记记录,再结合病例才能发现是否违规;检查洗手液、锐器盒的消耗量要查看财务室的登记而不应该看设备科提供的数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3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基层医院,我们非常欢迎院感专家前来检查工作,但是每次提前通知让医院作好充分准备,感觉不妥,等检查走后,又是涛声依旧,有什么意思呢?比如这次检查,有病人反映给检查专家:另一家医院床单元被服根本就不换,手卫生更是不到位,更有甚的是个别医院平常不用手消毒剂,检查前去借,走后再还,这也是院感人被逼的,因为没有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3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感到最困惑的是:
检查标准其实是有重点,科学性和操作性都还可以,我们根据检查标准积极准备,医院各相关重点科室也经过认真积极的准备和努力,可“钦差大臣”是个老脑筋,他心里有自己的一份标准,完全根据自己几年不变的要求检查那些与本次检查重点完全不相关的老问题,有些还是已经被纠正的过度做法,让人很是无语,这就是我的困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3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1.检查时经常遇到检查的专家自己对检查的标准不熟悉,以自己医院的做法为检查标准,而不是以国家的规定为检查标准,经常让人很困惑无法做好工作,还容易造成临床对我们工作的不理解。
2.在资料准备时非常机械,常常要求资料和检查标准上的字要一字不差,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浪费,其实很多资料都是换汤不换药的东西。
3.CDC尤其是卫生监督的不学习,今年还要我们上报一些垃圾数据,还不能没有,否则大家知道的,晕倒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3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1、医院污水处理站的工作要院感科来监督。
2、医疗废物专项检查时:探视病人的花篮,不准许卫生员收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