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卡等级:小镇青年
- 打卡总奖励:378
- 最近打卡:2025-03-30 09:15:37
|
医疗机构普遍存在形式化感控、感染缺乏执行力、感染投入不足、人员配备不得力的现状。 医改的目标是解决看病贵,看病难,平衡医疗资源的配置问题,医改也需要体制机制的创新,平衡好资源的配置是完善体制的内容之一。医院感染只有消耗没有收益的不公平,是一种典型的制度缺陷,是医疗资源分配的失衡。也是制约我国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因此,中国医院感染发展需要一种新的思路,呼唤符合患者、医院、政府三者利益的新的体制出现。
医院感染是医院内的CDC,是公共卫生的延伸。国家对公共卫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而忽略了医院这个特殊领域的公共卫生,医院内的疫情是关不住的,必定会走向社区,只有将医院和社区作为一个整体去关注,才能实现公共卫生“预防大于治疗”的价值。所以国家对公共卫生的投入理应向医院感染延伸,真正实现社区内外的预防。
收取医院感染预防的成本费用主要是医院针对预防医院感染的而采取的一些措施所需要的基本费用。如消毒产品费用、医疗费废物处置费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医疗废物的处理可以纳入医疗成本”,但实际上大部分医疗机构没有收取费用,地方物价部门以不能赠加患者负担为由,不允许医院收取,物价部门的规定同时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的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呼吁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干预,还医院以公平。
患者拒付部分外源性医院感染费用,也就是说,部分外源性医院感染费用由医院埋单。借用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如美国自2008年10月1日起,两大保险公司拒付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尿管插管尿路感染、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等费用。这样可以督促医院为降低医院感染而不得不采取各项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
就目前的体制, 控制医院感染,可以说是医院花钱,患者受益,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导致医院动力不足。医院感染只有从体制上彻底改变现有只有医院埋单的运作模式,构建患者、医院、政府三方面合理付费格局,既体现收支平衡的价值规律、又符合医学伦理、市场规律的付费管理机制,让医院真正重视医院感染,使感控工作得到应有的地位,才是有效化解目前我国感染管理困局的根本措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