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收藏本站
帮助中心
天天打卡
切换到宽版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感染网
门户
Portal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视频
问答
活动
积分商城
法规文库
专家笔记
新媒体联盟
工具箱
AI文库
AI聊天
自编书
积分商城
优秀会员
技能提升
直播回放
2024年会
法规文库
专家笔记
视频库
指标解读
感术行动
更多专栏
绑定微信
官方微信
医考圈
绑定手机
官方微博
实名认证
下载APP
论坛公告
发展历程
关于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感术行动
规率行动
送检率
规范解读
口腔科
邻苯二甲醛
隔离标识
水处理
手卫生
手术室
多重耐药菌
计划
法规
本版
用户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
»
论坛
›
感染病与暴发
›
感染暴发事件及医院感染纠纷案例
›
上海新华医院事件的纠纷源头在哪里?
公告区
+ 发布
高山雪莲W
:
2025年3月优秀回帖
04-09 21:27
高山雪莲W
:
2025年3月优秀主题帖
04-09 21:26
系统消息:
qzygbln已经连续答对100道难题,逆天学霸谁与争锋?!
#每日答题#
04-06 23:38
系统消息:
SIFIC正在收录全网微信公众号,快来参与吧!还可以加入“新媒体联盟”哦。
03-21 08:09
系统消息:
SIFIC辩论赛奖励机制
03-06 08:48
系统消息:
AI工具试用丨“斯斯”陪你做感控,有问必答!(赚金币啦)
#AI工具#
01-07 16:18
系统消息:
上传视频拿金币,快来上传你最喜爱的感控相关视频吧!
#👈点我了解详情#
01-06 15:55
小小牧童
:
竟然才知道,SIFIC论坛可以一键搜索【知名专家】的授课笔记资源啦!
#SIFIC感染科普笔记#
01-02 17:30
1
2
3
4
5
6
/ 6 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星火
上海新华医院事件的纠纷源头在哪里?
荐
火...
[复制链接]
求真务实
求真务实
当前离线
积分
3097
发表于 2011-2-13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YIFAN 于 2011-2-13 15:15 编辑
这种两败俱伤事情发生啦,很无奈。但是,从院感角度来看:医生是否重视院感?
我经历过一件事情:有一次,随我院一位医生外出会诊,这位医生说,你先到他们手术室看看,我能不能在这里做这种手术?这种对院感的态度,和只要请我做手术我就做以及
和国家对于到院外会诊是有相应的管理制度
,没有多大关系。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星火
星火
当前离线
积分
24498
楼主
|
发表于 2011-2-15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3#
LIYIFAN
新华医院医生断然否认给病人停药:欠费时也没停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14日08:56 《新世纪》-财新网
是什么样的仇恨,让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成为患者家属拼死索命的对象?是什么原因,阻碍患者通过正常的渠道申诉和维权?
□ 本刊记者 于达维 | 文
腊月二十八,按中国习俗是贴春联的喜庆日子。这一天,上海新华医院发生了一场严重医患冲突。六名医生重伤的结局,为辞旧迎新的节日抹上了浓重的血色。
据上海市卫生局通报,1月31日上午10点30分,患者刘永华的家属约20人冲入新华医院心胸外科病区,捅伤心胸外科副主任。行凶后,行凶者还将受害人拖至八楼窗口,企图将他从窗口推下。先后还有十名医护人员受伤,其中六位医生伤情严重住院治疗,伤情最重者左前胸伤口深达4厘米,险些致命。
上海市公安局杨浦分局通报,犯罪嫌疑人刘某因涉嫌故意伤害被依法予以刑事拘留,另有五名涉案人员被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近年来,正在各地推行的新医改方案不乏惠民之政,但不可否认,医患纠纷总体上未见明显缓解,而上海血案又为“医闹”记录增添了沉重的一笔。
也有网民形容,此宗血案是2008年上海“杨佳案医院版”。是什么样的仇恨,让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成为患者家属拼死索命的对象?是什么原因,阻碍患者通过正常的渠道申诉和维权?
血色星期一
1月31日,距离春节只有两天,位于上海市杨浦区的新华医院依旧人头攒动。这天,逝者刘永华的儿子刘鹏和其他亲属早早来到新华医院,在该院急诊大楼门口搭起灵堂,摆上了花圈。
这已是他们第三天来摆灵堂。自从两天前刘永华医治无效过世后,他们一直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讨个说法。
一位现场目击者称,有人手捧遗像,有人举着带有医生名字和照片的牌子。一位当时在现场的医生说,参与闹事的大部分是职业“医闹”。他说:“在太平间门口经常有‘医闹’出没,看谁家死人了就鼓动家属闹一闹。”
不堪骚扰的医院报警,***来了。这也是杨浦区江浦路派出所第三次接到同样的报警。由于刘鹏和同伴们只是在急诊大楼门口哭,没采取暴力行为,***还是像前两天一样,劝他们回家。
过了一个多小时,刘永华的家属见没人来给个说法,决定带着花圈去找医院领导。先到医院行政大楼的投诉部和院长办公室。目击者称,他们在院长办公室“又哭又闹,摆花圈”。同样未得到回应后,他们决定直接上楼,去找当时为刘永华主治的心胸外科主任梅举。
此后就发生了上海卫生局通报的一幕。在梅医生的办公室没找到人,他们就抓住了隔壁办公室的丁医生,不仅将其捅伤,还威胁将其推下大楼。而丁医生完全没有参与过刘永华的治疗。
上述在场的医生对本刊记者说,可能是因为灵堂已经设了三天,家属觉得快过年了,想尽快把问题解决,就吵了起来。他说,因为梅举医生不在,他们又踹开旁边的办公室,把丁医生拖出来。一个家属把窗户打开,另一个家属把丁医生往窗口推,嘴里叫着要和他一起跳楼。一位在此实习的医学院学生也在网帖里说,当时刘鹏喊:“你们这样对我们……那我们就一起跳下去!”
目击现场状况的另一位医生透露,最后总共有七名医生受伤。伤情最重的是丁医生,其他六人中有两人鼻梁骨骨折,四人颈部等多处地方挫伤,需要缝针。他说,不幸中的万幸是家属只带了一把小刀。
祸起术后感染
刘永华是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老庙镇的农民。据安徽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务科的孟主任向本刊记者透露,刘于去年11月28日因风湿性心脏病,先进入该院治疗,当时60岁。
风湿性心脏病是常见的一种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指因风湿热侵袭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病变。感冒、扁桃体等炎症都有可能导致发展成为风心病。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或几个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据孟介绍,刘当时的症状是心慌、胸闷,上下肢水肿,经过检查发现其主动脉狭窄,瓣关闭不全,因而决定进行瓣膜置换手术。
据称,刘永华在接受瓣膜置换手术后,效果很好。不幸的是出现了术后感染,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佳。2010年12月26日,刘永华从安徽转至上海新华医院心胸外科治疗,清创手术时发现纵膈感染严重,虽全力治疗,但患者仍因感染,于2011年1月28日被宣告临床死亡。
纠纷因此而起。对于刘永华的死亡,医院治疗过程是否有过失,是否应当承担责任,目前尚不知晓。
主流的医学观点认为,置换瓣膜是治疗风心病最好的手段。上海远大心胸医院的一位赵姓医生告诉本刊记者,是否应该做瓣膜置换手术,要看瓣膜损坏程度,换一个还是多个,还要结合患者自身情况;刚得病不久,或可以保守治疗,如果瓣膜已经增厚甚至钙化,就必须手术,否则会造成心脏损伤。他说,手术风险不大,成功率高达98%。
孟主任介绍,刘永华进行瓣膜置换手术的时间是2010年12月11日。该院2009年起和上海新华医院协作,成立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脏血科病人分中心。每周六,新华医院的心脏血管病专家都要到这里坐诊,并指导开展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手术及介入术、冠心病的搭桥手术及介入术、心脏瓣膜疾病的外科治疗等医疗服务。刘永华的手术,即是请梅举到当地指导并主刀。
1963年出生的梅举医生,现任新华医院心胸外科行政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国内心脏瓣膜手术方面的名医之一。据新华医院官方介绍,他至今已完成各类心脏瓣膜手术、冠脉搭桥术、胸部大血管瘤手术及先心病手术近5000例,手术成功率达98%以上。而据阜阳方面的官方介绍,阜阳市二院心脏血管病分中心成立以来,至2010年8月共开展各类心脏手术300余例,手术治愈好转率达99%。
2月9日,本刊记者遇到梅举医生时,他正准备去参加市公安局关于这次医患冲突的司法鉴定。记者问及为什么会术后感染?他回答,其几率和感冒一样,谁也无法预料,不能认为发生感染就是医疗过程中出了问题;术后感染也并不一定导致死亡,这跟病人的体质有关。
上海市远大心胸医院的赵医生也表示,虽然瓣膜置换手术比较成熟,手术中感染的几率也不高,但一旦感染,就非常凶险,死亡率比较高。他认为,出现感染的原因很多,比如手术前身体有潜在感染灶,在手术前后病人自身免疫力下降过程中进入血液;或者是手术过程中的污染,但他认为后者的可能性不大。“可能发生很多问题,能接受就来做,谁也不能保证100%成功。”他说。
恶性循环
为什么尚未明确医院的责任,医患双方的冲突却一再升级?
一种猜测是患者方面的花费过高。有传闻说,刘永华整个的医疗过程花费超过60万元,家属已经把家里的房子卖掉。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费用,因所换是生物瓣还是机械瓣、是国产瓣还是进口瓣而有所差别,一般在5万元至6万元之间。远大医院的赵医生介绍,换一个国产二尖瓣只需4万元至5万元,换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则要6万多元,进口瓣8万多元。
梅举医生解释说,刘永华在安徽做手术只花了不到10万元,在上海花了8万元,还欠了医院4万多元,主要是抗感染的费用。新华医院的一位张姓医生也证实患者在上海共花去12万元,其中安徽的医院承担了一部分,病人自己承担一部分,还欠上海医院4万元。之所以原来的医院愿意承担一部分,也是因为他们已经在安徽闹过。
至于传闻说,是因为新华医院给病人停药才导致死亡,这位张医生断然否认。他说,包括欠费的时候也没停过药。
另一种猜测认为,医院可能对术后感染负有责任。对此,本刊记者咨询的医疗纠纷律师介绍说,在手术后发生感染,并不必然是医院在消毒和使用抗生素过程中存在问题。医院是否有过错,需要正规的医疗事故鉴定,这首先要由患者向当地卫生部门申请医疗事故鉴定。在医疗鉴定结果出来之前,中国现行医疗体制规定应由患者承担治疗费用。他还表示,就算是医院有问题,“怎么说也是安徽那家医院的问题”。
医生们则普遍感到困惑。梅举说:心脏外科手术正常情况下的死亡率在2%-3%,总会要死人的,不可能只要有人死了,都追究医院的责任,都向医院要钱,都像水泊梁山一样叫“还我命来”。
另一位医生也表示,医院院长也不能谁来闹都答应。他说,如果医院有过错,可以进行正常的医疗事故鉴定,“该赔多少钱赔多少钱,现在还没什么说法,死了人就说是医院的过错,没有这样的”。
不过,在另一个层面,患者要想正当维权确实也是困难重重,这被看做医患冲突难以缓解的主要原因。曾经代理多起医疗纠纷诉讼的上海汇银律师事务所孟建俊律师告诉本刊记者,出于感染的原因追究医院责任非常困难,除非在医疗记录中显示有明显的处理不当。但因为手术本身技术上不可能完全无菌,因此打官司很难赢。
孟律师称,目前中国处理医患纠纷的体制,虽然是举证倒置的,需要医院提出证据证实自身没有问题,但是医疗事故鉴定机构是各级医学会,医学会组织的鉴定又由大医院专家医生主导,这使得他们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
他说,医疗事故鉴定应该尽量公正,尽量委托法医鉴定,但是中国目前的法律还是要求首先采纳医学会的意见。他认为,在目前的体制下,患者维权“成本太高,难度太大”,由于法院没有专业知识,医学权威凌驾于法院之上,因此不建议通过诉讼解决问题。
有学者指出,之所以在美国没有严重的医患冲突,是因为存在病人、医院、保险三者之间的制衡,多如牛毛的医疗律师给予了患者充分的维权途径。医院治疗和收费是否合理,保险公司自然会有专家和律师去跟医院交涉。
孟律师说,虽然中国有保险制约,也有法律保障,但医疗机构在害怕承担经济责任的同时,更害怕承担行政上的责任。医学会的鉴定往往是对医院有利的;而如果医院自觉理亏,就花大价钱息事宁人,这便导致恶性循环,只会加剧医患纠纷,让“医闹”愈演愈烈。
评分
参与人数
1
金币
+8
收起
理由
学海无涯
+ 8
及时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1995薰衣草
1995薰衣草
当前离线
积分
3771
发表于 2011-2-15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体制的问题。美国是法治国家,而我们是人制国家! 医患之间的不平等,势必造成纠纷的导火索!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zxl1018
zxl1018
当前离线
积分
795
发表于 2011-2-16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严惩凶手!我们医务人员也是受法律保护的。为什么这样的事件屡屡出现?屡禁不止? 谁来维护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huanluorensheng
huanluorensheng
当前离线
积分
2556
发表于 2011-2-22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医闹伤人事件调查
2011-02-11 10:09:23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为什么这些家属会闹。是因为,新华医院单方停药停了两天。因为钱不够。所以你觉得,他们能不能这样做事?”
2011年1月31日,农历新年到来前两天,上海市新华医院发生一起突发事件。根据第二天上海市卫生局公开的新闻口径,这是一起“极为恶劣的严重伤害无辜医务人员的事件”。
新闻迅速见诸各大媒体,根据这些稿件的描述,当日早晨8点,死亡患者家属就在新华医院急诊楼及门口设灵堂、拉横幅,医院报警后,“110”劝说无果。而“更为严重和触目惊心的是”:
“当天上午10:30,患者刘永华家属约20人,直接冲入该院心胸外科病区,踢开心胸外科主任办公室的门,发现室内无人,转而攻击隔壁办公室的心胸外科副主任,不容分说,凶手连续2刀捅向该医生的左前胸,致其当场重伤倒地,行凶后凶者还将其拖至八楼窗口,企图将他从窗口推下。与此同时,当天在该病区工作的医务人员也被患者家属围殴,有10名医护人员先后受伤,其中6位医生伤情严重住院治疗。”
然而,根据上海市公安局新闻办提供给《瞭望东方周刊》的说法,卫生局对该案件的口径,包括里面涉及的案情、数据,都是在没有跟警方核实的情况下写出,与真实的情况成了“完全两回事”。这篇已经引起上海市主要领导重视和公众高度关注的新闻稿件,“无非就是新华医院跟卫生局说了一下,也没有经过核实就发出去了。”之后,公安局新闻办与卫生局相关部门沟通,卫生局已经承认他们的口径出错。
那么,事实的“真相”究竟又是怎样?
医生的“医闹”说法
“闹事者”当日冲上8楼要找但没能找到的医生、心胸外科主任梅举是上海交通大学的教授、博导;上海交大附属新华医院的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在他的名片背面,罗列着他所擅长的领域:心脏瓣膜手术、房颤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先心病手术和介入治疗。
2月2日上午,在新华医院门诊大楼8楼的办公室里,梅举对《瞭望东方周刊》讲述了他所知道的事情经过:
安徽阜阳籍的患者刘永华因心脏病在新华医院住院,已经住了一个多月,于1月28日晚抢救无效死亡,这是属于“很正常的医疗死亡”。就算被质疑是医疗事故,死者家属也没有走任何投诉、鉴定的程序,没有来跟医院谈赔偿什么的,第二天早上,“莫名其妙”地就开始闹事,设灵堂、拉横幅。
闹事的有二三十个人,绝大多数是职业的“医闹”,家属只有几个,并不是像新闻通稿里说的20个左右都是家属。1月29日、30日闹了两天,31日就出事。出事以后,那些很有经验的职业医闹就全部作鸟兽散跑掉了。
梅举告诉本刊记者:“他们是几批人,一批人冲到行政楼,‘哗’地把行政楼堵起来,然后另外一批人就到这边来了。他们不高兴就来每个办公室找人,先踢开我的门,我不在,后来又上来一批。”
他说,这些人里面有家属,有“后备军”,还有人在那里拍录像。早在第一天他们开始闹的时候,医院便报过警,但是前两天警察还有劝说,后面就在那里看着。因为他们人多,警察也被分散了,“行凶”的时候,警察都在楼下,一些在行政楼那边,一些在一楼大厅。
梅举告诉本刊记者,医院周围总有“医闹”,他们可以在太平间门口等着,一旦有死人,他们就会找上家属,说“这个事情我们帮你去搞”,搞到钱之后可以分。而这个行当都有花圈、挽联“一条龙”式的服务。
他个人猜测,持刀行凶的刘永华之子刘鹏可能“昏了头了”,因为不知道他怎么一下会变得这样,所以觉得刘鹏可能是受了职业医闹的“挑拨煽动”。
他告诉本刊记者,心胸外科副主任丁芳宝被凶手一刀刺中左胸受伤,还在监护室内治疗。另外还有五位医生受伤住院,视恢复情况会陆续出院。这五人里受伤最重的是一位鼻梁骨被打折的医生,其他几位不严重。
而当日现场一位“伤情严重住院”的医生在电话里告诉本刊记者:“当时他们分成两批人上来,具体多少没数过,十几二十个应该是有的,年轻的男的居多,肯定是有组织的。如果是家属情绪激动比较悲痛的话,不会做出这么有组织性的事情来。他们是外地人,也不会有这么多家属在上海。”
至于当日到底是哪些人打了他,这位年轻医生也说因“场面太混乱”想不起来。虽然行医时间并不长,但他已经在新华医院见识过好几次“医闹”事件,这一次最严重。他告诉本刊记者,对于医闹问题,现在是没有什么办法。这一次虽然没有出人命,但,“再这样闹下去,迟早是要出人命的。”
“伤情严重”的医生没在病房内
与医生的说法有不同的是,据不愿透露姓名的其他患者家属介绍,当日心胸外科病区发生的并不是“一群人不容分说围殴医生”的状况,而是因医患纠纷先吵起来,后双方都动手的“打群架”事件。
刘永华家属也并不是“无缘无故”地闹——这家人为给老父亲治病,已经花光了所有积蓄,欠了医院的治疗费。刘永华之子已经向医生哀求宽限时日,一定还钱的情况下,医院单方面停止治疗,停药两天以后,刘永华不治而亡,因此家属才会怒向医院讨说法。因为医院态度冷漠,而当日出面的副主任医师丁芳宝也没说好听的话,双方才会吵架进而打起来。先是丁医生被围,有家属动刀,他被刺后怒喊“给我打”,旁边几位年轻的男医生才围上去打起来,也是“场面很混乱”。
他们说,在“群殴”之前,刘永华之子抱着受伤的丁芳宝冲到8楼窗台前,说:“你们这样对待我们,那我们就一起跳下去!”此情此景跟新闻里说的“行凶后凶者将其拖至8楼窗口,企图将他从窗口推下”有些出入。
同时,他们也对后来新闻里讲的“10位医护人员受伤,6位伤情严重住院”的情况表示了一定程度的怀疑。
2月2日从上午10点左右一直到下午5点,本刊记者一直等在新华医院外科楼特需一病区。而尚未办理出院手续的5位“伤情严重”的医生也一直外出没有在病房内。
这一病区的护士们先是告知,伤员医生们大概是去做检查了,都不在;到傍晚交班的时候,告诉本刊记者他们今天都“不会回来了”。
本刊记者于是联系新华医院宣传科长罗玲,协调采访受伤医生,被告知,昨天就有记者提出要采访受伤的医生,但医院考虑这些医生不仅身体上受了伤害,心理上也受到了伤害,所以出于保护医生的角度考虑,不方便让他们接受采访。
接着,特需病区的护士在联系值班院领导之后,向本刊记者转达副院长邵新华“不接待一切媒体”的要求。
特需病区的护士长则更明确地告诉本刊记者说:“你不用等了,他们也不会接受采访的。”
而接受本刊记者电话采访的其中一位受伤的医生称,院方再度打电话通知了,要求医生在未经宣传部许可的条件下不得接受采访。
2月3日,本刊记者来到上海市卫生局。卫生局负责大年初一值班的规财处干部翁泽文在请示该局领导后告诉本刊记者,卫生局这时候不方便接受采访。
他说:“这个是刑事案件,不是属于公共卫生案件。如果是集体中毒,我们是要处理的。这种事情我们值班不处理。”
他告诉本刊记者,这件事已经由警方接手,卫生局负责善后的同志也不过是处理些安抚工作。打人伤人,这属于治安问题,不是医疗上的问题,归公安管,因此建议本刊记者去公安部门采访。
上海公安的三个“明确答复”
1月31日突发事件发生以后,对公安质疑的情绪不仅在新华医院许多医护人员之间,也在公众之间蔓延。
几位医护人员和民众告诉本刊记者,他们“搞不懂”,为什么头两天医院就报警了,警察来了却没能把场面控制住,有警察就守在医院,可还是发生这样的伤人事件?
另外,为什么事情会演变得这么大,会有这么多人受伤,是不是有“职业医闹”策划和参与?
最后,为什么通报出来是有20名家属“围殴”无辜医生,但是最后只抓了6个人?
对于公众的质疑,上海市公安局新闻办给本刊记者的明确答复是:
第一, 没有医闹,那些人都是家属。
第二, 我们警方接到报警之后,是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我们在了解情况之后,并没有采取非常激烈的强制措施,是因为我们发现这里面是有原因的。一开始我们起到的作用也只能劝阻、调解。家属不是“无缘无故”地去闹,他们也是老百姓,我们得考虑双方的立场,人性化执法。
第三, 到底造成什么样的伤害结果,最简单的,可以去看我们的验伤记录。根本没有像他们说得那样严重。
公安局新闻办一位警官对本刊记者说:“可能我这话说得不太客气:新华医院应该从自身找原因:为什么家属会做这么极端的事情,如果你真的是一个白衣天使的话,别人感谢你都来不及,为什么会这样做呢?家属有他极端的情绪在里面,做这个事情不太理性,但是,这背后的原因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huanluorensheng
huanluorensheng
当前离线
积分
2556
发表于 2011-2-22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他透露:“平时,医院跟公安关系不错,有没有必要我们公安在这个事情上不作为,有意看你们新华医院的热闹?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不知道新华医院有没跟你介绍过,为什么这些家属会闹。是因为,新华医院单方停药停了两天。因为钱不够。所以你觉得,他们能不能这样做事?”
而本刊记者从直接处理该案件的上海市公安局杨浦分局治安支队获悉,参与闹事的家属也“绝对没有那么多”。
根据杨浦分局治安支队内保科一直在现场进行调解工作的民警邱勇讲,从头到尾,出现过的家属,包括出面去跟院方谈判的,最多不超过十二三个。
而根据新华医院门口的监控录像,以及讯问笔录等证据,家属中参与闹事的,就只有6个人。这6个人,有两个是死者的儿子,一个女儿,一个弟弟,一个外甥,一个妹妹。其中儿子刘鹏被刑拘,余下5人,3人被行政拘留,2人被警告。
警方眼中的“弱势群体”
该案件的办案民警,杨浦分局治安支队治安管理行动中队的高俊在与本刊记者谈到案情时,三次用“弱势群体”来形容被他所审讯的刘永华家属。
他告诉本刊记者,死者的次子刘明是在阜阳开一家小餐馆的。老父亲有时候也在那里帮他们端端盘子洗洗碗。但这次为了给父亲看这个病,老家的房子该卖的都卖掉了,大概已经花进去30多万,一家人可谓是倾家荡产。
被刑拘的那个儿子刘鹏,从在安徽住院的时候,就天天陪着父亲,先是请新华医院的梅举医生到安徽去给他父亲做手术,没做好,又到新华医院来继续住院,继续动手术。刘鹏也是天天陪着,可是到最后,连病危通知书都没收到一张,最后一面也没见着,父亲就走了。
“作为我们来说,我们也能体谅他们当时的心情,父亲刚刚走,一时受不了。作为他们来说呢,不一定能理解这件事是可以通过其他渠道包括法律渠道来解决的。案件审理好以后,我们跟他们聊的时候,他们也说,他们什么都不懂,但只懂父亲没了。我们跟他们说:你们跟医院比起来,你们是弱势群体。你们要知道怎么来保护自己的权利,应该怎样走正常的程序去解决问题。他们就哭,就说不知道怎么保护,只知道出于‘孝心’⋯⋯”
据这些家属所说,他们只是想为父亲讨要一个说法,但是院方不接待,找主治医生,也找不着。
1月31日上午10点半左右,他们先是上去4个人找医生,后来吵起来,这时候又有2个人上去,发生捅人事件后,他们也没有逃跑,而是跑到控江路上,把马路堵了。两个人拉横幅,两个人堵马路,一个儿子抱着遗像跪在马路上,另外一个女儿腿受伤了,跪也跪不下去。
“这些都有监控录像的。”高俊说,“在你最绝望的时候还没人理你的话,那心情是可以理解。但我们教育过他们,心情可以理解,但处事方式有问题。我们办案也是依据事实,该怎样处理就怎样处理,他成年人应该承担应负的责任。治安这块,也都处理完毕了。刑事那一块,必定也会有个说法。”
“摄像头坏了”吗
治安支队治安管理行动中队的队长陈泓告诉本刊记者,当日在江浦路派出所开会的时候,警方要求院方提供事发医院内的监控录像资料,但是院方却说没有了,“摄像头坏了”,最终没能提供。他们说,如果当时的监控录像有的话,事情就简单了。没有的话,就只能凭嘴说,说也说不清楚。
“当时场面很混乱,谁打谁都搞不清楚。做笔录的时候,家属方也有受伤的。问他,谁打他,他也搞不清楚。”
陈泓对本刊记者说:“一开始报警,我们警察去并不是抓人的,而是作为医患双方纠纷的调解方。”
他告诉本刊记者,这种事情很常见,就他所接触到的案例,医患纠纷,患者家属去闹是很常见的事,但发展到伤人的事件并不多。在他值班的时候,经手过新华医院的同类事件有好几次。但是,“都是家属,都不涉及医闹,人也不多”。
对于职业医闹,他相信可能有这样的群体,但是他自己没有碰到过。
一位处理过多次医患纠纷的派出所民警告诉本刊记者,现在缺乏独立的仲裁机构,医患纠纷是医院和患者的矛盾,但仲裁方是卫生局,鉴定专家都是一个系统的人,都是他们说了算。没有独立的第三方仲裁机构。这相当于爸爸管儿子,很难确保公正。
所以许多患者只有通过摆花圈、堵大门等手段来与医院抗争。职业的“医闹”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http://focus.news.163.com/11/0211/10/6SJS21U800011SM9.html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兰兔
兰兔
当前离线
积分
4334
发表于 2011-2-25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家属中参与闹事的,就只有6个人?6个人能打伤6个医生?那么版主的开篇不再是幽默而是医务人员必须的功课,身体很重要....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1
2
3
4
5
6
/ 6 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精彩PPT分享
新生儿与NICU
我要吐槽
手卫生
其他部门
等级评审与JCI认证
管理工具理论与实践
安全注射
Copyright © 2007-2025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SIFIC)
(https://bbs.sific.com.c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sific2007@163.com QQ:2420400092(小小牧童)
Powered by
Discuz!
X3.5 技术支持:
上海莫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沪ICP备16047626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