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细雨润竹

[讨论] 另类解读—关于环境卫生学监测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31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重点科室按季度执行是必须的,临床科室更重要的各项制度的执行而非监测,有暴发怀疑与手、空气污染有关时随时进行监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31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是按规范执行 ,采样每次都合格,就不加次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31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什么条件所限而无法做生物监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31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规范中:医院应对感染高风险部门每季度进行监测;遇医院感染暴发怀疑与空气污染有关时随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微生物的检测。(保证每个洁净房间能每年至少监测一次。)重点部门每季度监测。现如今一直提倡循证院感的理念,但又坚持原有的做法,不知新的规范制定实施的初衷是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31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是新建专科医院有一年时间,每个月对所有部门做空气、物表、无菌物品(器械)监测,每季度另加手、消毒液的监测,不知这样做可以不,请各位老师提点意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31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一下,无菌物品(器械)只监测供应室一个部门的,不知可以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31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监测不能是一种形式,要真正落实各种措施,如果出现只为监测而消毒或没有按照要求做的怎么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31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目前还是重点科室每月监测一次,普通科室每季监测一次,但我认为专家制定规范肯定是经过多方询证、不是凭空而来的,就按规定执行吧,准备从明年调整监测计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31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同意理由是按规范执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31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马车 发表于 2013-8-26 10:10
环境卫生学检测数据是感控工作最有可能成为垃圾数据的最大来源之一,医疗机构应该监测的描述没有什么不妥, ...

赞同老师的说法,也很好地解答了润竹老师的困惑。
再说了,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也不会解读成那个样子,哈哈哈!!!
这样的专家也仅仅是“砖家”,没必要非得跟自己较劲儿,规范就在那里放着,谁都看得懂,医疗机构就是医院,院感科和临床科室都属于医院的,哪个做都可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 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子很好,讨论得有意义,
让我们知道既不能盲从专家,
也可以对规范、文件存在合理的质疑。
所有的规范、指引都应该建立在循证的基础上,
如果可以,就麻烦让我们用上严谨考证的规范吧。
果断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若是执行的好,大家的顾虑就不会如此多,每日的物表、手卫生及空气做到位,也就没有什么害怕的,反而是平时做不好,测试时做好隐患不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 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也是根据新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调整了环境监测计划,医院感染高风险部门每季度物表、医务人员手、空气监测一次。我们认为能按规范要求严格执行就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6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院是按照规范没季度重点科室监测一次,或感染暴发怀疑与此相关的时候监测。其实把监测的精力放在加强通风和日常环境物表的清洁消毒也许效果更好,监测只是一个静态反映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6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医院感染控制模式  已经从传统的消毒隔离监督,扩展到医院的方方面面 有无菌操作、有手卫生管理、抗菌药物应用、医疗技术感控标准操作、微生物学检验等。
环境 只是其中之一,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消毒液、无菌物品、洁净手术室监测等,而且多数情况下 消毒后的标准基本是符合要求的。
每季度进行监测、不管是感染管理科、还是临床科室 都是可以满足要求,达到对感染危险因素的预警的目的。节约一部分时间用于临床观察、沟通、培训更加有效——个人观点。
专项验收  是对哪个部门的验收?CSSD、手术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6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每季度监测是最低要求,还应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决定监测频率,以前我院每月均监测,发现科室均重视,调整为每季度监测效果仍好,故坚持下来,但对于新开展的血透室目前仍每月监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9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理解是由无用的常规监测转向目标性监测,在节省资源的基础上还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9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各位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9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重点不在于监测本身,而在于如何在日程行为中自觉遵守空气质量管理和物表管理,也就是是否能自觉使用和维护空气净化装置,以及是否能坚持日常物表擦拭消毒很重要.监测只是一个抽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1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监测感觉很困惑,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这三项在采样时都是要求在消毒后达到规定的标准,而平时应是什么状态?监测合格只能说明消毒合格,并不能说明平时的状态合格,只为监测而消毒就达不到监测的目的,能否出台一个医院各科室平时的环境卫生学监测标准?
无菌物品医院感控处有必要再做检测吗?您有资质吗?一次性无菌物品出厂时已检验了,如果感控科检测不合格能说明什么?消毒供应中心灭菌的物品每周都会做生物监测,有植入物时必须做生物监测,感控处采样再做有必要吗?如果不合格也不一定是灭菌不合格啊?采样环境达标吗?采样时污染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