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判定
合格:测试卡的油墨色块全部由淡黄色变为深褐色或黑色,近盲端管底部一端的油墨颜色与标准色颜色一致。甚至深于标准色表示该灭菌批次的物品灭菌合格,可以放行。
不合格:测试卡变色不均匀,近盲端管底部一端的油墨颜色浅于标准色,表示该灭菌批次的物品灭菌不合格,灭菌过程中空气排除不彻底或有泄露,蒸汽饱和度或温度没有达到灭菌要求,可能灭菌器存在故障,须检查,修理后再次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二、这是澳大利亚牙科协会有关PCD的描述
Air removal and steam penetration test (Class 2 chemical indicator) – Bowie-Dick-type test for use when processing porous loads, or a process challenge device (PCD) – also known as a helix test – for non-porous loads. For porous loads, a Bowie-Dick-type test must be performed before the first sterilising cycle of the day in order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steam steriliser is operating correctly in terms of its air removal capabilities. When pre-vacuum sterilisers are used to process solid or cannulated (hollow) loads using type B cycles, a daily helix test is to be conducted.
由此我们可以初步判定:对于多孔负载物(灭菌物品),我们需要采用BD试验来验证空气排除和蒸汽穿透的效果。注意:这里的空气排除和蒸汽穿透是通过负载物细微的孔道(如织物织线间的孔隙,包括纸张等存在的肉眼看不见的小徽孔)实现的,所以用布、有纸张来制作挑战包;而对于固体或空腔负载物(灭菌物品),我们需要采用PCD来验证空气排除和蒸汽穿透的效果。注意:这里的空气排除和蒸汽穿透是通过负载物固有的缝隙或内腔(如硬式内镜的管腔等)实现的,所以用结构较为复杂的有一定弯曲度(所以又称为螺旋试验),使空气和蒸汽的流通存在很大的挑战的PCD来验证其效果。
为什么这么多专家讲了这么多遍,大家仍然不解其意?个人认为在于没有讲清楚各自的用途,让听众始终迷惑,已经有标准包,为什么还要PCD。当然这是本人的愚见,欢迎拍砖。
欧盟的这个标准适用于BD或起他测试包,并不是PCD的标准,欧洲关于PCD出现在HOLLOW PROCESS CHALLENGE DEVICE,也就是空腔负载挑战测试,与美标和国标中PCD用于评估灭菌有效性的所表述的PCD严格意义上并不能算作同一类。欧标PCD注重检测蒸汽穿透在标准EN285明确说明不用于日常监测使用,美标PCD用来反应灭菌合不合格,目的就是用于日常监测的。国内的标准其实比较乱套,欧标抄一抄,,美标搬一搬,而且往往还在翻译是省略了一些关键内容。最终导致大家对于PCD的认识都被带偏了,所以大家认识也都很混乱。美标进入国内较早,所以感控标准基本来自美国。但是,还有些标准来自欧洲,比如灭菌器标准就是翻译的EN285,但是有删减。希望国内专业领域的专家能够真正的做一些相关的研究,而不是单纯的基于一些商业目的宣传管腔PCD,尤其低温过氧化氢管腔的监测产品,没有任何的生产标准可以参考,却在规范中要求执行使用管腔PCD的标准。个人观点,应积极对管腔PCD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少一些商业,多一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