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
(一)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制度:
1、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开展全面综合性监测。各临床科室必须对每例病人实施住院过程全程医院感染监控,正确进行监测资料的填写、报告与评估。感染管理科不定期下病房,对科室住院病人的院感前瞻性监控情况实施监督、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科室应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感染管理科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每月进行科室医院感染上报核查。每季度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作书面汇报,利用网上发布《医院感染监控简讯》形式向全院医务人员反馈,特殊情况及时报告和反馈。
2、根据省质控中心需要开展全面综合性监测,及时汇总、评价监测资料并每季度报送省质控中心。
3、感染管理科每年根据医院感染的薄弱环节开展不少于2项的目标性检测,并定期对目标性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反馈利用,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
(二)医院感染病原体及其耐药性监测制度:医院相关科室对医院感染病原体的分布及其耐药性进行监测:
1、检验科微生物室负责开展科室所有感染病例送检标本的病原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特殊病原体的耐药性监测,感染管理科根据微生物室提供的资料,每季度进行汇总分析,在《医院感染监控简讯》上向全院公布主要致病菌及其药敏试验结果。
2、药剂科每季度对全院用药前十位的抗生素进行调查,结果书面提供给检验科微生物室和感染管理科,由微生物室结合前十位抗生素药敏试验资料提供给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对对前十位抗生素耐药性监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并提供分析资料和适当的建议,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3、微生物室应按时完成省医院感染监控中心布置的监测任务,按月报送监测资料,并参加年度集中质控月细菌耐药性检测和药敏实验研究。
(三)医院感染诊断、报告与控制制度:
1、医院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其他检查和临床医生的判断,临床资料包括直接观察感染部位及病人的体征或病状,或通过检查病历而得出的结论;实验室检查包括:病原体的直接检查,分离培养及抗原抗体的检测;其他检查包括ⅹ线、超声波、CT扫描、内镜、组织活检和针刺抽吸物检查。
2、临床医生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发现并确定医院感染时,散发感染病例应及时填写医院感染调查表同时报告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负责人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感染病例进行治疗并加强监管,避免发生感染暴发或流行,并于24小时内实施网报给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对上报病例进行核实。并于临床医护人员共同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如有感染暴发或疑似感染暴发倾向时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暴发报告与处置管理规范》进行报告与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