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楚楚

[原创] 呼吸机相关肺炎(VAP)预防与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35楼有最新版本)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26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次听课时有老师说,美国修订VAP诊断;呼吸机螺纹管不宜较频繁更换,直接说不需要每周更换。
请老师指点。
感谢!

点评

循证证据是认为常规更换呼吸机管道并不能降低VAP发病率  发表于 2012-4-26 21:4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6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平时呼吸机内部没人去管,等有故障时,工程师修理时打开,已经多次反应内部很脏,不光有灰尘还有分泌物等

点评

污染并不与VAP的发生存在必然联系,目前没有循证证据支持对呼吸机内部进行常规消毒  发表于 2012-4-26 21:4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6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VAP监测定义的最重要的依据 6pscVAPcurrent.pdf (184.32 KB, 下载次数: 68)
Definitions: Pneumonia (PNEU) is identified by using a combination of radiologic,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criteria. The following pages outline the various assessment criteria that may be used for meeting the surveillance definition of healthcare-associated pneumonia (Tables 2-5 and Figures 1 and 2). Report PNEUs that are ventilator-associated (i.e., patient was intubated and ventilated at the time of or within 48 hours before the onset of the event). NOTE: There is no minimum period of time that the ventilator must be in place in order for the PNEU to be considered ventilator-associate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6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先分享一下,明天再拿给RICU、ICU科主任、护士长征求一下意见。

点评

就需要您这样认真的人,期待您征求的宝贵意见。  发表于 2012-4-26 22:0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6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幽林深处 发表于 2012-4-26 20:36
平时呼吸机内部没人去管,等有故障时,工程师修理时打开,已经多次反应内部很脏,不光有灰尘还有分泌物等

没有这方面的研究阿,但能完全排除与呼吸机内部无关吗。和还有呼吸机内部污染是指在什么状态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7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千年一叹wyr 发表于 2012-4-26 08:49
6患者管理  
1.每日对患者翻身拍背是不是要加上?
2.根据胡教授的sop 患者的血糖水平宜控制在80--110

参照护理的要求,这类病人一般是每两小时翻身拍背一次。本人认为对这类病人翻身拍背的措施还是比较重要的。临床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一个VAP病人,因痰液堵塞而导致肺不张,准备行支气管镜取痰,结果我们一阵猛拍,竟然奇迹般的把病人的痰液给拍出来了,病人的肺也复张了。心里特有成就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7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6624206 发表于 2012-4-26 08:49
6患者管理

6.1若无禁忌症,患者床头应抬高,以30-45°为宜。

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是这个时间只是一个范围。健康人群的良好生活习惯,餐后漱口,不矛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8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蓝鱼o_0 于 2012-4-28 15:51 编辑

楚楚尊鉴:

小鱼不才,谈点个人体会。
总体感觉很好。细节方面是否可以考虑。
1.似乎标准里面一般是“一般要求”,“技术要求”后面几个可否归到这个里面?
2.10.4出现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时,特别是多重耐药菌或不容易清除的耐药菌、真菌感染暴发以及发生军团菌医院感染时,应针对特定环境进行目标微生物监测,以寻找感染源和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是否需要调整?
我个人觉得当出现医院感染暴发,均需要监测感染源,无论真菌,细菌,或者病毒。
“应针对。。。。。效果”这句话感觉不太好。可否改成,应进行目标性微生物监测,追踪确定传染源,并评价预防控制措施效果。
理由:因为暴发源可能来自于HCW,这是否属于“特定环境”呢。
3.字体似乎不太统一,有的黑体字是宋体,有的是仿宋
4.规范引用文献格式不正确 需要列出单位和发表年份
5.对医院人员的培训和资质鉴定这块是否需要说明?这点我受到CR-BSI美国CDC指南的启示,他们把EDUCATION放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

因为见识浅陋,看到的比较浅显,仅供参考!
——小鱼儿

评分

参与人数 1 +5 收起 理由
楚楚 + 5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8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蓝鱼o_0 发表于 2012-4-28 15:47
楚楚尊鉴:

小鱼不才,谈点个人体会。

非常感谢蓝鱼儿提供的意见和建议,您认为哪几个技术要求归入到“一般要求”?
目标性微生物监测问题,意见很好,予以采纳,谢了。
字体问题,可能是在论坛操作问题,显示的字体不一样,手中的版本是一样的。
规范引用文献的格式已经调整过了,发表年份有意没有加上,目的在于使本规范始终跟着最新版本走,您觉得是否合适?
医务人员的培训,资质问题,您有哪些具体建议?急诊医学的专家在参与讨论时认为加入我们常用的,如经过严格培训并考核合格之类的话,令人反感,所以如此用语。您的意见,我们会进一步斟酌。欢迎继续提出意见和建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9 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蓝鱼o_0 于 2012-4-29 01:27 编辑
楚楚 发表于 2012-4-28 18:08
非常感谢蓝鱼儿提供的意见和建议,您认为哪几个技术要求归入到“一般要求”?
目标性微生物监测问题,意 ...


楚楚老师尊鉴:
回复已经看到,谢谢您的鼓励。
尝试回答一下您的问题并再提出几点建议。

Question 1:
Response:
是否可以:
1)原来的4和5:可以作为管理要求,这里主要是符合相应的行政制度和规定;6,7,8,9可以作为技术要求;10作为监测要求。
2)次序也可以调换。
在术语后面,接6-9.技术要求
管理要求随后(4.5)最后是监测要求。

Question 2:
Response:
个人觉得不太合适。国标对此有规定,标委会的专家对此非常吹毛求疵。凡事引用的文献必须标注,“标准,发布部门,年代”。这里指引用的现行标准,指南,规范。
并且如果是英文,不建议翻译名称。
8.4 对呼吸机内部不必进行常规消毒,除非有明显污染。
这里是引用的哪个文件,感觉像是引用的国外指南。但是在规范引用文件中,并没有任何国外的指南。

Question 3:
Response:
从业人员资质问题,可以放到管理要求里面。里面可以使用“必须经过培训和相应的资质认证”,“宜定期进行知识更新和培训,并进行定期考核并记录”等字眼。
感觉我国这方面还远远不够,既然是新标准,我觉得不妨与国外前沿指南相接轨,将这个提到一个合理的高度。也给督察部门一个比较好的条例、参考。


其他建议:
1)晚上我又看了您的附录,感觉这个属于要求,似乎不属于“方法”。
这里的方法应该是一步步比较详细的步骤。

2)前言是否刻意删掉了?征求意见稿,这可能也是必须内容之一。格式也比较固定。
3)这个需要编制说明嘛?

并没有看到您放送出来。如果需要,所有的数据,都应该有实验支撑或者国外指南引用支持。并在文中标注出来。

时间仓促,不到之处,敬请谅解!


评分

参与人数 1 +10 收起 理由
楚楚 + 1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30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xxxxxx666666 发表于 2012-4-26 15:14
还是糊涂啊!
1、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接受机械通气时发生的肺炎,包括发生肺炎48h内曾 ...

也是疑惑:本来就是肺炎而上了呼吸机------肺炎加重,属呼吸及肺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30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A.2 吸引气道分泌物时,先吸引下呼吸道分泌物,再吸引鼻-喉腔和口腔分泌物,一次操作可仅使用一根吸痰管。

这一条的操作顺序是否应是这样的:“先吸引下呼吸道分泌物,再吸引(咽喉--鼻、口腔分泌物)鼻-喉腔和口腔分泌物,”这是临床操作顺序,指南的顺序中间跳跃无法执行,如需执行就必须更换吸痰管后再次进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30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呼吸机相关肺炎,单纯从诊断来说,与普通肺炎诊断标准一样,但如何区别呼吸机肺炎与普通肺炎,时间界定上是否明确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30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点点 发表于 2012-4-30 19:22
A.2 吸引气道分泌物时,先吸引下呼吸道分泌物,再吸引鼻-喉腔和口腔分泌物,一次操作可仅使用一根吸痰管。
...

谢谢提供意见和建议。看看《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年版)》中怎么措辞:

八、气道内吸引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生命体征、合作程度、双肺呼吸音、口腔及鼻腔有无损伤。
2.评估痰液的性质、量及颜色。
3.评估呼吸机参数设置、负压吸引装置、操作环境及用物准备情况。
(二)操作要点。
1.吸痰前后,听患者双肺呼吸音,给予纯氧吸入,观察血氧饱和度变化。
2.调节负压吸引压力0.02~0.04MPa。
3.经口鼻腔吸痰:吸痰管经口或鼻进入气道,边旋转边向上提拉。
4.人工气道内吸痰:正确开放气道,迅速将吸痰管插入至适宜深度,边旋转边向上提拉,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
5.吸痰管到达适宜深度前避免负压,逐渐退出的过程中提供负压。
6.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变化,听诊呼吸音,记录痰液的性状、量及颜色。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气道内吸引的目的,取得配合。
2.吸痰过程中,鼓励并指导患者深呼吸,进行有效咳嗽和咳痰。
(四)注意事项。
1.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呼吸机参数变化。
2.遵循无菌原则,每次吸痰时均须更换吸痰管,应先吸气管内,再吸口鼻处。
3.吸痰前整理呼吸机管路,倾倒冷凝水。
4.掌握适宜的吸痰时间。
5.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遇有阻力时,应分析原因,不得粗暴操作。
6.选择型号适宜的吸痰管,吸痰管外径应≤气管插管内径的1/2。
九、气管导管气囊上滞留物清除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意识及合作程度。
2.评估呼吸机参数设置、负压吸引装置、操作环境、用物准备情况;了解患者所用气管导管的型号、插管深度及气囊充盈情况。
3.评估患者痰液的性状、量及颜色。
(二)操作要点。
1.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
2.吸尽口、鼻腔及气管内分泌物。
3.在患者呼气初挤压简易呼吸器的同时将气囊放气。
4.使用较大的潮气量,在塌陷的气囊周围形成正压,将滞留的分泌物“冲”到口咽部,于呼气末将气囊充气。
5.立即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
6.连接呼吸机,吸纯氧2min。
7.使用有气囊上分泌物引流功能气管导管时,应用适宜负压持续或间断进行分泌物清除,或使用Evac泵。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操作的目的、步骤和配合方法。
2.操作过程中,鼓励并指导患者深呼吸。
(四)注意事项。
1.挤压简易呼吸器及气囊充气、放气的时机正确。
2.反复操作时,可让患者休息2~5min,酌情予以吸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蓝鱼o_0 发表于 2012-4-29 01:25
楚楚老师尊鉴:
回复已经看到,谢谢您的鼓励。
尝试回答一下您的问题并再提出几点建议。

我知道蓝鱼超版参加了标准的制定,谢谢您提供的很多很好的建议。现重新修订以后,将比较完整的版本上传,供大家继续提供意见和建议,非常感谢!字体的问题最后进行调整。
ICSXXXX
C(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备案号:
                                         WS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XXX--XXXX

file:///C:/Users/think/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gif


呼吸机相关肺炎(VAP)预防与控制规范
Regulation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
(报批稿)
完成日期:2012-05-01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file:///C:/Users/think/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gif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发布

前言
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必杰、刘荣辉、陈佰义、邱海波、倪晓平、李六亿、倪语星、曹彬、陆群、索瑶、高晓东。



呼吸机相关肺炎VAP)预防与控制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与控制的基本要求、医务人员管理、患者管理、气道管理、器械的消毒或灭菌管理、环境管理以及监测管理等。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展呼吸机相关诊疗工作的医院,其他开展此项工作的医疗机构参照本规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卫生部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卫生部,2006年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
WS 310.1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卫生部
WS 310.2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卫生部
WS 310.3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卫生部
WS/T 311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卫生部
WS/T 312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卫生部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卫生部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 VAP
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接受机械通气时发生的肺炎,包括发生肺炎48h内曾经使用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者。
3.2 人工气道artificial airway, AA
为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连接,分为上人工气道和下人工气道。上人工气道包括口咽气道和鼻咽气道,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
3.3 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 MV
借助呼吸机建立气道口与肺泡间的压力差,给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以呼吸支持,即利用机械装置来代替、控制或改变自主呼吸运动的一种通气方式。根据机械通气是否建立人工气道分为无创正压通气和有创正压通气。
3.4 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IPV
    无需建立人工气道,通过鼻罩、口鼻面罩或全面罩(full face mask)等无创性方式将患者与呼吸机相连进行正压辅助通气的方式。
3.5 有创正压通气invasive mechanicalventilation, IMV
    需建立人工气道,经鼻或经口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有创方式将患者与呼吸机相连进行正压辅助通气的方式。
3.6声门下分泌物吸引气管导管Endotracheal tube withsubglottic secretion drainage
一种在气囊上方带侧腔的气管导管,可用于气管插管患者定时或持续吸引积存于声门下气囊上方分泌物。
3.7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 selective decontaminationof the digestive tract, SDD
局部使用抗菌药物以杀灭口咽部和胃肠道的条件致病性需氧微生物。
3.8 加热湿化器heated humidifier, HH
将无菌水加热,产生水蒸汽,与吸入气体混合,使吸入气体加温、加湿的装置。
3.9 热湿交换器heat-moisture exchanger,HME
将呼出气中的水分和热量吸收,使吸入气体加热、加湿的装置。又称人工鼻,是仿生骆驼鼻子制做而成的,由数层吸水和亲水材料制成的细孔网纱结构,使用时一端与人工气道连接,另一端与呼吸机管路连接。

4 一般要求
4.1医院应将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与控制工作纳入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
4.2呼吸机使用部门应明确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在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与控制工作中的责任,制定并落实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
4.3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及其它有关部门应负责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监督管理工作。应制定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与控制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应定期根据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和当地流行病学进行更新,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考核和评价。应制定呼吸机相关肺炎循证措施依从性核查表,并督促落实。
4.4开展呼吸机相关诊疗工作的有关部门,应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
4.5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
4.6医务人员应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病原体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4.7医务人员出现呼吸道感染综合征,应避免直接接触患者。
4.8从事呼吸机相关诊疗工作的医务人员,每年宜接种流感疫苗。

5患者管理
5.1若无禁忌症,患者床头应抬高,以30-45°为宜。
5.2应定时进行口腔卫生护理,至少每6-8h一次,尤其对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宜使用含有0.12%-2%氯己定的消毒剂漱口、口腔粘膜、牙齿擦拭或冲洗。
5.3实施肠内营养时,应避免胃过度膨胀,宜采用远端超过幽门的鼻饲管,注意控制容量和输注速度,条件许可时应尽早拔除鼻饲管。
5.4应积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5.5对多重耐药菌如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多重耐药或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PDR-AB)、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RE)等感染或定植患者,应采取接触隔离措施。
5.6应规范人工气道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不宜常规使用口服抗菌药物进行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避免为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而常规给予全身静脉使用或呼吸道局部使用抗菌药物。

6气道管理
6.1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指征。对于需要辅助通气患者,应尽量采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V)。
6.2宜选择经口气管插管,经鼻气管插管可增加肺炎的风险。短期内(2周)不能撤除人工气道的患者,宜尽早选择气管切开。
6.3 应选择型号合适的气管插管,并常规进行气囊压力监测,气囊压力应保持在25-30cmH2O。
6.4插管时间可能超过72h的患者,宜选用带声门下分泌物吸引的气管导管。
6.5尽早拔除气管插管。每日停用或减量镇静剂一次,评估是否可以撤机或拔管。但应避免无计划地拔管和重插管。
6.6应定时抽吸气道分泌物。当转运患者、改变患者体位或插管位置、气道有分泌物积聚时,应及时吸引气道分泌物。吸引气道分泌物时,应遵循无菌原则,每次吸痰应更换吸痰管,先吸气管内,再吸口鼻处,每次吸引应充分。气管导管气囊上滞留物的清除方法见附录A。
6.7可采用开放式吸痰管。对于部分多重耐药菌或泛耐药菌如MRSA、MDR/PDR-AB、CRE的感染或定植,以及疑似有传染性的呼吸道感染患者,宜采用密闭式吸痰管。
6.8连续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的患者,不要常规更换呼吸机管路,除非有明显污染或功能出现障碍。
6.9患者翻身或改变体位前,应先清除呼吸机管路集水杯中的冷凝水,避免冷凝水流入气管插管和呼吸机管路上的湿化器或雾化器内。清除冷凝水时呼吸机管路应保持密闭。冷凝水应倾倒进入下水道,避免污染室内环境和物品。
6.10应在呼吸机管路中常规应用气道湿化装置,可选用加热湿化器或热湿交换器,不应常规使用微量泵持续泵入湿化液进行湿化。加热湿化器的湿化用水应为无菌水。使用热湿交换器可减少或避免冷凝水形成。热湿交换器的更换频率不宜短于48h,除非有明显污染或功能出现障碍。
6.11雾化器应一人一用一消毒。雾化器内不宜添加抗菌药物。
6.12不应常规使用细菌过滤器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患者或疑似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患者,可使用细菌过滤器防止病原体污染呼吸机内部。

7清洁、消毒管理
7.1 应遵循医疗卫生机构消毒、灭菌基本要求。
7.2使用中的呼吸机外壳、按钮、面板应保持清洁。有明显污染、遇感染暴发或耐药菌流行时应消毒。
7.3 无菌物品应一人一用一灭菌。接触患者粘膜的物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中度和高度危险性医用物品如呼吸机螺纹管、雾化器、金属接头、湿化罐等,宜由消毒供应中心(CSSD)集中处理。耐热耐湿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或高水平湿热消毒方法,不耐热耐湿物品应选择低温灭菌方法。物品消毒后清洗、干燥和包装过程应避免污染。物品应贮存在清洁区域内,避免灰尘、高温和受潮。
7.4 呼吸机内部不必进行常规消毒,除非有明显污染。
7.5 麻醉机应使用细菌过滤器防止病原体污染麻醉机内部,按照生产厂家的产品说明进行适当的卫生处理。加热湿化器、活瓣和管道应一人一用一更换,明显污染或功能出现障碍时应随时更换。感染性疾病患者使用后应更换细菌过滤器。
7.6患者周围环境中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床头桌、床栏杆、呼叫按钮等,应常规清洁消毒。

8监测管理
8.1应开展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目标性监测,包括发病率、危险因素和常见病原体等,定期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和反馈。
8.2 应定期开展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与控制措施的依从性监测、分析和反馈,并有对干预效果的评价和持续质量改进措施。
8.3 不宜常规进行空气、物体表面等环境微生物监测,但洁净病房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相应指标的监测。
8.4出现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时,特别是多重耐药菌或不容易清除的耐药菌、真菌感染暴发以及发生军团菌医院感染时,应进行目标性微生物监测,追踪确定传染源,并评价预防控制措施效果。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气管导管气囊上滞留物的清除方法
A.1 操作前先清除呼吸机管路集水杯中的冷凝水。
A.2 协助患者取头低脚高位或平卧位。
A.3 先吸引下呼吸道分泌物,再吸引口鼻腔内分泌物,一次操作可使用一根吸痰管。
A.4 将简易呼吸器与气管插管连接,在患者吸气末,一人轻轻挤压简易呼吸器,在患者呼气初,用力挤压简易呼吸器,另一人同时放气囊。
A.5 再次吸引口鼻腔内分泌物。
A.6 如此反复操作2~3次,直到完全清除气管导管气囊上滞留物为止。
A.7 注意事项
A.7.1 操作前应充分做好用物准备。
A.7.2 操作时断开的呼吸机管路接头应放在无菌巾上。
A.7.3 操作时医务人员应戴无菌手套,不宜使用镊子等替代方式。戴无菌手套持吸痰管的手应避免污染。
A.7.4 冲洗吸痰管分泌物的无菌溶液,应分别注明“口鼻腔”、“气管内”的字样,不应交叉使用。


参考文献
[1]   CDC.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 (VAP) Event. 2009
[2]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S].2006.
[3]   ATS and IDSA.Guidelines for theManagement of Adults with Hospital-acquired, Ventilator-associated, andHealthcare-associated Pneumonia[S],2005.
[4]   ATS.New Issues AndControversies In The Prevention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2010.
[5]   BSAC.Guidelines for themanagement of 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 in the UK: Report of the Working Party on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 of the British Society for AntimicrobialChemotherapy[S],2008.
[6]   CDC and HICPAC.Guidelines forpreventing health-care-associated pneumonia[S],2003.
[7]   AMMI.Clinical practiceguidelines for 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 and ventilator-axxiciated pneumoniain adults[S],2008.
[8]   WHO.WHO Guidelines on HandHygiene in Health Care[S].2009.
[9]   CCCS.Comprehensive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 Prevention.2008.
[10]SHEA/IDSA.Strategiesto Prevent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Acute Care Hospitals.2008.
[11]ETF.Defining,Treating And Preventing 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European Perspective.2009.
[12]APIC.Guideto the Elimination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2009.
[13]SARI.Guidelinesfor the prevention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adults in Ireland.20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蓝鱼o_0 于 2012-5-1 20:11 编辑

Suggestions:
1.题目:
可以将regulation改成standard.理由参照已经发表的医务手卫生规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如果引用了国外的标准,指南,可以放到规范性引用文件部分。并注意标准,规范的排列顺序。

3.5.2应定时进行口腔卫生护理,至少每6-8h一次,尤其对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宜使用含有0.1%-0.2%氯己定的消毒剂漱口、口腔粘膜、牙齿擦拭或冲洗。
柳叶刀在2011发表了这个META分析。
在SUBGROUP研究中提出,0.12-0.2这个范围,并不能显著降低VAP的发病率。所以这个推荐浓度是否能够找到合理的出处?

我已经将这篇文章提出:https://bbs.sific.com.cn/thread-65612-1-4.html[资料] 【推荐】柳叶刀,BMJ发表综述:口腔清洁预防呼吸机肺炎的系统评价
文献摘要:
Prevention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with oral antiseptic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Labeau SO, Van de Vyver K, Brusselaers N, Vogelaers D, Blot SI.
SourceFaculty of Healthcare Vesalius, University College Ghent, Ghent, Belgium; Faculty of Medicine and Health Sciences, Ghent University, Ghent, Belgium.

Lancet Infect Dis. 2011 Nov;11(11):845-54. Epub 2011 Jul 26.

AbstractBACKGROUND: We did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random effects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trials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oral care with chlorhexidine or povidone-iodine on the prevalence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ersus oral care without these antiseptics in adults.

我们开张了一项随机对照实验的META分析,以估计成年人口腔洗必泰或者碘伏处理预防呼吸机肺炎的效果。
METHODS: Studies were identified through PubMed, CINAHL, Web of Science, CENTRAL, and complementary manual searches. Eligible studies were randomised trials of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adult patients receiving oral care with chlorhexidine or povidone-iodine. Relative risks (RR) and 95% CIs were calculated with the Mantel-Haenszel model and heterogeneity was assessed with the I(2) test.
通过PUBMED,CINAHL,科学网,CENTRAL和手工检索所需文献。用RR和95%CI表示危险度,并通过MH分层和异质性检验来估计。
FINDINGS: 14 studies were included (2481 patients), 12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 of chlorhexidine (2341 patients) and two of povidone-iodine (140 patients). Overall, antiseptic use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risk reduction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RR 0.67; 95% CI 0.50-0.88; p=0.004). Chlorhexidine application was shown to be effective (RR 0.72; 95% CI 0.55-0.94; p=0.02), whereas the effect resulting from povidone-iodine remains unclear (RR 0.39; 95% CI 0.11-1.36; p=0.14). Heterogeneity was moderate (I(2)=29%; p=0.16) for the trials using chlorhexidine and high (I(2)=67%; p=0.08) for those assessing povidone-iodine use. Favourable effects were more pronounced in subgroup analyses for 2% chlorhexidine (RR 0.53, 95% CI 0.31-0.91), and in cardiosurgical studies (RR 0.41, 95% CI 0.17-0.98).

所以这个浓度是不是值得考虑?
如果是在指南中有所引用,指南的发布日期是不是足够新,引用证据的强度是不是足够。

当然从流行病学的表述上一般比较保守些,0.1~2%可以降低VAP的发生率,但是这种检验并没有达到统计学效率(说明效应方向,也为以后的研究提供线索)


6.9患者翻身或改变体位前,应先清除呼吸机管路集水杯中的冷凝水,避免冷凝水流入气管插管和呼吸机管路上的湿化器或雾化器内。清除冷凝水时呼吸机管路应保持密闭。冷凝水应倾倒进入下水道,避免污染室内环境和物品。

冷凝水的倾倒是否要注意避免产生气溶胶?要求缓慢倾倒,避免溅出。医务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

7.3 无菌物品应一人一用一灭菌。接触患者粘膜的物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中度和高度危险性医用物品如呼吸机螺纹管、雾化器、金属接头、湿化罐等,宜由消毒供应中心(CSSD)集中处理。耐热耐湿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或高水平湿热消毒方法,不耐热耐湿物品应选择低温灭菌方法。物品消毒后清洗、干燥和包装过程应避免污染。物品应贮存在清洁区域内,避免灰尘、高温和受潮。
消毒后清洗肯定是一个潜在污染环节。建议修改,物品灭菌后,包装和转运过程应避免污染。


细节问题:

1.单位问题:
比如宜使用含有0.1%-0.2%氯己定的消毒剂漱口、口腔粘膜、牙齿擦拭或冲洗。
若无禁忌症,患者床头应抬高,以30-45°为宜。
应定时进行口腔卫生护理,至少每6-8h一次
应该统一,比如,6h~8h, 30°~45°。

2.参考文献引用问题
参考文献出现错误,表现在3,4,5,7,8,9,10,12,13。原因,单词的粘连,拼写错误。

3术语和定义大小写不统一,有的英文首字母大写,有的小写。
无需建立人工气道,通过鼻罩、口鼻面罩或全面罩(full face mask)等无创性方式将患者与呼吸机相连进行正压辅助通气的方式。个人认为这个英文可以拿掉。




洗必泰浓度与VAP.png

评分

参与人数 1 +10 威望 +1 收起 理由
楚楚 + 10 + 1 当之无愧的BD感控启明星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蓝鱼o_0 发表于 2012-5-1 19:06
Suggestions:
1.题目:
可以将regulation改成standard.理由参照已经发表的医务手卫生规范,

非常感谢你提供的宝贵意见。
一、采纳了。
二、等标委会提出修订意见吧。
三、浓度来源于爱尔兰VAP预防指南,不过老眼昏花,把浓度写错了,应该是0.12%-2%。
四、对于“冷凝水”缓慢倾倒的建议,考虑到此处主要关注的是冷凝水是细菌浓集物,不得随意泼洒在地面或其它不当之处,从而造成对环境和物品的污染。如果添加“缓慢”二字,恐读者误解为不缓慢倾倒是导致污染的原因。不知你意下如何?
五、“物品消毒后。。。”建议改为“物品灭菌后。。。”,不宜修改,因为灭菌物品都是提前包装好的,此处是指消毒后再包装的物品。
六、关于单位问题,不像“0.1-0.2%“会被误解为”10%-0.2“,所以你指出的几个单位是允许如此书写的。
七、参考文献确定发现一个盲打导致的错字,非常感谢帮忙发现了这个错误;另外复制到论坛确实出现了单词连接的情况;
八、术语和去掉英文的建议,也全盘采纳了。
再次表示由衷地感谢,欢迎你及其他会员继续提供宝贵意见!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3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先下载学习一下,为以后学习作准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3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下载先学习,充实自己,提高专业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7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aodxbj 于 2012-5-7 15:25 编辑

学习了。
3.1 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 VAP
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接受机械通气时发生的肺炎,包括发生肺炎48h内曾经使用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者。
还是很迷惑,这个定义规定了只要建立人工气道并接受机械通气时发生的肺炎,都属VAP,就是说都属医院感染了?如果使用呼吸机不超过24小时,病人有肺部感染体征、吸取的痰标本培养出病原菌也属VAP,属医院感染?或是病人之前就有肺部感染存在,只是还未做痰培养,如果使用了呼吸机也算VAP??
请老师指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