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大宛名驹

安徽涡阳县丹城镇发生丙肝感染疫情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30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地卫生监督部门失职呀,为什么平日不去管理,太可怕了。应该加大惩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30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诊所的医务人员有执业资格吗?连这样简单的常识都不知道,祸害了多少无辜的家庭,应该严审!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管与指导值得怀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30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一感染暴发事件惊现世人面前,谁的监管缺失酿成惨痛代价,值得思考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30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河南安徽现丙肝疫情 曾在同一诊所打针

等待后续报道,希望水落石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30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基层的卫生所、个体诊所是卫生监督的空白点,才会导致这样严重的事件发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30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触目惊心了!这样的医生缺德,这里的监管部门不作为,这里的百姓无知,卫生行政主管干什么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 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河南安徽丙肝感染增至180人 涉事医生遭调查

2011年12月01日04:18新京报
本报讯 近日,安徽、河南两省发生丙肝感染疫情,河南永城市一村卫生室被指一针多用致疫情传播。11月29日,卫生部已派专家抵达两省调查及处理疫情。

昨日,安徽省卫生厅发消息称,截至29日12时,涡阳县初筛检测丙肝病毒抗体阳性者已升至76人,有8人在涡阳县医院治疗,无临床症状,无重症病例。

截至目前,发生在河南安徽的丙肝疫情中,被检出感染者已升至180人。

感染者多为10岁以下儿童

安徽涡阳县卫生局负责人称,自11月中旬开始,先后1000多人前往县医院检测丙肝。此次丙肝疫情中,多数被检丙肝病例呈阳性者为10岁以下儿童。据多名感染者的家属称,他们的孩子均曾前往永城市沈楼村卫生室就医,诊疗病状大多为腹泻、感冒等。

多名家属称,他们曾亲眼见到卫生室负责人吴文义诊疗时,对多名患儿使用同一根注射器具。安徽省卫生系统受访时曾称,初步判断为医生的不安全注射导致患者交叉感染。

“神医”有资质?

29日,卫生部派出专家组赶到疫情发生地,对该事件进行调查。昨日上午,专家组前往河南永城市马桥镇沈楼村卫生室,对诊所进行检查,并对群众反映不规范注射的当事人吴文义进行了询问,还调查了医疗器具、诊疗方式及进药渠道。

卫生部专家组未就相关问题发表回应。

此前,永城市卫生局副局长左玉安受访时称,吴文义并无行医资格证,属非法行医。

昨日,河南省卫生厅一负责人接受采访时称,永城卫生局局长曾明确对他说,吴文义“肯定有”行医资格证,诊疗室也经正规审批设立。目前没有明确证据证明疫情与吴文义有关,调查仍在进行。

点评

安徽发病,河南点眼。。。。  发表于 2011-12-1 09: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 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11月30日,河南永城市沈楼村卫生室涉事医生吴文义接受卫生部专家组调查
59683126.jpg

点评

李六亿教授在调查现场啊  发表于 2011-12-1 07: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 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可怕了,想想那些孩子今后要经历怎样的痛苦,卫生主管部门是要对个体门诊进行整治了,我们这里个体门诊也非常多,卫校刚毕业就可以开门诊,一个普通的感冒上来就输4瓶液体,还不告诉你输的什么!所以卫生部应该管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 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毒针头传染丙肝!孩子的生命一文不值?

日前,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丹城镇发生一起丙肝聚集性疫情,感染人群多集中在儿童。具体感染受感染的人数,目前尚无法估计。

     据患者家属反馈,此次感染,或与当地卫生所反复使用针头交叉感染有关。目前,病毒样本已送往合肥,原因将于今日公布。

     据悉,涡阳县靠近河南,这些患病孩子都曾在河南的马桥镇苗浅卫生局看过病。据家长反应,这家卫生所很“神”,在别的地方看病要花费几百块才能看好的病,在这里只要几块钱,静脉注射一针就好,方圆百里无人不晓。由于卫生所生意红火,一根注射针头,会同时使用几十个人。家长多次质疑责问没有效果。据透露,该卫生所其实是个家族诊所,这个所谓的神医姓马,将近70岁,主要负责开药方,然后这个“马”姓神医的儿媳妇、孙子等为病人注射。

     生命还是蓓蕾,或就此凋谢,让人唏嘘不已。

     这么多无辜孩子不幸感染病毒,成为了生命中的不可承受之重。

     在这个社会道德滑坡的转型期,唯利是图似乎成了这些“卫生所”的专利。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是为民解除病痛。在这里,可以完全被颠覆。注射针头可以反复使用,完全无视人民的生命安全。医生扮演上帝,主宰生死。如此草菅人命,漠视生命,让人痛心疾首。良知何在?医德何在?

    “家族诊所”让人惶恐不安。这位“马”神医,年近70,为民开药方,让人大跌眼镜。儿媳妇、孙子充当“护理”角色,是否进行过相关培训并获得上岗证书;这个“家族诊所”是否取得相应执照,是否具备基本的行医标准,这些都无从考证。但就这种基本的行医态度,就应该向广大患者做出解释!!

      时下,“看病难、看病贵”现象普遍存在。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花费昂贵,一个简单的感冒,动辄上千元,这患者望而生畏。他们无奈之下选择一些“三无”诊所就医,时刻面临健康危机。农村偏远地区,看病更是难上加难。基本医疗条件缺乏,医疗人员不足,根本无法满足患者需求。这就为这些乡村“神”卫生所提供了绝佳的温床。

      但这一些似乎不是借口,当地卫生部门对此似乎难辞其咎。如此不靠谱的诊所,为什么能长期存在,为什么要等到事情爆出来以后,才去采取相关措施?为什么不在之前进行大规模的卫生检查?监管不力、执法不严、功利绑架已经严重的影响到我们的民生了!

     这个事件当中,最让人无可奈何的其实是这些家长。连小孩子都明白,打针不换针头有问题,做父母的岂能不明白。对于孩子的生命安全,家长怎么能操作的如此草率。为什么要长期存在“大病大医、小病小医”的错误观念?为什么要吝啬拿点花费?自己攒钱不都是为了孩子么?孩子都没了,还有什么念想。

    鲁迅先生曾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发出“救救孩子”的声音,在今天听起来既清晰、又称重。看到那些绝望无助的孩子的眼神,我忍不住对全社会呼吁一句:孩子是我们的希望,是我们的未来。至孩子的生命于死地,您忍心吗?

点评

私人诊所基本没有感控措施!?  发表于 2011-12-1 07: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 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徽涡阳多名儿童染丙肝 疑是针头有毒

                                           成都商报


  ■近日,安徽涡阳县部分乡镇发生多人感染丙肝事件,感染人群多集中在儿童。
  ■据患者家属反馈,此次感染,或与当地卫生所反复使用针头交叉感染有关,目前病毒样本已送往合肥,原因将于近日公布。
  


  从上周开始,安徽省涡阳县靠近河南省的部分乡镇,忽然发生多人感染丙肝事件,且感染人群多集中在儿童。目前,被感染者已经被送往合肥、南京、北京、上海等地接受治疗。


  孩子

   手上布满了针眼


  前天晚上10时许,记者赶到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传染病科。一楼病房13号病床,5岁的恒恒(化名)已经睡着了,父母一直陪伴在他身边。本月16日,在一次体检中,恒恒被查出患有丙肝,是第一个被查出患丙肝的。
  “我娘家在河南,听说那边发现丙肝感染后,我就带小孩到涡阳县城医院检查,结果当天就发现小孩带有丙肝病毒。”恒恒母亲告诉记者,平时周围村庄的孩子,都经常去临近的河南治病。
  “只打了个电话,还没来得及请假。”父亲张银平也立马放下手中的活,从宁波赶回了老家涡阳县丹城镇老天行政村。张银平说,现在孩子天天晚上睡不着,天天晚上哭。本月24号住进安医附院后,小孩子天天注射药水,手都肿了。
  “他从未出过远门,第一次我和他爸爸带他出来,他高兴坏了。”第一次受到这般宠爱的恒恒,开心地在医院的病房里跳着笑着,还和同村一起来的小雨一起玩耍。
  他不知道自己可能已经被感染了丙肝病毒,他稚嫩的小手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针眼。和恒恒一同在安医附院传染病房的还有同村的六个小孩子。他们都是这些天陆续从涡阳丹城镇老天村来的,六个孩子中最大的七岁,最小的才两岁半。
  据了解,此次感染的人以儿童居多,具体受感染的人数,目前尚无法统计。
  

      疑点  

     一所很“神”的卫生所


  这些患病的可怜孩子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曾经在河南的马桥镇苗浅卫生所里看过病。
  “河南马桥镇那边有很多人被传染了丙肝病毒,很多都是小孩子,据说都是在苗浅卫生所里看过病的。”这个可怕的消息迅速在老天村里传了开来。但很多人并不相信,觉得这可能只是个谣言。
  恒恒家有三个孩子,一直都在苗浅卫生所看病,“我一个人带3个孩子,他爸爸在外面打工,我们村子离河南近,走路过去两公里就到了,3个孩子一直是在那个地方看病。”恒恒的妈妈说,那个诊所看病很“神”,在别的地方看病要花费几百块钱才能看好的病,在他那里几块钱,给静脉推一针就好了。
  老天村方圆几百里都知道苗浅卫生所里的老头儿很神,孩子但凡有个小病的都会去治。恒恒的妈妈听说传闻之后带着孩子到了涡阳县人民医院检查,三个孩子中,恒恒的确被感染上了丙肝病毒。
  和恒恒同时去检查的还有小雨、婷婷和住在附近的十几个孩子,他们也都查出携带丙肝病毒,一时间马桥镇炸开了锅。
  涡阳县丹城镇的陈女士,仅2周岁的儿子也患上了丙肝。据她称,苗浅卫生所经营已有多年,一般附近孩子病了都会去那里。
  

      事件进展

  周围村可能也有孩子感染

  大范围丙肝感染,究竟是什么原因?目前感染人数多少?都覆盖了哪些地区?记者致电涡阳县卫生局和疾控中心,卫生局表示不知情,但疾控中心一工作人员听到是采访,立刻挂断了电话。
  涡阳县宣传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7日上午,省疾控中心的专家们已经将采集到的样本带到合肥检验,具体发病原因还有待进一步调查。
  记者了解到,在涡阳县城附近,除了丹城镇以外的唐庄、红旗等行政村,也有不少孩子感染上了丙肝。据安徽省卫生厅新闻办人士称,涡阳靠近河南地区确实发现有群众感染丙肝病毒。根据当地群众反映,该事件牵涉到两省,情况较为复杂,现在原因正在加紧调查。
  



     愤怒的焦点

  不换针头的乡村医生


  在一个病房,记者见到5岁的念念(化名)。据念念的父亲介绍,平时小孩感冒后,都会带小孩去苗浅卫生所治疗。“可能生意比较好,每天都有大量的孩子去治病,一根针头,他们都会同时使用几十人。”念念的父亲说。
  另一个患病孩子的母亲陈女士也一脸愤怒地告诉记者:“苗浅卫生所的这个医生给孩子打针经常不换针头的,我亲眼见过好几次。”据陈女士说,单单丹城镇的老天村就至少有30名孩子感染丙肝。“这些全部是经常在苗浅卫生所打针的小孩。”陈女士怀疑,孩子患上丙肝,可能和打针有关。
  据恒恒的妈妈说,她曾在苗浅卫生所里带孩子看病,也亲眼见到苗浅卫生所的吴医生拿着用过很多次的针头给孩子打针。“我还为这事情跟他吵过,我让他换个新针头,他说‘我能给你把小孩治好就行了,你管我用什么针头呢。’”争吵过几次见没有效果,恒恒妈妈也不再过问。
  据一起来治病的孩子父母说,老天村查出有丙肝携带的人群里最小的还不到一周,最大的也有77岁了。他们得知得病以后有的去了上海、南京、北京,有的就来到了合肥,还有一些在县医院治疗。
  “我们大人天天跟孩子在一起,这两天也在检查,不知道会不会也被感染上,如果我们一家三口都被感染上了,这日子真的不知道要怎么过了。”婷婷的爸爸绝望地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女儿说。
  因为感染了丙肝病毒,2岁多的航航被父母带到了合肥进行医治。航航的妈妈陈大姐告诉记者,儿子从小抵抗力就比较差,容易生病。“感冒,发烧,拉肚子都是常有的事情,每次生病了,花不到十块钱,到附近的卫生所瞧一下,医生给推一针就好了。”
  陈大姐说就是河南省马桥镇苗浅卫生所的一位姓马的老医生。“年龄大概快有70岁了,其实就是个家族诊所,平时他给病人开方子,然后他的儿媳妇、孙子等给病人注射,说来也神奇了,他们家看病就是快,而且小孩一点都不疼,每次儿子生病了自己都会嚷着到苗浅去推个针。”
  陈大姐说,自己和周围几个村子的村民对这个卫生所比较信任,“他们也就是把药磨成粉,用纸包包着,然后静脉注射,很快就好了,孩子不受罪啊。”自己的孩子生病不受罪,这让陈大姐很满意,但是对于苗浅卫生所的做法,陈大姐也有不满意的地方。“他们不喜欢换针头,有时候一个针头都用好几个人,连小孩都知道问我,妈妈,今天打针用的是好针头还是用过的旧针头。”(本组稿件据中广、新华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 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丙肝事件:一根针头背后的农村医疗生态
打完针不换针头,开水烫后继续打,作为80后的我,小时候多次经历过这样的治疗,每次都感到特别恐惧,对消毒不彻底的担忧超过了打针的疼痛。那时候乡村医疗器具设施匮乏、落后,医疗人员也多是“赤脚医生”,因此针头重复使用很常见也很普遍,是没办法的事。现在农村医疗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农村诊所打针基本都用一次性注射器,很少再看到针头重复使用的情况。人们的安全意识增强了,患者医生普遍都会主动选择使用一次性针头。然而,令人诧异的是,这个叫吴文义的乡村医生,不知是图省钱还是固守旧习惯,楞生生的用一根针头“打倒”了100多号人,耸人听闻!

无从医执照,明知危害结果仍多次重复使用注射针头并造成严重后果,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消毒管理办法》等诸多法律,吴文义难逃法律惩罚,民事赔偿之外,更须承担刑责。然而,受害者众多,即使对吴文义处罚再严厉,也难以弥补受害者疾病之苦、精神之痛和财产之失。

说到底,这是一场不该出现的灾难。作为医生,哪怕是没有执业证的土郎中,起码应该懂得打针、开药都不可随随便便。都什么年代了,针头还重复使用,万一消毒不彻底,一针下去可能就把艾滋病毒带给无辜的患者。吴文义这次传染的是丙肝,要是乙肝或艾滋,那他捅的篓子该有多大!多少人和家庭会因此毁于一旦?这一事件表明乡村医疗是否安全,关键要看乡村医生的素质,现在农村诊所硬件改善很大,这不容怀疑,但如果硬件上去了,却缺乏遵循医德、有合格医疗技术的医生,乡村医疗仍然难言安全。

农村的患者由于医疗知识匮乏而盲目听信医生治疗,因而受害,值得我们格外同情。医患关系,因信息不对称等因素本来就对患者不利,而在农村更为突出。农民文化不高,医疗知识缺乏,容易被医生诱导蒙骗,有的乡村医生出手狠,敢于下药,下重药,甚至是违禁药,这虽很快能治住病,花钱少,但带来的潜在危险和后果,难以估量。笔者家在农村,对此深有体会,农民看病图见效快,花钱少,乡村医生深知农民的心理,不惜违反医疗规程。此次事件仅暴露了打针这一问题,事实上,农村医疗,药品问题比打针更为突出。

医疗监管部门的失职也难以回避。医生基本职业操守靠的不是医德和患者督促,而是政府医疗部门的监管。老式注射器能否存在,医生是否有执照?这些都是监管部门的职责所在。不幸的是,在这一事件中,我们再次没有看到一个尽责的监管。对于监管的批判已成为老生常谈的话题,无需多说,只想补充一句:乡村医生操作不规范酿成大祸,根子在监管。没有有力监督,缺乏严格管理,乡村医生在牟利冲动下哪能不犯错?如果监管跟不上,农村医疗投入再多的资金,照样薄弱,难以保障农民的就医安全。

不幸,源于农民的大意,医生的失德,监管的失职,三者共同促成了灾难的发生。这场灾难告诉我们,农村医疗硬件虽有了很大改善,软件建设还任重道远,农村医疗的改善,除了增添医疗器械和医生之外,还需要医德培养和医疗知识的普及,更亟待政府医疗管理部门医疗监管“出城”。医德培养和医疗知识普及,是长久之计,而医疗监管“出城”,则是当下之急。

[作者:张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 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徽涡阳76人感染丙肝 均在同一诊所打过针

本报合肥11月30日电(记者王磊)11月30日下午3时,安徽合肥市的天空入冬以来第一次飘起雪花。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一楼的病房里,来自安徽涡阳县丹城镇的家长们的心情如同当天的天气。据他们介绍,目前当地共有6个感染丙肝病毒的孩子在此住院,他们焦急地等待着院方进一步的检查结果。

下午5时,安徽省卫生厅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的最新消息称,“截至11月29日12时,在涡阳县丹城镇丙肝聚集性疫情中,共有76人初筛检测丙肝病毒抗体阳性,有8人在涡阳县医院治疗,无临床症状,无重症病例。”

根据该厅11月28日公布的信息,涡阳县丹城镇发生的丙肝聚集性疫情中,“目前56人经初筛检测阳性,经采集其中16人进行核酸检测,13人为丙肝病毒阳性。”

自打两岁的孩子在涡阳县人民医院被查出携带丙肝病毒后,张银平就带着孩子来到了省城的这家医院,从11月17日一直住院至今,在此期间,医疗费花去了1万多元。

“谁知道,打针能打出事呢?现在后悔也没有用了。”张银平是丹城镇老天村村民,一直在外务工,妻子带着女儿和儿子留守在家。据他介绍,老天村位于两省交界,距离河南省永城市马桥镇沈楼村的这家个体诊所,只有三四里路,村民遇到感冒、拉肚子的小病都习惯在此治疗。

据了解,不少当地人将吴文义称作“一针灵”,十里八乡甚至外地找他看病的络绎不绝。

在张银平看来,正是当地人习以为常的这种静脉注射,给他的孩子带来了厄运。据他介绍,“老婆的一个朋友,娘家在永城市马桥镇,她告诉我老婆,当地有人被查出感染丙肝,说是基本上都在那家诊所推过针。”随后,妻子带着女儿和儿子来到位于河南的永煤集团总医院进行体检,结果,“女儿没有事”,儿子的体检报告单显示,丙肝抗体呈“阳性”。

记者在病房采访时了解到,感染丙肝病毒的孩子均在这家诊所多次接受过静脉推注的治疗。

“他打的那个针,这么粗的针管。”张银平比划道。“我们从来没有看过他是怎么换针头的,每次兑药都在后面弄的,他出来之后,就看见针头已经安在针管上了。”

据安徽省卫生厅新闻发言人介绍,目前推测此次丙肝感染可能是河南永城这家诊所所致。但是最终的结果需要医学检测支撑,即患者体内的病毒样本与诊所针头或药品上的病毒样本一致,或者是安徽与河南两地患者的病毒样本一致,且都有在诊所就诊经历。他表示,这就需要卫生部从国家层面上来进行统一的调查、检测,“具体的调查结果由卫生部发布。”

记者看到,大部分孩子看起来与正常的孩子并无二样。他们抓着家长买来的粉红色的气球,在拥挤的病房里跑来跑去。不过,这些孩子化验单上的指标却令人吃惊。

一位家长拿出了河南永煤集团总医院出具的一份生化检验报告单,其中显示:4岁的孩子谷丙转氨酶指数为“594”,而参考值为“0~40”;谷草转氨酶指数为“402”,参考值为“0~37”。

和张银平的经历相似,张永利也是老天村村民,同样长期在外务工。听说孩子被确诊为丙肝携带,他从外地赶回来,一头扎进了医院,哪里都没来得及去。“走的时候太急,工资都没有和老板结,现在医疗费花了1万多,最缺的就是钱。”

“现在是不误吃,不误喝,但是以后呢?万一丙肝发作怎么办?”一位家长告诉记者,上午医生给孩子打了针,吃了药,都是保肝护肝的。“我们现在想的不是追究谁的责任,而是怎么给小孩的病治好,我们当农民的,哪能掏得起这些医药费?”她告诉记者,“虽然有新农合,但是很多好药都不在报销目录里,而要想治这个病,就得用这些药呀。”

据张永利介绍,医生建议打干扰素治疗,可是这笔高额的费用让他无法承担。“听说,进口的一针要1000元,国产的一年打下来,也要1万多。”最让他担忧的是,“听说国产的要隔一天打一次,大人都受不了,别说孩子了。”

据涡阳县卫生局副局长李建介绍,目前县委、县政府正在考虑通过大病救助和新农合等途径,帮助患者进行治疗。“县里将召开联席会议,会出台具体的措施。”据他介绍,对于本次事件,涡阳县委、县政府迅速成立丙肝感染防控领导小组。县卫生局在省、市专家的指导下,立即采取措施,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源,加强对确诊患者及时治疗。同时,县卫生局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安全注射、消毒隔离等培训和监督检查,规范医疗行为。加强对丙肝防控的健康教育宣传,积极进行舆论引导,提高当地群众的防范意识。

本报河南永城11月30日电(记者韩俊杰)截至今晚9时30分记者发稿时,对于安徽涡阳县丹城镇丙肝人群聚集性感染事件,目前卫生部和河南省卫生厅的专家仍在紧张调查之中,尚未得出调查结论。

“我们明天也要带孩子去检查一下是否感染丙肝!”今天下午,河南省永城市(县级)马桥镇沈楼村村民老尹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不是都说吴文义的诊所可能传丙肝了吗?俺的孩子也在他那里打过针。”

近日,安徽省涡阳县丹城镇发生丙肝人群聚集性感染。安徽省卫生厅发布信息称,经初步调查,此次疫情中发现的丙肝阳性者均在河南省永城市马桥镇一个体诊所接受过静脉推注治疗,疫情可能是因不安全注射引起。

这个个体诊所,后来被锁定为永城市马桥镇沈楼村卫生所,行医者为乡村医生吴文义。今天下午记者在该村看到,该卫生所大门紧闭。该村村民告诉记者,吴文义今年60多岁,是当地远近闻名的乡村医生,尤其擅长治疗发烧拉肚子,他用注射器静脉推注药物,一般一针就能治病。因此,当地方圆几十里的人都找他看病。

据有关媒体报道,涡阳县丹城镇许多村民均称吴文义治病“从来不换针头,有村民要求换针头还会被他呵斥”。对此,马桥镇几名接受记者采访的村民表示,他们家都有孩子和大人接受过吴文义的治疗,但是之前对于他治病是否不换针头并不确定。

河南省卫生厅应急办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在接到安徽省关于涡阳县丙肝感染事件的通报后,该厅立即派出由监督、疾控、院感等各类专家组成的调查组赴永城市调查核实情况。几天来,调查组通过与相关人员座谈、听取汇报、实地查看等方式对相关问题进行调查核实。针对通报反映的疑似医源性感染等问题,调查组深入马桥镇沈楼村卫生所进行实地调查,了解村卫生所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合法性;药品及输液器、注射器等卫生材料采购渠道和使用情况;静脉注射的规范性等问题。经查,该诊所为通过卫生部门规范审批的合法诊所,在该诊所行医的吴文义为乡村医生,其子吴少华为助理医师,均具有合法的行医资格,目前均在接受调查。初步查实,今年以来,当地在该诊所内进行静脉注射的患者共151人,目前正进行逐一拉网式调查和流行病学调查,已采集其中部分血样进行实验室检测。

据记者了解,卫生部派出的专家组30日上午到达永城,前往河南永城市马桥镇沈楼村卫生所,对诊所进行了检查,并对群众反映不规范注射的当事人吴文义进行了询问。晚9时30分,永城市委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卫生部专家组仍在中州永煤宾馆与河南省卫生厅的专家举行闭门会议,对相关情况进行了解和调查。目前,尚未得出明确的调查结论,有关调查仍在进行之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卫生部专家中好像有李老师的身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可思议,什么年代了,还有这种事!?除了感染丙肝,是不是还要调查一下什么药这么神奇,一针见效,会不会是什么违禁药品,激素之类的,药物本身对身体有没有伤害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这位乡村医生是不懂医学,还是只为省钱,发生这样的事情简直太可悲了,这不仅仅是职业道德的问题,更是个人素养有问题,监管部门也难辞其咎啊。作为80后的我也曾有过这样遭遇,我记得上小学时打疫苗都是连续注射,排好队挨个儿打,直到针管里打完了才会扔掉。不过现在已经没有这种情况了。希望我国的医疗环境以后会有所改善。当然,诚如楼上老师的疑问,是不是需要调查一下这个诊所到底用的是什么药,能见效这么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的现状:先开业再规范。而发达国家是先规范符合标准再开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简直是太可怕了,我们的卫生行政部门干吗去啦,监管了吗?特别是基层的基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往往就是事情发生了才引起重视,平时这些主管部门在干啥去了?要说有责任首先是追究主管部门的责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还有这样的事情?!简直无法想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