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蓝鱼o_0

[动态] 【热点追击】北大生科院院长饶毅决定从此不再参加院士评选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19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9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鬼才 发表于 2011-8-19 10:31
看了你这篇贴子,特转载施一公教授的三篇博文在:
https://bbs.sific.com.cn/thread-59833-1-1.htm ...

精读了三篇博客,确实很有启发。很多顶尖人才流失了。虽然逆境也早就人,但是怎么也不能达到那种高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9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鬼才 发表于 2011-8-18 17:27
中国科技界的浮躁不知几时休?做实质性工作的少,做表面文章的多。这样下去,中国的科技走向何方?

同意版主的观点,也对中国科学界的现状有深深的忧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0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劣币驱逐良币
规则明显干不过潜规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1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中国的所谓的学术界去讨论,实在不如上街环保一下捡几个空瓶来得有意义些。
俺很久不看杂志,没有意思。天知道那些数据是怎么泡制出来嘀?国产的数据尤如GDP的数据一般,基本上都是利国得民有助于社会发展的。
院士离我们太远了。
就说副高吧。这副高的论文要求就有些离谱,而有些论文就更离谱。
某科主任的升副高的一论文是慢性宫颈糜烂的治疗,呵呵,这宫颈糜烂早在N年前就从课本里消失了,而不再是一种病,而是宫颈上皮向阴道部移行的生理表现,这不但慢性了,还治疗了。呵呵,可想而知,这杂志是个什么垃圾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1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不缺人才,不缺钱,缺的是制度。下一个有才海外学子愿或敢回国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1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科学公社李虎军:【饶毅落选中国院士的悲哀】在去哈尔滨的火车上,从朋友电话中惊悉饶毅老师折戟中科院院士增选。饶毅出任北大生科院院长前,是美国西北大学讲座教授。他放弃了美国国籍。他为人坦荡,说话做事得罪不少人,包括一些老院士。饶毅的学术贡献大过很多中科院院士,他的落选是中国学术界的悲哀。

南都讯 记者吴瑶 发自北京 前日,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公布,145人的名单上没有出现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的名字。随后,饶毅在自己的博客上发出一篇题为《从今以后不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声明,称“从2011年8月17日后将不再成为候选人”。

饶毅是目前国内生命科学界的领军人物之一。2007年,45岁的饶毅放弃了美国西北大学讲席教授、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的职位回到中国,出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当时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他的回归被认为是“中国科技界吸引力增强的标志之一”。

饶毅也以大胆敢言而著称,回国前就曾对中国教育科研领域存在的弊病直言不讳,回国后,更多次在国内媒体发表文章痛陈此中沉疴。8月15日,饶毅还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改变科学界浮躁的一个步骤———回国博士后从助理教授做起》的文章,呼吁“在对科学工作者增加支持的情况下,降低职称”。(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饶毅为何做出不再候选的决定?他是怎样看待中科院院士这个头衔的?昨日下午,饶毅在北大生命科学学院大楼的办公室里接受了南都记者的采访。

早就预计到会落选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当初你是出于什么考虑接受了增补院士的推荐呢?

饶毅(以下简称“饶”):接不接受推荐的过程有两个层面的考虑,一个是院士制度本身需不需要存在的问题,我认为院士制度本身是对一些科学工作者工作的肯定,另外,学术权威对行政权力来说也是一种平衡,因此院士制度的存在具有很大的合理性。

具体到个人,我在说明里也提到中国科学家有过一些很好的传统,提到了林可胜、冯德培、邹刚等几个院士。后两位在上世纪80年代我出国前给过我很多支持。我回国以后,还有很多院士支持过我,所以(有院士)来问愿不愿意接受推荐,我就接受了。(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南都:你说这份声明写于2011年3月5日。为什么在3月份的时候就把声明写好了?

饶:自己预计到了。(是基于怎样的判断做出这种预计的?)首先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部分,在美国我们是不断合作做事情,大家相互支持。在中国有这样做的,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对付别人,踩别人一脚的,这是中国文化传统不太好的一部分。

还有以前的老院士是很有自尊的,后面有相当一批人可以说自尊心不够强,为了得到一些东西,包括院士的职位,就算趴在地上也要钻进去。他们自己是这样一个心态,他就认定你也会这样做。

我觉得这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不能等到发生的时候再去写,早点写,可以改。我写这个没有人知道,我这个判断不能让任何人知道。提前说了,很可能会被理解成是在威胁别人。别人都觉得一次没上没关系,但是在我这里是绝对不能接受的。(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南都:你得知结果之后是什么反应,算是应了当初的预料吗?

饶:我知道我的结果可以发了,因为已经写好了。

既然写了这么久,我就会想意义在哪里。其实意义挺大,因为这些人都没有想过有人会是这种态度。我认为全国一定要有这种人,而且有这种人一定是在北大,北大历史上经常会出现些古怪的教授,比起他们来我的古怪是很轻微的。

不要院士荣誉对我个人影响不大

南都:你可能在体制内有不受欢迎的地方,你会不会因此做出一些改变?

饶:我也在体制内,我的教学科研改革都在体制内。而院士这个体制也是多一个荣誉少一个荣誉的问题,对不同的人来说重要性不一样。不要院士荣誉对我个人来说影响不大。在生物学界乃至自然科学界多数人都知道情况,我在什么地位大家都很清楚。

南都:你做出不再候选中科院院士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对这个体系的风气失望了吗?

饶:(落选之后)你说我完全高兴不可能,但是我觉得我这样做,会让这个体系的风气有所收敛,知道下次要去找好的、对的人,对打压别人会有所顾忌。而且我觉得评选中科院院士的体系大体上是比较公正的,但总有一些像我们这样的人,你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被否定,就是因为做得太好了,从来不跟别人低低头、多笑两下。很多国内生物学教授都不去听生物学报告,但看到有院士作学术报告就去听。你说这是去听报告还是……

不是院士制度本身的问题

南都:你还提到过,当时决定接受推荐,是抱着先加入,然后从内部改善的初衷?

饶:我的意思是这个制度应该存在一段时间,我对他们是尊重的。同时我认为其他人不应该再有我这个态度,我(一个人)有这个态度也就算了———好的人应该加入,从中改变,现在是其他人入虎穴,我在外面。

另外,也不是说改善什么,就是希望有更多好的人进去(中科院)。质量改善就是最大的改善。做得好的人会尊重自己,质量也会高,有自尊的人评选的时候不会去接受好处。

我这次提出的声明,其实可以帮他们约束,让他们多考虑一些学术上的事。院士是终身的,就看尊重不尊重自己,如果接受搞关系,就是不尊重自己。

南都:院士评选中出现这种情况是本身制度的问题还是整个都是这样?

饶:大家都知道,很多时候不是院士制度本身的问题,其他单位做事情也是这样做的。就跟很多人骂高考,可是换一个方式做怎么做?推荐信、业余爱好?那也会出现造假。如果大家不都非得想上北大清华,再改就容易了。所以院士制度也是,怎么改,哪些可以改,不是这个制度本身的问题,而是大环境的、文化的问题,文化不改,还是会跟以前一样。

南都:回国之初到现在的状况和当初设想的一样,会影响你的信心吗?

饶:大体想到了,唯一没想到的是中国人背后做小动作捅刀子,我想到了一点,但没想到这么多,有些人做的太过分。

我觉得中国可以很好地发展科学和教育,这不影响我继续做,相信中国会越做越好。我一直有个说法,认为中国的问题这么多,就是中国最有希望的原因。大家都在抱怨,都知道问题在哪里,都知道怎么做,那么就可以做出规划来改变。所以我能看到希望,改一点就往前走了一点。

我这次提出的声明,其实可以帮他们约束,让他们多考虑一些学术上的事。院士是终身的,就看尊重不尊重自己,如果接受搞关系,就是不尊重自己。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

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每两年增选一次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8月17日一经公布,314位候选人锐减为145位,淘汰过半,但还是因为一个人的出局引起了舆论的一片哗然。他就是49岁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享誉海内外的神经科学家,回国前已经是美国著名大学的终身讲席教授。

回国就出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的饶毅,被认为是新时期归国潮中的代表性人物之一。舆论将他的回国与上世纪50年代钱学森、郭永怀的回国相提并论,因为他们都是在海外成名后,壮年归国效力的科学家。

而他在博客中最新表示“从今以后不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落选如此牵动人心是公众对科学公信力的质疑吗?院士又能否代表中国科学的最高境界?对此,饶毅接受了中央台记者车丽的独家专访。

饶毅发布的“从今以后不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博文一上午点击量就将近2万次,这是历次院士增选中少有的现象。昨天(18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称“公众的质疑远远超出了饶毅落选本身,人们更关注的或许是何时可在制度透明、规则明确的环境里轻松地生活。”

主持人:这次中科院增选院士的第一轮评选,其实落榜的占到一半以上,可是您的落选却让很多网友和业界人士鸣不平,他们觉得很意外,作为当事人,您怎么看呢?

饶毅:中国科学院院士制度虽然可能有需要改革的部分,但可能还会在很长时间内存在,跟行政权力是一个平衡。我不主张其他人表态不参选。行内,特别是生命科学界,里面的人都知道问题在哪里,不可能是学术的事情。有些人可能会说(落选是因为)我多说话,有一点这个因素,但不是绝对的因素。

主持人:在您看来到底是什么原因落选呢?

饶毅:我觉得首当其冲,别人对我们这一群人回来感到不安、不自在。有一个人说是老院士反对我们,我觉得绝大多数老院士非常支持我们,反对我们的主要是比我年资低的人。我是78级大学生,我的实验室是1994年成立的。在生物(科学)里,1994年以后在中国(设立)实验室的这些人做院士比较多。

主持人:我注意到您发博客说,8月17日后将不再成为候选人。而您自己说这个博客3月就写好了,只是刚刚发出来,这是您真实的想法吗?为什么隔了将近半年您才发布呢?

饶毅:我只写了这一个,并不是写了两个版本,一个当选的,一个不当选的。我已经猜到(落选)这个事情。我这个人我说什么就做什么,不希望跟别人搞黏黏糊糊的关系。有正常的关系,对工作好,对私人也好。

至于饶毅没有当选的原因,记者咨询了中科院,工作人员表示,这次评选都是院士们在做独立的评选,也是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的。然而,院士论文抄袭、科研经费分配不公、项目评审不够公开透明等等……正是由于中国科学界近年来暴露出的种种问题,才让公众有了猜想的空间和理由。也才出现了种种尴尬:中国科技工作者的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但学术风气和学术水平并不令人满意,自主创新能力还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徘徊。

主持人:从1996年起,您的博客中介绍了许多个中国科学家的情况,在您看来 “院士”可以代表“科学”的最高境界吗?

饶毅:中国科学界里,院士代表了很多不错的(科研人员)。有两个人可以得诺贝尔奖金,但在中国都不是院士,连提名都没有。他们的工作很重要,是过去一个世纪里,在重要现代科学研究里,做得非常突出的两个例子。有很多院士比他们的工作差得很远。

做科学一定要对科学的重要性和有趣性有追求,而不是以当选什么为追求。在中国科学界,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科学没有兴趣。

主持人:现在,科学界很多人在追求论文数量,学术头衔等等,可是2006年、2009年、2010年,您在北京的实验室论文数量为零。”有什么理由让您如此不同呢?

饶毅:做研究的论***是要发表的,但有时快有时慢。你不要着急,要先为你最重要、最好的工作努力。

主持人:您在美国的《科学》杂志上发表过文章,提到目前中国科学界“腐蚀精神、阻碍创新” 您认为这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呢?

饶毅:在中国科学界,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科学没有兴趣。如果对科学(有兴趣),就很想听报告,很想看科学杂志。可是,在生命科学界,有相当好的国外的重要科学人物来作有趣的科学报告的时候,全国90%老师、教授、研究员不参加,参加的都是学生。这就说明这些老师一(对科学)没有兴趣。有些人很有趣,只有中国院士作学术报告,他才一定去听,露个脸希望人家认识他,下次给他投票。

主持人:在未来的科学界,您打算怎样来发展自己的科学研究,站在什么角度上以及您想做什么样的科学家呢?

饶毅:科学家是要做出有意义、很有趣的工作。科学研究外界对我没有影响,北大对我很支持,国家对我们很支持。我自己的研究是做社会行为和社会认知的,有一些简单的就是怎么打架,为什么社交,为什么选择对象,我们都能在动物领域做实验。我们这方面可以提高,可以和学生一起把这些方面做得很好,现在做的很有趣。

90年前的五四运动时期,前辈们就曾提出“今日之急务,莫如科学精神之普及”。饶毅在接受采访时谈到这个话题时饶有兴致,他说自己的科学理想是“做出有意义同时很有趣的工作”。

其实,只有一个充满公信的科学界,才能让公众期待它的创造力,也才能使得科技工作不仅有意义同时有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1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金陵 发表于 2011-8-18 17:49
上帝赋予了科学家天才智慧的智商, 却没有给予太多的融于现实,较好地处理人际关系的情商, 更无法改变其崇尚理 ...

搞科研的如果太圆滑,那么科研成就是很有限的。
我想消沉不会,只不过是对这个环境有点悲哀,而且我相信这个环境短期也不会改变。实属无奈之举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1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天我一直在想,不得了,中国的学风太浮躁了。试问一下我们论坛能守住“慎独”的疆界吗?这是我目前最担心的一件事。目前许多事真是无可奈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1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鬼才 发表于 2011-8-21 22:18
这几天我一直在想,不得了,中国的学风太浮躁了。试问一下我们论坛能守住“慎独”的疆界吗?这是我目前最担 ...

鬼才老师辛苦,相信您的担忧也是不无道理。但是现情况下,任何个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2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不缺无用的人才,就缺真真的人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2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们总以为学术界需要的是高智商,而我们却更需要所谓的情商,真是中华民族的悲哀!现在申请经费也好职称评定也罢,都要走非正规之路,要不你就走远了,我们医院去年就晋升了一个自己未写过一个字论文的副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2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蓝鱼o_0 发表于 2011-8-19 08:44
其实饶院长可以借鉴施一公教授的经验,施老板不但业务过硬(CNS跟吃饭一样频繁),而且关系搞的很不错,具 ...

同意你的观点。人首先要认清现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3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不缺乏人才
但中国的现状如此,从上幼儿园开始到毕业,到找工作,到评职称等等,无一不充斥着金钱和权力的交易,真正的人才在流失,悲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3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会浮躁?浮躁的人又在追求什么?感叹“共产主义”来的太慢,我们已经等不及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3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宁静的夏天 发表于 2011-8-23 10:30
为什么会浮躁?浮躁的人又在追求什么?感叹“共产主义”来的太慢,我们已经等不及了。

为什么人活在世上要浮躁?我不明白。人啊,还是本份老实一点好。至少可以睡个安心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3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道是" 适者生存" ,国内的"学术关系网" 让" 海龟"水土不服!
当学术需要关系来开道, 究竟会发展成什么, 令人担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3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淡定!!!不当院士依然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4 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鬼才 发表于 2011-8-18 17:27
中国科技界的浮躁不知几时休?做实质性工作的少,做表面文章的多。这样下去,中国的科技走向何方?

浮躁的学术,报喜不报忧的占据,还容得下多少踏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4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唉,既然无力改变,就试着适应融入吧,争取出污泥而不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