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819|回复: 63

[动态] 【热点追击】北大生科院院长饶毅决定从此不再参加院士评选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18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本帖最后由 蓝鱼o_0 于 2011-8-18 16:35 编辑

鉴于推崇中国科学院前身中央研究院生命科学方面代表性科学家林可胜等、敬佩中国科学院第一批学部委员如神经生理学家冯德培等、尊重50年代以来在国内艰苦环境中坚持做好科学研究的院士、感谢其学部委员(特别是冯德培、邹岗等)在80年代对我的支持和现有院士近年在我回国工作后多方面的支持,我于2011年初接受推荐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表达了的尊重和感谢后,从2011年8月17日后将不再成为候选人。
  
2011年3月5日写 2011年8月17日添加日期

博客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 ... =blog&id=4761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8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1985至1991年在旧金山加州大学读研究生,1986年起随美国科学院士Y. N. Jan和L. Y. Jan教授做博士论文研究,用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果蝇神经发育的分子机理。1991至1994年在哈佛大学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系做博士后, 随美国科学院士D. A. Melton教授,研究脊椎动物神经诱导的分子机理。1994至2004年任教于华盛顿大学解剖和神经生物学系。2004年起任西北大学医学院神经科教授、西北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实验室研究方向是高等动物发育的分子信号。 饶毅教授为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

任国际刊物的编委
美国的Journal of Neuroscience《神经科学杂志》、日本的Neuroscience Research 《神经科学研究》、瑞士出版香港科技大学主编的NeuroSignals《神经信号》、荷兰出版美国主编的Developmental Brain Research 《发育脑研究》、中国的《科学通报》(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英国的生命科学网络评论刊物Faculty of 1000 《千位教授》。主持过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等支持的Gordon国际会议。为三十多种国际杂志审稿、经常正式应邀为学术机构演讲(包括斯坦福大学、洛克菲勒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多个校区、日本东京大学、德国马普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8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2007-present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院长 Dean of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China  2006-present 西北大学神经内科学Elsa Swanson讲席教授
2006-present 美国西北大学Feinberg医学院Feinberg临床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主任(Director of Research,Feinberg Clinical Neuro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2004-present 中国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学术副所长 National Institute of Bi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China   
2004-present美国西北大学神经内科学教授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Feinberg School of Medicine, Chicago, IL, USA   2004-2006 美国西北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1994-2004 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医学院解剖学与神经生物学系 Department of Anatomy and Neurobiology at Washing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in St. Louis, Missouri, USA   
2001-2006 Journal of Neuroscience(美国)《神经科学杂志》编委   
2006-present Developmental Biology (美国)《发育生物学》编委   
2002-2005 Developmental Brain Research (美国)《发育脑研究》编委   
2006-present Brain Research (美国)《脑研究》编委   
2000-present Neuroscience Research (日本)《神经科学研究》编委   
2006-present PLoS One (美国)《科学公共图书杂志》编委   
2001-2006 Faculty of 1000 (英国)《千位教授》 成员   
2001-2008 NeuroSignals (瑞士和香港)《神经信号》编委   
2003-2005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中国) 《科学通报》编委   
2006-present Cell Research (中国)《细胞研究》编委   
2005-present Neuroscience Bulletin《中国神经科学杂志》编委   
1999-present 《二十一世纪》 (香港) 编委   
2004-present 《科学文化评论》(中国) 编委   
2004-present《科技中国》 (中国) 编委   
1998 Gordon分子和细胞神经生物学会议 副主席   
2000 Gordon分子和细胞神经生物学会议 主席   
2003 主席,国际脑研究组织皮层发育和进化会议Chair,IBRO Symposium on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Cortical Specification   
1999-2001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发育神经生物学评审委员会 委员Panelist, Developmental Neuroscience Panel, NSF   
1998-2000 杰出青年基金B类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   
2004-present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兼职博士生导师   
2006- present 中国科技大学兼职教授   
2002-2005 中国科学院上海交叉学科研究中心共同主任   
2002-present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兼职博士生导师   
1999-present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理事会成员   
1999-present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1996-1999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1995-1996 讲课: 发育神经生物学 华盛顿大学   
1996-1999 主持: 分子 华盛顿大学   
1997-1999 主持: 神经发育原理 华盛顿大学   
1999-2004 讲课: 细胞神经生物学 华盛顿大学   
1997 主持: 分子发育神经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   
1998 讲课: 发育遗传学 北京大学   
2000-2002 主持: 分子和细胞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2003-2004 讲课: 分子和细胞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2001-2003 讲课: 神经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 神经科学研究所   
2002-2003 讲课: 分子和细胞神经生物学 香港科技大学   
2005-2006 主持: 发育神经生物学 美国西北大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8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早期发表文章:

生命科学论文
Rao Y, Wong K, Ward M, Jurgensen C, and Wu JY (2002). Neuronal migration and molecular conservation with leukocyte chemotaxis. Genes and Development 16:2973-2984.   
Wong K, Ren X-R, Huang Y-Z, Xie Y, Liu G, Saito H, Tang H, Wen L, Brady-Kalnay SM, Mei L, Wu JY, Xiong W-C, and Rao Y (2001). Signal Transduction in Neuronal Migration: Roles of GTPase Activating Proteins and the Small GTPase Cdc42 in the Slit-Robo Pathway. Cell 107:209-221.   
Wu JY, Feng L, Park H-T, Havlioglu N, Wen L, Tang H, Bacon KB, Jiang Z, Zhang X-C, and Rao Y (2001). Slit, a molecule known to guide axon projection and neuronal migration, inhibits leukocyte chemotaxis induced by chemotactic factors. Nature 410:948-952.   
Wu W, Wong K, Chen JH, Jiang ZH, Dupuis S, Wu JY, and Rao Y (1999). Directional guidance of neuronal migration in the olfactory system by the protein Slit. Nature (article) 400:331-336.   
Li HS, Chen JH, Wu W, Fagaly T, Yuan WL, Zhou L, Dupuis S, Jiang Z, Nash W, Gick C, Ornitz D, Wu JY, and Rao Y (1999). Vertebrate Slit, a secreted ligand for the transmembrane protein Roundabout, is a repellent for olfactory bulb axons. Cell 96, 807-818.   
Li HS, Tierney C, Wen L, Wu JY and Rao Y (1997). A single morphogenetic field gives rise to two retina primordia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prechordal mesoderm. Development 124:603-615.   
Wu JY, Wen L, Zhang, WJ and Rao Y (1996). The secreted product of Xenopus gene lunatic fringe, a vertebrate signaling molecule. Science 273:355-358.   
Rao Y, Jan LY, and Jan YN (1990). Similarity of the product of the Drosophila neurogenic gene big brain to transmembrane channel proteins. Nature 345:163-167

列出的都是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研究论文。早期就CNS发到手软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8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梦】  

我希望,本世纪的华人能创造一个“中国梦”:全体华人,不分地域、国籍,集体努力建设一个群体幸福的中国,以中国的实践为世界提供新的模式。   在这个前提下,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回国:失去的是以个人成功为标准的“美国梦”,获得的是以个人与群体共同幸福为自豪的“中国梦”。   在这个前提下,我也希望归国者和国内的人成为同志:摒弃以关系为导向的旧习性,建立以事业为导向的新文化,携手并肩共同探索新道路。   如果大家携手并肩,有可能以中国为基点推动人类进步。   我记得,文革末期,我生活的江西南昌连蔬菜都要定量,肉类已经极其缺乏多年,中秋月饼也要定量,每年春节才有按家庭人口供应的所谓“年货”,不过是目前的常见食品腐竹、香菇、木耳、冰糖等。通过中国人民30多年的努力,中国不仅远离经济崩溃的边缘,而且能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起飞。我相信,中国还能在其他方面取得了不起的成就。   中国的进步并非无可挑剔,应该欢迎继续批评。中国有时还有退步。比如,我回国后才知道现在有的大学的政治课所要求的科目比文革时期还多,十分令人不解。显然,中国大学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培养从政者,政治课更不能比文革时期还多。中国的缺点当然不止这一点。但是,正因为中国的进步有限、不如意处还很多,所以才需要吸引更多的人、需要支持和鼓励更多的人做好各方面工作。 饶毅   毋庸讳言,许多人出国的一个原因是以为美国代表人类发展的理想。这样的想法,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出国的华人中大概不是少数。而如果纵观世界历史、依据客观事实进行深刻的思考,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可能:中国诸子百家的文化基础、包容传统,结合中西的理
  饶毅
性思维,为人类发展提供了一个可能不同于受宗教极大影响的西方模式,也许优于西方的模式。   中国的缺点众目睽睽,好像从来不乏国内外的批评。中国的优点,有些却没有得到冷静的挖掘。有位尚未回国的学者说:如果中国可以自由**,将比美国乱很多。我想说:如果美国没有宗教,腐败和道德问题可能比目前中国还多。一个不依赖宗教而建立了道德体系的文化,是世界上非常突出的成就。   很多海外华人批评中国的问题,有些非常中肯。但是,与其在国外批评、抱怨,不如在国内批评、在国内扎扎实实做工作。在国外批评勇气不需要很多,而且起的作用不大。在国内,目前还没有人能像梁漱溟、马寅初那样有脊梁。在国外不是不能为中国做事,但不如在国内做的多。目前,还没有人能赶上“两弹一星”时期科学家,在那样艰难的环境下却为中国做出很重要的贡献。   中国肯定应该改进缺点。但是,批评中国的华人,也不妨想想西方是否有些根本性质的问题没有解决。宗教问题就是一个例子。宗教对美国的影响,远大于一般华人能理解和接受的程度。迄今为止、以及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没有一个美国总统是不信基督教的(而且除了一个天主教徒外,其他都是新教徒)。华人批评中国有些事情过分政治化,不无道理。但是,同样的华人,有几个要求自己的子女不屈服于公众压力而拒绝在中小学经常宣誓(pledge of allegiance)、拒绝用带有“上帝以下的国度”(one nation, under God)的誓词?   这样的说法有些华人为美国开脱成不重要的表面文章,其实是表明宗教势力强大。我曾在芝加哥参加过一个上千人的中学生科学竞赛,开场竟然也要用同样的宣誓,我坐下来拒绝宣誓,成为全场的异数,而其他人无论是否信上帝,都没坐下。这样的宗教影响,对个人还有很多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国家长期的副作用,也常常有例子。美国宗教势力不懈地压制生物课讲进化论,不断创造名目不同的神创论名词塞进正规教育体系。美国对非犹太基督教国家的态度,没有脱离宗教的潜台词。   毋庸赘言,如果和西方相比,中国在许多方面还落后、甚至很落后。但是,如果我们努力,中国不仅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而且也可能在多方面超越西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道德诸方面。在科学技术和教育方面,中国也将在学习、吸收的基础上,探索超出西方的模式。   中国还有很大的问题没有解决。尚未通过艰难的坎,既有勇气问题,也有具体怎么过的问题,但是,中国已经从近代最严重的外忧内患(日本入侵、文化大革命)中走出。中国还有人权问题,但是中国近年只有进步没有退步。而布什当任总统期间美国的人权退步到践踏几十年前签订的《日内瓦公约》。奥巴马也慑于国内压力,并没有向伊拉克人民、向世界道歉当年美国国家对联合国撒谎、对国际公约的肆意曲解。   我认为,中国诸子百家的文化根本是优点。中国不热心侵略是优点。中国不依赖宗教来约束人民是优点。中国的文化传统在根本上优于西方经宗教深刻改变后的传统。中国的诸子百家,是民主、平等、和平、理性的探讨。没有宗教的吓唬人,没有强求他人信自己才能得救,没有故意以谎言、欺骗为基础。在美国的生活告诉我,宗教在西方和其他一些国家的影响,消失将相当缓慢。宗教的负面影响去除的过程,会慢于中国现有的主要问题和各种大毛病改变,而且会慢很多。海外华人并不能影响美国宗教副作用是否消失、多快消失,而回国来参与工作,却可以推动中国社会进步。   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曾说:“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什么,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but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   我们今天可以说:“不仅要问中国还有什么问题,而且要问你可以为中国解决什么问题” (ask not only what problems China has, but also what problems you can solve for Chin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8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中国教育科技的建议
  2007年,时年45岁的饶毅从美国西北大学归国,他曾任该校讲席教授、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在2008年回国时年届不惑,已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讲席教授,并获得了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授予的1000万美元研究经费。两人的回国在当时都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并被认为是中国科技界吸引力增强的标志之一。  
 饶毅在全职回国前,就多次对中国的教育科技问题提出直言不讳的批评,在国内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在施一公回国后,两人开始联合发表文章,直陈中国教育科技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诸多建议。   在今年1月6日的一篇发表于《科学网》的博客文章中,饶毅就谈到了科研经费管理问题,并失望地表示,“经费分配这个问题,可以说近年丝毫没有解决”。   他说,他和鲁白、邹承鲁发表于2004年的文章,没有过时。   “在目前,不走后门正常申请经费,会屡遭闷棍。而搞拉帮结派得到后台支持的、科学记录并不很好的人,却不难得到支持。”目前的问题不是好科学家没有经费,而是差的科研人员,如果会拉关系,也能得到很多经费。   在一次经费申请过程中,饶毅被刷了下来:“一个组的间接反馈是说我没有联系他们,不尊重他们”。    在这次经历中饶毅还发现,在国内成长起来的科研人员比海归科学家更按国际标准行事。在支持他的组里面,有几个专家是国内成长起来的。不支持他的两个组里的专家,基本都是海归。“评审的和被评审事先联系、事后一道吃饭,这明显违规,不符国际惯例。但在中国却成了标准,而且奉行这样标准的多数是海归”。   所以他们在社论中写道:“无须陈述科学研究和经费管理中的伦理规章,因为绝大多数中国研究界的权势人物都在工业化国家接受过教育。”“这种潜规则文化甚至渗透到那些刚从海外回国学者的意识中:他们很快适应局部环境,并传承和发扬不健康的文化。”所以,在饶毅看来,如果目前状况没有改变,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回国后会努力争取改善我国科技体制的猜想是不成立的。   从今以后不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鉴于推崇中国科学院前身中央研究院生命科学方面代表性科学家林可胜等、敬佩中国科学院第一批学部委员如神经生理学家冯德培等、尊重50年代以来在国内艰苦环境中坚持做好科学研究的院士、感谢其学部委员(特别是冯德培、邹岗等)在80年代对我的支持和现有院士近年在我回国工作后多方面的支持,我于2011年初接受推荐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表达了的尊重和感谢后,从2011年8月17日后将不再成为候选人。 2011年3月5日写 2011年8月17日添加日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8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院士初选落选 

 2011年8月17日,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对外公布。同日,一篇“从今以后不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博客文章,再度引发公众对院士话题的热议。博客作者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在中科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中出现过,但在中国科学院昨天公布的初步候选人名单中落选。饶毅在当晚接受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早就预计到了这个结果”“任何学生物的人都会知道原因”。   5个月前就写好博文   饶毅在博客中写道:“鉴于推崇中国科学院前身中央研究院生命科学方面代表性科学家林可胜等,敬佩中国科学院第一批学部委员如神经生理学家冯德培等,尊重50年代以来在国内艰苦环境中坚持做好科学研究的院士,感谢其学部委员(特别是冯德培、邹岗等)在80年代对我的支持和现有院士近年在我回国工作后多方面的支持,我于2011年初接受推荐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饶毅说,“在表达了尊重和感谢后,从2011年8月17日后将不再成为候选人。”在落款时间上,饶毅写的是,“2011年3月5日写,2011年8月17日添加日期”。   “结果早就预计到了”   对于为何发出这样的博客,饶毅表示不愿多说,“我该传达的意思都已经传达得很清楚了,我想说的都在我的几篇博客中,为什么答应参选,为什么今后不再成为候选人,这些博客内容是一脉相承的。不想再另外说明”。   至于为何早在3月已经写好博文,而在昨天才对外发出,饶毅解释说:“我总要等到别人公布结果后才发吧,其实我早就预计到了这样的结果,在3月就已经想好了”。   就在昨天博文发表的两天前,他的一篇《减少中国科学界浮躁的一个必要步骤》的博客文章似乎透露了蛛丝马迹:   “对于行内来说,都清楚中国生命科学这二十年的基本情况:国外做过博士、博士后,回国立即做正教授,再做一两篇Nature、Science、Cell,或者几篇同领域最好杂志的论文,就可以做院士”“中国科学界浮躁是自然的,不浮躁倒奇怪:因为职称高,没有‘后顾之忧’,不怕评审,就热衷通过搞关系奔经费、而不是靠学术。中国生命科学界,90%以上的教授在90%以上时间不听学术报告有些人(国内所谓做得好的人)不听国际重要科学家的报告,而为了当选院士的投票只听国内院士的报告,给现在的学生树立不良榜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8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国 人 的悲哀,就因为喜欢说点实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8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8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不缺乏人才
但中国的现状如此,从上幼儿园开始到毕业,到找工作,到评职称等等,无一不充斥着金钱和权力的交易,真正的人才在流失,悲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8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aizaisky 发表于 2011-8-18 17:05
中国不缺乏人才
但中国的现状如此,从上幼儿园开始到毕业,到找工作,到评职称等等,无一不充斥着金钱和权 ...

真正做学术的少了,急功近利的多了。其根源是社会风气这个土壤,现在想找个钱学森,邓稼先,詹天佑。。。。。。真不容易啊。牛人很多不愿意回国,遇到热心回国,报效祖国的还没有相应的待遇。可悲可叹可气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8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蓝鱼o_0 发表于 2011-8-18 17:09
真正做学术的少了,急功近利的多了。其根源是社会风气这个土壤,现在想找个钱学森,邓稼先,詹天佑。。。 ...

不过,中国总的来说还是在发展,至少从目前炒得沸沸扬扬的《新婚姻法》中,虽然反对的声音多于赞同的声音,但我觉得这是一个进步。
将来,或许,每个人才都会有他的用武之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8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蓝鱼o_0 发表于 2011-8-18 17:09
真正做学术的少了,急功近利的多了。其根源是社会风气这个土壤,现在想找个钱学森,邓稼先,詹天佑。。。 ...

国外知名杂志NATURE(俗称《自然》),发表评论,中国应该给予科学人才应有的鼓励,支持,和条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科研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8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科技界的浮躁不知几时休?做实质性工作的少,做表面文章的多。这样下去,中国的科技走向何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8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摒弃以关系为导向的旧习性,建立以事业为导向的新文化,携手并肩共同探索新道路。敬佩有这样人格的人,希望中国能培养和善待这些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8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鬼才 发表于 2011-8-18 17:27
中国科技界的浮躁不知几时休?做实质性工作的少,做表面文章的多。这样下去,中国的科技走向何方?

主流研究尚且如此,院感研究(分子流行病学,宏观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就更如此了,心里不是滋味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8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蓝鱼o_0 发表于 2011-8-18 17:32
主流研究尚且如此,院感研究(分子流行病学,宏观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就更如此了,心里 ...

看到这种状态,心里十分难受。不能这样下去,我们做院感工作一定要潜下心去,认真,认真,再认真。当前在工作中压力非常之大,但我们只能顶住压力向前努力,脚踏实地,做正确的事,这是我们应有的选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8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DLL 发表于 2011-8-18 17:31
摒弃以关系为导向的旧习性,建立以事业为导向的新文化,携手并肩共同探索新道路。敬佩有这样人格的人,希望 ...

院士这个圈子就是自己玩。外人是很难进的。饶院长并不是个例。
看看当年的袁隆平吧,“杂交水稻之父”,解决了那么多国人的温饱问题,结果呢,院士之路崎岖坎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8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鬼才 发表于 2011-8-18 17:38
看到这种状态,心里十分难受。不能这样下去,我们做院感工作一定要潜下心去,认真,认真,再认真。当前在 ...

非常认同您的观点,看准自己的方向,认真走下去,脚踏实地,做正确的事。尽管没有“封侯非我愿,唯冀海波平”的境界,但是我愿意孜孜以求,我也相信有勇气移山的也并不是只有一个愚公。

虽然饶院长的话是气话,但是也是压抑很久不吐不快,理解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8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帝赋予了科学家天才智慧的智商, 却没有给予太多的融于现实,较好地处理人际关系的情商, 更无法改变其崇尚理想愤世嫉俗的本质特征. 悲哀!!! 一个优秀科学家就此消沉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