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成人和儿童患者外周动脉导管及压力监测装置
1. 对于成人,选择桡、肱、足背动静脉较股动静脉或腋窝更有利于预防感染。(ⅠB类)
2. 对于儿童,不应使用肱动静脉,选用背部及胫骨后血管较股部或腋窝部血管更有利于预防感染。(Ⅱ类)
3. 在外周动脉穿刺操作时,最少佩戴帽子、口罩和无菌手套,并使用小的无菌布。(ⅠB类)
4. 在进行腋窝或股动脉置管时,应采用最大无菌屏障措施。(Ⅱ类)
5. 仅在有临床指征时才更换动脉导管。(Ⅱ类)
6. 不再需要时尽早移除导管。(Ⅱ类)
7. 尽可能使用一次性转导装置。(ⅠB类)
8. 不要常规更换动脉置管来预防导管相关感染。(Ⅱ类)
9. 一次性或可重复使用压力换能器每96小时更换,同时更换系统其它部件(包括输液管、连续冲洗装置和冲洗液)。(ⅠB类)
10. 保持压力监测系统所有部件(包括校准设备和冲洗液)无菌。(ⅠA类)
11. 尽量减少对压力监测装置的操作。应用封闭冲洗系统(即连续冲洗),而不是开放系统(即使用注射器和三通阀),来保持压力监测导管通畅。(Ⅱ类)
12. 若压力监测装置不是通过三通阀而是隔膜,使用前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擦拭隔膜。(ⅠA类)
13. 不可通过压力监测装置输注含葡萄糖或胃肠外营养液体。(ⅠA类)
14. 若不能使用一次性压力换能器,可重复使用的换能器应依据厂家说明书建议的方法进行灭菌。(ⅠA类)
十八、更换给药装置
1. 对于不输注血液及血液制品或脂肪乳的患者,不必在96小时内更换连续给药装置,但至少每7天更换1次。(ⅠA类)
2. 关于间断给药装置的更换,尚无推荐意见。(未明确)
3. 关于更换给药针的时间间隔,尚无推荐意见。(未明确)
4. 输注血液及血液制品或脂肪乳的患者,应在开始输注24小时内更换输液管。(ⅠB类)
5. 输注丙泊酚的患者,根据厂家建议,应在每6或12小时更换输液瓶时更换输液管。(ⅠA类)
6. 关于给药针留置时间,尚无推荐意见。
十九、无针导管系统
1. 无针装置至少应与输液装置同时更换。频于每72小时更换,不能带来额外益处。(Ⅱ类)
2. 无针装置接口更换频率不应频于每72小时更换或根据制造厂家的建议更换,以减少感染率。(Ⅱ类)
3. 保证系统各成分相匹配,以减少渗漏或破裂。(Ⅱ类)
4. 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氯己定、聚维酮碘、碘剂或70%酒精)擦拭接触的端口对其进行消毒,以减少污染风险。(ⅠA类)
5. 使用无针系统连接静脉输液管。(ⅠC类)
6. 在使用无针装置时,劈裂式活瓣可能优于其他机械瓣,因为后者机械瓣可增加感染风险。(Ⅱ类)
来源:重庆市医院感染控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