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告区+ 发布

08-22 17:30
08-22 17:29
盛夏的果实第二届SIFIC感控科普视频大赛获奖视频作品上线啦,在“音视频库”查询观看
08-18 09:31
03-06 08:48
01-06 15:55
01-02 17:30
楼主: 无极紫晶

《医院感染管理执行力-案例分析》精彩片段赏析

   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2-28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这样将“戊二醛熏蒸消毒柜”退货的

    一、问题背景

门诊手术室长期以来使用甲醛薰箱进行器械“消毒灭菌”。但是这种甲醛自然挥发法的消毒方法在2002年版的《消毒技术规范》中已经明确被淘汰。忽然有一天,护士长找到感染管理科,商议能否给新购进的某品牌“戊二醛熏蒸消毒柜”进行使用前的效果监测。我很震惊和疑惑,曾经看到有些医院在使用该类设备处理应该灭菌的手术器械,如电钻、电刀、导线,没有想到自己医院的手术室也打算使用。而且未经过感染管理科审核及参与就擅自购进灭菌设备是不符合医院相关管理要求的。经过了解,我告知护士长,看在私人关系的份上,我可以监测;看在工作关系上,我应该予以拒绝。

    二、难点剖析

面对这种根本不能达到灭菌效果的设备,感染管理科要做的工作是充分的了解及掌握该产品的工作原理及性能,用循证的观点及依据证明该产品不能用于“灭菌”,说服门诊手术室护士长及医院相关领导作退货处理,让公司接受无条件退货的现实。

    三、行动过程

感染管理科从手术室取得了该类设备的宣传材料、使用说明书,登录该公司网站收集了工作原理、性能、用户反映及等相关资料,又登陆卫生部网站查找该产品的卫生许可批件,资料收集齐全,我思想上有了一个初步结论与计划。

为了充分验证其所谓的灭菌效果,我建议护士长开启该设备两个灭菌周期后,我们再按照无菌物品的监测操作规程进行监测。检测结果发现“有霉菌生长”。有了充分的证据,做了充分的准备,我和护士长开始沟通:第一,该设备没有“卫生许可批件”;第二,其所有的宣传册以及使用手册中擅自将“杀菌”全部更改成了“灭菌”。尽管“杀”和“灭”在日常生活中差不多,但是在消毒灭菌工作中“杀菌”与“灭菌”是具有质的区别的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第三,“医疗器械注册证”中也明确指出“本机不得用于手术器械的灭菌”;第四,我们的灭菌效果监测结果不合格;第五,2002年《消毒技术规范》中指出,使用戊二醛灭菌常用浸泡法,时间10h以上。熏箱作用5-6h就可以灭菌是没有依据的。厂家在偷换概念玩文字游戏;第六,使用手册中注明的几个问题与厂家代表培训内容有出入,主要有“必须使用酸性(pH3.5-4.5)的2%戊二醛消毒液”、“安装时消毒柜应离墙10cm以上,并将随机所附的排气管一端与消毒柜排气管连接,另一端置于室外”、“设定灭菌时间600min以上”等等。象某些厂家说得那样,5-6个小时就能达到灭菌,这不是在考验我们工作人员的智商吗?我感到了“被侮辱”;第七,国内某省药监部门曾经以“销售无证医疗器械”名义查处过此类设备,对使用该类设备的医院进行了处罚(该省药监局网站上有通报)。

    四、结局

护士长听后惊呼上当。我执意必须退货,否则感染管理科难以为其负责。与医院领导、设备处负责人进行沟通,达成了退货的一致意见。后来,代理商多次找到感染管理科请求网开一面,并答应事成之后可以对我们进行资助等等,遭到我们严词拒绝。最后他们又要求出具一份监测报告证明不合格,他们也好据此办理退货,也被我们严词拒绝。销售不合格产品本来就是错误行为,当初没有征求感染管理科意见购进,现在却想凭借我们的监测报告去退货,那是不可能的。我们没有权力、也没有义务出具这份报告。最后代理商还是“悄悄地”将设备拉走,正如它悄悄地来到医院。


五、案例分析

此次博弈,其实是智慧的交锋。感染管理科人员应认真学习并充分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否则不良厂商的文字游戏会让感控及临床人员摸不着头绪,甚至还感到人家所说极是,到头来只能是带来极大的隐患。我们在发现问题后,应积极采取措施,收集充足的证据资料,坚持原则,做到处置有理、工作有力。个别销售商也应该端正自己的行为,依法经营及销售,销售具有资质的合格产品,否则最后还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冯忠军)

【专家点评】

本案例首先从收集相关资料着手;同时,认真解读厂家提供“资料”;再结合现场监测结果,并形成了该产品的七大“罪状”;最终,“代理商还是悄悄地将设备拉走,正如它悄悄地来到医院。” 此番博弈,以我们院感人员的智慧,战胜了不良商家的“邪恶”。这不仅体现了我们院感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更是彰显了我们院感人员的行风道德水准。通读全文,与其说是份业务案例的分析,倒不如讲是篇先进事迹报告。

下面,有关消毒剂薰箱的问题,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仅供参考。

首先,要使医疗器械/物品上的病原微生物减少90%以上(消毒水平),或达到无菌保障水平(SAL:10-6),就必须选择国家许可的消毒剂/灭菌剂,且消毒/灭菌因子(包括物理、化学与生物类)必须与被消毒/灭菌的物体(包括外表、内腔),在特定的温度、时间条件下,两者充分接触才能达到消毒/灭菌要求;如,对医疗器械进行浸泡消毒,就必须把该器械完全浸没在消毒剂溶液中,且如有管腔的话,应将消毒剂灌注入管腔内,直至无气泡发生止。只有这样才能使该器械与消毒剂进行有效的接触;不然,如器械露出液面,或管腔内的气泡未排尽,那么,这些部位便无法与消毒剂接触,病原微生物就不会被杀灭。然而,消毒剂经过“熏蒸”过程所产生的“气雾”,不能完全“附着”到整个医疗器械上,达不到像在溶液中那样,与消毒剂进行有效接触,因此,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消毒/灭菌效果。

为什么“熏蒸”消毒的效果不尽人意,其中的原因也很简单。要让消毒柜内的空间充满消毒剂,就是让“液态化”的消毒剂“气雾化”。气雾化的本质就是使水变成“气泡”,因为“气泡”比空气轻,便能在消毒柜内悬浮起来。当我们看到了柜内充满了“气雾”,其本质是消毒柜内悬浮着无数个“气泡”所致;只是我们的肉眼无法分辨它们罢了。殊不知,由于气泡表面的静电作用,“气泡”与“气泡”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距离。我们假设,如果让这些“气泡”同时落到物品的表面,由于“气泡”是圆的,因此,再紧密排列的“气泡”都不可能完全覆盖住物品的表面;更何况,由于“气泡”表面张力的作用,当它一落到物品表面时,即会发生“爆炸”现象,而残留的消毒溶液更是无法覆盖物品的表面。这个现象,我们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找到答案,那就是小孩子们玩的“吹肥皂泡泡”的游戏。

其次,消毒剂熏蒸消毒的最大缺点是:被消毒的器械必须是裸露的。因为,包装物质会屏障消毒剂与器械表面的接触,这就给消毒后的物品储藏带来不利,因为,一旦打开熏蒸柜门时,外界的空气便立即会进入消毒柜,污染已被消毒过的物品。

再次,消毒剂熏蒸柜通常都是常压的,因此,几乎没有穿透作用,这对于带腔/孔的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的挑战更大,换言之,更容易造成消毒/灭菌的失败。其发生医院相关性感染的隐患极大。

                                                                点评专家:倪晓平

回复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28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快速反应,及时应对甲流疫情

一、问题背景

2009511四川省出现首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以来,全国多个省份相继报告了多个甲型H1N1流感病例,第二波甲流疫情袭击大陆地区,重症、死亡病例随之出现。根据卫生部与卫生厅的总体部署,新疆地区各级医院也做了相应的防控安排,我院感染管理科也针对形势与要求,开展了甲流培训教育、落实预检分诊等相关工作。200993,我院发热门诊接诊一名发热患者,按照《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版)》的诊断标准,经流行病学史询问和症状观察,接诊医师初步确认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诊断。因此逐级上报,感染管理科参与调查与应对。

二、难点剖析

2009年4月,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行。随后我国部分地区相继出现甲流疫情。然而,9月份以前,新疆仿佛是一片净土,数月来风平浪静,并未发现疑似病例。懈怠漏诊的情况极有可能在某院发生。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非专业医师容易漏诊。病毒主要通过接触及飞沫传播,一旦处置不当,就会发生交叉传播与流行暴发。同时合理安置和转运病人,也是处置过程的一个要点。因此,如何及早识别,隔离防护,防止扩散是对感染管理工作的一个考验,也是对前期备战成效的一个检验。针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如何将制度的规定与文件的要求落实到具体的应对实际工作中,对初次接触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院感人,是个不小的挑战。

三、行动过程

(一)初步调查:感染管理科了解接诊情况,发热门诊接诊的发热患者,系某中学初一学生,女性,13岁。流行病学史调查,该学生所在班级有近20名学生因发热请假未能参加军训。同时了解到发热学生中有数名学生有暑假到内地旅游的经历。老师认为是学生为逃避军训之苦谎称发热而请假,未引起校方重视。根据最近甲流的流行趋势,按照《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版)》的诊断标准,初步筛查怀疑是甲流,逐级上报,采样送检。后经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测确定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阳性。感染管理科跟踪了解,当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对该校学生筛查结果,发热学生共149名。其中128名学生经筛检确定为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卫生部门确定为我区首个局部区域甲型H1N1流感的暴发。

(二)应对措施:由于当时国内的特殊疫情,加上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部分医院领导及医务人员存在对甲流的担忧及未知,所以对于各项感染防控措施均比较重视,在行动中展现了较好的执行力,表现为迅速反应积极应对。

1、启动预案,逐级上报:接诊医生立即将以上情况报告医务部和主管领导。感染办启动预案,并由院感办工作人员立即通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该学校校医及校领导。

2、根据预案,医院响应:上级领导要求各院抽调呼吸科、感染科等相关专家组建专家诊疗救治组,来现场办公。对来诊和在校的发热病人进行分类处理,及时诊治。

3、院外筛查转运:由医院提供外科口罩,校医给在校所有发热学生配发口罩,CDC采样,暂时居家隔离,等待检测结果报告。结果阳性者,按照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转运规范》立即电话通知家属,并由医院的负压救护车挨家挨户逐一就近接送至本市的三家定点医院。病例转运仅用了18个小时。

4、病人隔离措施:来院就诊的疑似及轻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收住该医院感染科。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的轻症患者收住于同一病房,其他疑似病例单独收住。

5、工作人员防护:所有接触甲流患者的工作人员均佩戴外科口罩。病房内的医护人员穿隔离衣、根据工作性质不同,戴外科口罩或N95口罩;感染办人员现场督导。

6、消毒与手卫生:所有工作人员均要求在接触每一位患者前后洗手或手消毒;病房及诊室空气采用紫外线循环空气消毒机不间断消毒;物体表面每2小时由专人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一遍;体温计“一人一用一消毒”;产生的废物均按医疗废物收集处理。感染办全程跟踪落实。

四、结局

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使此次本市甲型H1N1流感局部暴发得以控制。一周后本院再无发热聚集性病例就诊的情况出现。

五、案例分析

(一)甲型H1N1流感的早期发现和尽早采取隔离措施是有效防止暴发流行的关键。该案例中突发事件的到来和处理过程,各部门表现出了良好的应对能力。我院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上级部门及时介入,甲流领导小组和专家小组职责明确,责任到人,有关科室与部门通力配合,物资及药品储备充足,为应对处理暴发事件提供了组织、人员、物资保障。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在病源聚集地开展筛查、筛检,是减少聚集、防止扩散的有效方法。医院预检分诊是及早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重要关口。强调预检分诊的作用,规范发热门诊的布局与流程,严格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制定的首诊负责制,是处理突发的重要环节。


(二)感染管理科开展全员培训教育取得的成效,是此次甲型H1NI流感得以及时、有效控制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感染管理科参与防控,协调各部门联络,督导检查消毒隔离制度,标准防护的落实,对手卫生,空气、物表的规范消毒,杜绝了院内感染的发生与传播。科学有序的对疑似和轻症病人居家隔离,确诊病人用负压救护车送至定点医院分诊,符合甲流病例的处理原则。这次甲流的局部暴发发生在我院附近区域,在我区是首例,迄今也仅此一例。感染管理科通过本次事件,经历了考验,得到了锻炼,也收获了不少实践经验。(邹艳艳 丁清)

【专家点评】

本案例是针对2009年的当地一起甲流暴发疫情展开的回顾性分析。应该讲本案中的院感科在这场战斗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本地疫情控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控制一种传染病的地区流行,靠一个单位的努力是不够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要控制传染病的流行有二个关键因素,即社会因素与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主要体现在,在当地政府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的,各个职能部门的通力协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自然因素则主要表现为该病原体在当地人群中传播,其感染人员(包括显性与隐性感染;以及有相关疫苗的接种者)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定比例时,即形成人群免疫屏障后,病原体便停止在该人群中的传播;自然因素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气候学对病原体存活的影响。而“人定胜天”对于一种尚无有效疫苗可以进行人群普遍接种的传染病而言,套用眼下一句网络流行语,就是“神马都是浮云”。

然而,应对甲流这样的传染病,作为院感科的职责,提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作为院感人员首要的是做好本职工作,其绩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参与制定预案,该预案应该是科学、可行、实施简便。涉及的领域包括人、财、物,且融合了国家、地方以及本单位特色的内容;并以单位红头文件下发各科室与相关个人。而这个预案是经过实战演练或桌面推演,并被大多人员接受的。业务培训往往是在疫情达到前完成的;而流行期间的业务培训,是针对防控措施实施中所暴露的薄弱环节展开的。

第二、医院应体现“四早”,即“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在“四早”上下功夫,为政府统领与职能部门采取应对措施争取时间。

第三、绩效考核。当疫情结束后,对本次疫情处置应进行全面的总结与分析,并及时完善或修改经过实战验证的预案,其中对于院感科的重要绩效考核内容是,是否发生医院内感染;所有的消毒隔离与个人防护措施是否的当;有否过度(因为防范过度,造成经济损失,引发不必要的精神压力)等。

另外,本案例的写作中,有个别地方的表述尚有进一步提炼的空间,如:

1、“行动过程”(二)中讲道:“部分医院领导及医务人员存在对甲流的担忧及未知,所以对于各项感染防控措施均比较重视,在行动中展现了较好的执行力,表现为迅速反应积极应对。”如果领导对甲流“担忧及未知”,其表现应该是反应过度,或茫然、无动于衷。

2、“行动过程”第6,消毒与手卫生一节涉及3个内容,这也是我们院感人的重点。因此,我们的着眼点应放在手卫生的“5个重要时刻”的依从性,并有现场数据,以及调查结果反馈给临床后的依从性是否有改观;甲流的传播是飞沫传播,因此,医院在执行“飞沫隔离”的依从性如何;最后,建议口腔表专人专用,可以减小护士的工作量。

3、“结局”中提到,“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使此次本市甲型H1N1流感局部暴发得以控制。一周后本院再无发热聚集性病例就诊的情况出现。”这个成果是一家单位无法独立完成的。2009年的那场甲流,其流行趋势全国基本相同。即从6月出现病例,到9月达到最高峰,10月开始下降(注:下降峰比上升峰陡峭),部分地区在11月、12月有个小高峰。通常,甲流的人群屏障在总人群感染率(含预防接种)的50%~60%即可以说基本形成了。因此,本次全国的甲流终止的关键因素是人群免疫屏障的形成。各地的疫情也基本如此。

                                                                       点评专家:倪晓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8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的案例,拜读了!
今天已经是二月的最后一天,我春节后的流感也已经基本上算是完全恢复了。但是也过了提交案例的时限,遗憾,自己没有能够参与其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琪纹 于 2011-3-1 13:34 编辑

这本书的起始创意就非常有意义,汇集了我们院感界各位专家、前辈、老师工作中的经验、学识,必将是一本精彩杰作,非常期待早日看到这本书的问世。
看到紫晶老师和各位专家教授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为大家带来的福音,真的是非常感动!对各位前辈、专家和老师的智慧结晶,心存感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各位老师提供的经典案例及专家们的点评,非常精辟,受益匪浅,希望书能早日出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早点能看到这本书,一本SOP对我们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等这本书出来了相信亦能给我们日常工作不少帮助。谢谢各位老师,您们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无极紫晶老师的介绍,该书什么时间出版,出版了能否在网上通知一声便于购买,能否采样加插广告来降低书的价格,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2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6# grglk9339

主意不错!听听大家的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期待早日看到这本书的问世,对日常的工作一定有很大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中------,良师益友!贴心的伙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各位老师,下载了。好好学习。希望早点读到这本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3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的无私奉献,已下载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3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已学习,对院感工作非常实用,谢谢紫晶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3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鬼才 于 2011-3-3 11:12 编辑

回复 107# 无极紫晶
不赞同在书中插广告,书籍中不能有商业气氛。这可是一本严肃的书,宁愿卖不出,也不要插广告之类的乱七八糟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3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难得的学习机会,下载了非常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3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此书早日出版!专家的分析让我受益匪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3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真阅读以上几个案例,受益匪浅,《医院感染管理执行力-案例分析》一书一定很精彩,期待出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3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很经典,点评很到位,期待早日面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3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中------谢谢辛苦付出的老师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3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无极紫晶

邀约到50余名感控界的大腕们,好厉害!
点评成为该书的亮点无疑,我们透过案例可以看到大腕们处理问题的视角,学习专家们的思维。{:3_8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