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告区+ 发布

02-17 16:11
02-17 16:10
01-07 16:18
01-06 15:55
01-02 17:30
楼主: icchina

2008年度上海市感染管理督查方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4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2008年全面性监测可以减少两次,真是太好了,但预防医院感染的干预措施的实施任重而道远,究竟怎么落实呢?这几天,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评估应该由医生做比较合适,留置深静脉和留置尿管的评估可以有护士做,大家认为我这个想法对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5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43#福娃的感想,预防院感的干预措施实施任重道远,涉及到临床方方面面,最重要的是如何让临床医生、护理与院感人员同心同德来共同完成院感的干预性工作。我认为侵入性的导管治疗是有指征的,是有医瞩的。所以还是由医生来评估为好,病史里有护理记录单,医生可以参考评估,由护士来决定是否拔管不太妥吧。抛砖引玉请专家指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5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全院性医院感染监测的月份能否安排1季度或3季度的哪个月份,因为2季度的4月和4季度的10月正好是围手术期抗菌素预防性应用监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5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7 楚楚 的帖子

自从06年<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出台以来,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已同时废止了.因此已经不能用来

作标准了.:o :o :o

[ 本帖最后由 小逸 于 2008-1-25 10:39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5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医院阴超也是用避孕套,一次性使用,这种方法可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5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7 gaoxiaoling 的帖子

做医院感染监测,同时做围术期抗菌药物监测,是不是可以提高效率?
其他上海同道,对时间安排的看法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5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4 ling 的帖子

我很赞同您的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5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3 福娃 的帖子

做干预,其实就是要改变临床常规、行为习惯,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但是一旦成功了,意义重大。回顾上海过去几年所做的工作,如把抗生素带入手术室使用、手术当天备皮、两个部位采血.....无不倾注每一位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心血!
这一次也一样,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当然,改变现状需要时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5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1 WQI 的帖子

关于ICU导管使用问题,无论什么类型导管都尽量不超过72小时吗?
答:应该尽量这样。除了个别例子,比如PICC可以较长时间。
我院临床医生说我们使用的是美国进口的ARROW公司制造的抗感染导管,可使用2周。请问如何处理?
答:可以延长时间用,但感染还是会有增加,只不过比例低一些。
脑外科病人也应该尽量使用锁骨下静脉穿刺吗?今年评估年是否有这一项?
答:脑外科应该不是锁骨下静脉穿刺的反指征吧。今年评估包括所有的病人呀,不仅仅是ICU病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6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ICCHINA为我们带来了最前沿的信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6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8 icchina 的帖子

同意您的观点,集中力量打歼灭战.

[ 本帖最后由 zzxygb619 于 2008-1-26 22:27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6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但《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没有废止,其中要求:
第五章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第三十四条消毒后的内镜应当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
灭菌后的内镜应当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
消毒后的内镜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灭菌后内镜合格标准为:无菌检测合格。
因此恐怕内镜的消毒灭菌效果检测还是需要的,大家认为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8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疑问

请问气管切开的患者无论是否连接呼吸机都要每天填写评价表吗?还有评价表确定不会发范本了吗?假如确定不发,我们就把自己制作的表格拿去大量印刷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8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8 icchina 的帖子

我赞成院感监测和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监测同月进行,这样一份病史可以同时看几个方面的监测内容,不用来回抽取病史,增加统计信息科工作量,大家可以集中精力来看这二个月的病史,工作效率会提高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8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感谢提供这么好的指导性督查方案!
观念新颖,遵循循证医学,切中医院感染控制的要害,体现了摈弃“形式感控”的坚定立场……





发贴是一种责任,看贴是一种享受,跟帖是一种美德,回帖是一种尊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8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跟上海的距离还相差很远,但我们会努力跟着胡教授的步伐走。虽然我们不会走太快,但总不至于走偏路线了!幸事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9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太 好了    我正发愁呢  从台后 转到台前了  还没头绪呢:$ 及时雨斑竹:ru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9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锁骨下V置管有风险。

根据市质控要求,深V留置导管推荐锁骨下V。但锁骨下V径路有肺损伤的可能,虽然发生率很低。但在目前的医疗环境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在临床上,许多人采用颈内V路径。因此,在执行时有一定难度。在此请教各位高手有何高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30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

导管留置评估表由每家医院自己设计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30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提供的好方案!对照自己,差距大!
有这样的榜样给我们指出了方向,唯有更加努力工作,才不辜负领头羊的引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