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china

如何让医院感染控制相关企业,更积极地参与学会发展的工作?

   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7-6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话题为什么讨论不起来:论坛上来自于公司的会员太少?或者公司的会员对这个话题不感兴趣?

我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深入,需要改变行为、引进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产品。
大家有一个担心就是商业化...

记得好多年前,我与美国的同学的一场交流,有一个观点至今仍记忆留心。
他说:大家认为中国的腐败源自于过多的市场化,其实他认为是源于没有充分的市场化!

由此,我在想,在商品社会的今天,院感界不可能绝缘于商业化,也不应该绝缘于商业化。
只是,我们要把握一个度!我们要足够的眼界和充分的分析思考的能力!

否则,我们感控人,要么枯竭于没有商业化的世界,要么淹没于充满商业化的大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7 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angfh 于 2010-7-7 09:14 编辑

国情是一个重要因素?创新思路需要有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精神,瞻前顾后可能错失良机?

建议设置《行业动态》栏目,借鉴丁香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7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3# icchina

胡教授说的很对,我最近因为论坛上的话题也特意和同行的几个老总进行过探讨,我说终于有我们企业和感控事业交流的平台了,对我们技术和将来的发展方向非常有实战的帮助,应该到论坛来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呵呵他们的回答让我笑了,他们说了一句枪打出头鸟你不知道吗,还有就是看到很多的老师有很多的意见分歧,所以都选择沉默和观望,其实每天浏览此贴的公司都很多,并且企业的老总们会每天来看下都当作例事了, 我认为我们企业和感控领域本来就是一体的但我相信我们会得到老师们的理解和支持,其实我们现在是在相互认知期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7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3# icchina

这真是一件很可笑的现象!
正面引导总是效果不佳。这个贴子与前一段时间为了某厂家批件注销一事的帖子相比真是不够火。为什么那个帖子吸引了那么多的厂家“新手上路”?我觉得这就是人家说的什么什么的丑陋性吧!企业之间精诚合作、为了中国感控事业齐心合力研发好产品的太少,互相攻击、唯我产品独尊的宣传太多!使得我们感控人不敢相信厂家的话。这样做的结果是两败俱伤!
曾经我跟至少2家厂家说让他们生产2%洗必泰,但他们的回复是:“此消毒剂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产品,物美价廉,谁都能做。就是因为产品原料价格太透明,因此产品卖不上价,做这个不划算。”这就是前面有朋友问为什么没有厂家生产2%洗必泰的原因!呜呼哀哉!
现在我们主动要与他们合作,提供这样的平台让他们了解院感人的需要。可是,有几家企业热衷呢?他们到底热衷什么呢?到底关注什么?我看他们就是热衷于关注和了解对手的缺陷,以便在市场竞争中互相诋毁!像这样品行的企业你敢让他参加我们的学会?别坏了我们的名声!带坏了我们的感控人!
所以,我建议就这个帖子予以回复的以上三个厂家作为第一批考虑人选。
另外,所有申请加入的厂家名单公布网上,让大家评判!实行末尾淘汰制(可以不止1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7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东北虎 于 2010-7-7 13:45 编辑

回复 46# 无极紫晶

恩 ,你说的太好了,简单直接,我觉得这个平台是给我们企业奠定了将来的发展路线的基础,把精进的企业都做个人才整合,怎么和感控领域配合作好本质工作把好品质质量关,正大光明的做感控事业,体现自我的价值,感控消毒领域的事业其实不是几百家企业能做的过来的,如果看到哪家企业有问题了,我的思维方式是给自己警惕自己是否做好了,要对自己的整个系统进行检查而不是去看人家笑话,和对外加强散播,把自己的快乐加于别人的痛苦之上,那有可能某某就是下一个痛苦的人啊,我觉得我们企业的思维观念应该拓宽些,有明着交流的机会为什么不来说呢。我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7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企业参会很有现实意义,一是带来新的感控理念,二是更多新的设备让医院作出更多的选择。我已将这次参会得到的信息传递到相关部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8 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8# sx2

谢谢你的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8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onmed 于 2010-7-8 11:19 编辑

老大的认真;

老大的远瞻;

老大的坦言;

道出了感控人的责任!  

心急啊!心焦啊!“的确让老大伤透脑筋”!

让我们一起为感控人的成长来分担一些吧。(以下言论若有不当,请谅解、批评、指正。)


   “
随着卫生部持续加大对医院感染的管理力度,以及国际上对感染预防、控制的理念和行动发生显著转变,医院感染质量管理的内涵极大丰富,并在诸多方面取得进展。”静态/动态核心是“管理”。

这个话题为什么讨论不起来

是我们的医院会员习惯于只会被“管理”;但忘记了自己也是一个“组织”的“管理者”。希望更多的医院会员加入讨论。

我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深入,需要改变行为、引进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产品

1)、“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产品”是在我们实际工作中诞生的。防止企业误导。

2)、“CSSD标准与消毒灭菌物品的处置”是医院感控工作中的“器械管理”行为,必须按照《YY/T  0287-2003 医疗器械 质量管理体系 用于法规的要求》的标准执行。(本标准的所有要求是针对提供医疗器械的组织,不论组织的类型或规模。)

建议:开办网络“感控管理教育学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8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商品社会的今天,院感界不可能绝缘于商业化,也不应该绝缘于商业化”非常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0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1# a2233007
    你说的太有道理了,谢谢你的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0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0# conmed
建议:开办网络“感控管理教育学院”。

或许因为我们的欠缺,让我们短视,让本该可以携手合作的两大团队如平行线难以相交,您的建议很好开办网络“感控管理教育学院”,弥补、提高、开发众多感控人员的管理商。
在教授的循循善诱下,相信很多感控人员及公司意识到合作的双赢,彼此顾虑的消除需要时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3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onmed 于 2010-7-13 13:51 编辑

在其他的网站上,见到一组文章,推荐给大家。希望大家更积极地参与学会发展的工作。

                                                       知识与常识
                                         作者:杜书伍 (联强国际集团总裁兼执行长)

      在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的追求成为个人、企业普遍的认知与渴望。「知识」之外,还有一个名词是「常识」,两者差异仅在相对的普遍性不同而已,常识是大多数人都知道,是每个人必备的基础,而知识却只有少数人才懂。因此,掌握知识的少数人得以凭借知识来产生差异,创造出个人难以被取代的价值;在一个行业当中营运的企业可能很多,但是却只有少数的企业能占有独特的市场地位,其原因也在于,能够运作的公司都拥有该行业内的「常识」,但只有少数公司拥有独具的知识(亦即know how),于是产生竞争力的差异。

    所谓「隔行如隔山」,某个行业里头大家都知道的「常识」,对业外的人来说,往往都是非常特别的「知识」。一个刚入行的新鲜人,从业外走进业内,只要稍加用心,通常都能快速地大量吸收业内的「常识」,但这些常识对这个新鲜人而言,却往往看起来都是「知识」(因为他是以业外的角度来看)。事实上,在某一项专业里头,几乎有百分之八十都属于「常识」,该领域里头的每个人都会,只有最后的百分之二十,才是真正的「知识」。而一个刚入行的新鲜人,很可能前两年所学到的都只是该行业的常识。但是,有些人在学到了业内的常识之后,却误把常识当知识,觉得自己已经懂很多了,已经是专家了,不知不觉中开始自满,停止了持续钻研成长的脚步,能力因此不再提升。这是许多人学习上常有的迷思。

    光靠常识的人,犹如只有一招半式,应付一般性的运作尚可,有时也可以运作得很熟练,但是,针对每一次应用时可能遇到的细微不同,却不见得能精准地拿捏每个环节该使几分力、该如何变通,执行起来也就容易有隔靴搔痒之憾,好象做了,却又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如果不能破除这个学习上的迷思,一个人将永远无法掌握专业的精髓,即使经过很长的时间,能力依旧停留在初学者的层级,此时再来一位新人,只要稍加训练,就可以很轻易地把他取代掉。

       ..............

由于知识与常识之间仅是相对普遍性的差别,因此,只要知道某一项知识的人越来越多,则这个知识就会变成常识,在行业里头成为运作上的必备基础,而不再是少数公司独具的竞争力来源。事实上,所有的知识都在不断地演变成常识,尤其信息传播工具的发达,使得知识演变成常识的速度加快,少数人寡占某项知识的时间随之缩短。在这种情形下,一家公司势必要持续不断地产出新的知识,才能够维持住既有的竞争优势与市场地位,甚至扩大竞争优势。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从基础环境着手,营造出一个可以不断创造新知识的文化与环境。

对一般人而言,个人独立创造知识的难度很高,因此,融入好的文化与环境,在集体激荡之下加速汲取知识,并且共同创造知识,成为个人维持竞争力的关键。一旦无法融入好的团体,甚至脱离好的团体,吸收新知的机会便相对减低,很容易就丧失优势,此为身处知识经济时代的每一位工作者容易忽略之处,值得格外注意。




全文下载: 知识与常识.mht (97.05 KB, 下载次数: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3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人都是管理者
                                                  作者:杜书伍 (联强国际集团总裁兼执行长)

    公司的组成成员当中,有主管与非主管之分,从表面上来看,其扮演的角色是管理者与非管理者的差别。然而,是否非主管就不须从事管理、不必培养管理能力?恐怕事实并非如此截然二分。
  有些人认为自己并未担任主管职务,因此不必学习管理的观念与方法;反过来说,也有人认为自己不喜欢管理的工作,因此不希望担任主管。但是,一个人不管是不是主管,是否都需要管理自己?是否都需要安排每天的行程与工作计画?结了婚之后,是否需要与另一半相处?是否也需要管理自己的家庭、小孩?如此说来,工作、生活当中随时随地都需要应用到管理的功夫。认为自己不是主管,便不须学习管理、重视管理,着实是一大误解!
  管理分为对人的管理与对事物的管理。在管理事物方面,无论在组织中扮演的角色为何,每个人从本身工作的规划、安排与执行开始,都是在从事管理事物的工作。因此,即使是幕僚人员,乃至于基层员工,虽然在公司中并非担任主管的职位,但至少在管理自己,管理安排自己的工作,这就是在从事管理的工作。
  相对地,在日常生活当中不也需要管理家务?例如,整理房间、客厅,如果稍加用心规划,运用一些巧思,不仅处理起来较为轻松、有效率,且居家环境也更为舒适;每日料理三餐,菜色搭配、烹饪方式等,同样需要规划管理,才能吃得营养又美味。因此,家务的处理本身就是一种管理工作,必须运用到管理的观念,采取管理的技巧。非仅如此,休闲生活的安排,同样必须透过规划管理,才能有效达到休闲的目的。
  至于工作上对人的管理,从表面上看来,是把一群人妥善地组织起来,以达成部门的工作目标,一般人却往往因此就认定管理是主管才须具备的能力。但如果深究其内涵,人的管理是一连串沟通、协调与说服的过程。例如,主管要推动一项事务,必须向部属详细地说明整个背景、推动的理由、方法与其重要性等,才能顺利地推动;即使是下一道命令,主管也必须透过说服部属的过程,取得部门内的共识,才能有效地贯彻落实,达到想要的执行效果。
  既然管理人的精髓包含了沟通、说服的功夫,那么,其范围就不会只局限于由上对下的管理。平行单位之间的协同运作,不也必须充分地沟通、说服,这不也是一种管理?甚至有人提出「向上管理」的说法,意思也是与主管沟通、说服主管,希望主管能够采纳自己的意见,或是协助推动某项工作。既然如此,在工作上对于人的管理,就绝非只是主管的差事,而是每一个人都要具备的基本功夫。
 
  工作中如此,在生活上亦然。例如,夫妻之间不也需要充分地沟通?由于双方的背景不同,对事物的认知与看法难免有所差异,因此经常都要互相沟通、说服,以取得共识,而不是用指使对方的态度。又例如对小孩的教育,现代父母已经很少再用打骂的方式了,而是必须透过说理、沟通的过程设法说服小孩。当沟通的方式行不通时,则要运用一些方法与技巧,这与工作上,主管推动一项事务的过程,不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由此可见,管理是一项至为重要的技能,任何人无论是在工作、生活当中,到处都在从事管理,且一辈子都脱离不开。要把工作、生活当中的各种事务、各种人际关系处理好,就必须要运用管理的思维,采用正确的管理方法。缺乏管理能力者,不仅难有好的工作表现,很可能连个人的生活都缺乏规划、处理家务没有效率、夫妻之间感情不睦、人际关系不和谐,甚至小孩的教育也出问题。
  管理的知识与经验,可以从工作当中学习、累积而来。因此,虽然并非人人在工作上都是主管,但是任何人都不该排斥管理,反而应该更加注意管理,重视管理的价值。透过对管理的重视,将更容易培养出管理的能力来,不仅在工作上有更高的机率担任主管职位,生活中,也能更加顺畅,并有更好的生活品质。


全文下载: 每个人都是管理者.mht (96.41 KB, 下载次数: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3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信息过多,让人肤浅
           作者:杜书伍 (联强国际集团总裁兼执行长)

在多元化社会及媒体无孔不入环境下,大量信息充斥各个角落;而资料更新、变化速度既迅速又频繁,现代人成天被过量信息疲劳轰炸。在此情况下,多数人光是接收「新信息」就应接不暇,遑论对每个信息有充裕的时间消化、吸收。

      然而,在庞杂的信息量中,有的信息具有深度意涵,需经充份思考才能掌握其精神;有的有其定义与限制,必须充分理解才能应用得宜;甚至有的信息本身就是错误的,如未经正确判读,将可能反受其害。

所以,吸收大量的信息虽让人感到自信,但是,倘使未经充分的理解、消化与吸收,只是浮光掠影式的「略读」信息,对个性活泼者而言,容易形成「名词琅琅上口,光说不会做」,不然就是「张冠李戴,误把冯京当马凉」、「以讹传讹」,十分「肤浅」而不自知。而对个性保守者而言,由于很多信息不论在表面上或是内涵上,本身会相互冲突、矛盾;未能深度解读信息的情况下,信息吸收愈多,反而愈易感到困惑与混淆。

     身处这种环境,改善之道,除了要有专业的人或组织来进行信息的过滤与整理外;个人也应主动建立一套吸收信息的模式与习惯,才不致陷入适得其反的窘境。

     此一模式,首先要先界定信息的优先级,将信息区分为「核心信息」「辅助信息」「其它信息」。「核心信息」是指与个人工作或生活会产生立即、必要关联的信息,是应优先投入时间去理解、思考,并与既有经验做深度的整理、连结;其次是「辅助信息」,属于有些关联,但并不会出现即刻效应者;不属于这两者的信息,则归为「其它信息」。在没有「核心信息」时,才可依序去接收「辅助信息」、「其它信息」;但一旦接收了「辅助信息」或「其它信息」,同样须用心思考、理解。

    另一方面,则应养成一套习惯与原则,须对信息的吸收采取「宁可精,不要多」的原则。亦即,前一个「核心信息」未充分思考理解前,切勿摆下现有的去接收「新的信息」,因为惟有每一个「核心信息」都被充分思考理解,知识库才会扎实,并立即对工作、生活产生效益。而随着「被充分思考理解的核心信息」的扩增,知识库的不断扩展,进而还会提升吸收其它「核心信息」、「辅助信息」甚至「其它信息」的效果与速度。

坚守上述原则,一开始或许会为求扎实而显得缓慢,但积累到一定程度,则会逐步形成正面的循环效果,充分吸收、消化的速度会愈来愈快,也就自然练就消化大量信息的能力。

  要能跳脱被大量信息淹没、导致「肤浅、混淆」的陷阱,真正培养出「消化吸收大量信息能力」,必须有正确的方法(机制)与认知。经常演练并习惯于此一机制,信息的吸收将产生正面的循环效果,个人并能真正善用大量信息所带来视野扩大的好处。


全文下载: 信息过多,让人肤浅.mht (93.15 KB, 下载次数: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9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企业界参与有利于双方的发展与需要,重要的是讲诚信,不要只顾先前的利益,提供虚假的、不合格的产品,损害医院和患者的信誉和生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9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icchina
从理想化的角度来说,企业与院感合作应该可以达到双赢的结果。为什么对这个话题大家更多的是观望,或许是因为这样的心理,一方面比较成功的企业认为已经有比较满意的市场占有率,没有必要再投入,另一方面不太成功的企业又觉得无法与成功的企业相抗衡,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个人认为,感染控制产品,只要是合格的产品,都有它的市场,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目前双方合作不太满意的根源,有二个方面,一方面有些企业只求眼前利益,不求长远利益,有意隐藏部分信息,另一方面我们院感人员在相关感染控制产品方面的信息明显存在劣势,致使容易被忽悠。要想双方的合作达到良性循环,绝非一日之功,最基本的是需要双方坦诚沟通与合作,更重要的是既需要有责任感的企业朋友,更需要有责任感的专家队伍。

评分

参与人数 1 +10 收起 理由
无极紫晶 + 10 说得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4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企业,在商言商很正常。但当将互相诋毁变为不断完善自己的产品时,企业的腾飞将指日可待。感控平台应创造这种氛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4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9# 楚楚

什么叫“成功的企业”?这个很值得推敲!
是指市场占有率?还是指利润最大化?还是指多年来致力于在院感行业普及消毒知识推广最新理念的企业?相信大家心里都有本帐!
我认为最成功的企业应该是最后一种,这样的企业能带动院感事业向前发展,毕竟会和院感人并肩合作越走越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5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东北虎 于 2010-7-25 23:38 编辑

谢谢各位老师给我们企业界的真心见解,让我晓得了要真正让感控界支持我们,那我们首先要作好什么。这次去青岛开消毒年会受益最大的就是去参观了海尔基地,参观时我一直看墙上所有的标语,每间展示厅都不同,并有幸得到了我海尔朋友送我的一本“话海尔”这本书,他说我知道你想要什么,这本书体现了所有高层的心声和卓越的管理体系让我特有感悟,它也是国内的厂家但它作到了国际知名品牌,它从没和国内的任何厂家相互排挤和不正当的竞争,而是因为领导的思路才有企业的出路,因为海尔人都有个“梦”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我最欣赏他们的就是每个工作人员的SBU,我相信我们做感控行业的企业会从无序到有序,从有序到体系的,让我们更积极地参与学会发展工作,感谢胡教授能给我们企业这个平台,我充分的相信我们国内的消毒行业肯定也有走出国际化的品质,国际化的素质,国际化的SBU,请各位老师理解并支持{:1_75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5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2# 东北虎

说得好!我们每一个院感人员也都应该奉行SBU,这样才能做好我们的院感事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