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浙江胡

加分鼓励——《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将要修订!请发表修订建议!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3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39楼的建议,紫外线灯管的监测应该让设备科负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3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认为:
1、普通科室的采样意义不大,但重点科室确是必需的,但采样时机确实很重要,就此新标准应有个明确的规定.因目前的医院环境卫生学采样均是在所在科室当场消毒后采样,这种采样无意义.即使在查找医院感染病原菌时,现场已被破坏.院感人员应多做些有意义的事。
2、紫外线灯强度监测是否能将测试卡也列入其中,强度检测应同血压计的年度强检一样由设备部门负责。检测频率就不必很频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6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4.3.1 使用中消毒剂
细菌菌落总数应≤100cfu/ML;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我有个问题想和大家讨论一下:
1、使用中的消毒剂在原国标中没有定义,建议新标准定义一下;我认为“使用中消毒剂“应该是消毒剂已经与被消毒对象接触或反复接触了,也就是浸泡消毒或浸泡灭菌,现在用的越来越少了。如按此观点,开启的瓶中或(罐中)的消毒剂(碘伏、酒精等)不应该算使用中消毒剂,因为没有接触被消毒对象,只是接触了棉签、棉球、持物钳(不含有机物)等。此时检测染菌量没有意义。
2、使用中的消毒剂只检测细菌总数不合适,因为现在的消毒剂许多都是复方的,医院日常监测不容易配制合适的中和剂,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同时操作性不好。
3、消毒剂的消毒效能检测也可以通过检测消毒剂原药的浓度或使用中的浓度来体现。

评分

参与人数 1 +6 收起 理由
楚楚 + 6 有道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6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431 使用中消毒剂
细菌菌落总数应≤100cfu/ML;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我有个问题想和大家讨论一下:

1、使用中的消毒剂在原国标中没有定义,建议新标准定义一下;我认为“使用中消毒剂“应该是消毒剂已经与被消毒对象接触或反复接触了,也就是浸泡消毒或浸泡灭菌,现在用的越来越少了。如按此观点,开启的瓶中或(罐中)的消毒剂(碘伏、酒精等)不应该算使用中消毒剂,因为没有接触被消毒对象,只是接触了棉签、棉球、持物钳(不含有机物)等。此时检测染菌量没有意义。

2、使用中的消毒剂只检测细菌总数不合适,因为现在的消毒剂许多都是复方的,医院日常监测不容易配制合适的中和剂,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同时操作性不好。

3、消毒剂的消毒效能检测也可以通过检测消毒剂原药的浓度或使用中的浓度来体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6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4.3.1 使用中消毒剂
细菌菌落总数应≤100cfu/ML;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我有个问题想和大家讨论一下:
1、使用中的消毒剂在原国标中没有定义,建议新标准定义一下;我认为“使用中消毒剂“应该是消毒剂已经与被消毒对象接触或反复接触了,也就是浸泡消毒或浸泡灭菌,现在用的越来越少了。如按此观点,开启的瓶中或(罐中)的消毒剂(碘伏、酒精等)不应该算使用中消毒剂,因为没有接触被消毒对象,只是接触了棉签、棉球、持物钳(不含有机物)等。此时检测染菌量没有意义。
2、使用中的消毒剂只检测细菌总数不合适,因为现在的消毒剂许多都是复方的,医院日常监测不容易配制合适的中和剂,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同时操作性不好。
3、消毒剂的消毒效能检测也可以通过检测消毒剂原药的浓度或使用中的浓度来体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23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医疗机构消毒体系建立具体三级流程似的,类似单病种控制路径一样的东东标准,可操作性更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个人理解是对于医疗环境、物品消毒灭菌状况、医疗器械消毒效果的一个监测和评价标准,以往的《医院消毒卫生标准》、《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消毒技术规范》均规定了相关的检测与评价方法和标准,建议:
1、新一版的卫生标准能否整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与《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消毒技术规范》的监测章节参见标准。
2、强烈支持动态标准,但这应该是一个难题,如何确定标准限值?细菌总数达到多少时引起感染的危险性增大?(这是一个大难题,需要循证,但据我有限的阅读量尚未发现相关文献。)另外,哪怕是每月一次环境卫生学监测,也仅仅是一个一过性的指标,它对于日常管理工作又有多大的指导意义?现行的静态标准尽管似乎与感染更沾不上边,但是它起码说明了通过对环境和物品的消毒灭菌能达到的卫生水平,间接评价消毒灭菌方法或效果,比如现在没法对三氧机进行效果监测,也只有通过间接的空气监测数据说明达到效果了的,不用更换(当然,谁也说不清这个标准对于防控感染起到作用没有。)因此是否可以转换思路,对于那些环境物品、那些指标需要监测,那些可以摒弃进行深入论证,而不要纠结于动态或静态呢?
3、建议相关监测频次可以给个推荐性意见,避免资源浪费。
4、是否可以在重点部门关键物品加入耐药菌监测内容?
一个标准既要客观科学,又要考虑可操作性,的确很费脑筋(有的标准非常科学,但是不好执行。如污水排放标准中的总余氯监测要分光光度法,比游泳池水的目测法监测还要严格,可是有几家执行呢?)总之,既然20几年都可以等,我们不妨再都等待一段时间,通过大量的标准引用、文献检索、甚至循证研究再来制定,最后,感谢版主及时把消息告诉我们,期待更科学更实用的新标准诞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标准中“6.l  各级、各类医疗、保健、卫生防疫机构必须执行本标准。并应指定专门科室(部
门)负责具体贯彻实。6.2  各级卫生监督、卫生防疫部门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和
《消毒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负责监督、监测工作。”都应按新的机构和法律法规修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8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真优美123 于 2010-4-8 20:28 编辑

E___0088ZHYXSIGT.gif 采样和检测能否硬性归于检验科,他们更专业,以便执行中更好总结经验。 紫外线灯管的监测应该让设备科负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3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与国际接轨。免得我们今天制定了,明天就又发现人家早就不用了。(就像手术对接车)。我们的专家经常出访很重要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4 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血透室是否应按Ⅱ类环境要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4 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Ⅰ类环境、Ⅱ类环境、Ⅲ类环境、Ⅳ类环境国际上是如何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4 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Ⅰ类环境、Ⅱ类环境、Ⅲ类环境、Ⅳ类环境我国的定义在哪儿能找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4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4# xiaobaitu_2007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卫生部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共同颁布的,好像还是在1995年颁布的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4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菌物品有灭菌合格监测记录,不知道每月对灭菌物品物体表面采样是否有实际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