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8-9-12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方结辩陈词
尊敬的主持人、双方辩友老师大家好!
非常感谢主持人的全程指导和双方辩友的积极精彩辩论!
本次辩题:配置好的静脉药物是否必须在2小时内输注
我们代表正方,我们的立场是:配置好的静脉药物必须在2小时内输注
一、 概念:
静脉治疗 将各种药物(包括血液制品)以及血液,通过静脉注入血液循环的治疗方法,包括静脉注射、静脉输液和静脉输血;常用工具包括:注射器、输液(血)器、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外周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港以及输液辅助装置等。[1]
二、配置药物必须2小时输注的原因
国家规范及行业标准要求、共识
1.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WS/T510-2016),明确要求,抽出的药液和配好的静脉输注用无菌液体,放置时间≤2小时。[2]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规定: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开启日期和时间,放置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
2.“中华护理学会静脉治疗护理专业委员会”
《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中也明确要求“配制好的药液放置时间不超过2h”
3.安全用药的时效性要求---静脉用药、输血应现配现用,及时输完
引用规范: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WST/433-2013)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WST/433-2013)附件“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操作规程”
4.护理临床业内共识的配药原则:现用现配。[3]
5.药物说明书要求[4]
举例:1.前列地尔注射液 说明书注意事项3:“本制剂与输液混合后在2小时内使用。残液不能再使用。”
2.注射用氨苄西林钠 说明书注意事项3:“本品须新鲜配制”
三、静脉治疗方法的重要性及危害性
1.药物现配现用有利于减少输液微粒污染对人体危害。[5]
2.静脉用药不良反应严重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5年):2015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涉及的药品给药途径分布中,静脉注射给药占57.9%。2015年化学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注射剂所占比例为62.9%;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注射剂所占比例为51.3%;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占70%以上。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6年):2016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按药品给药途径分布,静脉注射给药占53.2%。2016年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按药品给药途径分布,静脉注射给药占85.8%。
3.在临床静脉输液的患者中,近80%可发生程度不等的静脉炎。[6]
4.输液污染危害严重及要求现配现用严格时效性。[7]
5.药物的配置后稳定性改变会引发危害极大的不良后果
久置药液可能产生有毒物质,降低疗效或增加毒副作用,使剂量不准确,甚至不能供药用,危害性极大。医院液体制剂应尽量临时配置,以缩短存放时间,而有利于保证液体制剂的质量。[8]
Riediker等实验证明,20万U/ml的青霉素钠水溶液,37℃时放置4h,效价明显下降,青霉烯酸的含量增加20倍。[9]
莫金娜等实验证明,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放置3h后总杂质就已经超出规定的限度。[10]
季平等实验证明,在25℃的条件下放置4h,药物的含量下降2.1%-3.8%。[11]
刘文生发现,随时间推移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溶液的颜色加深,其主要含量在减少,分解产物增加。[12]
许多抗菌药配置成溶液后极不稳定,随着存放时间延长,分解越多,降解产物的增多,不仅影响了药物治疗作用的发挥,增加了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且使细菌耐药的概率也大大增加,客观上也增加了治疗成本。[13]
美国药典委员会的USP797提出:心肺复苏,急救治疗时在治疗现场配制的药物由于未在百级洁净环境下配制,此类药物从配制完成到药物使用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应该超过1小时。
输液制剂在配置后由于贮存环境不当,导致液体发霉长菌,放置时间长,药物可发生分解或聚合而生杂志,造成输液反应。[14]
研究表明,中药注射液产生的微粒有极大的负面影响,在人体内的危害是长时间存在的。因此在配置中药成品输液时,只有让药师进行溶媒正确选择的把关,并依托PIVAS的净化平台,严格无菌操作配置,配置好的成品输液须使用一次性精密输液器,常温下1h内为病人输注上,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微粒的生成及对患者的危害。[15]
配制药液的风险,单剂量药瓶较多剂量药瓶污染可能性。[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