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告区+ 发布

02-17 16:11
02-17 16:10
01-07 16:18
01-06 15:55
01-02 17:30
楼主: helena0506

[讨论] 今年高考作文题目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9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helena0506

浙江的高考作文题目怎么没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9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2011年全国卷及各自主命题地区高考作文题
  全国卷I:期待成长
  全国卷2:以2011年春晚小品《彩票》为素材,题材不限,题目自拟。新课标高考作文:长大(河南、山西、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等)北京 世乒赛中国队包揽全部金牌,三个学生看法不一,请选择—个角度自拟题目写篇文章。江苏 拒绝平庸
  广东 回到原点
  江西 大作文孟子三乐,小作文评价鲁迅安徽 时间在流逝(题材不限)
  浙江 我的时间(命题作文。季羡林等文化名人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他们以及他们的成就消失不见,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请以“我的时间”为题,写一篇作文,字数不少于800字,文体不限。)
  湖南 谢谢大家,你们来了
  重庆 情有独钟
  上海 “一切都会过去”和“一切都不会过去”,对以上两句话的感想写一篇议论文。四川 总有一种期待
  湖北 旧书
  辽宁 一名教授手拿一个用蜡做的仿真苹果问学生是否能闻出味道,有人说能闻到,有人说不能闻到。就此展开联想进行写作
  天津 《镜子》
  2010年全国卷及各自主命题地区高考作文题
  全国卷1:有鱼吃还捉老鼠
  全国卷2:阅读关于“浅阅读”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北京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上海 根据“不要用细网捕小鱼”材料写一篇文章
  天津 我生活的世界
  重庆 难题
  江苏 绿色生活
  广东 与你为邻
  浙江 角色转换之间
  山东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都有魅力,一切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湖北 幻想源自人类的求知本能,展现了人类非凡的想象力,根据材料写文章宁夏 成才是有一定规律的江西 找回童年
  辽宁 大与小的选择
  福建 根据《格林童话》出版的故事材料写文章四川 一个点可以构成一条线,可以构成一个平面,最后构成立体!据此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安徽 根据哲理诗联想写文章
  海南 人的成长是有规律的
  湖南 早
  陕西 根据3个材料谈人如何成才
  网友微博作文
  《回到原点》
  以此时为原点,回首并期望;以此地为原点,启程去奋斗。
  站在原点意味着又一次起跑,期间伴随着艰辛,痛苦与心酸,但等待我们的却是喜悦,阳光和彩虹!
  回到原点不是简单的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其实也没那么悲壮,因为有很多人陪伴你历经风雨,翘首捷报,迎接曙光即开的彼岸。
  《我的时间》
  孩提时期的扮家家酒,粘着泥巴的黝黑面孔蹲在地上用沙土砌城堡。
  年少时光的所有偏执与离叛,与祖母在某个深夜歇斯底里的扭打,执着剪刀如同幼兽一般嘶吼。
  我只不过才走过生命线的四分之一,却在漫长的岁月中主动将棱角钝平,没有年少的乖张和跋扈。而这些不过是我的时间。
  点评
  今年命题强调思维和思考
  北京四中的高级教师连中国老师接受法晚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的作文命题跟以往的命题不太一样,今年的核心是强调思维和思考。
  着重3个要点,今年整体情况关注考生的思维品质和思考质量,表现在辽宁卷的材料作文上,特别典型的是上海卷,两句话不一样,思维肯定是不一样的。
  一切都可过去,是强调思想放开,而一切都不可过去是在强调铭记,让考生思考什么不该忘记。
  今年的作文题在强调引导学生思考社会,比如北京、上海卷。北京的作文题目直接点出热点,而上海则是在题目中内含社会热点。
  整体都关注热点但不表现于热点,比如北京的作文题并不是让考生只写热点,也可以写些别的问题。
  今年高考作文题还有一个特点是引导考生思考自身。
  就目前网上流传出来的题目而言,大多很平庸,中规中矩,似乎高考作文在经历了一些改革创新的摸索后又回到了原点……
  广东高考作文题目“回到原点”……如果是一名理科生,自然而然会写到圆周运动……总觉得比“与你为邻”好写……虽然已成过去,为纪念高考,我也写一句吧:有人觉得人的一生是一段位移,但在我看来,它是一段路程,起点与终点重要,过程同样重要……
  湖南果然是中国娱乐基地,作文题目都这么娱乐。
  广东的同学们:经过挫折后,我们不惧险,应该积极回到自己的原点,再一步步地向自己的目标跨越……
  总有一种期待,未实现,却为之奋斗,为之欢呼雀跃,并一直期待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9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作文(60分)   浙江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钱学森、袁隆平、宗庆后、张艺谋、马化腾、刘翔……他们是不同时代不同行业的成功者,有无数崇拜者和模仿者追随其后。他们做过什么,又是怎么做的,被写进了种种励志读本,然而,他们的成功很难复制,因为时间在变,万物在变,一个人成功的赋予也在变。
时间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初夏秋冬,四时更替。物理时间随着时钟的指针分分秒秒匆匆地流逝,而人生的时间,则由大大小小的悲喜堆叠而成过去,由错错对对的选择建构而成未来。所以,人生的真谛不在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认识自己,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
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以“我的时间”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择角度,明确立意。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9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
一、语言文学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给(ji)予   毛坯(pi)   强劲(jing)  人心惶(huang)惶
B、山崖(ya)  霎(sha)时    掳掠(lue)    沁人心脾(pi)
C、馄饨(dun)  不屑(xie)  嫉(ji)妒    令人咋(zha)舌
D、神甫(fu)  订(ding)正  烙(lao)印   摄人心魂(hun)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笔法闲熟,感情真挚。/文章如流水账,缺乏细腻的描写。/融感情于琐碎的细节中不作直接抒情,情却自然溢出。(摘自作文评语)
B、贷款金额为叁拾肆万元,月底结算。/暂收定金伍佰元,余额货到验收合格后十日内付清。(摘自单据合同)
C、我们都是虫,可我是萤火虫。/苦难是化了装的幸福。/不是忙到脚不沾地,是忙到脚没空儿粘地。(摘自教室板报)
D、一期售罄,二期将出,敬请期待。/领衔浙江,独占鳌头。/创意至上,虚位以待,欢迎报名。(摘自招牌广告)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竹叶和阳光彼此恋慕所闪出的光,使人坠入了无我境地;口令不闪光,竹叶自身或浅黄、或翠绿的色彩,不也令人陶醉吗?
B、老校区遗留着一中旧时的氛围,参天的古木,平滑的石道,随处可见的老旧建筑……一切浓重得无需装饰就可做电影的背景。
C、日常交往中,平等是人与人之间投桃报李、礼尚往来的前提,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只会使人与人彼此疏离、产生隔阂。
D、班长在征文比赛中得了第二名,大家都夸她是才女,她却求全责备,谦虚地说年级里水平比她高的同学有很多,自己的文章还存在很多不足。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在网络时代到来以后,争鸣性质的学术文章,更强调要得到作者本人认可的文本为学术争论的起点。
B. 中国正在经历一场从“吃饱”向“吃好”、“吃健康”的转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能否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取决于政府的执政水平,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C. 最近,国家发改委下调了青霉素、罗红霉素等162个品种、近1300个剂型的药品,平均降幅是调整前规定价格的21%。
D. 由于核废料衰变缓慢,所以一旦发生地质变动,或者因建筑,地铁建设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核废料泄露事件,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5. 根据语意,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余光中在接受采访时说:“一位作家笔下,如果只能驱遣白话文,那么他的文笔就只有一个“平面”。如果他的“文笔”里也有文言的墨水,在紧要关头,例如要求简洁、对仗、铿锵、隆重等等,就能召之即来,文言的功力可济白话的松散和浅露。一篇五千字的评论,换了有文言修养的人来写,也许三千字就够了。一篇文章到紧要关头,如能“文白相济”,其语言当有立体之感。所以我的八言座右铭是:‘______’”
A.     文以为常,白以应变。      B. 文白相济,见真求新。
C.     白以为常,文以应变。      D. 白话为本,力求立体。
6.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段话。(4分)
   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树在,叶去;叶在,花去;花在,香去;香在,闻它的人去。
有多少这样的事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请看以下图文材料,根据要求答题。(5分)由于人类不必要的装饰需要,全球象牙贸易恣意蔓延,100多万只大象因此失去了生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9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0题。(9分)
日本这次大灾难让所有人对科技文明的脆弱有了深刻的体验。现代人看上去很强大,他能建核电站,能建规模很大、功率很高的水电站,因为他有许多关于这方面的科技知识,但仅仅这些知识对人类的存在就是真理吗?显然不是,只有当这种技术的后果呈现在人类面前,被人类充分意识到,人类才看到自然向我们敞开的完整真理,黑格尔说:“真理是整体的”就有这个意思。“改造自然”是科技文明的一个基本观念,但它却蕴含着摧毁我们生存根基的各种危机。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自然是不可改造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而是人类适应与协调自己与自然的关系。“改造自然”的本质是人要以自己的意志和愿望为目标,让自然服从自己,而不是在天地间不可逆转的规律之内,争取人与自然的共济。结果,人类强行向自然索取的地盘全部都被自然以诸如洪水、海啸等各种方式抢回去了。每每谈到这点,我都要对中国先人曾经的睿智心生敬意。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创造的都江堰四六分水的治水法,直到今天都令人叹为观止。它是一个体现人类与自然天人合一的规则。堰意味着对水的因势利导,在达到人的引水目的同时,并不违背水的自然本性。而坝则意味着对水的强硬抗衡,对水流方向的强力阻遏,是人与自然的迎面撞击。哲学家指出,这才是现代技术的本质。
但从哲学角度看,对我们生存性命攸关的根本自由是我们对真理开放的自由,行动的自由乃是后发于它的。如果我们看不清我们的真实处境,我们的思想还被各种偏见、流行的概念所蒙蔽,那行动对我们造成的后果就可能是灾难性的。对真理开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这些所谓的正常人往往也不能摆脱怪癖的意志、扭曲的心理、知识的局限所造成的视野的偏狭,也许,退后一步,放弃(至少是暂时放弃)那种疯狂的自我表现,包括由此而生的扭曲行为,倾听自然,还事物以本来面目,存在的真理就可能向我们敞开。
其实,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生活中正在发生 许多我们在思想上尚未做好准备的变革。以遗传工程为例,难道我们已经想好我们打算排列出何种遗传基因组合吗?我们完全可以掌握遗传工程的手段,但并没有产生出把这种手段用于造福人类最高利益的人的智慧。哲学家在这里是想提醒我们这样一个事实:除了技术性 思维外,我们还必须进行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以洞察到我们真实的存在,明了这项新技术对我们的存在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次的核灾难是自然向人类的又一次敞开:人怎样对已主宰人类的技术施加影响?
8.下列不属于“对真理开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的原因的一项是
A.我们往往不能摆脱怪癖的意志、扭曲的心理所造成的视野的狭隘。
B.洪水、海啸等诸多自然灾害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自然是不可改造的。
C.科技飞速发展,但人类并不清楚怎样对已主宰人类的技术施加影响。
D.真理是整体的,而我们对技术、知识的认知常常存在局限。
9. 下 列各项中,最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项是
A.人类应顺从自然。
B.真理是整体的。
C.人类应与自然共济。
D.使真理向人类敲开。
10.联系全文,指出最后一段画线句中“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的具体内涵。(3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9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北的旧书作文题不好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9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
第9车厢【俄罗斯】米哈依尔 扎多尔诺夫
我要坐15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我来到了火车站,我买的是第2车厢的票。我走近列车一看,前三节车厢根本就没有!最后,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一半被安排到了其他车厢,一半换了下一次列车。最后大家总算是一腔怒气地到了列宁格勒。
  回到莫斯科后,余怒未消的我在《文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讽刺小品。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一位基辅读者的来信。信中说:“□□□□□□(此处删去两句话)我正好有事去基辅出差,就在一个傍晚去拜访了写信人。他果然真的没让我白跑一趟。”
如果说我坐的那次列车是没有前三节车厢的话,而这位读者在基辅坐的那次列车竟然挂了两节第9车厢。买了第9车厢票的乘客当然都坐进了前一节第9车厢,因为所有的正常人从小就知道,第8车厢后就是第9车厢,谁会想到第9车厢后还是第9车厢呢?
列车开动后,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看着空无一人的车厢,莫名其妙,于是去找了列车长:“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可列车长说:“肯定是售票处又弄错了!” 列车长说完,马上就通知了下一站卖第9车厢票。
列车在下一站听了3分钟。买第9车厢票的人也都是一些思维正常的人,车一停稳,大家就顺序跑到前一节第9车厢门口排队上车。乘务员看着这么多乘客,惊慌失措的挡在车门口说:“我这儿只有两个空铺,去找列车长吧,在第1车厢,让他把大家都安排到其他车厢去,跑快点,要不车就开了!”愤怒的乘客们拎着大包小包你追我赶的 朝第1车厢跑去。列车长看着这么多远远跑来的乘客一头雾水:“你们这是从哪儿来啊?”乘客们说:“从第9车厢来的……”“那个车厢早就满了……”列车长此刻没时间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需要马上把这些乘客安排好。一阵忙碌之后,乘客们终于安顿好了,他松了一口气发出了发车命令。
这时,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来了,还是说:“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怎么可能呢?”这次列车长认为这个乘务员肯定疯了。于是,列车长决定和这个乘务员一起 去车厢里看看,这才发现原来这趟列车有两节第9车厢。列车长现在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后,回到自己的包厢通知了下一站:“摘掉第9车厢!”
当时已是半夜,负责摘车厢的人也是正常人,也会从一数到九。他们数到前一节第9车厢,就把它摘了下来,拖到了备用道上,然后重新组装好列车就通知了列车长。列车长再一次松了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然后回自己包厢睡觉。可后来后一节第9号车厢的乘务员又找来了, “我的车厢里还是一个乘客也没有••••••”
    我不知道这次行车后列车长是不是疯了,只是边吸着烟边想:“列车怎么听这么长时间呀?”然后他往窗外望了一眼,这才发现前面后面的车厢都没了踪影。就更别说半天了,四周是一片大草原,光秃秃的,一轮圆月冷冷照在停着第9车厢的备用道上。他急忙叫醒了所有的乘客,大家连外衣都没穿就从铺位上跳了下来,猜测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到底在哦铺到哪儿了。听他讲到这儿,我忍不住哈哈地笑出了声来,结果讲故事的人走了,我一点都不觉得这有什么好笑!我们第9车厢的这些旅客本事打算去保加利亚旅游的!”                                                (本文有修改)
11.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作用?
12.补写第二段中“极度读者”来信的内容。(不超过50字)
13.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
14.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15.第9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9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南的题目最有娱乐精神,引用的是歌手萨顶顶的话,以前节目时,萨顶顶出场总说:“大家好,我来了。”,现在是“谢谢大家,你们来了。”这个题目据歌手本人说是反映了自己当下心境的变化,无我。利他,顾全大局???颇有些不解,困惑,不过就是一个标新立异的出场语,博人一笑,有这么高的意境吗?如果当年我高考的时候遇到这个题目,可能现在只有在家种红薯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9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古代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贞观初,第明经,补并州参军。时李勣为长史,尝叹曰:“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勣入朝,文瓘与属僚二人皆饯,勣赠二人以佩刀、玉带,而不及文瓘。文瓘以疑请,勣曰:“子无为嫌。若某,冘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因极推引。再迁水部员外郎。时兄文琮为户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乾封二年,迁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遂与勣同为宰相。俄知左史事。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贞观初,第明经,补并州参军。时李勣为长史,尝叹曰:“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勣入朝,文瓘与属僚二人皆饯,勣赠二人以佩刀、玉带,而不及文瓘。文瓘以疑请,勣曰:“子无为嫌。若某,冘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因极推引。再迁水部员外郎。时兄文琮为户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乾封二年,迁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遂与勣同为宰相。俄知左史事。
时高宗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复征讨四夷,京师养厩马万匹,帑瓘浸虚。文瓘谏曰:“王者养民,逸则富以康,劳则怨以叛。秦、汉广事四夷,造宫室,至二世土崩,武帝末年户口减半。夫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人罔常怀,怀于有仁。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帝善其言,赐缯锦百段,为减厩马数千。
       改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不旬日,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尝有小疾,囚相与斋祷,愿亟视事。时以执法 平恕方戴胄①后拜侍中,兼太子宾客。诸囚闻其迁,皆垂泣,其得人心如此。性严正,未尝回容,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他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曰:“已议。”即皆报可。
                                (节选自《新唐书•张文瓘传》)[来源:学科网ZXXK]
【注】① 戴胄:唐初大臣,曾任大理寺少卿。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明经                      第:考取。
B. 吾所不及                    嫌:疑忌。
C. 俾其守约束                  俾 :使
D. 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          方:仿效
17.下 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吾所不及                      B. 因极推引
   公之逮所由使也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C. 逸则富以康                   D.保邦于未危
   醉则更相枕以卧                 室西连于中闺
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材合理,主要叙述了张文瓘与高宗、李勣之间发生的故事,生动地刻画了张文瓘为官的形象特点。
B.文章描写李勣赠物这一情节,巧妙刻画了张文瓘及同僚的性格特点,体现了作者运用写作技巧的独具匠心。
C.针对高宗造宫室、征四夷的做法,张文瓘在其谏言中,运用举例论证等方法,采用骈散结合的语言,成功说服了高宗。
D.文章描写了囚犯们因张文瓘贬谪移职而难过流泪的细节,从一个侧面表明张文瓘执法公允、深得人心。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他宰相奏事帝必 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来源:Z|xx|k.Com]
(1)若子才,无流不可,焉用赠?(3分)
(2)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4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9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2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
2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 也,而用 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 ;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
【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②用:使。③不计数:不能用十来计算,不用十个。
2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1分)
    孔子:____________     韩非子:____________      
24.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4分)(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
(2)沧浪之水清兮,____________;沧浪之水浊兮,____________。(《楚辞》)
(3)盖将自其变着而观之,___________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4)凭谁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人生代代无穷已,____________。不知江月待何人,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9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儿子考试又到此为止了,要考老子和票子了,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9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辽宁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如何看待高晓松醉驾案 有些地方高晓松酒驾是怎么回事,不一定学生都知道,特别对偏远地区,没有网络。这个题目真的很不公平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9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各有个的特点和侧重,不好评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9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helena0506
今年的高考作文各省均有特点,但总体上感觉考核学生思维与对生活的观察、思考。   
喜欢的几个作文题:行走、总有一种期待、拥抱、与大自然的悄悄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9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比较喜欢四川的考题---《总有一种期待》,好像在远方有一种理想在召唤着似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9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helena0506
上海作文题是 :围绕“一切都会过去”或者“不会过去”展开议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0 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1# caeyclj

呵呵,没有收集到,当时是考完后的一个小时里,网上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0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微博和高晓松!我的天哪!
现在的小孩真是压力大!
还要关注时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0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让一个学生谈高晓松的醉驾案,有点不太合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0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国家的意图是好的,要求学习不能死读书,读死书,但是……有些时候,学生可能会身不由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