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版)》手术风险标准依据
手术风险标准是根据手术切口清洁程度、麻醉分级、手术持续时间这三个关键变量进行计算的。定义如下:
(一)手术切口清洁程度
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引自: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2010]187号]。
1. Ⅰ类手术切口(清洁切口) 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2. Ⅱ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3. Ⅲ类手术切口(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4.Ⅳ类手术切口(感染切口) 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二)麻醉分级(ASA分级)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中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将麻醉分为六级(ASA分级)。
P1:正常的患者。
P2: 患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
P3: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
P4: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且危及生命。
P5:如果不手术患者将不能存活。
P6:脑死亡的患者。
(三)手术持续时间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根据手术的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即为“手术在3小时内完成组”;“手术超过3小时完成组”。
注1:“手术持续时间”尚需等待进行全国大样本的调研与论证的结果,故上述“手术持续时间”仅是设定的试用指标。.
注2:本“手术持续时间”参考了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普通外科I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和《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等文件中的要求,设定的试用指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