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83730471

[求助] 请问多酶洗液多长时间更换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22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胡杨 于 2008-2-4 13:06 发表
俺来反问:
         灭菌物品失效期标注:2008.02.04失效,谁能说02.05就达不到灭菌状态了呢?但是!!!02.05你会让大家继续用吗??:P :P :P ????

这两种情况没有可比性,危险等级就不一样,更何况灭菌物品标注了失效日期,过了失效日期是否就一定破坏了它的无菌状态也有争议。

对于酶液是否一用一换,需要考查这个规定的循证医学证据、可行性,大家进行过核算吗?买一条镜子多少钱?需要配备多少工作人员,人员成本几何?做一次能收费多少?等等。

大家到临床科室与腔镜检查室的人员进行一些真诚地沟通,然后回来与大家交流一下,医院清洗一条内镜最少需要多少毫升酶?折合多少元?能否做到一镜一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4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使用水槽式清洗,酶的用量比较小,如果用水池式清洗酶的用量较大。水槽式清洗,多酶洗液可勉强按规范要求一用一换水池式整体清洗设备,多酶洗液用量大,恐怕没几个医院能承受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7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2 楚楚 的帖子

对于酶液是否一用一换,需要考查这个规定的循证医学证据、可行性,大家进行过核算吗?买一条镜子多少钱?需要配备多少工作人员,人员成本几何?做一次能收费多少?等等。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意为"遵循证据的医学"。循证医学创始人之一David Sackett教授在2000年新版"怎样实践和讲授循证医学"中,再次定义循证医学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同时结合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病人的治疗措施"。

循证医学的运用的最终目的是要给病人制定出在现有条件下最好的治疗措施。对于病人来讲,在治病的过程中肯定不想“获得”另外一种疾病,我们做医生的就应该将交叉感染的风险降到最低。所以清洗过程中的酶的一洗一换是符合循证医学的原则的。


[ 本帖最后由 鹊翔阿亮 于 2008-2-27 13:09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7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4 鹊翔阿亮 的帖子

谢谢阿亮!已经认真学习了循证医学的基本知识。您能否提供“清洗过程中的酶的一洗一换是符合循证医学的原则的”的依据呢?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8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酶液的“更换”问题

早些时间,我在《消毒----》版块回答某个朋友的问题中,就酶液的“更换”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不知能否做为“循证--”的依据令大家首肯呢?
----------
7、更换:  从功能讲,酶液可以重复使用。但酶液只有水解清洗作用,没有消毒除菌的能力。用过的洗液,污物、细菌很多,重复使用会造成交叉污染和清洗不彻底,所以要一次性使用。
--------
所以,在此多罗嗦几句。“从功能讲,酶液可以多用一换”。“但从院感实际讲,要一用一换”。最后,归于一点,大家都明事理,就是“钱”惹的祸。;P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8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主题能够引起这么激烈的讨论,说明大家有话说。
   既然大家都拿“循证医学”说事,那么究竟什么是循证医学?循证医学并非抽象的概念,它有着自己的学术及其实践基础。循“证”,那么这个证是怎么来的呢?首先我们需要检索与话题有关的所有研究成果,然后需要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严格的评价,其中一项很重要的评价内容就是“真实性的严格评价”,这个真实性与采用的研究设计方案关系极大,设计方案越科学,其真实性当然越强。一般来说最佳的研究设计方案是随机对照试验(RCT),其次是前瞻性队列研究,,,,,,不再赘述。
  临床研究证据按其可靠性一般分为五级
  一级:所有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
  二级:单个样本量足够的RCT。
  三级:设有对照组但未用随机方法分组的研究。
  四级:无对照的系列病例观察。
  五级:专家意见。
  另外有些证据即便标榜为Meta分析也需要慎重对待,个中原因不在此赘述。
  综上所述:

  第一:各位所述属五级证据即专家意见。
  第二:对于“但一用一換和二用一換我個人是認為是個偽命題。”,您认为是一个“伪命题”,院感工作不就是在一个个所谓的“伪命题”的质疑下不断发展的吗?人类的进步,也莫不如此。
  第三:另外对“但酶液只有水解清洗作用,没有消毒除菌的能力。”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大家都对这个概念没有异义,酶液本来就叫“含酶清洗液”嘛。
  第四:对于“最后,归于一点,大家都明事理,就是“钱”惹的祸。”,我想借助一篇文章回答你。

美国的医院标准和手术室设计2000.doc (49 KB, 下载次数: 593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8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无极紫晶 的帖子

关键是不同的规范有不同的要求,《消毒技术规范》要求8小时更换,而内镜规范要求一用一更换,如何适从?难道手术器械按8小时,内镜按一用一换?专家定标准可要了解历史规定,否则,临床和我们都没规范。谁都知道按最高级别做事是最好的,可是,结合实际做事是最难的。如果严格按内镜规范要求一用一更换,内镜清洗槽的设计只要求四槽足矣,酶泡后把酶液放走直接在此槽次清洗即可,为什么还要做五槽?是不是给不用更换酶液埋下伏笔?请大家再思考,当然,我是赞成一用一更换。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8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8小時更換

所謂8小時更換,救我所知當時的意思在於如果稀釋後的酶清潔劑,在沒有用過的情況下,不能放置八小時以上。也就是空置最長八小時的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8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酶一洗一換不只因為"$"的理由

清潔劑的使用是幫助污染物脫離物體表面,如果時間足夠就算用清水洗也可以洗乾淨,問題是我們有時間,有能力這樣處理嗎??使用清潔劑最大的功能就是幫助我們更輕鬆,能達到規定的標準。
撇開感染的問題,但我知道用了一次的清潔劑,第二次用的時候一定沒有相同的清潔效能,因此我需要用比較長的時間,比較仔細的動作,比較用力的勞動才能達到第一次相同的結果,不論願不願意這麼做,我想大家都同意這種論點,那也就是說洗的愈多次,清潔劑愈沒有效果,可是我們有因為清潔劑效果降低而用更長時間,更仔細動作,用更大力量來補救嗎??如沒有,那是否應該"一洗一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8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0 欢乐天空 的帖子

我认为您的理解不对,您再查查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8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8 楚楚 的帖子

非常感谢楚楚给我们介绍这篇绝好的文章,看到了美国专家务实的精神,很有参考价值,大家快来看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9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循证”的思考与看法

“循证观”的基础是客观事实,实事求是是它的灵魂。循证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而不是一个“花架子”,仅仅停留在抽象的学术研讨之上。
         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META分析”?某命题多文献报道但结果不一,如何去伪存真,让事实浮出水面?采用统计分析的手段可以解决此问题。这个可以采取的方法就是META分析法。
回到我们讨论的问题。该讨论命题,目前尚无文献报道(当然不能说它没有研究价值,只是目前还没有进入研究人员的“眼球”),更别说为“循证”收集需要的样本量和文献量了。因此要客观评价,用META分析就无从谈起。
        循证结果的5级可信度评价,反映的是“循证观”实事求是的立场。为对“同一命题的多个评价结果“提供决策优选(注意,前提是对“多结果的优选”),而本命题却恰恰没有!所以,结论不是对本命题相信1级还是相信5级的问题,而是要遵照“循证观”的原则和运用逻辑思维,来对特定客观事件做客观的评估。逻辑分析就显得异常重要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并非完全来自于科研,恰恰相反的是,大多来源于实践。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与知识积累,往往决定人的思维、行动与决策。生活中是如此,工作中也是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 0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0 欢乐天空 的帖子

配置酶的目的时要使用,如果空置八小时,有意义吗?那为什么不用原液放着呢?:P :P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 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覆八小時問題

如果是最長使用時間的限制,為何不是九小時??
七小時59分鐘時清潔液已經是血紅色,(沒有絮狀物下)是否還可以使用??
如果八小時01分鐘清潔劑還很乾淨是否還可以用??

個人認為如果撇開感染控制的論點外;酶一旦激活後,活性會隨時間,溫度,表面活性劑等因素逐漸"失活",因此多酶清潔劑激活後應該立即使用。使用後的清潔液,因為無法保障內涵的有效成分多寡,在保證清洗質量要求下,應該使用新配置的多酶清潔液。

"清潔劑必須一洗一換",用時間限制是沒有科學性的,也違反感染控制的原則,更在操作中大量提高了風險,唯一的好處就只是迎合了"用清潔劑比沒有使用的好"。

八小時問題,是我根據提出此論點的原創者解釋而來,至於後來如何衍生解釋,則各家不同也不具代表性。此點請您明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5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9 海阔天空 的帖子

8小时更换的说法用于灭菌物品,和胃镜的一用一换是两个概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5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酶液的一用一换应该主要强调的是其酶的活性,按照污染程度配置的使用量在一次性使用后失活,再次使用时,无酶活性丧失了其对洗涤的主要功效,这应该是一用一换的主要原因.
我们这里做一次胃镜是120到400元左右,去年对我市近40家开展胃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进行专项调研,现场询问过一般一用一换的酶液一次的费用约3-5元左右,不同的酶液在价格上应该是有一定差异的.曾详细问过一家使用酶液的情况,该医院购买的是4.5L/桶的酶清洗剂,每桶880元,该院一般情况下清洗一次需要使用15ml,经过计算一次使用酶清洗剂所需要费用为2.94元左右,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个价格是否贵?是否该花呢?觉得观念的转变很重要,其实可能并没有多少钱,但就是不愿意把钱花在这上面,这应该是不愿意一用一换的是本质吧
另外同意16楼的说法,我们应该如何计算成本?避免的器械損壞(如內鏡黃斑,器械生銹,腹腔鏡鏡頭模糊等等)和院內繼發性感染的費用又如何考量呢?

当然我们是应该计算为了做好预防感染工作所需要化的成本,但也要计算收益,收益与成本核算后来考量是否划算,另外怎样算做划算.如果我们一直站在做一次胃镜用多少酶液需要多少钱来算成本,只是计算做好感染预防工作需要化多少,不知道能够得到多少,或者是事实上其实并没有化多少但就是不愿意化这笔钱,是否是我们感染专干的算法呢?
我们每天做的感染预防控制工作都是要花费成本的,但因此我们避免的医院感染的发生费用如何算?想要说服院领导投资进行医院相关感染控制的工作,首先我们就要先会算这比帐,如何算,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到底花了多少钱一次,是否是真的太贵,这笔钱是否该花?我们该如何给医院省钱,省得合情合理合法合循证?
另外大家都在讨论循证,想要找到证据,那么不妨就把这一项作为今年医院的一项目标性监测或者是一个课题在自己的医院做做吧,看看结果如何,但一定要考虑全面,我想应该包括其成本核算,如何核算,应该包括更换的频率对酶的活性、酶液的污染对胃镜最终消毒效果的影响等等方面的研究。通过我们的论证结果说话,是否费用太大,是否会有污染影响消毒效果或失去活性而失去洗涤的效果,如何来评价其活性等等。

[ 本帖最后由 琪纹 于 2008-3-6 18:34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无极紫晶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6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版主说的非常好,有理有据的,酶洗剂就应一镜一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7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哇噻,群英汇萃啊:loveliness: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8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8 琪纹 的帖子

非常赞成琪纹版主的意见。

酶液的一用一换应该主要强调的是其酶的活性,按照污染程度配置的使用量在一次性使用后失活,再次使用时,无酶活性丧失了其对洗涤的主要功效,这应该是一用一换的主要原因.

各种相应的酶在分解蛋白质、脂肪、淀粉时一定是要牺牲掉、损耗掉的。下一条镜子就等于是在污染的水里清洗,哪里还有多酶啦!

很简单的例子,我们在家里用洗衣粉洗衣服,洗完一锅后不换洗衣粉再洗第二锅能洗净才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2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6#的观点,我们必须要求一洗一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