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耐药怎么办?
□张田勘
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8月11日刊登的一篇论文警告说,研究者已经发现一种“超级病菌”,它含有一种酶,被称为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可以让自己变得无比强大,能抵御几乎所有抗生素。这种“超级病菌”最早出现在印度、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后来有不少英美等国的游客前往这些南亚国家接受价格低廉的手术,使得这种病菌得以传播。目前,这种变种细菌已经传播到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等国家,并很可能向全球蔓延,而且在英国已经出现了5例感染死亡者。
硬实力:研发新药
面对全球性的细菌耐药,如果能从根源上找到原因,有可能解决这一难题。细菌耐药分为天然耐药和获得耐药,前者是指细菌天生就拥有的耐药性,而后者是在后天的生存环境中产生的。例如,当人类长期应用抗生素时,占多数的敏感菌株不断被杀灭,耐药菌株就大量繁殖,代替敏感菌株,使得细菌对某种或某些药物的耐药性不断升高。尽管细菌的天然耐药和获得耐药孰重孰轻存在争论,但获得耐药已成为当今人与生态环境的一个突出现象。
面对这种情况,当然有不同的对待方式。一些科学家认为,对待细菌耐药只能用杀伤力更强大的药物来消灭耐药菌,这就是“大棒政策”。因为人类可以利用科技的力量战胜一切,更何况小小的细菌。这不仅是一些主流科学家的观念,而且更符合大量制药厂商的利益。在这样的思路之下新药研制层出不穷,而针对细菌耐药特点的科研成果也不断出现。
细菌耐药的生物和药理学原因有两个:一是细菌基因组上抗生素作用靶点的基因突变,使抗生素失去作用;二是细菌获得了编码特殊酶的基因,这种酶可以分解抗生素,使抗生素失去活性,这样的基因就是耐药基因。这种耐药基因位于细菌细胞内称为质粒的环状DNA上,质粒可以从一个细菌进入另一个细菌,因而耐药基因也就可从一个细菌传到另一个细菌。美国伊利诺依大学的化学家保罗·赫根勒特尔发现了一种可以将携带耐药基因的质粒从细菌细胞内驱逐出去的方法,从这种原理入手,可以研发更新的摧毁耐药细菌的药物。
软实力:合理用药
随着新的抗菌药的出现,细菌也会产生新的耐药性,人类可以不断生产新药这种大杀伤力的矛,而细菌则会相应生成抵御新药的强大的盾。如此,人类就会与细菌产生绞杀与反绞杀、围剿与反围剿的战争。在这样的战争中,谁是胜利者,何时是战争的尽头,谁都难以预测。
当然,对待细菌耐药的另一种方法就是用软的一手,即给予“胡萝卜”,与细菌和平相处或井水不犯河水。对细菌采用软实力并非是不用抗生素来抑制和杀灭细菌,而是有针对性地用药和少用药,不能动辄就用抗生素去招惹细菌,否则就会让其适应抗生素并产生耐药性。早在2004年,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所属的全国卫生与临床学会就出台规定,医生不得给患有轻微耳道感染、咽喉痛、扁桃体发炎、感冒、咳嗽、鼻窦炎、支气管炎的患者开具抗生素类药品处方,取而代之的是让患者回家休息或服用止痛片。因为抗生素类药品不但对缓解症状没什么帮助,还会产生不小的副作用,包括导致细菌耐药。
而在我国,不仅没有这样的强制性措施,反而因种种原因而加速了抗生素滥用,从而造成许多细菌的耐药性和很多抗生素的无效。其实,如果医生和患者采用少用抗生素和针对性使用抗生素的方法,就可能减少抗生素的滥用,这也是对细菌所采用的一种软措施,从而减少细菌的耐药性。
细菌耐药其实大部分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对此,采用“胡萝卜政策”也许要比采用“大棒政策”强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