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china

台湾张上淳教授:筹办「首届海峡两岸医院感染控制交流会议」之始末与感想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27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强学习,迎头赶上,与时俱进,奋发向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8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完全同意“大陆医院感染发展阶段划分”的理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9 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了之后就是沉默,不知道该说什么,愤怒吗?没有过多的底气!自责吗?我们一直在努力!如果要想改变别人对你的看法,首先就得自己改变自己。所幸的是,我们正在改变,正在快速的改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9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了之后有很多感触,张教授的会议感受也是真实的体会,当初的差距是明摆着的,现在虽然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我们还是需要努力,希望在下次亚太地区会议上张教授能参加,让他有更多的感触,再写一篇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9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oto 于 2010-6-29 16:45 编辑

回复 2# icchina

我觉得4开始是规范发展阶段!!最主要从领导层面开始思考和重视院感了!虽然现在发展还不尽人意,但2003非典的确是个分水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9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参加过那次会议,我觉得没有什么可愤怒的,张教授说的两岸之间的差别确实存在。我最记得的一个专题是国内最早从事院感的某专家(护理)在会上介绍当初进行院感工作时的情形:拿着检验报告单与医师讲合理用药,结果医师将报告单摔到她的脸上。。。。这个专题的主持者就是张教授,会后他总结时说:我们感控人员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是为临床提供有关资讯,最后治疗方案的确定应该是医师,因为真正面对病人的是他(医师)。我觉得这句话就是在提醒我们找准自己的位置。

评分

参与人数 1 +10 收起 理由
缭绕 + 1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9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胡教授深深的忧患意识,无论是会议的筹备、我国感控事业的进展,看到差距才有可能进步,否则不会有这次成功的近两千人的南京感控盛会!不可做井底之蛙,用此文自勉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9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知耻而后勇!此文也算是对我国院感事业的鞭策!前进,前进,再前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30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必须要有作为,相信海峡两岸会共同使院感走向辉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30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胡杨 于 2010-7-1 09:37 编辑

回复 2# icchina

看了胡教授的发展阶段划分,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回顾历史,审视现在,展望未来,是专业发展历程的最好总结。特别是为“展望未来”指明方向,具有现实意义。

从部分国外的院感发展典型事件看其发展年代:
1、 1960年美国CDC组织8家医院参加医院感染的监测。英国设立专职“医院感染控制护士”。1970 美国CDC建立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
2、1980年 美国创办医院感染控制的专业杂志。
3、1986 年 开展目标性监测
4、90年代始 美国建立与完善医院感染信息化建设与利用,感染防控研究成果网络资源共享。
   
    我国,相信许多专家对我国医院感染防控发展史,做过相关研讨。纵观我国的医院感染发展历程,我认为,我国有关医院感染的控制、管理工作起步还是较晚。应该源于中国的改革开放。
1、1986年前,医院感染防控体现在医护日常工作中。没有专兼职人员,没有开展监测工作。医院没有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82年打开国门,国际交流中,业界人士发现国外非常关注的医院感染的问题,与国内显著不同。回国后进行探讨试行。
2、1986年国家卫生部组织“医院感染管理研讨会”。17家医院参加,建立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
3、1987年国家卫生部组织“全国医院感染学术会议”,创办《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并相继出台了一批法律法规。
4、1989年确定湘雅为卫生部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1998年卫生部指定湘雅为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中心。承担全国院感业务、管理的培训。进一步完善、扩大了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
5、94年发布、2000年修订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2001年颁布《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6、2003年“SARS”后,院染管理逐步走向法制化轨道。建立法规、开展评价。直接干预院感暴发事件。如:2005年的《医院管理评价体系 》等。
7、2003年--今 各级医院建立机构、增加人员编制,不同程度开展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相关论文数量剧增。
8、2007年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改选,加强交流,年会爆棚。
   我的观点是:关于“阶段”的划分,不能离开历史事件对专业的影响度,和阶段性成果引发的“质”的飞跃。所以回顾上述历史事件,不难看出,阶段的人为划分,节点在以下时期,理由见上。

1、1986年前:无序阶段?无体系阶段?
2、1986年-2003年:起步阶段
3、2003年-今:发展阶段


    与胡教授的观点相同与不同处在于:
1、规模化开展空气培养等环境卫生学监测,全国普遍在86年后,而不是86年前。
2、赞同1986年做为起步阶段的时间节点。但源于卫生部的首次“医院感染管理研讨会”,和《管理规范》《诊断标准》的颁布,医院感染逐步进入了正轨。后续的系列活动与防控管理策略,是起步的典型特征。而不是“监测”活动。
3、赞同2003年做为发展阶段的时间节点。我国SARS的暴发,引发了全国业界的反思,开始重视医院感染问题。一系列相关法规陆续出台。
4、不赞同“2009年规范管理阶段”的划分,因其并未在全国普及落实,尚未形成“质”的影响。
5、最后,认为我国目前院感防控仍处于“发展阶段”的理由如下:
   近年来,院感专业队伍不断壮大,人员水平不断提高。全国任何学术会议都没有院感会议这么多的培训班,这么有人气,这么认真听专业讲座,就是很好的证明。
        大家急需院感知识,许多人仍处在“扫盲”人群。各类监测正逐步在开展。但“目的不明确、数据无分析、结果无利用”的现象比比皆是。院感学科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文献数量大增,但“创新性、总结性”劳动在大部分医院仍然滞后,系统、深入的院感防控研究工作还没有形成规模,限制了我国院感防控事业的快速发展。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发展阶段的典型特征。
        我的意见是,当“我国院感法制建设基本完备,院感学科定位基本明确【注:有人一定不会认可】,院感学术队伍初具规模,院感科研能力与水平基本与国际接轨,合格院感专业人员队伍达50%比例,院感防控成果的受惠人群覆盖50%,“领导重不重视院感工作”不再成为话题”的时候,规范、稳定阶段将会到来。
        不成熟的一点看法与胡教授和大家探讨。

评分

参与人数 2 +20 威望 +2 收起 理由
老朽 + 10 深度分析
icchina + 10 欢迎有深度的分析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30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努力拼搏,全方位提升自我能力,才能不被同行轻视:有为才有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30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知耻而后勇,让我们在胡教授的带领下努力前进,因我们是感控人而骄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 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0# 胡杨

分析很有深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非常欢迎大家发表各种意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 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放眼未来,我们满怀希望,感控事业大有作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愿感控领域里更多一些像胡教授这样的集专家、学者、领导于一身的人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倒是觉得医院感染领域应该多一些能根据胡教授的指导意见踏实地开展工作的专职人员!只有基石扎实了,大楼才能建得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感控人员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只是为临床提供有关资讯,最后治疗方案的确定应该是医师,因为真正面对病人的是他(医师)。我觉得这句话就是在提醒我们找准自己的位置。
这句话应该是我们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0# 胡杨

同意!一个学科的真正建立与发展有待于综合水平的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知耻而后勇''说的好,我们感控人员都在努力,感控事业一定会大有作为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有一位名人曾经讲过: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大家只有共同努力,才能把感控做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