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告区+ 发布

03-21 08:09
03-17 08:04
03-17 08:03
03-06 08:48
01-07 16:18
01-06 15:55
01-02 17:30
楼主: 珠珠

[动态] 湖南现利润1300%药品 采购商被指代表政府部门

 火...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无名新人
  • 打卡总奖励:15
  • 最近打卡:2025-02-12 15:13:43
发表于 2010-5-17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患者称213元药实价30元..........这些已是公开的秘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7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应从源头抓起,这不是一家医院或几家医院可以做到的,国家必须下大力气,狠狠杀杀此类事情,还利于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7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各位老师:
    就以上这一社会深层次的问题存在,我们做院感的有什么高招能够控制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7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嘿,怪不得现在药价居高不下,一个小小的上呼吸道感染都能用一千块左右的药。其实苦的还是患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7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地球人都知道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7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拿医院开炮,我认为是不公平的。央视为什么不质问物价部门为什么将招标价格定为远远高于15.5元的价格163元?是不是有官官相护之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7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茵梦湖

支持您的观点!不是医院自己定的价格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8 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7# 茵梦湖


    出厂价只有15.5元的癌症辅助药物芦笋片,在湖南湘雅二医院销售价格竟一度高达213元!这一内幕被媒体曝光后,湖南省物价部门展开了调查。湖南省物价局副巡视员郭志球17日下午在通报会上表示,芦笋片在湖南挂网销售是违规行为,到底哪个环节出问题,正在做进一步的调查。

  记者了解到,芦笋片系四川川大华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独家生产。该药品在2004年进入湖南省医保目录,2006年11月湖南省物价局依据企业提供的相关资料制定了160元/盒的最高零售价。2007年,湖南省物价局根据药品生产地物价部门提供的218元/盒的价格,将这个药品的最高零售价调整为213元/盒。

  据郭志球介绍,芦笋片系独家生产,厂家只供应医院,没有市场零售药店销售价格可供参考,湖南省物价局今年参考了周边省份2008年实际执行的中标价格(如广东江门市190.08元/盒、河南133元/盒),初步确定该品规药品的投标报价指导价格为136元/盒。

  郭志球说,按照相关规定,药品如需进入国家公立医院销售必须经过招投标程序。该药品一直没有参与湖南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因此不能在湖南公立医院销售。而目前,这个药品正以185.22元/盒的价格出现在招投标平台直接挂网采购,是违规行为。到底是谁将这一价格“挂”到这一平台上的,湖南省物价局将协同相关部门进行调查。

  “现在看来,我们没有及时了解到15.5元/盒的出厂价和30-40元/盒的医药公司购进价等重要信息,导致制发的136元/盒的投标报价指导价偏高。下一步,我们将把监管重点放在像芦笋片这样只供医院临床使用、不供药店销售、价格较高的药品上。”郭志球说。

  郭志球还说,药品在销售环节存在如此暴利说明药品价格监管的难度还很大,任务还很艰巨,湖南物价部门在这个药品价格核定问题上存在把关不严、信息收集不全、工作不够细致的问题。“对此,我们将积极改正”。(记者丁文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8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8# zhangfh
典型的避重就轻,我看未必是“把关不严、信息收集不全、工作不够细致”,倒像是相互勾结!早就听说了,招标招标,越招越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8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有的医生为了拿回扣乱用抗菌素的多了,我在临床上曾见过上呼吸道感染同时用怕珠沙星和氧氟沙星两种抗菌素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6 收起 理由
星火 + 6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8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抗生素滥用,是普通百姓的悲哀,更是国家的悲哀,我们所有人都会为此付出沉重代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8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1# 依依


    家住长沙韩女士半年前因为患了卵巢癌,在湖南省湘雅二医院做了化疗,化疗后,医生建议她服用一种癌症辅助治疗药芦笋片。出厂价15.5元药品被医院卖213元利润达1300%。(5月17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
    此类新闻,媒体已经有过多次报道。但是这一次的药价,还是让人大吃一惊,一种药品从批发价到医院药房卖出,利润竟然高达1300%。如此高的药品利润,是如何炼成的呢?要明晰答案,看来必须挖出其中的利益链和政策漏洞来。
    根据常识,药品从药厂到医院,如果是甲方乙方的契约关系,无论如何都不会出现利润高达1300%的情况。即使中间多一个医药中介环节,也不可能高到天价地步。显然,这其中的利益链条过于繁多,每个环节都要“吃份子”,而且贪心得很,这样到了最后一个环节,自然药价比批发价高到不可理解,患者就成了奉养这条利益链的最终埋单者。
    以芦笋片的销售利益链为例,这个链条上缀结着药企、一级医药公司、分销医药公司、医药销售代表、医院。而医院又包括了院方决策者、药房负责人、处方医生等等环节。经过这些利益链条的传导,卖到患者手里的药品价格当然不菲。这个利益链的利益关系非常的严丝合缝,各环节达成了利益同盟的关系,对于利益的分成有着相当的共识,谁多谁少已经形成了惯例。譬如他们保证同一种药品不会出现在社会药品,以确保医院独享这种药品的特权;譬如他们给予医院最大的利润分成以确保各环节的共同利益。因此,天价药品的乱象实则是医药垄断同盟所致,从而构成了全民医保难以破解的顽疾,即以医养药。
    因为,这条利益链一直在和公共政策进行着博弈,利用着公共政策的宽忍。因为按照《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虽然今年将选定16个城市作为国家联系指导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地区。但是指导意见也指出,对公立医院因取消药品加成政策而减少的合理收入,采取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等措施,通过医疗保障基金支付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
    可见,一方面是公立医院按照既定的市场利益链条谋取高额利润,另一方面却是的公共政策试探性执行。如此博弈,反而显得公立医院是医疗改革的利益受损者,需要公共政策的安慰和帮扶。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自1996年至今,我国针对医院药价高的问题出台了大量的调控政策,采取了24次降价措施。每次调控,似乎公共政策都是在替患者着想,但实际上,原有的利益链一直还在,而且是越调越高。究其原因,关键在于这条高额利润的利益链建立在不合理的药价加价的机制平台上。按照规定,目前医疗机构销售药品,严格执行在实际购进价的基础上,顺加不超过15%加价率作价的规定,但不得高于政府指导的最高零售价格。
    很简单,按照加价15%的规定,医院进药价格越高利润越大。同样的,由于医院不从药企直接进药,如果说从医药中介那里获得虚高的药价,其获得的利润则更高。然后这条利益链上的各个环节再按照自己商定的潜规则予以分成。这就是芦笋片利润高达1300%的秘密。
    于是,中国患者,无论是在哪里买药,似乎都逃脱不了“被高价”的魔咒。全民医保是个系统工程,聚焦的试水对象不仅仅是公立医院,还有药厂、医药公司和药店。如果这场改革不能覆盖到和“药”相关的各个点,就会顾此失彼、按下葫芦浮起瓢。
    天价药品的答案出来了,破解之策并不复杂,就是斩断那条利益链。如公开现行所有药品的出场价,给予公众查询药品药价信息的权利;如规范医药市场流程,实行公开透明的加价政策。最关键的是,对于医药分离,必须加大改革力度,不能优柔寡断。如果说连药品在市场环节的无序加价都管不好的话,更为复杂和系统性的全民医保又如何进行到底?

本文刊于18日西安晚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8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医生开出去的药,哪个是清白的?太少了,无论你开那种药品都一样,这年头,能让病人少花点冤枉钱的医生就算有医德了,有几个给回扣不要的?拿点小钱又怎么啦?但别昧着良心!药价高不是医院和医生定的,物价部门难脱干系,怎么全来指责医院和医生?药品招标的内幕,呵呵。。。。您不用想吧,地球人都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9 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我国的医疗体制有很大的问题。上层是知道这些的。但到目前还是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其实不只是医疗了,教育也是,房价也是,还有服装。。。。总之中国的消费价格控制的问题是很难解决的。政府执行力度不够。甚至有的还与政府行为有关系。(我只是说自己的看法哈,不知大家认同不)。前面的话应该不算是蛊惑人心吧,至少我们还是有言论自由的权利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9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样是一个省,但有的市房价比其他市房价高出2000左右。这其中就与政府有关,政府把土地批给开发商的价格就要高出很多,你们说房价怎么不贵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9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5# feishijun


    湖南“暴利药”事件背后浮现“红顶”公司

  医院大呼“冤枉”要求曝光整个利益链条

  “我们希望媒体好好剖析一下此事,干脆把整个利益链条全部揭开,看药品的暴利到底被谁拿走了!”

  “在我们看来,振湘公司就是代表政府部门在帮我们采购药品,至于这家公司到底有何背景,我们也不清楚。”

  ——湘雅二医院新闻发言人称

  一种出厂价15.5元的药品,经过诸多环节卖到患者手中时,价格涨到了213元,利润达1300%。湖南省湘雅二医院“暴利药”事件经媒体曝光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

  今天上午,湘雅二医院有关人员向《法制日报》记者介绍了该院医药采购的一些环节,并称医院在此事件中也是“受害者”。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发现,此事背后“水很深”,并非药价虚高如此简单。

  药品利润高达1300%

  家住长沙市的韩女士半年前因为患了卵巢癌,在湘雅二医院做了化疗。化疗后,医生建议她服用一种癌症辅助治疗药芦笋片。这种芦笋片由四川川大华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湘雅二医院每瓶开价213元。韩女士经打听发现,其实这种芦笋片每瓶只需30元。

  此事被曝光后,湘雅二医院药品采购负责人、主管药师周虹向媒体透露,价格213元是由国家定的。该院所有药品价格均经过湖南省物价部门审批,且是按规定招标采购的。据周虹介绍,芦笋片招标价每瓶185.22元,“我们顺加是15个点嘛,213元”。

  《法制日报》记者从医药公司获取的销售清单显示,芦笋片从医药公司卖到医院,价钱从三四十元涨到了136元。而芦笋片入库价格清单显示,从生产厂家购进一瓶芦笋片,价格仅需15.5元。也就是说,医院售价是批发价的7倍,是出厂价的14倍。

  药品利润竟然达到了1300%,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面对汹涌的舆情,湖南省有关部门开始作出回应。

  5月17日下午,湖南省物价局副巡视员郭志球通报称,芦笋片在2004年进入湖南省医保目录,2006年11月湖南省物价局依据企业提供的相关资料制定了每盒160元的最高零售价。2007年,湖南省物价局根据药品生产地物价部门提供的每盒218元的价格,将这个药品的最高零售价调整为每盒213元。

  据郭志球介绍,芦笋片系独家生产,厂家只供应医院,没有市场零售药店销售价格可供参考,湖南省物价局今年参考了周边省份2008年实际执行的中标价格,初步确定该品规药品的投标报价指导价格为每盒136元。

  郭志球说,按照相关规定,药品如需进入国家公立医院销售必须经过招投标程序。该药品一直没有参与湖南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因此不能在湖南公立医院销售。而目前,这个药品以每盒185.22元的价格出现在招投标平台直接挂网采购,是违规行为。湖南省物价局将协同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到底是谁将这一价格"挂"到了这一平台上”。

  “红顶”采购公司浮出水面

  “我们很冤,我们医院也是事件的"受害者"。”今天上午,《法制日报》记者来到湘雅二医院采访时,医院的工作人员都大呼“冤枉”。

  “我们希望媒体好好剖析一下此事,干脆把整个利益链条全部揭开,看药品的暴利到底被谁拿走了!”湘雅二医院医务部主任、新闻发言人陈晋东对记者说。

  在医院办公室,陈晋东向记者介绍了医院药品采购的程序。

  “我们医院要是需要某种药品,必须通过湖南振湘医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进行招标采购,医院自己不能到药品生产企业自行采购。如果自行采购,就会被认定为违法违规行为,将会受到严格处罚。药品采购回来后,我们按照规定只能在原药价的基础上上浮15%。”陈晋东说,医院的利润实际只有15%。

  据《法制日报》记者了解,为了规范网上集中采购药品价格行为,2009年12月,湖南省物价局制定了《湖南省网上集中采购药品价格管理办法(试行)》,全省政府主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县及县以上公立医疗机构也全部进行网上集中采购药品。而在长沙市,凡是省部级医院所采购的药品,必须通过湖南振湘医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进行招标采购。

  那么,湖南振湘医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又是一家有着何种背景的公司呢?

  在这家公司的官方网站上,《法制日报》记者看到,湖南振湘医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8月,是湖南省成立最早并第一个通过资质认证的药品招标代理机构,主要从事医药网上招投标代理服务、医药网上采购服务、医药信息咨询服务,拥有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药电子交易系统———振湘医药电子商务系统。

  可在长沙市许多大型医院看来,振湘公司就是一家代表政府部门的“红顶”公司。

  “在我们看来,振湘公司就是代表政府部门在帮我们采购药品,至于这家公司到底有何背景,我们也不清楚。”陈晋东很无奈地说。

  陈晋东同时表示,芦笋片为什么会出现这么高的价格,他们也搞不清楚,医院得到的利润并不多,主要的利润还是被中间环节的人拿走了。

  监管不到位催生高价药品

  据记者了解,为了监督药品采购,《湖南省网上集中采购药品价格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省级人民政府价格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全省网上集中采购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并对药品网上集中采购活动中的价格行为进行监督,对网上集中采购药品中标价格的合法性进行审核,并负责网上集中采购药品投标报价指导价格、中标药品零售价格的审核和发布工作等。各市州县(区)价格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辖区内参与网上集中采购药品的相关当事人(包括医疗机构、药品生产和配送企业)的价格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在实际操作中,政府部门的监管还是存在不到位的地方,以致有些药品价格高得惊人。”知情人士向《法制日报》记者透露。

  郭志球在通报“暴利门”事件时也承认,在芦笋片的价格核定问题上,物价局工作人员确实存在把关不严、信息收集不全、工作不够细致的问题,定价时没有了解到每盒15.5元的出厂价和每盒30元至40元的医药公司购进价等重要信息,导致制发的每盒136元的投标报价指导价偏高。

  “指定医药公司代理招标的本意是预防药品采购中的腐败,但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作为中介性质的医药代理公司也难免不会产生新的腐败。”知情人士对此深感担忧。

  一个没有经过招投标程序的药品缘何能够直接挂网销售?湘雅二医院是否有医生收取回扣?到底是谁牟取了高额暴利?

  据悉,目前除湘雅二医院正在开展自查外,湖南省纠风办、卫生厅、药监局、纪委等多部门已联合成立调查组对此事进行调查,本报将继续关注。(法制日报长沙5月18日电 法制日报记者 赵文明 阮占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9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3# 小雨点儿


    种出厂价15.5元的药品,经过医药公司、医药代表、医生等环节,最后价格涨到了213元售卖到患者手中,利润达1300%。记者调查发现,在这个环节中,开药医生获利最多。(近日中央电视台)

  利润达到1300%,这种怪象凸显了当前医药市场监管之混乱。按照一般理解,产品从制造厂家到消费者的手里,一般经过出厂—批发—零售这三个环节就可以了,而药品就不同了,不是由批发商从厂家那里购出,而是经过医药公司、医药代表、医生等诸多环节,最重要的是,这些环节,并不是按照正常加价,而都是要拿 “回扣”的,药品有价,但“回扣”无价,最后导致药品卖出了“天价”。这就是为什么在销售环节上,药品不能像其他商品一样化繁为简的原因。

  药价“翻筋斗云”,造成了“医药市场有病,患者前来埋单”的乱局,关键就在于药品市场监管混乱,有关部门监管缺失或者监管不到位。有关部门对于药品价格并不是了如指掌,而是像“盲人摸象”。比如,湖南省2010年度集中采购药品投标报价指导价格中,这种出厂价15.5元的芦笋片,其指导价就被定为136 元,不知道这个“指导价”是由哪个部门指导的,又是根据什么“指导”出这个价格的?显然,这个指导价不是根据厂家出厂价制定的,至于是根据什么“指导” 的,只有“指导部门”自己心里清楚。

  为了解决“看病难”,近年来一直在进行医改,可是改来改去,患者的费用一点没有减轻,相反还比以前更重了。如今看来,将药品价格维持在一个公平合理的价位,也是医改的关键。除了对医院进行必要的体制改革以外,还应对有关监管部门进行体制改革,让有关部门负起监管的责任,加大对药品市场的监管。池 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9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暴利被谁拿走啦,这还用追查吗,地球人都知道吧。所有中间环节一定是层层扒皮。这些政府部门也是心知肚明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9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就是。“中国人”都知道。很多人要“生活”所致吧。谁还管你老百姓看不看的起病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9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从源头抓起,为什么要有那么多的中间环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