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使用道具 举报
txyy_ygk 发表于 2019-03-09 08:23 血培养指征不是必须发热!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血培养操作规范》 可疑患者出现以下任一指征时,可考虑采集血培养: ①体温>38 ℃或<36 ℃; ②寒战; ③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多(计数>10.0×109/ L,特别是有“ 核左移” 时)或减少(<4.0 ×109/ L) ; ④呼吸频率>20次/分或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32mmHg ; ⑤心率> 90次/分; ⑥皮肤黏膜出血; ⑦昏迷; ⑧多器官功能障碍; ⑨血压降低; ⑩炎症反应参数如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1,3-β-D-葡萄糖升高等。
小白天使 发表于 2019-03-08 17:59 血培养的临床指征: 患者出现以下一种或同时具备几种临床表现时可作为血培养的重要指征: ①发热 (≥38 ℃) 或低温(≤36 ℃),以间歇驰张型多见,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感染可见双峰热; ②寒战; ③白细胞增多(>10.0×109/ L,特别是有“核左移”时); ④粒细胞减少(<1.0 ×109/ L); ⑤血小板减少; ⑥皮肤、黏膜出血,常见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菌血症,伤寒病人第4~10天可出现玫瑰疹,斑疹伤寒第4~6天可出现暗红色斑丘血疹; ⑦昏迷; ⑧多器官衰竭; ⑨血压降低; ⑩呼吸加快(呼吸率>20/分或CO2分压<32mmHg);以及肝脾肿大;关节疼痛;C反应蛋白、内毒素、降钙素原升高等。 对新生儿可疑菌血症,还应同时做尿液和脑脊液培养。 老年菌血症患者可能不发热或体温不低,如伴有身体不适、肌痛或卒中,可能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指征。 血培养的采集时机: 只要怀疑患者有血流感染的可能,在考虑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都应立即采集血培养标本。若患者已行抗菌药物治疗,则应选择含有抗菌药物吸附物的培养瓶,并在下一次抗菌药物应用前采血培养。 细菌通常在寒战和发烧前1小时入血,此时为采集血培养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的最佳时机。 血培养的次数: 要求:对怀疑菌血症、真菌血症的成人患者,推荐同时或短时间间隔(30~60分钟)从不同部位(如双臂)采集2~3套血培养标本,即“双瓶双侧”。 至少做到“双侧双瓶”。如有必要,可同时或短时间间隔内从下肢静脉采血接种第三套培养瓶。 只有在疑似感染性心内膜炎或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的连续性菌血症时在不同时间点采血才有必要,除疑似感染性心内膜炎或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在采集血培养后的2至5天内,不需要重复采集血培养。 婴幼儿患者,需要同时采集2次(不同部位)血培养标本。 说明:以一个需氧瓶和一个厌氧瓶为一套血培养,作为常规血培养组合。
qingyayoulan12 发表于 2019-03-09 11:31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症状好转无标本可留者可解除隔离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