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话题终于是一语道破目前国内院感工作的现状:
我国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起步于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已经走过20余年的历程,蓦然回首,纵然取得一些成绩,无论在学科发展还是人才梯队建设方面,还有工作经验的积累,当然,也有很多惨痛的教训.
自己玩:虽然经历各种事件,各级LD把感控一直挂在口头:很重要。但似乎,实际上,也仅仅是挂在口头,仅此而已。院感人,虽然每天乐此不疲的奔波于病房之间,穿梭于医院的各个角落,编辑感控通讯,组织各种培训,但是,仔细想想,究竟有多少LD真正把感控写入并实施在年度的工作重点之中,又有多少医生护士实实在在把感控贯穿于工作之中?每天感控人喊着提升待遇和地位,那么到底有多少人真正的倾听呢?又有多少院感人真的自己积极努力学习和不断的付出呢?国内大部分的院感科生存的现状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或者说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状态。当然,只是普遍现状,或者大部分现状,也有两个极端,真正重视的医院和LD,更申的是,所谓院感科独立科室,独立的只是一块门牌,检查的时候挂上,其余时间摘下来。院感队伍及从业人员属于自娱自乐的状态。
玩自己:院感科的通讯,数据,报告,培训课件,考试试卷林林总总,试问,除了院感人,还有其他更多的人关心么?更多的时候,更多的情况,都是院感人自己对自己的娱乐,似乎与医院内其他的人员完全没有太多的关系。但是在国外,感控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所有的医生、护士、工人、学生、LD,每个人都积极参与的事情。
现状与展望:在预防医学会感染控制分会第三届、第四届主任委员胡必杰教授的带领之下,在国内众多感染控制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大腕、青年学者、学术骨干的共同努力之下,国内的感控在近年来已经走向科学循证的方向,人才队伍建设初具规模,初步扭转了从业人员学历偏低,知识技能结构单一的局面,其实国内的一些学科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比如:麻醉学,其发展建设基本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但经过几代麻醉人的努力,二级学科初步形成,直到去年,我国数位麻醉专家已经成为国际的学术委员,整体队伍相对结构合理,知识结构与技能培训体系完善,与国际及国内交流、教育、培训体系初步完成建设。
其实,少一分抱怨,多一分行动,每个人从自己做起,从点滴积累,在学会及胡教授的带领下,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及团队力量,发挥专家资源,培养学科梯队建设,完善教育体系,逐步形成学科,并不是要不可及的梦想,需要的只是大家齐心协力的付出与坚持不懈地努力。
以上所述属于个人观点,欢迎拍砖,欢迎各位专家同道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