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s://bbs.sific.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8149&page=1#pid1118617
这是我去年九月份在我们医院刚结束评审的第二天发的帖子。
原文如下:
第一、我不了解JCI或者ISO的认证,不知道JCI或者ISO是否也有这种三甲、二甲的评审,是不是也可以靠三五个月的突击就可以达到要求。不过,以我对欧美体制的了解,我认为JCI或者ISO的评审应该不会有所谓三甲、二甲的要求,而只有合格与不合格两种要求,再者,或许JCI或者ISO认证可能通过短期的突击来达到,但也是应该是在有长期医疗质量控制的优秀工作基础上才可以做到的,绝不是任何哪一家医院都可以通过几个月的准备就可以轻易实现的。
第二、我不否认评审可以促进医疗质量,但我对评审工作的投入产出比有怀疑。或许卫生部、医疗机构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但收获是否也同样巨大?上周三我们刚刚结束评审,和同事们聊起这个话题,我说,或许投入了百分百的努力,但对医疗质量的提高只达到了百分之十的作用,是否值得?是否叫有效?可能各位所属的医学院都有参加本科评估的经历,现在的医院评审与本科评估有多少区别?说白了,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主导的医院评审根本就是一种懒政行为。本来有更好的办法,但是要麻烦的多,所以就找了一个相对简单却浪费巨大的办法。
第三、欧美的医院认证都是学会做的,政府不参与,只是根据学会认证的质量高低来纳入医保参考。这种学会的工作就会比较注认证的重质量,注重品牌。一旦成为行业公认,就收获巨大。欧美不是有句话吗?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技术,一流企业卖标准。JCI或者ISO认证就是标准,认证质量高低关乎学会生存,自然会用心保证质量,不易造假,一旦形成品牌,就可以到处贩卖。反过来看大陆的评审,能够做到这一点吗?有多少可供参考的东西?又有多少条文可以落实到评审的具体工作中?这种评审标准,除了大陆的医院会用,别的国家敢用吗?不过是自己人赚自己人的钱罢了。随着大陆进一步的开放,医疗市场也必将进一步开放,会有更多的外国人在大陆看病,如果要其国籍所在国的医保付费,那就一定要通过他国医保体系承认的医院认证,如果大陆没有能被别国医保体系承认的医院认证,那势必大陆的诸多有实力的医院都要参加别国认证,话语权丧失殆尽,钱都让别人挣走了。反观卫生部的评审,能够承担起这样的重任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