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针对“多耐君”,院科两级各负其责,双管齐下!

2025-3-24 08:13| 发布者: 向阳而生| 查看: 132| 评论: 0

摘要: 接到检验科关于某临床科室多重耐药菌危急值报告后,感控部门和相关病区各负其责,分别采取相关措施,通过院科两级管理,有效阻止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感控部门职责:1.核实与指导:接到临床科室多重耐药菌危急值报告 ...
接到检验科关于某临床科室多重耐药菌危急值报告后,感控部门和相关病区各负其责,分别采取相关措施,通过院科两级管理,有效阻止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感控部门职责:
 
1.核实与指导:接到临床科室多重耐药菌危急值报告后,感控部门应立即核实情况,查看“接触隔离”医嘱下达情况,并及时到临床科室查看各项接触隔离措施落实情况,指导科室做好防控工作。
2.感染病例判断:认真查阅电子病例,根据入院诊断、相关病原学及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症状判定社区感染还是院内感染病例。针对院内感染病例,督导临床及时上报。

3.负责每季度向全院公布多重耐药细菌统计分析情况每半年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报告。


4.针对微生物实验室报告的多重耐药菌的情况及时到科室指导消毒隔离措施做好协调工作。


5.根据最新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及专家共识等进行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制度的修订,以问题为导向,不断优化感染防控工作流程。


6.协调与沟通:协调微生物室、药剂科、临床科室等多部门共同参与防控工作。与临床科室保持密切沟通,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7.培训与教育:对相关病区的医护人员进行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知识培训,强化其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认识和防控意识。

8.记录与报告:详细记录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及相关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若发现同一病区短时间内出现3例或以上同种同源耐药菌感染病例,应立即报分管院长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启动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预案。

9.总结与反馈:对防控措施的落实效果进行追踪评价,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制度,优化流程。

相关病区需要落实的相关防控措施:

1.原则上尽量选用窄谱抗菌药联合用药以及使用万古霉素、广谱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等必须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2.做到及时、准确诊断正确选用抗菌药选择最佳给药途径使用适当剂量确定适宜疗程避免滥用抗菌药而产生耐药菌株。


3.MDRO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


4.医师电子病历下达“接触隔离”医嘱,护理人员在病历夹上、病床床尾或单间门上、腕带上贴多重耐药菌隔离标识并通知有关人员感染控制后停止隔离医嘱。


5.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MDRO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没有条件实施单间隔离时应实施接触隔离床间距不小于1米。


6.MDRO感染或者定植患者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7.MDRO感染或定植患者转诊之前应当通知接诊的科室采取相应隔离措施作为交接内容。


8.手卫生接触MDRO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黏膜、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穿隔离衣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要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进行手卫生。


9.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心电监护仪、微量输液泵、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面板或旋钮表面、听诊器、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电话机、患者床护栏和床头桌、门把手、水龙头开关等)采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或消毒湿巾进行擦拭、消毒。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当立即消毒。出现MDRO感染暴发或者疑似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消毒频次。


10.专物专用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轮椅、担架、床旁 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11.患者使用后的医用织物床旁收集放置橘红色标有“感染性医用织物”标识的专用包装袋内禁止病区内清点导致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12.医疗废物处理:在MDRO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锐器置入锐器盒其余医疗废物包括生活垃圾均放置双层黄色垃圾袋按照感染性医疗废物规范处置。


13.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MDRO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


14.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各种插管等侵袭性操作时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各种插管24小后应每天进行评价适时拔除。

15.同一病区短时间内出现3例或以上同种同源耐药菌时立即报本科室负责人由科室感控小组核实后立即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核实后报分管院长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启动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预案。







鸡蛋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