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卫生监测不合格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2025-3-24 08:14| 发布者: 向阳而生| 查看: 185| 评论: 1

摘要: 《手卫生规范》(2019版)明确要求,应定期对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血液透析中心、口腔科、产房、导管室、烧伤病房等重点部门的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监测,监测频率一般为每季度一次。当怀疑医院感染 ...
《手卫生规范》(2019版)明确要求,应定期对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血液透析中心、口腔科、产房、导管室、烧伤病房等重点部门的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监测,监测频率一般为每季度一次。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手卫生相关时,随时进行手卫生监测,并进行相应目标菌检测。
但是,日常监测中手卫生监测不合格情况时有发生,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导致监测失败的原因有哪些?争取采样时避免踩雷,一次成功,避免不必要的人力、精力的浪费。
手卫生采样不合格的原因涉及多个环节,可能与操作流程、人员行为、消毒剂使用或环境因素等有关。以下为常见原因及应对措施:

一、采样操作不规范
1. 采样时间错误
- 原因:未在消毒后规定时间内(如手消毒后未待干、洗手后未立即采样)采样,导致消毒剂残留或微生物未充分清除。  
- 措施:严格按规范操作,按照六部洗手法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手消毒剂待干后再实施采样。

2. 采样区域未全覆盖,导致“假象”
- 原因:未覆盖指尖、指缝、大鱼际等易污染部位,或采样面积不足或仅采集一只手。  
- 措施:被检者双手五指并拢,采样人员使用无菌棉拭子蘸取含有中和剂的的洗脱液或者生理盐水,在被检者一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抹面积约为30cm2,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同法采集另一只手。
3.采样过程污染
- 原因:采样者采样过程中跨越采样区或者未按操作流程进行采样试管口烧灼等。
- 措施:采样前,准好所有采样所需物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消毒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实施采样,定期对采样人员进行操作规程培训与考核。
4. 采样工具或方法不当 
- 原因:采样液选择错误(如中和剂不匹配)、棉签材质吸附消毒剂、运输条件不达标(如温度或时间超限)。  
- 措施:选用含中和剂的采样液,采样后及时送检,并确保运输过程无污染。
二、手卫生执行问题
1. 消毒/洗手不彻底
- 原因:揉搓时间不足、步骤遗漏(如忽略指尖/手腕)、未使用足够消毒剂。  
- 措施:强化培训(如“六步洗手法”),定期考核。

2. 消毒剂失效
- 原因:手消毒剂过期或使用储存过程被污染。  
- 措施:手消毒剂开启后及时标注日期及时间,确保在有效期内使用,并避免污染。
3.手部皮肤状态差
- 原因:皮肤破损、湿疹或过度洗手导致屏障受损,微生物定植增加。  
- 措施:提供护手霜,减少刺激性清洁剂使用。
三、检测环节问题
1.实验室误差  
- 原因:培养条件不当(温度/时间)、检测方法不标准、结果误判。  
- 措施:实验室标准化操作,定期质控。
四、改进策略
1. 加强培训:定期组织医院感染兼职护士开展手卫生与采样操作培训与考核。  
2. 监测与反馈:及时追踪检测结果,及时反馈不合格结果并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4. 复检机制:对不合格样本及时进行复测,直至检测合格方可继续开展相关操作。
通过系统性分析各环节风险点,结合针对性干预措施,可有效提升手卫生合格率,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一棵小白杨 2025-3-24 10:26
学习了,谢谢

查看全部评论(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