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耐药机制研究不是不好,关键是我们不能赶时髦,研究领域无论冷门热门都很重要,应当尽量分散些。多注意那些基础的但又重要且诣待解决的瓶颈问题,例如对于不同标本中分离菌是否为感染菌的确认问题这绝对是国内临床微生物界最为普遍存在,而且问题严重,又多年未攻克的难题。实事证明以前广为流行的“优势菌等于致病菌”的理论思想方法是错误的,寻找确认方法才是目前国内微生物首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耐药机制研将是锦上添花,否则就成了”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
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学术界风气导向不对,搞基础的由于短期内无法有较大突破,也不太可能有绚丽的成果 ,可谓曲高和寡,成了小妈的孩子。殊不知没有基础那来的上层建筑?搞上层应用的倒成了学家了!这样就很不好。尤其是感染病颇受重视的当下,很多善于官场经营的卫生界政客都赶快镀金,搞一两项耐药研究就唰的一下成了感染专家,这种速成专家实在太危险,对微生物学的打击也很大。所以,需要大家冷静的考虑这些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