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抗原(HCV-CAg)测定的临床价值
1:丙型肝炎的危害性
丙型肝炎发病隐匿、预后差,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形成慢性感染的机
率很高,有相当高的比例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癌。丙型肝炎已成为全球性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据流行病学统计,目前我国的丙肝感染率大约为1.5-3.2%,目前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检出率仅为0.5-1.5%之间,目前的检测手段是否存在漏检是需要引起临床重视的问题。
2: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输血感染是丙型肝炎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其他途径还有通过母婴传播、血透和牙科等院内感染、性交(特别是同性恋)、吸毒、纹身美容,由于丙型肝炎的感染和传播途径与艾滋病高度相似,在医疗水平发达的西方国家,已将丙型肝炎和艾滋病列为同等重要的病种实行临床筛查和诊断防控。目前国际上建议应该常规进行HCV感染检查的人群,不仅包括HCV感染的高危人群,如曾有过不洁注射者、接受过相关治疗者、以前或将要接受血制品或器官移植者,还包括与明确暴露有关的人群,如医务工作者、急救中心人员、公共安全人员、在针刺和粘膜暴露后以及HCV阳性母亲所生婴儿。
及时有效的阻断丙型肝炎的传播的重要前提是尽早和准确的检出丙肝病毒感染。
3:目前临床上筛查丙型肝炎的方法和不足
目前临床上筛查丙型肝炎普遍采用的是第三代抗-HCV检测试剂盒,与其他所有的抗体测定一样,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存在一段平均90天的窗口期,而处于窗口期的病人恰恰具有最高度的传染性;偶见“静默感染”,抗体缺失或低效价的病例,抗体不产生或第三代抗-HCV敏感度不够造成漏检;丙型肝炎病毒具有高度的可变异性,不同品牌的试剂之间由于包被的抗原片段存在差异,造成不同品牌的抗体试剂测定结果不一致;第三代抗-HCV测定的抗体类型是IgG,属既往感染指标,无法判定是否现症感染;所以,目前采用的抗体筛查还不能完全预防输血和手术中可能感染HCV。
4:丙型肝炎抗原(HCV-CAg)测定的临床价值
研究表明:HCV感染后,检测HCV-CAg呈阳性的时间比抗-HCV抗体呈阳性的时间平均提前45天,大大缩短了窗口期,很好的解决抗-HCV测定缺陷,减少漏检和假阴性结果,降低输血和手术后感染HCV风险。另外,相较目前开展的HCVRNA核酸检测丙型肝炎核心抗原检测易于操作,不存在污染问题,减少了假阳性。已有文献报道HCV抗原抗体联合筛查献血员可显著降低输血后HCV感染。
在目前我国丙型肝炎发病逐年增加,输血和手术后感染HCV群发性事件时有发生,在倡导安全医疗、防控院内感染的今天,重视HCV术后感染,成为迫切之需。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在原有HCV抗体检测的基础上增加HCV-CAg的检测, 提高HCV感染筛查和诊断能力,让临床在防控HCV感染方面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杜绝由于输血和手术感染HCV的医疗纠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