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务院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公室主任孙志刚在接受采访
时说,上个世纪50年代,由于政府对医院投入不足,当时实行了药品加成政策,允许医院进药之后加价15%,然后再卖给患者。这个15%收益就用来弥补财政投入的不足。改革开放以后,政府没有增加对医院的投入,却把医院推向了市场,可以赚钱。医院要创收,来钱最快的就是卖药,因此,原来的药品加成政策,逐步演变成以药养医的这种逐利机制。这种逐利机制,使公立医院偏离了公益性的方向。导致老百姓看不起病,同时老百姓也用了很多不该用的药。
要想真正把虚高的药价降下来,首先必须要让药品跟医院的利益脱钩,医院不靠这15%的药品加价生存,同时,政府对医院要增加财政补贴,保障医院健康运行。医生的收入,财政负担一部分,另一部分依靠更高的诊疗费用,体现医生的价值,而诊疗费用则由国家通过医保埋单。这样,既能保障医生利益,又能让老百姓看得起病。这,或许是下一步医改的方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