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收藏本站
帮助中心
天天打卡
切换到宽版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感染网
门户
Portal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视频
问答
积分商城
法规文库
新媒体联盟
微信大全
自编书
积分商城
优秀会员
技能提升
直播回放
2024年会
法规文库
专家笔记
视频库
指标解读
感术行动
更多专栏
绑定微信
官方微信
医考圈
绑定手机
官方微博
实名认证
下载APP
论坛公告
发展历程
关于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感术行动
规率行动
送检率
规范解读
口腔科
邻苯二甲醛
隔离标识
水处理
手卫生
手术室
多重耐药菌
计划
法规
本版
用户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
»
论坛
›
重点部位
›
手术部位感染SSI
›
抗菌药物应用的疑惑
公告区
+ 发布
系统消息:
直播预告丨AI技术如何赋能感控工作(以案为鉴第二季01期)开播啦!
02-24 11:57
高山雪莲W
:
2025年1月份优秀主题贴
02-17 16:11
高山雪莲W
:
2025年1月份优秀回帖
02-17 16:10
系统消息:
AI工具试用丨“斯斯”陪你做感控,有问必答!(赚金币啦)
#AI工具#
01-07 16:18
系统消息:
上传视频拿金币,快来上传你最喜爱的感控相关视频吧!
#👈点我了解详情#
01-06 15:55
小小牧童
:
竟然才知道,SIFIC论坛可以一键搜索【知名专家】的授课笔记资源啦!
#SIFIC感染科普笔记#
01-02 17:30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3041
|
回复:
9
[求助]
抗菌药物应用的疑惑
[复制链接]
马车
马车
当前离线
积分
9328
发表于 2008-4-2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注册
|
×
有严重污染的Ⅲ类及Ⅳ类切口手术,一般在手术前已开始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为了保证在术中抗生素达到有效药物浓度,是否也要求在手术开始前1小时内开始使用抗菌药物?:L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楚楚
楚楚
当前离线
积分
12634
发表于 2008-4-2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mache 的帖子
我认为需要。之前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是为了治疗感染,手术开始之前1小时内开始使用抗菌药物是为了预防切口感染,我认为用比不用好。但目前好像没有看到权威们的说法。:P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春暖花开
春暖花开
当前离线
积分
451
发表于 2008-4-2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认为要看什么情况,如果是急诊病人,入院时马上用,然后立即急诊手术,我认为可以不用,如果住院几天的就要用.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星火
星火
当前离线
积分
24498
发表于 2008-4-2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SI感染是由于手术的风险和其它相关危险性增加,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的目的很明显降低SSI感染,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适合各类手术.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石桥wshh1975
石桥wshh1975
当前离线
积分
9015
发表于 2008-4-6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Times New Roman]
手术切口的分类
既往多将手术切口分为三类:Ⅰ类清洁切口、Ⅱ类可能污染切口及Ⅲ类污染切口;然后将切口愈合情况以及是否感染分为甲、乙、丙三级。这作为手术科室医疗质量考核指标之一沿用已久。在实践中发现这种分类方法不够完善。为了更好地评估手术切口的污染情况,目前普遍将切口分为4类
手术切口分类
类别 标准
Ⅰ类(清洁)切口 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Ⅱ类(清洁-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
Ⅲ类(污染)切口 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Ⅳ类(污秽-感染)切口 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提到:
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石桥wshh1975
石桥wshh1975
当前离线
积分
9015
发表于 2008-4-6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align=center]
“时间依赖性” 与“浓度依赖性”抗生素
“时间依赖型”抗生素
:
范围:
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
定义:当4×MIC时,MIC和PAE已达最大值,即杀菌效应便达到了饱和的程度,再继续增加血药浓度, 其杀菌效应不会再增加
特点:无首次接触效应,当浓度低于MIC时,不能抑制细菌生长,浓度达到MIC时,可有效地杀灭细菌
“时间依赖型”抗生素要求考虑其“持效时间”
持效时间=超过MIC的半衰期时间+药物的PAE时间
它已成为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
关键是延长和维持药物的有效血药浓度的时间而不是药物浓度
血清药物浓度高于MIC的时间%(%T>MIC值)
%T>MIC值=超过MIC的半衰期时间+药物的PAE时间+ 40%~50%的有效血药浓度时间
%T>MIC值时间段,是衡量时间依赖性抗生素杀菌活性的主要药效动力学参数,也是最好的疗效预测参数。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T>MIC至少在40%~50%时,才可能提供最优化的疗效和产生最低细菌耐药性
为了延长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血药浓度,使40%以上的给药间歇时间能达到MIC以上,其方法有以下5种:
⑴采用延长其排出的药物
泰能=亚胺培南+西司他丁(cilastatin)
艾罗迪=氨苄青霉素+丙磺舒(probenecid)
⑵低剂量多次给药
⑶持续静脉给药
⑷选用长半衰期而作用相等的β-内酰胺
类抗生素
⑸先静滴后口服同类抗生素,作序贯治疗
“浓度依赖型”抗生素:
范围:
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生素
定义:当血药浓度超过MIC甚至达到8~10×MIC时,可以达到最大的杀菌效应
特点:⑴有首次接触效应(first exposure effect)
⑵有较长的抗生素后效应,因此这类药物临床疗效的关键是提高药物浓度,所以给药的关键是剂量,给药的时间间隔也逐渐转向一天一次疗法。因为药物毒性与峰值浓度相关,故一天一次给药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以保证其安全性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为浓度依赖性抗生素,一日给药一次,不仅疗效与一日2 ~3次静点疗效相同,而且耳肾毒性也有所减轻,这是因为肾脏的皮质和内耳的淋巴液中的药物积聚量较小有关。6岁以上可选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PAE与投药间隔的新观点
抗菌药物后效应(PAE)是指抗菌药物全部清除后细菌恢复生长的延迟时间。各种抗菌药物对革兰氏阳性球菌都有程度不同的PAE,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及第四代头孢菌素对革兰氏阳性杆菌有中等程度的PAE,青霉素类及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则很少。
投药间隔时间取决于抗菌药物的半衰期、有无PAE及时间的长短以及其杀菌作用是否有浓度依赖性。根据抗菌药物的后两个特性,近年来国外学者提倡将抗菌药物分为浓度及时间依赖两大类,此观点已逐渐为我国医生所接受,并开始应用于临床。
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指抗菌作用不依赖其血药浓度,无PAE或很短,主要有青霉素类、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类等
;
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指杀菌作用依赖其血药浓度,有较长的PAE,主要有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
:
而碳青霉烯类、第四代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等为介于浓度、时间依赖之间的药物,其杀菌作用不依赖血药浓度,但有一定的PAE
。原则上对
浓度依赖性抗生素应将一日药量集中使用,适当延长投药间隔,提高血药峰浓度
;
而时间依赖性抗生素,由于其杀菌效果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超过所针对细菌的MIC时间,与血药峰浓度关系不大,故其投药原则应缩短间隔时间
,使24小时内血药浓度高于致病菌MIC的时间至少在14小时以上,动物实验结果提示,这种药物24小时连续静脉滴注可能比间断用药效果更好。
除药效学外,投药间隔还要考虑药物的副作用与血药浓度的关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杀菌作用属浓度依赖性,但其毒性却与血药浓度不直接相关。国外已有较多临床报告表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无论其半衰期长短,相同剂量每日一次应用与二、三次应用相比,其药效不变或更好,而肾毒性与高频耳毒性反而降低,因而此类药物可每天只用一次。同样属浓度依赖的喹诺酮类药物,因其毒性与血药浓度相关,故除半衰期很长的药物外,一般不建议每日应用一次。
虽然理论上可以将药物的投药间隔原则做出上述区分,但临床情况是复杂的,比如典型的青霉素类药物,它属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但在低剂量无效时,如再增大剂量亦可收到良好疗效。其理由可能是在大剂量应用的情况下,其中一部分剂量被用来消耗β—内酰胺酶,剩余足够剂量来发挥杀菌作用。
评分
参与人数
1
+5
收起
理由
星火
+ 5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石桥wshh1975
石桥wshh1975
当前离线
积分
9015
发表于 2008-4-6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我认为要视感染类型和选择抗生素种类而定,最好不要一概而论!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当前离线
积分
2774
发表于 2008-4-9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抗菌楷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这属于治疗性应用,不是预防性应用,要按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的原则选用抗菌药,并且按抗生素种类确定用药次数、间隔、剂量及注意事项。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海内知己
海内知己
当前离线
积分
11199
发表于 2008-7-3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mache 的帖子
有严重污染的Ⅲ类及Ⅳ类切口手术,大多是急诊手术,俺认为可在术前立即静注1剂抗菌药物后施行清创缝合手术。若不是急诊手术,是否需要术前应用抗菌药物,可视具体情况来定。根据大多数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t1/2短(大多仅1~2小时)特性,若上次用药已超过3小时以上,俺认为有必要术前应再用1剂,可以静推的方式进行,以加强手术切口的感染风险。大家以为如何?:run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亲亲子衿
亲亲子衿
当前离线
积分
5612
发表于 2018-10-12 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还有一些帖子被系统自动隐藏,点此展开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 © 2008-2023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SIFIC)
(https://bbs.sific.com.c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信息反馈联系:sific2007@163.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技术支持:
上海莫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沪ICP备16047626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